第457章 遼王開國

4337年(公元1640年),大華歷法九月二十一日。

愛德華牧師看到船隊即將到達好望角,他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

船隊越過好望角,船隊就進入大西洋,這是英吉利無敵艦隊的勢力範圍。

愛德華牧師再也不用擔心這些大華人突然出手,他手中掌握的資料,也能安全帶回國內。

他看到大華人船隊發生混亂,立刻派水手前去了解情況。

愛德華牧師很快了解到,大華興盛號船隊,沒有挺過海上風浪,多艘商船出現問題,這些船只已經無法遠洋。

他們準備在這里修建簡易碼頭,船隊停靠在碼頭休整,等待大華人船隊歸來,帶著他們返回大華。

愛德華牧師看到這種情況,他感覺很可惜。

他們的貨船倉位已經裝滿,要不然就能用更廉價的價格,買到這個商會運輸的商品。

英吉利人沒有關注這支月兌離船隊的商隊。

這種情況在遠洋航行過程中太常見。

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船只受損,如果附近有補給點還好辦,沒有補給點只能丟棄在荒島。

大華的商隊,看到遼王爺的隊伍月兌離船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遼王爺的壓迫感太強,每個船隊都謹小慎微,嚴格約束船員,禁止他們接觸英吉利向導。

遼王李青木目送船隊遠去,他看著前方這塊深入到大海的半島,這就是他今後的立足之地。

他看向海軍負責人範有名,這個他昔日的警衛員,遼國未來的大都督。

「老範,航海參謀繪制好海圖了嗎?」

他們這艘船隊與其他商人不一樣,可以利用六分儀等測量工具,記錄精準的海圖。

標記經緯線的海圖,可以讓船只在地球的任何位置,精確定位,不用擔心迷航。

其他的商隊只能記錄大概的方向和典型的標志物,繪制出粗糙的海圖。

這些商人一旦遇到狂風巨浪,船只迷失了航向。

他們極容易葬身大海,這也是現在遠洋航行最大的危險。

六分儀等測量工具,這是大華海軍的戰力保障,近幾十年都不會下放到民間。

範有名自信的說道:「王爺放心,我們從海軍借用的航海參謀,已經繪制好相關海圖。

繪制好的海圖,已經交給我們。

大華皇家海軍也會留一份。」

遼王李青木听到他們已經掌握海圖,這就不用擔心在大海上會迷失方向,六分儀的使用,還是非常簡單。

他感慨道:「使團之中也有航海參謀,後半段前往歐洲的海圖,我們就無法獲得。」

遼王李青木看到他麾下的軍隊已經準備好,下達命令道:

「老範,指揮軍隊登陸作戰,清理出一個安全區域,距離海岸線五千米之內,我不想見到任何一個敵人。」

範有名敬了一個軍禮,保證道:「請王爺放心,臣一定能清理出一片安全地域。

我派偵察船進行先期調查,發現海岸線周圍,只有一些荷蘭商人搭建的簡易碼頭,偵察船還看到一些土著部落。

這些敵人不可能是我軍的對手。」

範有名信心十足,他作為原南海艦隊的老兵,第一艦隊的退役艦長。

他訓練出來的軍隊,進攻這種連軍隊都算不上的敵人,不可能打不贏。

遼王李青木看到範有名已經指揮士兵撤下軍艦的偽裝,大量的火炮推到軍艦的船舷上,士兵也拿起步槍。

他麾下這十幾艘軍艦,其中有五艘海軍退役的戰列艦,在這片海洋已經無敵手。

遼王李青木看向自己的妻弟沉伯群,詢問道:「官員的情緒穩定嗎?

那些移民現在怎麼樣?這一路的旅程,他們生存的環境最惡劣。

這些都是我們最初的班底,一定要穩定好他們的情緒。」

遼王李青木為了防止大量的移民被英吉利人發現,拒絕給他們帶路。

他只能讓這些移民生活在船艙內,分批假扮成船員,前來甲板上透氣。

在這些西方人眼中,他們漢人的長相很相似,不用擔心偽裝被發現。

沉伯群作為遼王李青木最信任的人,內定的內閣首相,他一直負責管理船隊的官員和移民。

「王爺,官員的情緒穩定,我已經按照您的吩咐,提前讓他們知道自己大概的職位。

這些人都是吏員和不得志的小官,他們都很珍惜這個機會。

移民的情緒很穩定,大部分都是單身的老爺們兒。

他們在船艙中玩麻將,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暢想著今後分到的土地,稱為之前羨慕的地主老爺,情緒都很穩定。」

遼王李青木眺望著遠方的陸地。

「跟隨我們打天下的老人,都會額外付出一些辛苦,但取得的收獲也最大。

就像我年輕時,跟隨蘇河陛下造反,那時我們的勢力極弱,士紳家丁可能都打不過。

這在當時被朝廷抓住,可是會被殺頭。

我挺了過來,現在可以獨自開國。

你們跟隨我,也會迎接更好的明天。」

沉伯群恭敬的說道:「大華皇帝陛下文韜武略,治國理政手段極強,大華王朝才能蒸蒸日上。

王爺學習大華皇帝陛下,這不會出錯。」

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人,當然希望侍奉的君主,是一名寬厚的人。

李青木听著海岸方向,傳來巨大的炮聲,範有名已經開始向陸地發起進攻。

沉伯群擔憂的說道:「王爺,據我了解,這里只有一個荷蘭人建立的小碼頭。

臣希望範艦長盡量保留碼頭。

我們重新建立碼頭,需要很長時間,擴建原有的碼頭,那就方便很多。」

沉伯群話音剛落,他就听到前方軍艦的鳴笛聲。

這是他們之前約定的勝利信號。

沉伯群驚訝的說道:「這還沒開幾炮,範艦長就取得勝利了。

範艦長的速度真快,我還以為登陸戰會打幾天時間。

現在我要組織船只靠岸登陸。」

遼王李青木毫不意外的說道:「這種情況很正常,我們的對手只是一些商人,不是荷蘭的正規軍。

荷蘭正規軍遇到無法抵抗的敵人,他們也會投降。」

遼王李青木下達命令,船隊的所有船只,全部向碼頭靠攏,準備上岸。

範有名很快來到李青木的旗艦。

「王爺,臣幸不辱使命,已經擊潰盤踞在碼頭的西方商人。

我已經派遣陸軍登陸成功,俘虜了大部分西方商人。

現在陸軍正在向當地的土著部落發起進攻。

海邊的這些土著部落,可能與西方商人進行交易,他使用少量的鋼刀和弓箭。

但這些使用冷兵器的土著部落,對于我們造成不了太大的殺傷。

現在陸軍正在清理這些土著部落,為即將上岸的人,提供一片安全區域。」

遼王李青木了解前線的情況,他完全放心下來,命令船上的人員,通過碼頭盡快登陸。

範伯群指揮船上的人,開始有序的通過碼頭上岸。

每一艘船上面都有官員進行管理,整個登錄過程,沒有出現混亂。

上岸的人員,他們按照各自的身份,在碼頭旁排列好。

遼王李青木穿著單衣上岸,他看著很多工人,正光著膀子清理碼頭的戰場,處理倒地的尸體。

他看著碼頭旁剛剛露頭的青草,驚訝地詢問道:「碼頭旁草地里的草剛長出來,附近又很少有枯草,這麼熱的天,也不像是秋天。

現在是九月份,已經快到糧食收獲的季節,不應該是這種景象。」

沉伯群連忙介紹道:「王爺,大華最南端的領土是南洋,那里是熱帶,氣溫常年偏高,雨水充沛。

我通過閱讀歐洲人帶來的文獻,了解到南北半球的不同。

南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我們北半球現在是秋冬季,南半球卻是春夏季。

南非這里氣候我也了解過,這里距離赤道比較遠,但卻一點也不冷。

這里冬季的氣溫與福建差不多,冬季偶爾會下雪,大部分時候只是霜凍。

現在這個時間,正式這里的夏季,適合種植糧食的季節。」

他們正說著話,本來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遼王李青木都沒來得及穿雨衣,很快渾身被大雨淋濕,他卻驚喜萬分。

「好,非常好。這場雨下的真好。

這里氣溫和福建差不多,還是一個大平原,這里肯定是個大糧倉。

只要這里不缺糧,我的遼國就能慢慢發展起來。

小沉,你立刻讓官員組織移民開荒種田。

在海邊建立大遼城和港口。」

遼王李青木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大部分在海軍,他建立的新城,必須處在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之內。

這樣才能保證這座城,時刻處在海軍的保護之下。

沉伯群立刻提醒道:「王爺,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現在首要的目的,就是正式完成開國禮儀,王爺登基加冕,成為遼國國主。

只有王爺成為遼國國主,您才能加封文武百官,建立相關的衙門,統治這片地方。

這些人跟隨遠赴海外開國的人,現在正是他們最激動的時刻,不能讓這些人寒心。」

李青木看著碼頭周邊的情況,這里有著西方商人建造的成片木屋,還不如鄉下,連城池的雛形都沒有。

他在這麼寒酸的地方,舉行開國禮儀,內心有些抗拒。

但妻弟沉伯群說的話也很明白。

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穩定人心。

遼王李青木吩咐道:「先帶著大家建好居住的木屋,這個地方多雨,要建好居住的房子。

陸軍進攻土著部落還沒有回來。

等到居住的地方建好,我們擴展出安全地域,穩定下來,我立刻就舉行開國禮儀,對所有人封官授爵。」

李青木原先還想讓開國禮儀隆重一些,現在只能一切從簡。

時間緩緩過去,碼頭附近的眾人,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

陸軍也擊潰土著部落的抵抗,把這些土著部落驅逐到十幾里外的地方。

4337年(公元1640年),十月十日。

遼王李青木命名為大遼城的地方,已經有了小鎮的模樣。

船隊攜帶了大量的水泥,這個小鎮很快就會變成大城。

在大遼城城中心,較大的一棟木屋前。

炎黃日報特派記者歐自尋拿著昂貴的照相機,拍攝遼王李青木的開國儀式。

木屋前的院落中,擺放著兩尊石像和一個青銅大鼎。

遼王李青木穿著四爪金龍的龍袍,頭戴冠冕。

他後方跟隨穿著官服的文武官員。

藩王國度的一切禮儀制度,比宗主國大華低了一個等級。

遼王李青木先祭拜黃帝的石像,叩拜自己祖先的排位,給自己老爹和爺爺追封王位。

他隨後帶領文武百官,拜見宗主國皇帝的石像。

李青木從石像手中,取下遼國國主的大印。

他捧著大印走到龍椅前坐下,他用右手高舉著大印,面對遼國文武百官,接受遼國文武百官的拜見。

「眾位愛卿平身。」

他隨後對文武百官授予官職,對有功者授予爵位。

藩王國的爵位,最高只能授予到公爵爵位。

遼國國主李青木心情澎湃,他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開闢屬于他的國家。

這個國家現在只有鎮子大小,但他有信心把遼國發展成一個地域龐大的國家。

李青木成為遼國國主之後,下達的第一道旨意,那就是遼國永世成為大華的藩屬國。

他下達的第二道旨意,遼國相關制度,借鑒大華的制度,建立各個衙門。

條件有限,開國禮儀非常簡潔,很快就完成。

遼國國如李青木,立刻召開遼國第一場大朝會,他與文武百官商量遼國的重要政策。

大都督範有名站出來請示道:「王上,遼軍抓到五萬多當地的土著,這些土著怎麼處理。

這些土著太能吃了,他們還非常懶散,我們總不能用糧食白養著他們。」

遼國國主李青木看向內閣首相沉伯群。

「沉愛卿,我們來到這片蠻荒之地。

遼國對當地土著的政策至關重要,內閣現在制定出來什麼政策?」

遼國相關的政策,李青木早已經和沉伯群討論好。

但這個政策有傷天和,鍋不能讓他這個遼國國主背,只能讓妻弟沉伯群背鍋。

首相沉伯群站出來,他知道自己接下來出台的政策,肯定會被一些自以為是清流的腐儒攻擊。

遼國沒有這種人,沉伯群不會讓這種官員在遼國有生存的空間。

但大華王朝,這種人不佔主流,但數量也非常多,希望他們不會影響到遼國。

遼國首相沉伯群站出來說道:「王上,臣的政策用一句話就能概括。

國野有別,禁止通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