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再添子嗣

4333年(崇禎九年),三月三日,中午十一點。

王仲策焦急的在漢中醫院婦產科病房走廊外面等待。

他作為內閣的首相,都沒有辦法進入到走廊內等待。

當然是病房里面的人身份特殊,走廊里面人的身份更特殊,他去不合適,只能讓他妻子陪同。

今天婦產科病房里面是他親妹妹王文君生孩子的日子。

自己妹妹兩次生孩子,妹夫蘇河都不在身邊。

第一次生孩子時,妹夫蘇河拿下四川,讓他們從一個不大的農民軍,一躍成為有一省之地的諸侯。

第二次生孩子時,妹夫蘇河領兵消滅大明,他們將奪取大明的天下。

「母子平安,大家請放心。」

醫生報喜話音剛落。

走廊內很快傳來王太後高興的聲音。

「所有人重重有賞,每人都賞一百兩銀幣。」

王仲策很快得到消息,王文君生下一名男嬰,母子平安。

他讓自己妻子,繼續在這里等待,機會合適去病房探望妹妹。

王仲策離開醫院,前往文華殿,今天是內閣擴大會議,準備商議很多事情。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生孩子不是賭命。

以前有近五成的死亡率,有醫科聖手在旁邊,也降低不了多少死亡率。

但現在生孩子死亡率降低很多,死亡率已經不到一成。

生孩子依然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事情之一。

妹妹王文君,才是他們王家的定海神針。

秦軍即將獲得勝利,妹妹王文君之前一直擔驚受怕,即將迎來曙光,攥取最大的勝利果實。

他可不希望妹妹,在這個時間點出事。

秦王正在前線高歌猛進,後方出了事,那會極大影響前方秦軍的表現,這是東伐大明,很可能就半途而廢。

王仲策來到內閣,看到內閣大臣李志升,六部的尚書侍郎,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都在等待他。

王仲策開心的說道:「王後順利生產,母子平安,這是大喜事。

我已經讓炎黃報社加刊,向全民匯報這個喜訊。

今天所有人都放假半天,讓大家跟著一起慶祝這個喜訊。」

他們听到這個消息,全都放松下來,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

王後真的出事,那將會對整個官場造成大動蕩,還容易影響秦王在前線的作戰。

現在王後沒有事,這就是最好的消息。

秦王又多了一個子嗣,增加了秦王子嗣抗風險的能力,哪怕有幾個沒有長大成人,秦王也不會斷嗣。

內閣很快恢復了正常工作狀態。

李志升最先發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工作之中。

「秦軍在前線勢如破竹,特別是北方戰場,現在已經佔領河南,正在攻佔順天府所在的北直隸地區。

王上在前線作戰,我們絕對不能拖後腿兒,要穩定好後方。

為秦軍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和糧草。

春季已經到來,雨水漸漸增多,我們要做好春耕的安排。

陝西、四川、兩廣這些地方,已經完成土地分配。

我們有一件事,現在必須要做好。

北方官府要和銀行配合,完成蒙古運來的耕牛販賣工作。

南方地區是水田,主要的耕牛是水牛。

四川廣東等地的官方農場,也養殖繁育大量的水牛,今年這些小牛犢已經長大。

這些是通過雜交配種,繁育出來的新一代耕牛。

百姓可能不熟悉這些新品種的水牛,南方各個官府要為這批耕牛提供擔保,盡量把耕牛推廣出去。」

李志升主要負責管理農業,現在農業產出,與人力投入息息相關。

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農業生產中,糧食收獲之後,就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秦軍加上為秦軍服務的人員,有一百多萬人月兌產,今年春耕,他們沒有辦法投入到農業之中。

各省的農業必然會減產,為了彌補人力的不足。

只能大量推廣耕牛,讓耕牛代替人力,盡量讓糧食產量更多一些。

李志升布置完這項任務之後,他繼續說道:「對于湖廣和河南,這些剛佔領的地方。

當地巡撫衙門,會督促當地官員完成分田工作。

這個不需要我們負責,我們要讓當地農民對我們產生信任。

為他們提供良種和農藥化肥,這些都能讓糧食產量翻番增長。」

科學院農業技術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經過漢中和四川的驗證。

良種和農藥化肥,能極大促進糧食增產。

特別是良種和化肥,表現的最為突出。

種植經過科學院培育的良種,再用化肥施肥,水稻和小麥的睫桿都又大又粗,麥穗和稻穗,比尋常的要大很多。

糧食產量直接翻倍,良種和化肥作用立竿見影。

有良種和化肥,這種短時間就能讓農民見識到好處的東西。

用他們就能爭取到當地農民的人心,讓他們念著秦王的好,不再思念大明朝。

這兩種東西用好,對于穩定人心有奇效。

李志升安排完農業相關事情。

眾多官員,又討論了工業的發展和水利工程修建和道路的修建。

打仗有戰爭債券提供的資金,不佔用秦王府本來的資金。

現在秦王府手中有大量的閑錢,要把這些錢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

這些事情都商量完了,按照以往的辦法,做出相應安排。

王仲策咳嗽兩聲,準備開口說話。

眾人都緊張起來,現在王仲策主要管理人事。

負責各地官員的提拔和任免,這次不知道哪些人會高升,哪些人會倒霉。

王仲策干淨利落,宣布經過這段時間考察,官員的升遷情況。

現在官府一切活動,都在為戰爭負責。

誰能做好戰爭保障這件事,誰就會獲得升遷。

誰做不好這件事,就會被調任或是貶官。

王仲策宣布完官員任命的結果。

他語氣沉重的說道:

「有一件答案,現在已經結案。

前線秦軍傳來消息,有軍方制式武器流出。

經過都察院和軍法部聯合調查。

重慶鋼鐵廠窩案已經查清楚。

重慶鋼鐵廠總經理蘇二黑和總工姬小鴨已經被都察院拿下,等待他們的是死刑。

但這件事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少府要立刻自查,杜絕再次出現這種情況。

各個衙門也一定要提前預防,出現這種事情,有管理責任的官員,都會承擔責任。」

大理寺卿吳棟林詢問道:「蘇二黑等人要判死刑嗎?」

王仲策知道他的疑慮,蘇二黑論關系,他是蘇河沒出五服的叔叔。

「這件事情我擔著,這個件事情影響太大,絕不能輕饒。

大理寺要盡快辦案,把它辦成鐵案,不要等待秋後問斬,死刑執行書報上來,我直接批復。」

王仲策直接攬過所有責任,他處在這個位置,享受了權利,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種小事,他就能直接處理,不能打擾到秦王。

秦王蘇河主要精力,要集中在推翻大明朝的各項工作,一切雜事他都擋下。

不能讓這些小事影響到前線。

王仲策作為首相加外戚,他也不害怕那些不成氣候的蘇家人。

這種主動砸大家鍋的人,很少會有人給蘇二黑求情。

等到戰事結束,他會向秦王建議,官府之中的核心部門,要清理這種沒能力的裙帶之人。

吳棟林听到王仲策斬釘截鐵的話,他只是點點頭,沒有再提出疑問。

王仲策處理完所有事情,他宣布今天內閣擴大會議結束。

「今天是我外甥出生的日子,我請大家去我家吃喜宴。」

眾多官員一起去王仲策家里赴宴。

在酒桌上,他們表情更加輕松。

王仲策拿起酒杯,給大家敬酒,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大家不醉不歸。

秦軍在前線打得非常好,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

大家要做好準備,我們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去京城辦公。」

眾人舉起酒杯,高興的喝著酒。

秦王在前線接連不斷的勝利,他們都意識到,自己不久之後,就會從漢中去往京城。

那時候將會管理整個天下,身份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

喬婉守在漢中碼頭旁,不時望著碼頭的方向。

她看著周圍慶祝王後產子的消息,這個讓人高興的事情,她現在卻沒有一絲高興的滋味兒。

她爹的喬振,說好只去一趟開封,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能返回漢中。

結果她爹食言了,都已經三月份,都快過去半年時間,他爹喬振還沒有返回漢中。

隆昌號發來通知,今天將會有一艘船返回漢中。

喬婉認為他爹一定會沒事,只是因為戰爭影響,不方便傳來消息。

李達夠在喬婉身邊安慰道:「小婉,我相信李叔叔吉人自有天相。

前線秦軍打得非常順暢,現在傳來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李叔叔又負責較為安全的糧食運輸,一定會沒有事。」

喬婉焦急的等待,很快看到一艘大客船靠岸,上面打著隆昌號的旗幟。

她驚喜地說道:「我爹,這一定是我爹回來了。」

他們立刻奔向碼頭,喬婉很快看到杜寶年杜叔叔帶著很多人從船上下來,其中就有她的女乃女乃。

喬婉驚喜地撲過去,高興的打招呼道:「女乃女乃,你不是在山西,怎麼來到漢中了。」

她生母難產死亡,爹爹又需要到處去行商。

她從小就跟著女乃女乃一起長大,女乃女乃呵護著她,才能安穩的長大,直到被他爹接到漢中生活。

喬婉和她女乃女乃的關系很好。

喬女乃女乃開心的看著喬婉,模了模頭說道:「你是小丫,長得這麼快,現在已經是大姑娘。」

喬婉和他女乃女乃打過招呼之後。

在人群之中,尋找她爹喬振的身影,所有人下船,都沒看到她爹的身影。

喬婉轉身看向杜寶年,詢問道:「杜叔叔,你有我爹的消息嗎?」

杜寶年看著喬婉擔心的模樣。

他爽朗的說道:「喬丫頭,你就放心吧!喬兄現在過得很好,他被秦軍的大人物看上。

現在幫助秦軍運輸物資,他的行蹤需要保密,沒法向外傳遞消息。」

杜寶年極為羨慕喬振,他這個老兄,算是搭上秦軍的關系了。

秦軍進入山西,喬振都能說得上話,聯絡上晉商擁軍,幫助秦軍帶路。

這讓很多晉商與秦軍聯系上,讓他們躲過了兵災。

對于他們這些大商人,在山西的土地根本不重要。

山西地方貧瘠,也沒有多少土地,糧食產量還非常低。

在這種亂世,活下來才最為重要。

很多晉商都會念喬振的情分。

杜寶年就是提前察覺到危險,準備把他家人接到漢中。

沒想到秦軍動作太快,他剛回到家,正在勸說家人離開山西,秦軍就打了過來。

要不是喬振居中聯絡,他們未必能有好下場。

他返回漢中之時,喬振讓他把故土難離的母親,帶到漢中這里。

畢竟山西那里在打仗,整體局勢已經明朗,但山西局部地區還在拉扯。

他們已經投靠秦軍,真遇到局部地區形勢發生變化,想逃跑都沒有辦法。

喬振領著女乃女乃,開開心心的回到喬家。

杜寶年把他的族人,安排到他在漢中的宅子里。

他剛準備慶祝,就有一名晉商商會的成員,焦急的跑到他家中。

「杜副會長,漢中商會丁萬年會長,準備召集各大商會負責人,有重要事情討論。

咱們晉商商會喬會長不在,沒有重量級的人物鎮場子,您回來真是太好了。」

杜寶年讓兒子負責安排來到這里的族人。

他立刻趕往德貴樓。

杜寶年乘坐馬車來到德貴樓,看到漢中很多大商人都來到這里。

「楊爵爺,李爵爺好久不見。」

楊文才和李宮看到杜寶年,他們也打招呼道:「杜爵爺,看你滿面榮光,這是發財了。

你生產的罐頭,現在賣的真火。」

杜寶年跟著他們,一起來到德貴樓。

他發現人群涇渭分明。

沒有獲得爵位的商人,只能在大廳中就餐。

獲得爵位的商人,他們都來到小包間中。

這里的人極少,只有十幾名,都是各大商會的翹楚。

其他人都在外面。

他們坐在圓桌上,互相聊著內幕消息,談著可能的合作。

丁萬年走進來,大門隨之關上。

「王後又誕下子嗣,今天是大喜的日子。

咱們為這個大喜日子慶祝,大家把這杯酒干了。」

眾人都端起桌上的酒,一飲而盡。

丁萬年喝完酒之後說道:「大家應該看過炎黃日報,秦軍進攻的速度,大家都應該了解。

秦軍拿下京城之後,相應的衙門必定會轉移。

漢中的工業中心地位,也可能會不保。

大家要早做準備,咱們共同研究一個章程來。」

杜寶年直接開口道:「還要什麼章程,各地的工廠,找個經理人就能維持住。

我們晉商商會總部,肯定會搬到京城。

跟著秦王的政策走,那才能第一時間發大財。

官場有一個風吹草動,咱們要是沒跟上時代,就會被後來人超過。」

其他人都支持杜寶年的意見。

他們能把生意做得這麼大,都是極為精明的人,當然知道在哪里,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