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應家有變

十一月八日,中書侍郎應洪返還汝南南頓祭祖,晚間向五叔應旭道明來意。

應旭得知佷兒是為鍛兵之法而來,沉吟不語。應洪緩緩語道︰「自祖父逝後,應家大不如前,家族有降品之危,年前愚替景兒向太原孫家求親,遭婉拒。」應旭一皺眉,問道︰「可是那個映雪的孫康家?」應洪點點頭,道︰「孫康有清名,被瑯琊王和所重,征募為大司馬府掾官,京中傳言豫章郡公曾數次延請他前往京口任職,被瑯琊王挽留。」應旭捋須不語,應洪也不催促,默默飲茶。

一盞茶飲盡,應旭終于開口道︰「鍛兵之法楊刺史已教給應家,若是獻于朝廷,應家恐怕再難在南頓安身,洪佷你要考慮周全。」應洪冷聲道︰「佷兒並非只為武陵王許諾的尚書之職打動,真正想要鍛兵之術的是豫章郡公。」應旭表情一凜,豫章郡公、徐青刺史、車騎將軍劉裕權傾朝野,有人暗傳劉裕便是又一個曹操,早晚會取晉而代之。

不過,應旭在南頓親見楊安玄崛起,相比遠在京口的劉裕,應旭更加相信楊安玄能笑到最後。

把自己之見告知佷兒應洪,應旭道︰「楊安玄實握四州之域,麾下有十余萬雄兵,秦、魏亦鎩羽而歸,比起劉裕只強不弱。大爭之世,選擇明主才不至于家族中落。」應洪微笑道︰「叔父遠在南頓,不知劉豫章之威,桓玄篡位在建康有數萬荊州健兒,卻被劉豫章以數千之眾擊敗,劉豫章之勇天下罕見。佷兒听聞他在征討孫恩時,曾獨自一個追逐數千亂軍,非人哉。」應旭見應洪心意已決,嘆道︰「為叔老矣,已無力打理族務,佷兒你既然返鄉,便召開族人聚會推舉新的族長吧,為叔想頤養天年了。」應洪勸了幾句,見應旭主意已定,順水推舟道︰「叔父想歇息一陣也好,族長之位便暫由三房的叔林兄擔任如何?」應叔林,是應誕三子應諶長子應琨,曾任過陽安縣尉、比陽縣令,因守母喪歸家又逢父喪,索性在家中安心讀書。

應旭見應洪已有安排,越發心灰意冷,道︰「你是長孫,族中事務自行做主就是。」等應洪離開,應旭長子應業進屋,見父親臉色沉重地倚在榻上,問道︰「大人,洪兄與你說了什麼,大人為何臉色不愉?」應旭輕嘆道︰「應洪想把鍛兵之術獻與朝廷,換取尚書之職。」應業臉色一變,道︰「楊刺史豈肯答應。父親可勸過洪兄?」應旭搖搖頭,道︰「應洪心意已定,為父勸不動他,只得辭去族長之職,讓他另選他人,他已經決定讓應琨接任族長。」

「琨哥」,應業驚呼道︰「琨哥性情貪鄙,若是他成了族長,這應家豈不亂了套。」應旭冷笑道︰「應琨做了族長自然會听命行事,應洪一心想拿到鍛兵之法回建康做他的尚書,至于南頓應家怕是沒有放在心上了。只是應洪想從西平帶走工匠,怕是沒那麼容易。」周家把冶鐵鋪賣與應家後,整個棠溪便只有應家鐵業,楊安玄為保護灌鋼法和淬火法,嚴令不準坊間工匠與外界接觸,並讓陰敦派五百郡軍駐守的棠溪四周護衛。

秦、魏等國派出細作,想了無數辦法也進不了鐵礦內,只能從西平買些煉好的精鐵。

十一月十八日,應家祠堂,在應洪的主持下族人推選應琨為新任族長。

應氏族人有四十三房,三百八十九口,長幼濟濟,而依附在應家的佃戶、部曲近千戶。

應旭將準備好的帳冊交付給應琨,應琨略作核對後,笑道︰「五叔,賬目沒有錯,佷兒若有不明白處再來向五叔請教。」應洪拿過彩瓷生意的帳冊翻看著,道︰「彩瓷在京中價逾黃金,比起青瓷要貴五成,應家怎麼連一成份子都沒佔到?」應旭懶得理他,這次惡了楊刺史,恐怕連七分份子都要飛了。

應琨笑著緩和道︰「這彩瓷生意是楊刺史提供的法子,他獨佔了兩成,偃師裴、齊兩家生產也佔了兩成,應家和新息的齊家、新家的陰、鄧、岑,還有盤龍山的胡家合在一起才分四成,雖然少了些,但看賬目一年也有百兩黃金,很不錯了。」應洪醒悟過來,笑道︰「五叔莫怪,佷兒的意思是這個賺錢的生意為何不多產些,要知道京中彩瓷有價無市,便連武陵王府也僅有兩套茶具,平時視若珍寶,不輕視人。若是想辦法得到幾套,帶到京中送人很是體面。」應旭沒有理會,站起身道︰「既然賬目沒錯,老夫便先回去了,若是賬目不對盡管來家中找愚。」應洪和應琨起身恭送,等應旭離開,應琨笑道︰「五叔有些戀棧不舍啊,呵呵。」應洪問道︰「可派人去請浩叔了?」應琨應道︰「浩叔在祠堂與人飲酒,僕這就派人去請。」半柱香後,應浩帶著一身酒氣來到廳堂,應洪微微皺了皺眉,欠身道︰「浩叔,愚請你來有一事相商。」應琨殷勤的扶著走路有些搖晃的應浩在席上坐好,笑道︰「十六叔,佷兒剛做這個族長,還要族中長輩多多幫附。」應浩打了個酒嗝,道︰「好說,好說。不知找愚有何事?」其實應浩已知兩人找他的用意,與應旭一樣應浩同樣看好楊安玄,別的不說,這七品工官可是楊刺史授于自己的。

如今前去西平縣,縣令見了自己也要客客氣氣。應琨就勢坐在應浩身旁,從侍女手中接過茶盅奉上,道︰「十六叔,九弟這次回鄉除了祭掃之外,還奉了武陵王之命問取鍛兵之術。十六叔在棠溪替家族打理礦業,想來對這鍛兵之術十分清楚。」應浩端起茶喝了一口,道︰「鍛兵之術是楊刺史所授,當初說得很清楚,不準應家外傳。」應洪拈須微笑道︰「十六叔,鍛兵之術有利于社稷,武陵王許諾不封賞。十六叔現在是工官,可以隨小佷一同進京,朝廷會委任十六叔主持鍛兵之事,五品少匠應該不難,說不定將來還有機會成為將作大匠。」應浩持茶的手微微一顫,將作大匠是列卿之職,官階還在刺史之上,若真能有機會成為將作大匠,值得冒險一試。

應洪看出應浩心動,繼續道︰「不瞞十六叔,武陵王索要鍛兵之術其實是受徐青刺史劉公之托,十六叔若能獻上此術,定然會被劉公所重,加官進爵易事爾。」應琨羨慕地道︰「十六叔,良機莫失啊。」應浩將手中茶盅重重地放在案幾上,道︰「楊刺史對鍛兵之術管控得很嚴,即便是愚也無法進入淬火處,只是從工匠處隱約知道些內情。」應洪道︰「若能將工匠一同帶往京城最好。」應浩搖搖頭,道︰「楊刺史讓人在礦區內建了村落,工匠及其家人都住在村中,陰太守派了五百郡兵護衛,生活所需有專人運送,根本沒辦法出去,外人也無法進來。」

「十六叔主管工匠,可有辦法?」應琨幫腔問道。應浩凝眉思索,喃喃自語道︰「守護的郡軍不歸愚管,這些年秦、魏還有些家族想從棠溪偷走鍛鐵的辦法,沒人成功過。愚听說楊刺史設有暗衛,在暗中保護礦區。」應洪問道︰「十六叔,若是讓你組織人手鍛兵,能否與棠溪礦區做到一樣?」應浩撓撓頭,道︰「法子倒是大致清楚,但愚沒有動手試過,也不知能否一樣。」應洪又問道︰「愚听聞礦業的鐵匠有不少是應家佃戶,甚至還有應家族人,不知是否有人隨十六叔一起前來?」

「有兩個,七房的應據和八哥家的女婿。應據是鍛房的管事,對灌鋼的操作很清楚,八哥的女婿姓馬,是個工頭,鍛過鐵。」應洪當機立斷道︰「有人懂就行,不會可以教。十六叔跟家中商量一下,兩日後咱們就起程回建康。」應琨還想借重應洪到各處產業轉轉,以免其他人不服,忙道︰「怎麼這麼急,朝廷不是準了三個月的假嗎?」應洪道︰「楊安玄對鍛兵之術如此重視,十六叔若是不回棠溪,恐怕很快就會被發現。趁著襄陽準備舉辦傳經法會,楊安玄無暇顧及棠溪,咱們速速離開,要是被截住便想走也走不了了。」應琨苦著臉,應洪可以一走了之,等楊刺史發覺前來問罪,自己這個應家新族長該如何應對?

…………襄陽,自十二月份開始,街市上多了光頭緇衣腳穿僧鞋,口誦經文手托缽盂化齋的僧侶。

習家、劉家相繼舉辦齋會,請高僧宣講佛經,前去赴會的僧人數以百計。

善男信女延請僧人祈福消災,襄陽城內念佛之聲不絕于耳。自十二月開始,刺史楊安玄忙著接待前來參加法會的高僧,東林寺慧遠大師派弟子法靜前來迎經;瓦棺寺來的是楊刺史的熟人慧能和尚,京中道場寺、皇泰寺、簡靜寺以及其他各處的佛寺聞訊紛紛派人前來。

秦長安鳩摩羅什大師派弟子道生、僧肇攜《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前來相辯,魏沙門統法果大師派弟子道明攜僧眾二十人前來。

習闢鋒以籌辦法會為由將法會舉辦場所定在白馬寺,但來的僧人太多,白馬寺已經安置不下,楊安玄將部分僧人安置到檀溪寺。

檀溪寺是襄陽諸寺之首,是道安大師所籌建,內有除了寶殿之外,還有五層佛塔、四百僧舍,前涼州刺史楊弘忠獻銅萬斤,鑄丈六佛像。

苻堅佔領襄陽後,向寺中捐贈金箔佛像、金坐像、結珠彌勒像、金縷繡像等物。

佛成道日,白馬寺、檀溪寺等寺廟前擠滿了信眾和百姓,前來領取臘八粥。

檀溪寺內,香煙繚繞,梵唱相伴木魚之聲,悠揚動听。楊安玄以及府衙官吏隨眾僧人跪拜佛祖,丈六金身俯視人間,莊嚴慈悲。

食罷臘八粥,楊安玄將眾高僧請至佛堂前,將抄錄的經文擺在香案前。

經過熟思,楊安玄覺得直接將經文換成錢糧有些不妥,所以換了個法子。

「各位大師」,楊安玄指了指香案上擺放的佛經,道︰「這便是愚夢中得佛祖所授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誦佛之聲四起,眾僧炙熱的目光投向佛經,是不是真是佛祖所授兩說,但佛經前兩段的句子確是發人深醒。

道生大師合什道︰「楊施主,貧僧讀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前段,與吾師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大同小異,不知楊施主的經文是否出自《大品般若經》?」楊安玄揣著明白裝糊涂,道︰「大師,愚不知此經出自何處,只是夢中佛祖口述,愚依據佛祖所說謹錄下來。愚今日打算將經文贈于諸位大師,是否相同一看便知。」听說楊安玄要將經文送與眾人,

「阿彌托佛」、

「善哉善哉」之聲響成一片。等眾僧安靜下來,楊安玄又道︰「佛祖在夢中稱法不輕傳,所以愚想請諸位高僧得到經文後在襄陽向善眾誦讀講解五日,百姓布施錢糧便作為傳法所得。愚向佛祖起誓,所得錢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絕不敢有絲毫佔用。」慧能大師口誦佛號,道︰「楊施主是慧遠大師的俗家弟子,貧僧信得過你。還請楊施主早些將經文發給我等,貧僧早就想拜讀了。」經文抄錄了數十冊,各大寺廟都領到一份,道生拿到經文細看,果然與《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大同小異,顯然正是《大品般若經》的一段,只是譯法不同罷了。

正要開口說話,旁邊僧肇大師道︰「師兄,此經文比起師傅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更為通俗易懂,既為弘揚佛法,何必爭個高下。」道生合十道︰「師弟教訓的是,貧僧著相了。」楊安玄命人在襄陽城內搭起十數座法台,請各位高僧登台說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快通過眾口流傳開來。

門閥士族紛紛解囊布施,劉家布施粟米五百石,習家布施十萬錢,便連龐家也布施了二百石粟米。

普通百姓你三錢我斗米,積少成多,在法台前登記眾人布施的書吏手都寫酸了。

有許多商賈參加完展銷會沒有急著回歸,留在襄陽參加傳經法會,紛紛慷慨解囊。

魏道明大師替魏皇布施百金,秦道生大師為秦皇布施六十金,東林寺捐金二十兩,瓦棺寺獻金二十,大大小小的寺廟皆有所表示,佛寺共捐得三百一十六兩。

諸位高僧誦經,共聚得粟米八萬七千余石,錢三百四十六萬,成果遠超楊安玄想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