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緊鑼密鼓

新軍經過三個多月的操練,已然月兌胎換骨,只需經過戰場磨礪,自會成為雄師。

棠溪送來的斬馬刀千把,長槍千桿,鋼矛二百只,箭簇四萬枚被楊安玄分配給各郡裝備。

雍州兵馬士氣高漲,無不祈盼戰事早些到來,好立功升遷。

楊安玄沒有急著豎起反對桓玄的大旗,而是暫時將目光投向秦魏兩國的交戰上。

秦魏兩國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後秦天王姚興讓太子姚泓留守長安,命尚書令姚晃輔,車騎將軍沒弈干鎮上邽防後涼,廣陵公姚欽守潼關。

以義陽公姚平,尚書右僕射狄伯支率四萬大軍為先鋒,姚興親率大軍十萬攻打北魏。

北魏天子拓跋珪以毗陵王拓跋順、新任北魏的豫州刺史長孫肥率六萬輕騎為前鋒,也親率大軍十萬迎擊後秦兵馬。

楊安玄暗暗咂舌,秦、魏兩國底蘊雄厚,動輒發動十數萬大軍,輕騎五六萬,這是滅國之戰。

秦、魏兩國出動十數萬兵馬永安相遇,姚平不敵退走,據柴壁城固守(1),北魏將城圍住,後秦天王姚興率五萬兵軍押運糧草,準備從天渡渡汾水,前去柴壁營救。

拓跋珪下令築牆,對內阻止姚平軍突圍,對外防止姚興軍救援。

北魏廣武將軍安同獻策,搭浮橋過汾水,于東面的蒙坑高處築牆,扼守姚興軍前行之路,拓跋珪采納。

當姚興軍抵達蒲陂之時,看到魏軍軍威強盛,又于高處築牆,姚興深感畏懼,駐軍于蒲陂城,不敢進攻。

秦、魏戰事膠著之際,建康城尚書令桓謙上疏,請進封太尉桓玄。

天子下詔,以平定司馬元顯之功封桓玄為豫章公,又以平定殷仲堪、楊佺期有功加封桓玄桂陽公,原本的南郡公依舊保持。桓玄將豫章公轉給兒子桓升,桂陽公讓給桓偉之子桓俊。

八月,孫無終于山陽擊敗劉軌、司馬休之、高雅之等人的聯軍,劉軌等人逃走,逃至陳留時眾人商議投奔何處。

起初,眾人有意投奔北魏,後听聞崔逞被殺之事,覺得魏主不能優待士族,決意另投他處。

劉敬宣提議投奔雍州楊安玄,劉軌稱楊安玄與桓玄勢不兩立,桓玄隨時可能興軍討伐雍州,以雍州之力難以抗抵。

最終,劉軌、司馬休之、高雅之、劉敬宣等人決定投奔南燕,而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北府將領則投奔後秦。眾人相約將來若能得勢,定率軍南伐雪恥。

劉軌等人雖然敗逃,桓玄感覺北府軍終究是個心病。普通兵丁听從將領指揮,要想將北府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要除去北府舊將。

于是,桓玄以私通劉軌等人罪名誅殺吳興太守高素、輔國將軍竺謙之,高平相竺良之、輔國將軍劉襲及其弟彭城人史劉季武等人。

建康士族對桓玄殺死北府舊將的反應平淡,自王恭興軍始,北府軍就被建康士族視為麻煩。

得知桓玄對北府軍將領舉起屠刀,江都長張誕等人紛紛棄官叛逃,丁全、黃喜四處找尋北府逃將,張誕等人有不少投入到雍州軍中,充實了雍州的軍事、民政力量。

擊敗盧循後,劉裕回到京口,他是被右將軍桓修征召為撫軍中兵參軍。對于桓玄誅殺北府舊將,劉裕不敢做聲,暗自神傷。劉牢之死後,北府軍有如一盤散沙,如何對抗桓玄。

未被誅殺的北府舊人個個惶恐不安,暗中找到劉裕商議。何無忌是劉牢之的外甥,劉牢之身死之後被桓玄禁錮,閑居家中;孟昶,鎮北府主簿,罷黜在家。

劉裕讓眾人暫且隱忍,找尋門路再起,等待時機。隨著北府舊將或死或走,劉裕無形中成為了北府軍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九月,拓跋珪率大軍三萬于

蒙坑與姚興交戰,斬殺上千人,姚興退走四十余里,不敢再戰。

十月,柴壁城中糧草吃完,箭只用盡,姚平于子時率兵馬開南門突圍。汾水西岸,姚興命人燃起烽火,擂動戰鼓,做出進攻之勢聲援姚平突圍的兵馬。

拓跋珪下令嚴守高牆,秦軍靠近則進箭射。姚興希望姚平力戰突圍,姚平則希望姚興發動攻擊接應,結果雙方聲嘶力竭,卻無人敢向高牆後的魏軍發動進攻。

姚平見無法突圍,無奈之下只得率部下投汾水,拓跋珪下令下水搜捕,姚平溺死,尚書右僕射狄伯支、越騎校尉唐小方等人被俘,東岸兩萬余秦軍束手被擒。

姚興在汾水西岸,眼見麾下走投無路投水被俘,數次派使請求和解,拓跋珪拒絕,乘勝進入蒲陂。

恰逢柔然國攻打魏國,拓跋珪這才率軍撤走。姚興還師,下令強遷河西豪門大族一萬余記至長安,充實京城。

回到長安後,姚興召見北府降將輔國將軍袁虔之、寧朔將軍劉壽、冠軍將軍高長慶、龍驤將軍郭恭等人,詢問東晉虛實。

袁虔之認為桓玄憑借父叔的威望,僥幸掌握了政權,但驕奢殘忍,德不配位,欺凌天子,任用親族,意在篡位,致使人心盡失,力勸姚興興兵南伐,奪取疆土。

然而後秦與北魏柴壁大戰精銳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南下,姚興對袁虔之等人進行封賞後,不再提南伐之事。

建康,桓玄收到劉軌等人投南燕,袁虔之等人投後秦的消息,決定派出使者前往秦、魏、燕等國,向北方諸國宣告自己執政的事實,為下一步篡位奠定基礎。……

曲阜,孔府。

孔懿看罷楊安玄的來信,沉吟不語。

孔鮮事先已知楊安玄邀父親前往襄陽推廣儒學之事,力勸道︰「孩兒在潁川任文學掾,府衙參照汝南做法,招募寒士為教師,給足錢糧,一年時間建學庠四十三處,招收學童近五百人。」

「這麼多?」孔懿看了一眼滿是驕傲的兒子,道︰「看來楊刺史說推廣儒學並非虛言。」

「正是。如今楊安玄為雍州刺史,所轄十余郡,若都能按汝南、潁川行事,不用五年,關中大地學庠遍布,稚童無論貧富皆讀書,百姓識禮儀,儒學大興,此大同之境也。」孔鮮興奮地道。

孔懿猶豫片刻,道︰「桓玄主政,勢必要對雍州興兵,兵火過處萬物俱焚,為父擔心徒勞無功。」

孔鮮感慨地道︰「楊刺史在給孩兒的信中提到此事,說即便他兵敗身死,只要打好基礎,興辦學庠之政就不會因人亡政息,後續之人也會繼續施行。」

孔懿聞言動容,道︰「楊安玄胸襟如此寬廣,為父自愧不如。為興儒業,為父又何懼戰火,待年後便起程前往襄陽。」

抬頭看了一眼孔鮮,孔懿臉上閃過一絲痛楚,道︰「你去看看苗兒,她臥病在床。」

孔鮮一驚,他與六妹的關系十分親密,知道妹子此病多半是因楊安玄而起,月復中暗罵楊安玄害人不淺。

那日楊安玄寫給妹子的詩他讀過,事後品味自然知曉其中含義,父親讓他在許昌任文學掾,言語之中暗示他將楊安玄的消息寫信回家。

可是沒多久楊安玄便奉旨奪取雍州,孔鮮只能將道听途說的消息寄回。

六月,孔苗行笄禮,宣告成年。春花將盡,卻沒有楊安玄的消息。

楊安玄佔據雍州,傳言桓玄興軍討伐,孔苗心中不安,加上一年將盡,難覓楊安玄的音訊,又感風寒,孔苗病倒在床。

「父親,楊刺史有封書信托孩兒交給苗兒。」孔鮮稟道︰「孩兒這就送去。」

孔懿「唔」了一聲,端起茶杯喝水,見孔鮮仍站立不動,怒道︰「還不快去。」

孔苗的住處在後宅東側,成年之後孔鮮便不好進她的房間了。

顏氏在屋內照看女兒,听到兒子在門外的聲音,掀起門簾低聲道︰「小點聲,苗兒剛睡下。」

話音未落,屋內傳也孔苗有氣無力的聲音,「是大哥回來了嗎?」

「是我」,孔鮮大聲答應道︰「愚奉楊刺史之命,前來請父親前往襄陽主持推廣儒教之事。」

「啊」,屋中傳出孔苗一聲驚喜的呼聲,屋內傳出孔鮮的妻子冉氏聲音,「苗兒快躺好,別再受了風寒。」

孔鮮忙向屋內高聲喊道︰「苗兒,楊安玄一切都好,他還有封信托為兄捎給你。」

從懷中取出信,交給母親顏氏,顏氏拿著信輕嘆了口氣,道︰「這封信再遲來數月,苗兒的性命是否還在都難說。」

片刻功夫,屋內傳出低低的抽泣聲。再等了片刻,冉氏從屋中出來,見到丈夫微笑道︰「鮮郎,苗兒睡著了,總算睡得安穩了。」

晚間,一家人團坐,替孔鮮接風。

孔苗出來見禮,孔鮮看到了清減的妹子,瘦削的臉龐、尖尖的下巴,弱不經風的樣子,好在臉上泛著喜色,精神也還好。

等孔苗離開,顏氏道︰「看了楊安玄寫的信,睡了一個多時辰,醒來吃了一碗粟米粥,總算緩過來了。」

孔懿氣呼呼地哼了一聲,終是心痛女兒,對孔鮮道︰「楊安玄既有意結親,你身為兄長多用心些。」

孔鮮道︰「大人放心,孩兒過幾天便動身前往襄陽,讓楊家派人登門提親。」

孔懿道︰「為父等過完年正月動身,準備帶些弟子共襄盛事,你問問潁川的師兄弟們誰願意前往襄陽不妨隨你先行前去。」

顏氏接話道︰「鮮兒,襄陽與曲阜相距甚遠,你把冉氏一同帶去,你們夫妻常年分別總不好。將來苗兒真要嫁去襄陽,她也有個娘家人說說話。」

孔懿點點頭,道︰「八月孫無終據山陰與劉軌交戰,離曲阜不遠。為父听聞劉軌、司馬休之等人逃奔慕容德,怕是要說慕容德南下報復,曲阜亦不安穩,你帶著冉氏離開也好。」

十一月六日,孔鮮在張鋒的護衛下離開曲阜取道潁川前往襄陽。

牛車內,冉氏含情脈脈地望著孔鮮,輕語道︰「苗兒交給妾身一疊書信,讓鮮郎交于楊刺史。」

孔鮮看著裝在匣中的書信,有十六封之多,苦笑道︰「苗兒對楊安玄用情至深,但願楊安玄不負此情。」

冉氏伸出手,輕輕地握住丈夫的手。孔鮮放下信,微笑地看著妻子,四目相對,柔情如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