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圓滿成功(月票加更)

一天之後,《蜀州日報》在一處不重要版面,用簡短的篇幅報道了這件事。

近日,「2007年蜀州道地藥材東江丹參產業發展大會」在東江縣XX大酒店隆重召開。省農業廳、旌城市農業局、東江縣相關領導同志出席了會議。同時參會的還有省內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東江縣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產業的企業家以及東江縣各鄉鎮的道地藥材推廣者。

大會圍繞「東江丹參種質分析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的主題,以參觀東江縣擬規劃的道地藥材種植基地、邀請蜀州省中醫藥科學院、蜀州農業大學、錦城中醫藥大學、蜀州文興醫藥集團、錦城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涪城農科所專家、教授做專題報告的形式,立足東江丹參、東江白芍道地優勢,依托蜀州省中醫藥科學院及合作院校的資源, 強化人才、智力、信息等資源的有效集聚,夯實道地藥材的種質基礎,建設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致力道地中藥材東江丹參產業發展,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做活市場,推動我省從「中醫藥大省」轉向「中醫藥強省」轉變。

內容只有寥寥數百字,但其中的認可之意還是明顯的。

省報的定位不同,其余的網絡媒體就沒這些拘束。

比如當下比較火爆的幾大門戶網站, 在東江縣宣傳部的推動下, 各自都以相對詳細的內容,報道了此次活動。

畢竟來了一趟,住得舒心吃得舒服,紅包也給了,又不是什麼壞事,好好寫兩篇于情于理都是應該。

比如企鵝網的報道就是這樣的︰

「東江丹參立足中藥材產業道地優勢,依托蜀州省中醫藥科學院及合作院校的資源,致力道地中藥材東江丹參產業發展,做大東江產業、做強東江企業、做活東江市場,推動東江中藥材經濟加快發展。」

12月12日至13日,2007年四川道地藥材東江丹參產業發展大會在東江縣舉行。

開幕式上,蜀州省中醫藥科學院、蜀州農業大學、錦城中醫藥大學、蜀州文興醫藥集團、錦城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涪城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分別以《道地藥材+產業架構+電子商務,助力東江戰略產業》、《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路徑與發展策略》、《蜀丹參新品種選育及道地藥材》、《丹參栽培生產中有益真菌的研究》、《中藥材產業的重點問題與「八化發展」的體會》、《地理標志品牌的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和服務》等為題作了專題報告。

作為東江縣委縣政府擬發展的產業園區核心所在,虎山村是東江丹參產業發展的關鍵, 文興醫藥集團駐虎山村技術專家胡寧遠用他結合現實情況的發言,拉開了專家發言的序幕。

胡寧遠指出,在大規模推廣種植之際, 需要盡快制定東江丹參種植技術規範,讓農業技術人員和種植人員做到有據可依,有例可循,在科學系統的指導下,擺月兌制約東江丹參形成產業化發展的技術瓶頸。

蜀州農業大學的張麗教授作為蜀州省丹參種植研究的前沿學者,對胡寧遠專家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指出,在種植技術規範的前提下,丹參的選種育種工作也需進一步加強,東江丹參作為國內知名丹參產地中,唯一的肉質丹參品種,在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基因篩選,質量保證。

而後,諸位專家先後做了發言。

從強力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做大產業規模,做強產業質量;

再到規劃種植、初加工、檢驗檢測、全程追溯、標準化倉儲及金融擔保、電子商務等,形成中藥材產、儲、銷整體服務鏈;

再到品牌創建、宣傳、保護;

專家們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蜀州省中醫藥科學院的相關領導表示,「東江發展道地丹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將這個優勢做強、做大,做到在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國際聲譽上把每個一個環節的標準做實,這樣東江的丹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東江縣縣委副書記郭浩然對會議的圓滿成功難掩喜悅之情,「此次大會為東江提供了與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家的溝通、交流,掌握行業前沿信息、技術成果的機會,我們要力爭搶佔先機、促成合作。」

談起此次活動對中江中藥材的發展,縣農業局局長王勇表示,「真誠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和企業界朋友多到東江走一走、看一看,為東江醫藥產業發展、東江道地藥材產業發展建設建言獻策,共謀合作、共享發展、共創未來。」

大會末尾,東江縣縣高官李喬還親自為六名專家頒發了東江縣農技特派員的聘請證書,聘請他們為東江縣丹參產業發展繼續獻言獻策,貢獻扎實力量

當這些報道發出來的時候,虎山村的眾人已經回到了村里。

這一趟旁听,對顧大強等人的觸動還是很大的,在東江縣委的刻意安排下,專家學者的發言都是盡量務實而不務虛,那些發言落在他們這些跟丹參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人耳中,那都不叫開了一扇窗,而是直接把屋頂掀了,讓外面透亮的天光直接淹沒了進來。

原來這事兒還能那麼搞!

原來那麼搞可以掙那麼多錢!

原來接下來的路是那麼個走法!

眾人如同井底的青蛙,直接被提溜到了井口,瞧見了雄渾壯闊的未來。

接下來幾天,眾人又跟村民們一頓炫耀,听了他們炫耀的村民們又傳向下一撥村民。

很快,整個村子都多多少少知道了些情況,雖然那些情況傳到後面都不知道是什麼樣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鄰近的金馬村和鳴鳳村,既意外又合理地,三個村子的干勁都起來了。

論壇之後的縣里也是一樣,縣委專門開了個小會,原本只是幾個班子成員,匯總溝通一下這次論壇的專家意見,看看哪些合理哪些可行,哪些可行但暫時不做,哪些可行又可以立即實施。

像全程追溯、標準化倉儲及金融擔保、電子商務這些,可以做,但不必立刻做;

像種植技術規範、選種育種,就必須立刻做。

而像有一位專家專題報告中提到的注冊國家地理標志的事,更是應該盡快提上日程,模清相關要求,穩步推進。

眾人聊著聊著,就開始不斷「搖人」,將需要具體負責的部門人員一一叫了過來。

農業局的,工商局的,科協的,甚至婦聯的都來了。

各自分配一些任務, 經過這麼一梳理,接下來事情怎麼開展,大家心頭都有譜了。

會議結束,兩個小時後,縣高官李喬看著縣委辦發來的會議紀要,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一次,雖然花銷不小,但真的是太值得了!

霍千里這個小子,真的是肚子里有貨啊!

他心頭下意識地想著,要不要把這小子留在東江縣算了。

旋即又想到半個月後省委組織部那場中期總結會,嘆了口氣,算了,金鱗豈是池中物,東江縣這個小廟,注定是留不住他的。

「就還剩半個月了啊!」

想起那個會上自己還要發言,李書記便打開電腦,調出自己那篇稿子,開始抓耳撓腮地想了起來。

與此同時,霍千里也坐在辦公室里,默默地寫著自己的發言稿。

接下來的兩周,日子並不平淡。

虎山村的文化廣場建成了,鎮上領導齊至剪彩,村民們讀報、健身、搞搞十字繡、跳跳壩壩舞,豐富多彩;

村委會也搬進了新的平房,敞亮干淨整潔,村民們也沒人說啥;

組織部的第三批專家又來了,這次是由一個組織部成員親自帶隊,走訪完了啥也沒說,默默回去。

時間經不起細算,群山包圍之中的虎山村,風依舊還是那般輕柔,不見凜冽,但當顧海濤騎著摩托車到鎮上跑了個來回,沒帶頭盔的頭發被露水和寒氣盡數打濕時,公元2007年就走到了最後幾天。

蜀州省委組織部第一屆大學生駐村干部中期總結會,在醞釀了一個多月之後,終于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