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專家到訪

李書記的那聲夸贊並不是客套。

以他的工作經驗,稍稍一琢磨,就想到了許多可能的好處。

首先,這麼多相關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在宣傳上就很好發力,這些參會的領導專家也會幫忙宣發,都是行業內的人, 在業內的名聲很輕松就能得到擴大了;

其次,這麼些領導專家聚焦在一個特定議題,用豐富的行業經驗做基礎,集思廣益之下,肯定能有思維的火光迸發,想到他們想不到的內容;

再者, 到時候將這個事情的主要參與者,比如千符鎮的班子、虎山村等幾個村的主要村委等都拉來听听,對他們也是一次學習和思想教育;

還有一個, 經過這麼一篩選,這些專家領導接受東江縣聘請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無需額外公關;

最後一個,東江縣上下還真不知道怎麼建立和推廣品牌,听听專家們的意見,就能有所啟發也不一定。

而這麼多的好處,一次會就能搞定,怎能不說一句妙呢!

一念既定,李書記也是個有魄力的,當即拉著霍千里商量了一些細節,把霍千里對于會議前中後各個時期的考慮壓榨干淨,這才滿意地放他離開。

臨走的時候,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下次還有什麼想法來找我就是,實在不行打個電話說也行。」

霍千里強笑兩聲,「落荒而逃」。

從縣委出來,霍千里沒有再去錦城,打算坐車回去虎山村。

因為沒有再去錦城的必要了, 縣里接下了這個事,自有宣傳部或者辦公室的相關同志去聯系,他只需要給那位張教授打個電話,然後向縣里推薦幾個名字就好了。

李書記估計也想不到,霍千里這一手,除了他琢磨那幾個好處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甩鍋」。

走到車站,居然意外踫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他笑著上前,拍了拍那位穿著黃色外套的少年的肩膀。

顧海濤詫異扭頭,然後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生動了起來,「千里哥?」

「回去?」

「嗯!」

「那一起。」

等霍千里坐下,顧海濤笑著道︰「千里哥,文化廣場最後一批物資今天就能送到裝好了,村委會辦公室新添的家具也已經送過去裝好,明後天再清掃整理一下就可以搬進去了。」

這年頭的農村里可不興什麼晾一晾甲醛之類的說法,打掃干淨家具進場就可以入住。

霍千里也點了點頭,笑著道︰「辛苦了。」

「不辛苦!」顧海濤開心地搖了搖頭,認真道︰「千里哥,我覺得做這些事情做起心頭是有勁的,比讀書安逸多了。」

霍千里看著他那風塵僕僕的樣子,看著那張又黑了幾分的臉,無語地笑了笑,「其實,讀書還是應該要輕松些的!」

顧海濤搖了搖頭,難得地反駁道︰「千里哥,你學習好當然覺得輕松,我斗不一樣了。忙這些事情,雖然開始我也不大會,但是我願意學,學得也快。但是讀書」

他看著霍千里,「我這麼跟你說吧,千里哥你肯定沒體會過那種感覺,就是考一個試,別個都拿了一把尺子在那兒量來量去的,我卻」

霍千里挑了挑眉,「你卻連尺子都沒帶?你這是粗心大意啊!」

「不是。」顧海濤搖了搖頭,「我是不曉得尺子該拿來做哪道題。」

霍千里︰

他一時也不知道說啥,只好默默拍了拍顧海濤的肩膀,「加油,行行出狀元。」

回到虎山村,霍千里給張教授打了個電話。

昨天晚上已經提前聯系過,這會兒打過去,跟她說了縣里新的安排,自己擇日再來拜訪,張教授也沒多說什麼,表示理解。

然後在霍千里請她推薦幾個信得過的專家時,也很爽快地給霍千里推薦了幾個名字,還主動提出可以幫忙聯系一下。

霍千里自然是感激不盡。

等到了下午下班,從地里回來的胡老跟老湯看見霍千里,一臉驚訝。

老湯疑惑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我根本就沒去錦城。」霍千里笑著跟二人解釋了一番他在縣城跟李書記之間的討論。

在這兩人面前沒什麼好避諱的,因為他們也注定會是到場的專家和嘉賓。

默默听完,老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兄弟,佩服啊!」

胡老嘀咕道︰「你們這些當官的,彎彎腸子是真特麼多!我還是離你們遠點!」

接下來的三四天,霍千里過得很平靜,認真細心地準備中期總結會上的發言稿,每天下班送江清月回家。

直到他從東江縣城回來之後的第四天晚上,縣委辦主任一個電話打過來,告訴他這次大會擬邀請的專家將在三天後,來虎山村做個調研,讓他準備一下接待。掛了電話沒多久,鄭書記帶著王副鎮長聯袂而至,日子才再度被催促著忙了起來。

三天後,攝制組的攝像鏡頭下,三輛越野車開到了村委會的大門前。

在縣高官李書記的親自陪同下,六七個四五十歲的專家下車,來到了專門收拾出來的小會議室。

都瞧見了兩排樓房還在施工收尾,專家們也都沒多說什麼,各自坐下,听霍千里為他們介紹了虎山村的歷史沿革、在過去一年多時間的發展、以及未來整個產業園區的規劃。

認真听完,瞧見來路情況下意識心生輕視的眾人都多了幾分慎重。

從這份規劃報告中可以看得出來,東江縣這是認真的,並非只是想請他們來走個過場。

而這個虎山村,同樣也還真有可能起得來!

帶著這番心思,也帶著霍千里那一番發言所勾勒出的框架,心頭各自有了計較的專家們在霍千里的帶領下,走向了虎山村如今的一塊塊藥田。

這幫農業專家們沒想到,在這一窮二白落後的村莊里,在農業種植上竟然已經初具規模了。

在他們的眼里,一片片整齊的藥田像一張張裁剪得當的畫紙,上面排列科學的高高壟溝,就是一雙妙手繪就的曼妙畫卷。

縣委宣傳部的同志舉起相機,一路風騷走位,快門閃個不停,看得跟在身後配合工作的王偉一臉佩服,默默學習起來。

一個老頭笑著道︰「小霍,你們村里有高人啊!」

霍千里看了一眼在人群中微笑不語的張麗教授,笑著道︰「我們跟醫藥集團搞村企聯合,他們委派了技術專家到這兒駐村,這些都是他教我們的。」

听了這話,立刻就有人好奇道︰「在哪兒呢?帶我們見見啊,好好交流一下。」

霍千里解釋道︰「因為我們合作社剛剛才擴大,有幾百畝的田需要新種,有好些合作社社員需要手把手地指導,技術專家忙得腳不沾地,我也不知道他這會兒在哪塊田里,諸位稍等,我打個電話。」

說著霍千里就打起了電話,眾人各自看著,現場頗有幾分沉默的尷尬。

縣委辦主任跟李書記小聲嘀咕道︰「書記,小霍到底還是年輕啊,這事兒該提前聯系好的,多少有些不夠周到。」

鎮高官鄭強站在一旁,偷偷瞥了一眼李書記的臉色。

李書記淡淡瞥了那位主任一眼,沒有說話。

在他看來,霍千里這個做法,看似的確不夠周到,實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這樣做,恰恰就是要給這些個專家打個樣,來了這兒,就別想著天天坐辦公室高談闊論,要實打實地做事。

至于霍千里到底有沒有這樣想,對李書記而言並不重要,因為霍千里早已在他心中形成了思維縝密的印象,在這個印象破碎之前,他下意識就會主動去琢磨一下他的用意。

這也是老一輩常談的印象和新一輩常說的人設,這二者本質上共同的意思。

不過事實上,霍千里也的確是這麼想的。

當他打完電話,很快帶著眾人走到一塊土邊,從地里領了個褲腳高高挽起,解放鞋沾滿泥巴的老農過來,然後告訴他們這位就是醫藥集團的技術專家時,一幫不認識胡老的專家多少還是有些愣神。

他們平日里雖然也常常跟土地打交道,但還真沒咋這麼夸張過。

胡老先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師妹,微微點頭,然後朝著眾人咧嘴一笑,「大家好啊,我這手髒兮兮的,就不跟大家握手」

話音未落,李書記大步一邁,主動一把握住他的手,「這生養我們的土地,有什麼髒的,多虧了有胡老和各位專家這樣的農業科技專家,才能讓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蒸蒸日上, 讓這麼多的老百姓吃得飽肚子,都是功德無量啊!」

這番話,听得在場每一個專家都心里舒坦,幾個陪同官員也在心頭大呼學到了,紛紛上前跟胡老握手,然後眾人就這麼在田間地頭聊了一陣。

等到了午飯時間,自然又是小食堂安排上。

今天這樣的情況,霍千里依舊沒有改變收費的政策,只是偷偷跟李書記說了一聲讓他請客。

李書記一琢磨,這倒也是個拉好感的好辦法,于是笑著戳了戳霍千里的腦門,罵他真是個守財奴,然後依言照辦,給一旁的縣委辦主任羨慕得不行。

專家們都是管中窺豹的高手,瞧見李書記真的按照人頭數了錢交上去,對這個小食堂的管理頗為贊賞,同時也對這個現在還只是設想中的產業園區多了一絲信心。

午飯吃得舒坦,在李書記、縣委班主任、鎮高官鄭強、湯玉軒這些個場面高手的帶領下,眾人都小酌了一點,吃著口味不錯的農家菜,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一點都沒有身處陋室的拘束。

等吃過飯,眾人又三五成群地在村里四處走走看看,搜集一些信息,接下來回去,他們各自都會按照自己的專業方向,為東江丹參、白芍產業發展提供自己的建議。

霍千里陪著李書記等人在會議室坐會兒,忽然手機一響,他掏出來一看,顧海濤這時候給自己打電話干什麼?

跟李書記告了個罪,他匆匆走出,按下接听鍵。

「喂,海濤,怎麼了?」

「千里哥,糟了,胡老跟那個女專家吵起來了,你快過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