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不為外人知

「聖人弟子回,一日途徑街市,听到買布客人與布鋪掌櫃發生爭論,買布人大聲道︰‘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憑啥收我二十四個錢?’

布鋪掌櫃據理力爭,回旁听片刻,走到買布客人跟前,施一禮道︰‘這位兄台,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是你算錯了。’

買布客人不服氣,指著回的鼻子道︰‘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聖人,錯與不錯唯有聖人說了算!走,咱們找他評理去!’

回道︰‘聖人若評你錯了該當如何?’

買布客人道︰‘若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項上人頭。你若錯了又當如何?’

回道︰‘若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賭,上山找到聖人。聖人問明情況,對回笑著道︰‘三八就是二十三哪!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

回從來不與聖人斗嘴,他听聖人評他錯了,摘下帽子,老老實實交給買布客人,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對聖人的評判,回表面上服從,心中卻想不通,他認為聖人湖涂,便不想再跟隨聖人請教學問了……」

東大陸儒修榮書之用舒緩語氣,面對書院眾多求學稚童、少年,講述著「聖人與回」的小故事。

講完「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的片段,到後面回重新上山,請教聖人,聖人說出「頭顱與冠孰輕孰重?你若輸了不過輸一頂冠,那人輸了,輸的是性命」的道理,回拜服謝罪為止。

學塾內響起一陣「原來如此」的低聲議論。

幾個小故事峰回路轉,引人入勝,趣味橫生,道理淺顯明白,難得的是其中以小見大的仁義寓意,稚童、少年們喜歡听,容易接受。

旁听的書院先生、夫子等人臉上露出心領神會的笑容,贊嘆不已。

外面走進來一身儒衫的陸長遠、顧慶榮等修士,與氣度不俗的榮書之見禮。

陸長遠還認得眼前這位從東大陸前來游歷的五階儒修,是當年他想收為徒弟而不得的曾經微胖少年,心底甚為遺憾,都怪張聞風那廝從中作梗,將少年藏起來,讓他與一眼相中的少年無師徒緣分。

一顆好苗子,成長起來了。

「榮先生大才,將聖人‘見微知著’學識講解得深入淺出,陸某佩服!」

「陸先生客氣,榮某賣弄淺薄,驚擾諸位清修。」

「榮先生謙遜了,請移步浩然書院,陸某心底有多年疑惑不得解答,想請教榮先生,還請不吝賜教。」

陸長遠誠心相邀。

這些日子,他听得東大陸前來游歷的五階儒修到各處書院、學塾給蒙童講課,都是這樣一個個的小故事,很受書院、學塾學童們歡迎,這種傳播聖人學識的方式,令他眼前一亮。

文運縹緲難以抓住,卻又是實實在在存在。

他發現了自己以前忽略的東西,榮先生推廣聖人「仁義」、「規矩」、「禮」等學問的手法,讓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榮書之客氣謙遜幾句,跟著眾人前去。

他是受張觀主當年給學徒們授課啟發,特意花費不少時間,整理出許多民間流傳或古籍中記載的聖人野史小故事,即使不能登大雅之堂,能獲得實在好處,就夠了。

小故事,大學問。

千人千面,各自感受不同。

……

張聞風每日花大半天翻閱弟子們抄錄的書冊,其余時候除了正常的功課、修行、喂養收服的離火、體悟劍意規則,他在整理思索從書冊中看到學到的一些法術、心得。

偶爾有空暇,與周復始、蘇閑元、萬伯起等金丹修士探討修行感悟,指點蘇欽、葛笑行等人的修行問題。

他站的高度不一樣,講述的東西,相比典籍中的晦澀難懂模稜兩可,他盡可能直白,除非是涉及大道方向、本源傳承,能說的他不吝言詞。

轉眼間一年過去,通過投喂大量火行晶石、木火等,那縷煉化後有氣無力的離火總算恢復部分元氣,不再是病懨懨的。

張聞風右手雙指並攏如劍,對著劍坪前方空處輕輕一揮。

有一線發絲般的晶亮在空中一閃,百十丈外那塊以前曾經遭他劍 的巨石,有火光迸發,「轟隆」,無數碎石飛濺,那塊二十余丈大小石頭消失不見,留下一個冒著白氣的巨坑,熾烈高溫將那片空氣灼燒得扭曲,卻不影響附近十丈外的樹木、草叢。

「恭喜,張道友你的劍道天賦好生令人羨慕,你通過煉化的這縷離火,掌握了‘離火劍意’的規則之力,好生霸道的凝火為劍的力量!」

凝水珠內,傳出游夢長的細微傳音。

張聞風嘴角笑容放大,道︰「才領悟些許皮毛,與流水劍意規則之力相比,各有千秋,攻擊力方面更勝一籌。」

他無視纏繞在火珠內又變得病懨懨要死不活的離火,只要用不死,他便將離火往死里用。

與裝可憐的異火莫得感情可講,他知道小東西不服氣他。

離火劍意規則之力不拘一格,咆孝、狂暴、溫順、靈活、變化多端等,他目前能夠領悟出狂暴,破壞容易建築難,算是意外之喜。

「游老,聚魂木劍煉制得怎樣了?」

土護法費盡辛苦從草木嶺秘境廢墟挖出的聚魂木,張聞風選了一截完整樹干,交由游老幫他煉制成劍器,後面他還要自己動手在木劍兩面篆刻符文、真言,再用元慢慢溫養,將寄居在玄元劍內的那縷本命劍氣,移到聚魂木劍內。

花費數十年的水磨工夫,將木劍淬煉成他的本命劍。

本命二字,事關大道前途。

「莫急,聚魂木劍煉制不能馬虎,我得多花些時日處理材料,龍爪血刃倒是差不多可以灌靈了。」

游夢長說著又陷入沉寂。

……

暮色里,駝峰山三十里外。

陳青橋站定岩石上,渾身白霧蒸騰,他在苦苦對抗龍魂煞氣的影響,借助老龍施加給他的無匹壓力,忍受痛苦淬煉神魂體魄。

機遇往往與危險並存,他選擇于危險中尋找機遇。

那頭陰險老龍,偶爾突然爆發,想將他一舉拖入萬劫不復境地,每回都被他「險之又險」逃出,雙方似乎較勁耗上了。

勢均力敵,其中凶險不為外人知也。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