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兄弟情深?

作者︰青衫取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城牆上,李鴻運箭無虛發。

城牆下,劉武周的軍隊尸橫遍野。

在李鴻運神箭手級別表現的鼓舞之下,梁軍全都奮勇爭先,果斷打退了劉武周軍隊的進攻。

于是劉武周大怒,稍加休整之後繼續嚴令士兵攻城。

結果,晉陽還是固若金湯,根本無法攻克。

劉武周自閉了。

在他看來,自己的策略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先剪除晉陽周圍的各個州縣,讓晉陽成為一座孤城,到時候齊王自然驚慌失措,城中士氣也必然崩潰。

到時候只要圍困一段時間,晉陽自然能夠一鼓而下。

可沒想到,情報有誤,這個齊王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箭法實在了得。而且他也並非傳言中的那個紈褲子弟、搞得晉陽民怨沸騰兵無戰心,反而看起來跟他那個二哥一樣,都是很得民心的主。

但是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劉武周也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

「聯合突厥、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是劉武周此時的策略,現在晉陽周圍的縣城都已經被掃清,來援的梁軍也都已經被他打敗,宰相裴寂甚至被打得僅以身免。

只剩晉陽孤城一座,總不能就此罷手吧?

不能跳過不打,那樣的話等他帶兵南下時,晉陽就是後方的一根釘子,可以無限出城騷擾他的後勤輜重和糧道。

也不能圍而不攻,大軍每日消耗的糧草很多,而且如果大軍一直駐扎在此處,等梁軍的援軍再次到來,情況就很棘手了。

于是,劉武周一咬牙,下令繼續 攻!

可晉陽畢竟是堅城一座,這里有梁高祖留下的數萬士兵,還有足以支撐數年的豐厚存糧。

李鴻運也不再是齊王那個熊孩子,他盡可能地賠償百姓、拿出府庫和自己私人的財寶賞賜士卒,又親自上城頭作戰,盡最大可能修復受損的民心。

于是,梁朝在此地的形象又逐漸好轉起來。

作為入侵者的劉武周在民心上佔不到便宜。

雙方就這樣對峙了三個月。

最開始的時候李鴻運還有些緊張,每一次作戰都是全力以赴,但很快他發現劉武周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打下晉陽。

他守城的軍隊,其實比劉武周的進攻部隊還要多。

不過李鴻運還是按捺住了主動出城去干劉武周的想法,畢竟此時他也清楚自己的野戰能力還不強,應該穩妥為上。

而在三個月後的十一月,情況終于有了轉機。

秦王來了!

果然與原本歷史的發展一樣,在派出去的梁軍接二連三被打敗之後,梁高祖也坐不住了。

本來,如果齊王丟了晉陽,梁高祖會有放棄整個河東之地的想法,退守關中。是秦王強烈要求出征,這才平了劉武周。

而這次,晉陽還沒丟,齊王還在死守,梁高祖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放棄河東之地的想法。

反而更加急切地祭出大殺器秦王,去救援齊王。

如果從歷史上來看,齊王雖然生下來因為長得丑而被竇皇後丟棄,但梁高祖卻特別喜愛這個小兒子,甚至比太子和秦王都要更加寵溺。

否則齊王多半也不會變成這樣驕縱跋扈的性格。

總之,秦王來了。

劉武周被迫分兵去迎戰秦王,這次他沒有了堅城晉陽作為據點,只會輸得更快。

秦王在柏壁與劉武周相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發現劉武周比想象中要虛弱,畢竟強攻晉陽的損失很大。

于是,秦王果斷出擊,先在美良川擊敗尉遲敬德,又在雀鼠谷擊敗宋金剛,打得劉武周只能率五百騎兵向北逃竄、逃亡突厥。

而李鴻運也趁著雙方在雀鼠谷激戰的時候出兵,稍微偷襲了一下,獲得了一些戰果。

整個晉陽周邊區域全部光復。

晉陽城門大開,迎接秦王入城。

「四弟!」

此時的秦王,風塵僕僕、面容憔悴,但卻神采飛揚。

在雀鼠谷與宋金剛一戰,秦王提著刀,一晝夜行軍二百里,追著宋金剛的兵馬打了數十戰,全都大獲全勝。

而後,還在狂追。

手下人勸諫說士卒疲敝再追下去可能有性命之憂,秦王怒道︰「盡忠報國,豈可顧身?」

于是繼續追。

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一日八戰,皆大破之,俘虜斬殺數萬敵軍,順便收降了尉遲敬德。

兄弟二人熱情擁抱了一番。

嚴格來說齊王是秦王的四弟,前面還有個三弟夭折了,也就是演義中那個一對金錘打死百萬大軍的離譜人物。

此時,兄弟三人的感情還是不錯的。

畢竟梁朝還處于草創階段,大家都忙著開疆拓土,還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糾葛。

秦王看了看晉陽城中的情況,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其實對于自己這個兄弟的所作所為,他也有所耳聞。想要勸說,但梁高祖都如此縱容,他這個做兄長的說話自然也不怎麼好使。

但此時看到一場大戰之後,這個幼弟似乎有改過自新的趨勢,秦王自然也很高興。

平定劉武周之後,梁高祖大喜,給兄弟二人都重重封賞。

果然如李鴻運所料,他其實不需要像秦王一樣去啃那些硬仗。

真實的齊王要麼是最佳第六人,要麼就是混子,就這樣還能一路封賞、權勢不斷膨脹,更何況此時他打出了一個正常領袖該有的水平。

于是,李鴻運跟秦王通了通氣,又給梁高祖上奏說自己想要隨軍出征,很快得到應允。

顯然經此一戰,梁高祖也驚喜地發現年幼的齊王似乎也是個軍事奇才。

梁高祖扶持宗室向來是不遺余力,對自己的兒子更是絲毫沒有「賞罰分明」的概念。

犯了錯基本不罰,有了功更是毫無限度地賞賜。

顯然,梁高祖也希望齊王和秦王各領一支兵馬、分別立下戰功。

軍功不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到時候他和太子也更好平衡朝中實力,不至于讓秦王一人獨大。

按照梁高祖的謀劃,必然是傾向于讓齊王逐漸獨立領兵的,但緊張的局勢終究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因為短短五個月之後,梁軍就要傾全國之兵去打王世充。

這一戰,從武德三年七月一直打到武德四年六月,而王世充頂不住了被迫向竇建德求援後,就是李鴻運所熟知的虎牢關之戰。

……

不久之後,李鴻運再度來到虎牢關前。

只不過這次再來虎牢關,他的感慨良多。

上次他扮演竇建德,在這里擊敗了秦王、打退了梁軍,成功進兵虎牢關。

當然,靠的是未卜先知、在自家大營擺車陣的計謀。

而現在,他扮演齊王,要和秦王一起並肩作戰了。

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李鴻運扮演的齊王已經屢立戰功,刷了很強的存在感。

秉持著「秦王在哪我在哪」的理念,李鴻運跟著秦王一起勘察敵情,也經歷了不少惡戰。

秦王率輕騎兵偵查,被王世充的騎兵包圍,秦王讓手下人先行歸營,獨自一人殿後。

等到單雄信率數百騎兵追來的時候,秦王左右開弓,敵人無不應弦而倒。

而李鴻運則是跟著秦王一起張弓搭箭,應弦而倒者再翻倍。

等到竇建德來救援王世充的時候,李鴻運和秦王一起拍板,力排眾議,決定前往虎牢關防守竇建德。

而這次,秦王沒有再留他圍攻洛陽,而是將他帶在了身邊。

之前留齊王圍攻洛陽,主要還是因為齊王沒啥用,帶在身邊估計也是拖後腿的。

王世充已經被打成了驚弓之鳥,根本就不敢出城,而梁軍其實也打不下洛陽。所以齊王在那坐鎮,性質跟吉祥物相似。

而這次,秦王已經意識到了齊王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所以就帶在身邊。

虎牢關之戰,再度上演。

秦王又是帶著精銳騎兵親自偵查,像往常一樣不斷地將為數不多的騎兵安置在沿途各處。

等到了竇建德營前,只剩下秦王、齊王、尉遲敬德等數人。

竇建德的士兵看到這零星的幾個梁軍,只認為他們是來偵查的游騎,所以並未在意。

但秦王直接大喊道︰「我秦王也!」

對敵方大營全體士兵發動了嘲諷技能。

而李鴻運也非常適時地大喊一聲︰「我齊王也!」

嘲諷效果翻倍。

竇建德的騎兵果然出來追擊,而結果自然是被秦王和齊王一起放風箏,尉遲敬德牢牢地拉住仇恨,一直引著竇建德的騎兵來到伏兵之地,殺得對方大敗。

秦王不由得哈哈大笑,對尉遲敬德說道︰「我兄弟二人持弓失,公持槊相隨,雖百萬眾奈我何!」

李鴻運激動得表示︰秦王說得對!

對峙了二十多天後,秦王再度按照原定的歷史軌跡出擊,一戰直接捅穿了竇建德的中軍大營,將他擒獲。

虎牢關之戰,再次一戰擒雙王,秦王和齊王兩人都因為軍功而大獲賞賜。

不過李鴻運也沒有滿足于此,他又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去鎮守河北。

這個要求對梁高祖而言,是正中下懷。

太子在長安,不能動;秦王在一戰擒雙王之後,已經是天策上將、封無可封,梁高祖已經更傾向于讓他留在長安。

一方面是讓他不要再立軍功,將收尾的軍功分給太子等人摘桃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任何地方有叛亂都可以立刻用萬金油秦王去平定。

而齊王既然在之前的戰爭中同樣表現出色,鎮守齊地和河北之地,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等到河北之地以後,李鴻運首先找到了已經回家務農的劉黑闥,對他禮賢下士、態度極為恭敬,許給他高官厚祿和一張剛畫出來的嶄新大餅,牢牢地抱住了這條大腿。

竇建德打輸的時候,劉黑闥還名聲不顯,所以他也沒期待著梁軍能發掘、重用自己,這才回去種田。

現在齊王如此禮遇,劉黑闥頓時受寵若驚,願意鞍前馬後為之效勞。

按照原本的歷史線發展,梁朝的河北之地政策有很大的問題。

竇建德在河北之地本就很得民心,而河北之地的實力又極為強大。秦王擊敗竇建德後,竇建德的大軍只是被沖散。秦王又不可能將這些人全都殺了,只能將他們放回去。

而梁高祖又十分沒有政治頭腦地立刻在鬧市處死了竇建德,強召竇建德舊部將領去長安。以至于河北之地的竇建德舊部人人自危,以為梁高祖要殺他們,這才推舉劉黑闥起兵反抗。

李鴻運開了上帝視角,自然知道此時要如何處理。

首先是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對河北之地有便宜從事之權,梁高祖應允。

對于這些兒子們,梁高祖一向都是非常信任的,甚至都到了盲信的地步。

打下洛陽前,梁高祖就已經承諾了秦王,洛陽的一切事宜他都可以自行決斷。

雖說後來他又反悔了,讓貴妃去府庫選財寶,但大體的行事風格卻可以大致確定。

更何況,河北之地不同于洛陽。

洛陽繁華富庶,宮中那些人都盯著想來分一杯羹,而河北之地就相對苦一些,沒有太多值錢的東西,不管是梁高祖、太子還是那些後妃,基本上都對這塊地方不感興趣,根本沒有太多關注。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黑闥之叛才會那麼順利。

李鴻運釜底抽薪,搶先竇建德的舊部找到劉黑闥,將他拉攏到自己麾下,而後又恩威並施,招攬竇建德舊部、許以高官厚祿,對他們分化瓦解,對于打算帶頭謀反的範願等人,果斷出擊,斬草除根。

當初劉黑闥剛起兵的時候僅僅只有百余人,之後才一路滾雪球再度滾起了數萬大軍。

李鴻運及時地將隱患消滅,又盡可能招攬竇建德舊部,于是歷史上太子平河北的功勞,就全都算在了他的身上。

不僅如此,竇建德的這些舊部也發現了,除了押寶齊王之外,他們沒有任何其他選擇。

他們之前叛亂本來也是被逼無奈,是看到梁高祖殺了竇建德、又一副將他們趕盡殺絕的樣子,這才反叛。

但現在齊王既然已經上疏,讓他們不用去長安,而是可以在自己帳下听令,對這些降將又不吝惜珍寶財貨和官位,誠心結交,于是大部分人也就踏踏實實地留在了齊王的手下。

不過,為了收攬河北之地的人才,李鴻運也錯過了一些東西。

從武德五年開始,突厥發現自己扶持的勢力全都被梁朝所滅,于是開始頻繁南下。

本來歷史上應該是齊王與秦王一起去對付突厥人,尤其是在武德七年的五隴阪,如果是李鴻運扮演齊王的話,還有一次跟著秦王裝一波的機會。

但他此時還在河北之地安心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自然也無法出現在對抗突厥的戰場。

直到武德八年,李鴻運這才上疏梁高祖,請求從河北之地返回長安。

梁高祖欣然同意。

之後的劇情,就朝著原定的玄武門之變開始發展。

太子與秦王的矛盾不斷激化是必然的,畢竟兩個人都對皇位有訴求。

梁高祖繼續偏向太子拉偏架、並開始著手削弱秦王的力量也是必然的。

唯一的區別在于,齊王的勢力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齊王幫誰,誰就能大概率拿下。

此時李鴻運其實非常糾結,因為從本心出發,他是更想站在秦王這一邊的。

當年晉陽被圍,兩日不進食、三日不解甲追砍宋金剛來救他的,是秦王;虎牢關一戰率軍偵察與他一起射殺竇建德騎兵的,也是秦王。

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秦王是他的堅定戰友,而反觀太子和梁高祖呢?

不熟。

對于李鴻運來說,其實誰當皇帝都無所謂,但此時如果他幫助太子干掉秦王,那麼接下來,太子估計還要干掉他。

秦王軍功卓著、功高蓋主,那現在你這個齊王就沒有軍功了嗎?

當初你可以跟在秦王後邊跟他打得火熱,太子既然干掉了秦王,又怎麼可能放過你。

而如果幫秦王呢?

發動玄武門之變,干掉太子和梁高祖,那麼秦王坐天下,他這個齊王卻可以高枕無憂。

因為秦王本身就是最能打的人,不管誰擁兵在外,秦王都不會怕。

所以秦王不會猜忌他。

到時候李鴻運不管是想每天在府里吃喝玩樂與侍女昏天黑地做個沒心沒肺的王室宗親,又或者是坐鎮一方、在朝中擔任要職,應該都是沒問題的。

太子和秦王的能力有差距,心胸也有差距,所以從事後角度來看,幫秦王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也是李鴻運主觀意願上最想要的選擇。

只可惜這各個階段的任務目標,就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干掉秦王。

李鴻運也沒辦法,只能選擇倒向太子一方。

如此一來,太子和齊王的實力飛速膨脹。

如果歷史像之前那樣發展,那麼他們將會有很大的優勢。

但讓李鴻運感到驚訝的是,歷史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不是來自于秦王,而是來自于梁高祖。

按照原本的歷史,太子其實有兩次非常嚴重的搞事︰一次是讓邊軍送來了五百突騎,勾結邊將這是大罪;另一次是給楊文干送鎧甲,而楊文干還謀反了。

在歷史上,梁高祖只是大罵了他一頓,給他吃麥飯,卻並沒有進一步的懲罰。

別說是廢太子之位,甚至沒怎麼削奪他的權勢。

這次,太子仍舊干了這兩件事,但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梁高祖大怒,將太子府的許多臣僚治罪,或者貶官,或者讓他們離開長安、到地方上去任職。同時又拆解了太子的東宮衛隊,連帶著與太子有勾結的邊將一並懲處。

而李鴻運這個齊王,因為跟太子走得近,也被此時牽連,齊王府的勢力被拆解、削弱。

「豈有此理!」

李鴻運很氣,但仔細琢磨琢磨,也就回過味來了。

梁高祖的行為一點沒毛病,十分符合他的人設。

梁高祖的人設從來都不是偏愛太子,若是喜歡在兒子之間搞平衡。

秦王太強了,那就針對一下秦王,對太子這邊拉偏架。

但此時太子和齊王聯合,勢力已經明顯超過了秦王,那麼梁高祖自然就要削弱太子和齊王的勢力,扶一扶秦王。

歸根結底,梁高祖的第一訴求還是讓手下的兒子們安生一點,自己能夠多坐幾年皇位。

被梁高祖強行平衡了一波之後,李鴻運很不爽,但也沒什麼辦法。

重整旗鼓之後,李鴻運再次開始謀劃玄武門之變。

他耐心等待著「太白經天」事件的發生。

這個時間很好掐算,等太白經天事件一出,太史令上奏「秦王當有天下」,秦王就會入宮舉報太子與後宮貴妃有染,梁高祖召太子和齊王第二天早上進宮對質。

而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動手的時候。

李鴻運已經打定主意,當天他直接跟太子帶上所有的私兵,全身甲胃進入玄武門,然後直接跟秦王來一場硬踫硬的大戰。

此時太子和齊王的勢力雖然削弱了一些,但仍有三千人。

只要這三千人不是後知後覺地等太子死了才攻打玄武門,而是從一開始就沖破玄武門,那麼秦王埋伏他們的數十騎,反過來就會被他們殺個干淨。

到時候秦王就算再怎麼逆天,難道還能一人打三千人嗎?

打定主意,李鴻運開始耐心謀劃。

果然,太白經天事件如計劃中發生了。

李鴻運立刻去游說太子。

在之前的環節中,他不僅拿了戰斗需要的相關天賦,也拿了一個叫做巧舌如黃的天賦,讓自己的游說能力大大增強,確保太子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

于是,太子領著東宮的眾人,浩浩蕩蕩地殺向玄武門。

玄武門的守衛常何是秦王的人,當然不會放他們進來。

于是李鴻運先是不穿鎧甲、帶著幾個死士混進玄武門,然後趁著城門打開時,立刻出手斬殺常何。

而太子和齊王的三千多私兵則是立刻一擁而上,將玄武門奪下。

李鴻運這才身披鎧甲,帶著劉黑闥等人闖入玄武門,直抵臨湖殿。

一切都如計劃中進行。

然而,就在李鴻運在臨湖殿周圍搜索秦王蹤跡的時候,令人尷尬的情況發生了。

秦王確實出現了,只不過跟他一起出現的除了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武將之外,還有宮中的禁軍。

李鴻運愣住了。

為什麼……宮中禁軍也站在秦王身後?

而後,他听到梁高祖氣憤而又顫抖的聲音。

「你們兩個逆子!竟然真敢謀反!

「若不是秦王前來救駕,朕真的要死于你們這兩個逆子之手!

「秦王,給朕將這些亂臣賊子,全都亂刃分尸!此間事了,朕就封你為太子!」

秦王看了齊王一眼,表情復雜。

顯然,他一直都希望這個兄弟能站在自己這邊,畢竟二人一起征戰天下,曾經是多麼的配合默契,又是多麼的惺惺相惜。

但此時,任何的兄弟情誼都已經消失不見了。

秦王的臉色變得冷峻︰「兒臣遵旨!」

李鴻運瞬間僵在原地。

不對啊!劇本不是這麼寫的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