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著手破局

作者︰青衫取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李鴻運沉默片刻,說道︰「你指的是……梁高祖的相關記載?」

楚歌點頭︰「沒錯。」

李鴻運對于這段歷史雖然不像楚歌那麼了解,但既然已經點明到了這種地步,他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目前關于玄武門之變的史料,大體上還是可信的。

尤其是涉及到玄武門之變的種種背景,比如太子和齊王之前曾經做的那些事情,秦王在征戰天下中收復的武將們在玄武門之變過程中的行為,這些都是比較可靠的。

因為這種事情知道的人太多,即便想改也是沒法改的。

但也並不是說玄武門之變就真的和史料上記載的完全一模一樣,畢竟玄武門之變的事情雖大,但波及到的人卻不多,真正參與了整個事件的人也就只有秦王帶的那幾百人。

這些人的利益是高度捆綁在一起的,所以有些事情,即便秦王不要求,他們也有可能去美化。

比如在梁太宗剛剛看到「高祖、太宗實錄」中關于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時,就要求「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也就是說,當時修史的人也下意識地對玄武門之變進行了一番修飾,反而是梁太宗認為這沒什麼好遮掩的,如實記錄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史書中關于玄武門之變的記載確實有一部分是極不可能如實記載的,那該是哪一部分內容呢?

顯然,是關于梁高祖的內容。

這些內容具體是不是真實,已經不可能去考證。因為當時的真相,恐怕史官不敢寫,梁太宗也不好提,整個梁朝上下的親歷者對這種事情都會諱莫如深。

思路客

畢竟在古代社會,忠孝是所有美德中最靠前的,而當自己的爹就是皇帝時,忠孝合一,即便這個父親的才能和品德並不如自己,也是不能亂講的。

李鴻運又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準備工作,晚上再度進入《暗沙》的游戲世界中開始試煉。

……

眼前的霧氣散去,李鴻運再次以上帝視角俯瞰整個長安城。

一幅巨大的畫卷,以皇城北方的玄武門為中心,徐徐展開,

無數螞蟻一樣的小人在長安城中往來,度過一個個晝夜。

此時雖然還未進入梁朝的鼎盛時期,但城市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已經初現雛形。

隨著每天早上的報曉鼓和寺院鐘聲響起,長安城中的居民們開始紛紛起床,離開各個坊市,街上的各種小吃攤也開始營業。

東西市的商人們開始備貨,準備下午的開市。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人離開長安城,到各個地方去遠行,例如有不少人就從長安城東出,經過一路上的險關,前往洛陽。

在這樣一副畫卷之上,一張寫滿了史料記載的書頁,出現在李鴻運的視野中。

這張書頁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跡,這其中有一些段落和句子經過了特殊的標注,似乎是可操作性的選項。

似乎可以直接對這些特定的內容進行修改。

原本是文言文的史料,下一秒鐘已經變成了李鴻運能夠看的懂的白話文,而那些可操作的段落和句子也依舊是一一對應。

「……太子與梁高祖于晉陽起兵,仁義寬厚、驍勇無雙,其弟齊王對其崇拜有加,成了太子的親密戰友和伙伴。

「父子三人齊心協力,太子輔左高祖治國理政、整肅吏治,轉運輜重,決勝千里;齊王南征北戰、身先士卒,數年之內相繼攻滅群雄,統一天下,建立梁朝。

「武德年間,突厥屢屢進犯,太子遣齊王伐之,又以國書斥責頡利可汗,由是頡利可汗十分愧疚,不再進犯梁朝邊境。而高祖與太子也因此而分別被尊為‘天可汗’和‘聖人可汗’,史稱‘武德之治’。

「太子二弟秦王,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日聲色犬馬,好游獵,常在長安城中射獵百姓為樂,高祖怒而責之,太子仁厚,為其苦苦求情方得免罪。

「齊王多次勸高祖和太子對秦王嚴加管教,太子仁愛孝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然而秦王始終我行我素、無動于衷。不僅如此,他還因高祖與太子的責罰而心生怨懟,暗地里豢養死士,包藏禍心。

「武德九年,高祖已年過六旬,見太子如此聖德,便打算傳位于太子,自己頤養天年。而秦王得知太子將要入朝即位,竟鋌而走險,讓陰養的死士尉遲敬德等人買通玄武門看守,提前埋伏在玄武門,將太子、齊王一並殺害。

「又闖入皇宮,囚禁高祖,逼迫高祖傳位于自己。

「頡利可汗听說太子被殺,深感自己有負太子聖恩,于是起兵南下,兵臨渭水。

「秦王篡位、人心離散,長安城中兵無戰心,不得已在渭水對頡利可汗求饒,將河套之地割讓給突厥以求和,又傾盡府庫、搜刮長安城中民財奉上。突厥人在長安周邊大肆擄掠月余後方才離去,史稱‘渭水之盟’。

「秦王也知道自己弒兄篡位,日後必將遺臭萬年,于是召集文人改史。又將在自己篡位中有功的群臣進階封賞,給他們安插上了並不存在的軍功,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一眾史官的努力之下,‘武德之治’的功績全都被算在秦王身上,被篡改為‘貞觀之治’,不復為後人所知。」

這段「史料記載」看得李鴻運目瞪口呆。

這也行?

不得不說,這一長串的內容幾乎每一段話都是槽點,全都看下來,反而不知道應該從何吐起了。

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應該就是那種歷史陰謀論的集大成者,雖然里邊可以說到處都是漏洞,但要說在噱頭和顛覆這個方面,那確實是拉滿了。

這其中有許多內容,即便是不太了解歷史的人,也能看出明顯的問題。

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點點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秦王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整日聲色犬馬,好游獵,常在長安城中射獵百姓為樂。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一個沒能力又不得人心的廢物,且不說他在史料上實打實記載的赫赫戰功,就連篡位這件事情,他都絕對不可能做到。

因為「死士」這種東西,又不是說你想養就能養的。

死士會不會告發你?死士會不會被發現?能被你用錢收買的人,為什麼不會為了更多的錢而背叛你?

造反也是個技術活,是需要極高組織度的。如果你沒什麼能力,手下人都被滲透、策反了,整個秦王府都四面漏風,還造反個錘子。

又比如改史。

如果這些記載是真的,那麼秦王在民間的名聲絕對不會是一位聖王。

如果能把民間的記憶也都改了,那他這不叫改史,這叫直接以無上大神通抹掉了全世界所有人的記憶。

有這種能力也別當什麼天可汗了,直接搞個無限月讀不是更好嗎?

這些都是「一眼假」的內容,很容易分辨。

顯然,這頁史料算是一個開胃菜。

里面都是一些很容易分辨的錯誤,只要玩家們對相關的史料有所了解、靠自己的力量通關了前面的虎牢關之戰、渭水之盟等環節,再帶有一點思辨精神,是不太可能被唬住的。

但要說這一條真的全然沒有任何難度嗎?

也不見得。

正是因為它里面有很多過于離譜的錯誤,反而掩蓋了其中一些不那麼離譜的錯誤。

比如,太子輔左高祖治國理政、整肅吏治,轉運輜重,決勝千里。

又比如,渭水之盟到底是如何達成的。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太子同樣是一名不亞于秦王的英明儲君,即便他即位也同樣能開創梁朝的盛世,或者是認為渭水之盟的達成必然是傾盡府庫、賠了大量財貨,甚至有可能搜刮了民財……

可見這些隱藏起來的點,同樣也是有迷惑性的。

尤其是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更有迷惑性了。

比如,仍舊有很多人相信,太子是一個英明、仁德完全不亞于秦王的優秀儲君,只不過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為了穩固統治的需要,必然要在史料記載中抹黑他,來提升自己統治的合法性。

這樣一來,太子這個形象,就構成了立體防御。

說起太子沒有軍功,就說太子要負有監國之責,不能領兵打仗。

可要說內政治理、保證糧草是太子的功勞,那就有兩個新的問題︰第一,如果這些功績都是太子的,那梁高祖呢?第二,太子在這方面也並無什麼特別優秀的史料記載留下來,反而有很多黑料。

這時候又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史料被改了,太子的功績都被掩蓋了。

那麼,又存在第三個問題︰如果太子真的如此仁德遠播,內外皆敬仰,那麼為什麼太子死後,整個梁朝上下似乎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朝中的官員,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罷官或者以身殉道的,外地的官員,也沒有因為感念太子而以「勤王」的名義起兵造反的。

玄武門之變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政變,而這種小規模的政變,如果得位者沒有威望,很快就會演變成巨大的混亂。

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都屢見不鮮。

但玄武門之變後,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沒有人跳出來為太子、齊王鳴不平,沒有人跳出來為梁高祖鳴不平,似乎從京師到地方,所有人就這樣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秦王成為新的皇帝。

並且他們似乎還挺高興的。

而這也能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所謂太子的那點功績,在秦王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

簡單捋順了一番之後,李鴻運開始點擊這些選項進行修改。

由于一眼能看出來的錯誤很多,所以李鴻運幾乎是逐字逐句地點了過去。

而在點擊這些句子之後,它們就會變一種說法。

比如,「太子與梁高祖于晉陽起兵,仁義寬厚、驍勇無雙」這一句。

點擊一次之後,會變成「仁義寬厚、深謀遠慮」,再點擊一次,會變成「性情沉毅、從善如流」,再點一次,又變成了「好謀無斷,心意難測」。

每一句話,幾乎都有許多種不同的表述。

這些表述少則幾種,多則十幾種,基本上算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把中間的每一種變化全都作為了一個選項。

比如最開始描寫太子是一個仁義寬厚、智勇雙全的人,隨著李鴻運的第一次點擊,「驍勇無雙」這一條是沒有了,但深謀遠慮這一條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繼續一直改下去,這些褒義詞就會逐漸變成貶義詞,將太子描繪成一個既無心胸、也無能力,甚至擄掠財貨婦女、與高祖妃子胡搞的形象。

在這麼多的描述中,李鴻運要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合適的。

于是在一番操作之後,李鴻運總算是按照自己對于歷史的基本認識,將這段內容給改成了自己理想中的狀態。

「……太子與梁高祖于晉陽起兵,恭敬沉穩、中人之才,其弟齊王喜好游獵,劣跡斑斑。

「高祖起兵,太子輔左高祖治國理政,以為輔左;齊王被高祖安排到秦王軍中,立功鍍金。秦王南征北戰、身先士卒,數年之內相繼攻滅群雄,統一天下,建立梁朝。

「武德年間,突厥屢屢進犯,秦王屢次帶兵出征突厥,平息邊患。太子主持割河套之地,又贊同高祖遷都之議。

「秦王英明神武、四方仰賴,高祖後妃常因賞賜與秦王發生摩擦,向高祖誣告秦王,並夸贊太子仁厚。

「太子與齊王密謀剪除秦王羽翼,秦王察覺,在天策府眾多臣僚的推動下,開始謀劃。

「武德九年,高祖雖已年過六旬,但並無禪位打算。太子與秦王互相攻訐,高祖讓二人明日進宮對峙。秦王先一步伏兵于玄武門,斬殺太子與齊王。宮中禁軍多為秦王舊部,對秦王多有支持。

「秦王命尉遲敬德進入皇宮,逼迫高祖傳位于自己。

「頡利可汗听說玄武門之變,認為梁朝內部空虛,有機可乘,于是起兵南下。

「秦王命尉遲敬德擊其先鋒、扣其使者,又命玄甲軍精銳在渭水列陣示威,逼退頡利可汗,史稱‘渭水之盟’。

「秦王認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于是召集群臣修史。並要求群臣對玄武門之變‘削去浮詞、直書其事’。又將跟隨自己征戰天下的諸多文臣勇將畫像掛于凌煙閣,即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賑濟天災、攻滅突厥,四方來朝,梁太宗因而得名‘天可汗’,開啟梁朝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瀏覽一遍之後沒發現什麼太大的問題,李鴻運這才點擊確認。

「嘩啦」一聲,這張書頁翻過。

而後,李鴻運的視野快速拉進,來到長安中的皇宮。

他一眼就認出了五十多歲、身穿黃色龍袍的梁高祖。

按照五德學說,梁朝代表土德,因而梁高祖將龍袍定為黃色,並且將黃色提升到了帝王專屬的級別,嚴禁民間使用。

而在梁高祖身側,一名姿容出眾的妃子正在認真服侍。

「陛下,听說秦王不日就要攻克洛陽。那洛陽城中的府庫,想必有無數的珠寶財貨,不知陛下,可否賞賜給臣妾一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