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金融收割,貨幣霸權

作者︰江天寥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松江府,江南制造局。

徐階考察最新式的槍械火炮戰船後,對于進度相當滿意,自兩個月前湛若水來求他,他便已經榮升成為了議員,議長職位空缺,可發號施令的,實際就是徐階。

不過是議事院在考察他而已。

有沒有那個名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那份權力和實力便可,他牽頭成立的江南制造局,僅僅兩個月,在技術上就已經追趕上了朝廷的兵杖局。

終于制作出了北斗神銃那樣的擊發槍。

不僅如此,還有好幾款新型火槍進行實驗,都效果喜人。

他本來打算對舟山動手,讓這個自由港變成江南獨屬,但王家似乎早有預料,剛剛可以下水,還沒有進行武器安裝的宣德號被開回了夷州。

墨教勢力退出舟山,固然讓舟山的鋼鐵、機械、船舶產業都陷入嚴重停擺。

但並非不能彌補。

大明並不缺少聰明的學者搞研究,也不缺大師級的匠人,需要的只是培養和消化而已,若是有兩年時間,舟山完全能夠恢復到以前的盛況。

江南制造局也好,攻略舟山也罷。

這一切都是在制度競爭之下,對軍勢競爭的保障手段,也是為了新軍建設的準備。

嘉靖利用,不,是始皇帝幫忙對大明完成了軍改,五軍都督府的成立,不光是代表大明的戰區和戰略調整,更是新軍和舊軍的差別。

新軍已經完全月兌離了冷兵器戰斗的框架,進入了純熱武器時代。

步槍、手槍、班組機槍、火炮。

配合機械化的卡車已經研制了出來,新的燃油機是墨教和配合京師大學的三個月科研成果,也完成了第一代卡車的設計和實驗。

相對應的,坦克也開始制造了。

甚至于,嘗試模彷戰馬,制造所謂的摩托,也在緊鑼密鼓當中,而為了讓部隊能夠更好的轉移前進,全國範圍的大修公路、鐵路,也是朝廷的大動作。

倒不如說,始皇帝執政時,首先做的便是基建。

如今鐵路和公路工程已經開始了,大約兩年時間,就能夠在長江以北修一個主要的交通網絡出來,南方則水系發達,只要能夠掌握水道,就可以不用擔心後勤。

《無敵從獻祭祖師爺開始》

可以說嘉靖的戰略本來就對南方有壓迫力。

在始皇帝的發揮下,這個壓迫力在過去的三個月中達到極限,也迫使南方倉促完成了均田免賦,並在交通網絡上面臨被北方超越的風險。

南京早在嘉靖十四年就提議修鐵路。

所以張執象當初剛剛下山的時候,就看到有鐵路修到江西的消息,南京佔據了「事機」,但因為效率問題,竟然被朝廷反超,然後只能匆忙追趕,只能說是狼狽了。

江南新軍的重點在于東林講武堂。

也稱東林軍校。

徐階早有想法,但在七月份才開始私下招人,八月份才正式掛牌,過去兩個多月時間,東林講武堂的學生們還在軍訓當中,離畢業遙遙無期。

最速成的士官培訓,也要六個月。

但時間是不等人的,自從他們對舟山動手開始,朝廷已經用「剿匪」的名義,開始對江南沿海的「倭寇」發動攻擊了。

南征軍中,朱紈立下了不少功勞,此次被專門調配,主持剿匪工作。

面對朱紈的攻勢,江南舊有的軍隊顯然不足以應對,被打得節節敗退,可因為有限戰爭的緣故,哪怕一時間佔據了優勢,也無法推進什麼的。

真要殺進江南花花世界,這倒也不難。

可也意味著全面戰爭,屆時便是打贏了,也是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可不光是江南會被打爛,長江以北也絕對好不到哪里去。

當真是兩國對壘,那必然要流干最後一滴血的。

所以,朱紈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朝廷壓著南京打,也只能「等著」對方卷土重來,要徹底治本,須得長生革命的變法席卷江南才行。

而這場制度之爭,彷佛貼身格斗,拳拳到肉,打得也難舍難分。

戰爭,不過是雙方的放血點。

看誰先支撐不起,而獲得優勢的那一方,自然就獲得了貿易權,西羅人就不談了,關于扶桑、朝鮮、以及南洋諸國,這貿易體量也是相當大的。

大明國內常年習慣了海洋貿易帶來的便利,各類出自南洋的香料、藥材、特產,卻是需求量非常大。

再加上跟商洲的航路已經打通。

大西洋那邊西羅人正在跟商洲死戰,航路混亂,但太平洋的航路已經恢復,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貿易了。

許海出賣了十多萬西羅海盜,如願抵達天竺。

他整合天竺過後,為了建設發展,需要從大明引進許多東西,這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貿易訂單,但可惜在滿刺加西邊的貿易,只能由朝廷說了算。

舊港宣慰司的建立,代表著半個海洋世界已經重回了大明的懷抱。

可以說。

在海貿上江南本來就吃虧,如果「倭寇之亂」中還處于軍事下風,海貿就完全沒有他們什麼事了,每年得少上億兩白銀的收入。

這筆銀子哪怕是用于治國和建設上,都是一筆巨款。

南京過去再有錢,江南再富有,也不能一直承擔如此大的此消彼長,必然還是要拼了命的奪回軍事優勢,只有這樣才能重新謀劃海權。

十二月。

在這個斗爭無比激烈的時期當中,嘉靖再次出招。

朝廷宣布廢除金屬貨幣,實行金本位,以黃金為錨定物發行大明寶鈔,但卻以一年為窗口期,允許白銀以30︰1的比例,換算成黃金,兌換寶鈔。

這一刀直接切到了大動脈。

不論是江南的,還是西羅人的,亦或是其他各國的。

長久的貿易當中,已經習慣了大明的銀本位,雖然有些國家已經提前預料到白銀很可能被拋棄,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依舊爆發了恐慌。

剎那間。

全世界所有的貿易都變為白銀貿易,幾乎是竭盡一切可能的,在窗口期內將白銀運送到大明來兌換寶鈔。

倘若不抓住這個機會。

朝廷關閉寶鈔與白銀的兌換窗口,白銀還有什麼用?一種漂亮的金屬,可以做飾品和裝飾物?但那是過去,它是貨幣,才值錢,它不是貨幣了呢?

至于朝廷拿這麼多白銀有什麼用,且不說貴金屬本身的壓艙石屬性,以後白銀作為工業原料,也是很有價值的。

反正是紙幣換金屬,何樂而不為?

除了白銀以外,同樣有大批量的黃金被運到大明來,換取寶鈔,沒有辦法,必須得儲備寶鈔,只有這樣才能夠繼續跟大明貿易,從大明購買商品。

而各國內部金銀貴金屬流失,讓他們本身也失去了貨幣。

不得已也開始發行紙幣。

但已經沒有了足夠的黃金做錨定物,便只能以大明寶鈔作為錨定物,以外匯儲備來發行貨幣,等于說一手將經濟命脈交到了大明手中。

如此一來。

大明朝廷,從來沒有這麼富裕過,或者說,大明朝富得流油,而朝廷終于取得了匹配國家實力的財政能力。

過去,士紳為了不讓朝廷有足夠的財政能力,不讓朝廷掌握金融霸權,便毀掉了寶鈔。

如此,沒有發行者的金銀成為貨幣,讓士紳擁有絕對的資本。

但也將大明推入了深淵,本來在國際貿易當中,是大明用紙幣購買一切資源,卻變成了外國用金銀購買大明的商品。

本質上,是大明用商品換了沒用的金屬,而且一換就是兩百年,然後再加上滿清的接近三百年。

到最後直接被金融手段,降維打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