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議事效率,大明人口

作者︰江天寥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會議開始。

一個帶著「兵」字面具的人站了起來,面具表明他是兵部的人,而有資格坐在這里的,而兵部無非就那幾個人。

這一次,基本上是明牌了。

反正嘉靖已經徹底不信任南京這邊,因而也沒有太多的遮掩必要,這里有七十二個議員,那些不在朝廷當官的人,反而才是關鍵,是南京的核心。

例如楊士奇的後代,泰和楊氏。

不光是明朝,這些自宋以來的士族,才是士紳的核心,他們不僅有大功勞,在地方也有著深厚的影響力,雖然他們的後代不再當官,但有無數士子是他們資助當官的。

雖然十年前,楊廷和與楊昭敗給了張執象。

但泰和楊氏依舊還是議員之一,畢竟楊士奇當年功勛彪炳,楊士奇可不光是讓大明丟掉安南,以至于江南掌握了海權,他還廢除了洪武到永樂年間的告官制度。

史書記載為︰「奸民禁止謗官。」

從那以後,就不許民告官了,先打上奸民的標簽,然後定性為誹謗,這玩意到滿清發展到極致,任何民告官先打一頓板子再說。

不僅有功績,楊士奇當年為了不被朱祁鎮控制,從而影響南京,可是英勇就義了的。

南京如何能虧待楊家後人?

因此,楊昭就在此間,是七十二議員之一。

嘉靖一開始說讓夏言跟秦檜一樣立跪像,其實此間便有秦家後人,正是江寧秦氏,可見南京議會的源遠流長。

值得一提的是,秦家也是以五行取名的。

秦檜唯一的兒子秦雖然是養子,沒有血緣關系,但卻繼承了衣缽,官至樞密院使、少師。孫子秦塤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曾孫秦鉅則完成洗白,以身殉國,自己和次子、三子戰死,成為南宋抗金名將,秦家從此成為英烈之後。

秦鉅被追封義烈侯,皇帝親自賜牌匾,為其建廟立祀。其名為——詠烈堂。

詠烈堂一直保存到現代,可見秦氏宗族的堅挺。

宋明是一脈相承的,元朝更是沒有受到半點影響,蒙古人治理不了這麼大的國度,只能施行包稅制,士紳在元朝其實大有發展。

因而朱元璋開創大明,才會在建國初期就遇到那麼大的阻力,斗得你死我活。

根底就在這里。

如江寧秦氏、泰和楊氏這些,才是士紳階層真正的基石,楊廷和、費宏、夏言這些,按後世的詞來說,那都是ceo。

包括南京這些六部的要員都是如此。

而且你別看費宏敗了,但他是「為公獻身」的,此後費家自然會有優待,如今正有費寀進入議會,獲得議員的席位,至于費家能不能把握住,將席位變成專屬,那就得看費家後人的本事了。

南京這邊,是有一套完整的評估制度的。

在科舉的游戲規則下,你家自己有多少嫡系考中進士、舉人,在朝廷當什麼官,你家培養資助的學子有多少人考中,又當了什麼官,你家有多少田地、資產,這都是算分的。

只有總分足夠高,才能保留住自家的席位。

這些底層規則,自然不會讓嘉靖知道,如秦氏、楊昭、費寀這些真正的話事人,卻隱藏在陰影當中,不發一言。

任由表面上的那幾個棋子沖鋒陷陣。

帶著「兵」字面具的人,他一開口嘉靖就認出來了,正是他的右都御史王廷相。

王廷相在嘉靖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時候當南京兵部尚書,而如今南京的兵部尚書王軏是嘉靖的人,沒有出現在這里反而是好事,說明嘉靖沒有看錯人。

南京兵部的事,平時應該是那些侍郎負責。

沒有想到王廷相回南京了,還能主事,這里的組織紀律挺強的。

「丁酉年,三月二十一日,第一項議程。」

「因武林大會張執象為王家奪冠的緣故,許家調整戰略,意圖殲滅王家海面力量,戰爭核心在南洋地區,為此,張執象必然建言嘉靖,出兵安南,干涉戰事。」

「已收到消息,嘉靖詔令仇鸞為總兵,朱紈為副總兵,已經整軍南下,赴安南作戰。」

「對于安南戰事,目前收到兩個提案。」

「一號提案為配合許家進攻,安排大軍支援莫登庸,須得調動兩廣、滇南軍隊進入安南,偽裝成安南部隊。預計可調官私部署兵將共八萬人,戰爭預算初步估定為160萬兩。」

「二號提案為放縱仇鸞攻下安南,保留莫登庸勢力,依托地方游擊騷擾,放仇鸞等南征大軍無法支援南洋戰事,同時陷入戰爭泥潭,持續耗費嘉靖的內帑。此項預算估定為20萬兩。」

「諸位若有新提案可以提交,若無新提案便進入討論階段。」

「當前事態緊急程度為丙級,討論時常為兩個時辰,請開始。」

議事院開始就安南的事情進行討論,嘉靖坐在那里認真听著,倒是沒有插話,他知道一些機密的東西都隱去了,他主要是看對方辦事的形式和流程。

他發現議事院的規矩非常嚴苛。

怎麼說話都是有格式的,一個個流程處理下來,堅決不拖沓,信息交流十分高效,他甚至跳下桌子,來到一旁的書記官面前,看著書記官奮筆疾書,將會議過程記錄的十分清晰。

比帝王的起居注都要詳實。

嘉靖注意到這時特制的會議本,便在不影響書記官記錄的情況下翻了翻本子後面,發現果然有印刷出來的簽名頁。

「嘖嘖,每次開會還要簽名。」

他倒是挺羨慕的,有了這玩意,說話就不能當放屁了,在他的朝堂上,多少官員說話就跟放屁一樣,不要臉的程度,簡直讓人無語。

而且,這里幾乎都是有效信息交流。

京師那邊上朝,經常一點小事就跟菜市場一樣吵半天,其實就是不想讓皇帝辦事,把事情留到朝會以後,主事的機構就變成內閣了,皇帝只能跟內閣商量著來。

沒錯。

是要司禮監批紅用印,但你把內閣的票擬打回去,他不改你又能怎樣?這件事就空置著,大家都僵持著?

回頭你放到朝會上討論,又是扯半天的皮。

嘉靖看過書記官的記錄後,就繼續閑逛,在奉天殿四周有很多書架,上面都清晰的表明了內容,竟是各種數據。

他剛要走進去看書的時候,張執象就跟了上來。

嘉靖了然,看來,南京這邊準備的高手,就在這些書架後面。

他也就不進去了。

隨便在外圍找了一個書架,在《人口》區域找了一本匯總集觀看,不由直接念出聲來︰「丙申年十二月,黃冊統計結束,大明人口共兩萬萬八千七百二十五萬四千九百五十一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