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西天提經,問佛道法

作者︰江天寥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我們經常說大明有一個半聖人,是王陽明和張居正。

但。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上面,有一個人雖然不曾立德,但他在立功上超越王陽明和張居正,在立言上同樣也超越了兩人。

那就是——姚廣孝。

我們查《永樂大典》,一說就是解縉和姚廣孝共同編輯,其實是錯的,首先是讓解縉主編,但他編失敗了。

解縉只帶著147人,花了一年時間,隨便整了個《文獻大成》,就交給朱棣。

朱棣一看,滿是儒家經典,當即大怒︰朕要的是這個東西?朕要的是森羅萬象,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而不是你儒家一家之言!

當即罷免解縉的主編職位,讓姚廣孝擔任主編,于是編輯隊伍擴充到2196人,巔峰時超過3000人,花了整整五年時間,才編撰完成。

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這才是我們後世知曉的永樂大典,那個匯聚文明所有精華而整理出的百科全書。

編撰這樣一本書,對于主編有什麼要求?

自然是這個統籌規劃的人,要精通百科!他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百家學說,無所不通,否則是做不來這個主編的。

而姚廣孝做到了。

由此可見,這個和尚的智慧是多麼浩瀚,陽明先生在「心」的造詣上已經高到了天上,但在「理」的造詣上卻不如姚廣孝遠矣。

俗世的說法。

姚廣孝在永樂十六年病逝慶壽寺,實際上老和尚並沒有死,他只是退隱山林,斬斷塵緣罷了。

自那以後,他並不理會俗事,哪怕歷代帝王都知道他沒有死,可他們來拜訪,姚廣孝也不是都願意見的。

見了,也不會對世俗之事出謀劃策。

嘉靖來的次數是最多的,姚廣孝每次都會見他,因為嘉靖從不問政事,有時候也不聊天,就听老和尚念念佛經。

「你這只潑猴,又來擾我清修。」

姚廣孝先是「批評」了嘉靖一句,這才對張執象說道︰「這里只有一位無名老僧,並沒有施主口中的道衍和尚。」

張執象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正要道歉。

嘉靖就從姚廣孝手中拿過鋤頭,一邊翻地,一邊說道︰「老和尚,這可是我給你送的寶貝徒弟,你可得小心愛護啊。」

「錯過了這一茬,以後你那一身衣缽,可就沒人傳了。」

老和尚搶過鋤頭,將嘉靖推開,說道︰「你這潑猴,威脅我也就算了,還毀我的藥田,不會種田別亂揮鋤頭。」

「我可沒威脅你,實在是你那一套,只有安平能學嘛。」

「安平,過來。」

嘉靖向他招手,張執象才走過木棧,嘉靖攬著他的肩頭,向姚廣孝問道︰「老和尚,這徒弟你收不收,給個準話。」

姚廣孝放下鋤頭,拍著手上的泥說道︰「得回答一個問題才行。」

嘉靖連忙推了推張執象。

張執象反應過來,施禮一拜,說道︰「先生請問。」

姚廣孝在一旁的木桌上坐下,拿抹布擦了擦手,正準備倒茶,嘉靖已經搶在前頭了,他也就等著茶水上來,喝了口茶,他才問道︰「三教同源,何解?」

張執象听到這個問題便陷入了沉思。

許久。

他抬起頭,看向老和尚說道︰「大道裂,百家出。萬法皆同源。」

「道家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儒家解決人與人的關系,佛家解決人與自我的關系。」

「唯有精通三教,才能得證大道,完成天人合一。」

張執象只能盡自己所能去答。

然而姚廣孝的評價是︰「不對。」

「再給你一次機會。」

「好好答。」

張執象心下一沉,一旁的嘉靖也緊張的捏緊了拳頭,畫面好似靜止了一樣,只有老和尚在喝著茶,眼看一杯茶飲盡,將要放下杯子的時候。

張執象終于開口了。

這讓嘉靖松了口氣,但張執象沒有答,而是在問,他問道︰「莫非,佛家是本土宗教?」

嘉靖有些愕然,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卻笑了。

他問︰「為何如此看?」

張執象認真說道︰「佛教流傳到華夏,結合了中華文化,才真正發揚光大,沒有結合中華文化的佛家則落後淘汰,是以後世,唯有華夏的佛教能夠昌盛,而其起源的天竺反而沒落。」

「佛教的內核既然是中華文化,那便算是本土宗教。」

「既是中華文化,自然三教同源。」

姚廣孝略微有了興趣,他笑了笑,問道︰「佛教何時傳入華夏?」

「東漢時期,白馬寺?」

這個歷史課本上就有介紹,張執象記得很清楚,但姚廣孝又問︰「為何取名為白馬寺?」

張執象開始搜腸刮肚,答道︰「有兩個說法,一是白馬負經而來,所以取名白馬寺。二是《高僧傳》中,說外國有個國王,曾多次下令毀寺滅佛。招提寺被毀壞的前夜,有白馬繞塔悲鳴。國王听後,頓生慈悲之心,停止毀寺活動,並將招提寺改名白馬寺。」

「此後寺廟多以白馬為名,傳入華夏的第一座寺廟,也取名為白馬寺。」

姚廣孝沒有理會白馬負經的說法,而是直接問道︰「何為招提?」

張執象愣了下,這不是音譯嗎?

倘若不是音譯……

他喃喃道︰「招提,一般多指提拿犯人,寺廟怎麼會叫招提寺……」

見張執象已經發現盲點,姚廣孝便開始講解︰「《後漢書》記載,東漢明帝時期,佛陀為楚王造圖讖謀反,明帝怒,遣使天竺,問佛道法。」

「《魏書‧釋老十》記載,明帝遣郎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

「白馬寺為何也會叫招提寺?」

「因為佛陀本就是作為犯人,被提到洛陽的啊。」

「何為浮屠遺範?」

「死了的佛陀,才有遺範。」

「《高僧傳》所言有誤,並非是外國的國王下令滅佛,而是漢明帝下令,讓使者去大月氏借兵滅天竺,並滅掉佛教,毀掉所有寺廟,將佛陀與佛主全部送到洛陽來。」

「然後……問佛道法!」

「佛教高僧,佛法《四十二章經》,釋迦牟尼立像,佛家的精髓全部都搬到了白馬寺。在大漢朝廷的監督下,佛教必須向道家學習,進行改造。」

「直到漢桓帝時期,才改造完成,允許傳教。」

「什麼才算改造成功呢?華夏一直以來,都是堅持華夷之辯的,蠻夷自然敵視華夏。而佛教的重生,就是為此而服務。歸化蠻夷,認可漢庭統治,才是佛教的職責。」

「胡人或招或提,安排在寺里,統一接受教化。」

「接受‘朝中’的原則。」

「胡人信了佛,便是認可了‘朝中’,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哪怕佛教被允許傳教,教徒也都是胡人。」

「直到曹魏時期,才出現第一個漢人信徒。」

「其人名為朱士行,願受佛門八戒。」

「民間談及此人,多稱之為——朱八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