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都將(上)

河北北部,燕山以南、太行以西的這片廣闊區域,從來都不是什麼安定的地方。

數百年來,這里河無定道,堤不成型,溝壑縱橫,地勢低窪。當年大宋佔據此地的時候,利用星羅棋布的大窪、大澱,構建了塘濼防線。隨著宋遼兩國沿邊拉鋸,在兩國邊境上,就出現了許多藉著湖泊塘澱存生的水賊。

後來大金入主中原,這一帶的軍寨、軍堡大都廢棄了。但一次次的通檢推排、一次次的擴地、不斷加碼的雜稅,迫得當地的百姓生存艱難,不斷逃亡,終于把一處處大澤都成了朝廷棄民群聚的淵藪。

此時朝廷與蒙古連場大戰失利,河北各地又連遭天災,諸軍州人民凋敝,田地拋荒,各地兵馬總管、節度使、刺史對地方的掌控愈發松散。于是,什麼私鹽販子、江洋大盜,綠林好漢,銷贓的商賈、聚賭的大豪都在連綿湖澤間出沒。以至于這片化外之地里,形成了獨有的經濟風貌。

到大安三年以後,又有數量巨大的北疆潰兵陸續涌來,投入到了這張隱秘而實際存在的大網里。

饋軍河的上游,五官澱的西緣,有一處深藏在水澤間的小小灘地。上有一座原木搭建、結構粗劣的無名野店,便是大網上的一個節點。

因為連續兩年干旱的緣故,這片蘆蕩里幾條小河溝的水量接近枯竭,但水文環境依然復雜,深深淺淺的窪地和沼澤星羅棋布,路很不好走,朝廷的巡檢和土兵不到萬不得已,沒誰會往這里來。

這天上午,店主人徐早早地開了門,在門前空地擺開桌案,又取了個炖煮整夜的胡羊頭出來,用小刀仔細削著肉,隨著他的動作,晶瑩透亮的羊頭肉被削成半透明的薄片,香氣撲鼻。

徐是壽州府潁上縣人,下吏家門,讀過些書,練過些槍棒,開得二三石的弓。他少年時在老家惹了事逃亡,靠這野店營生很久了。十幾年下來,沒沒攢下多少錢財,卻結了不少善緣。

什麼害時疫的差役、受金創的軍校、丟盤纏的書生,摔折腿的劇盜、遇陷害的官人、遭瘟病的客商,投親不遇的逃人、浪蕩江湖的豪客,只要來了這處野店,徐或是收留養傷養病,或是幫著掩藏蹤跡,或是資助盤纏川資,凡此種種助了不知多少。

去年秋天,他還接應了一隊從北疆來的潰兵,幫他們在饋軍河下游找了一處廢棄營地安頓。對他來說,那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完就忘。

徐完全沒想到那個年輕的潰兵首領,便是曾在大軍撤退過程中多次為眾人斷後拒敵的郭六郎。

他更沒想到,郭寧沉寂了許久,忽然就翻了身。他不僅迫退了盤踞在涿州的鐵瓦敢戰軍,更一舉成了五州範圍內三十一處潰兵營地共同的首領!

從那三十一處潰兵營地里,郭寧足足能調動兩千四百名經驗豐富的悍卒。此等力量一旦聚合起來,在河北諸軍州的地方勢力中,也是佼佼者了!

這是何等樣的號召力,何等樣的威望!

烏沙堡郭六郎的名頭,徐是听說過的。可這郭寧當年在烏沙堡,不是就只一個正軍嗎?那些潰兵首領們難道是嫌棄原來的日子太好過了,所以非得找個區區正軍,來當自己的上司?

徐沒從過軍,也沒參予過千軍萬馬的廝殺,所以他實在很難理解,也無法想象郭寧在前年、去年的大潰退里,經歷了多少艱難,才贏得這種一呼百應的聲望。

徐皺眉想了好一陣,忽覺眼前人影閃動,他才發現自己手上動作停了一陣。他連忙集中精力,加快速度。一群大肚漢隨時會到,可不能耽擱。

眼前這位,驟登高位,正是受攬人心的時候。他願意讓自己的部下吃的好些,所以才給了徐小賺一筆的機會……得奉承好了!

出現在徐身前不遠處的,正是郭寧。

郭寧原本在一處大樹下,與身邊圍坐的少年軍士們談話。

這些少年軍士,便是各地潰兵首領們響應郭寧的招募,派到他帳下听用的。大體來說,都是潰兵首領們的子佷輩,年紀長者十六,小的才十三歲。

能在亂世中存活的少年,沒有庸人。

這些少年里,有人勇猛可堪廝殺,甚至已經有了殺敵的經歷;有人頭腦靈活,能識文斷字,對旗號、鼓角諳熟至極;還有幾人來到河北以後過得艱苦,日常久經農作,手腳都是繭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有些愣,但至少也勤勉可靠。

少年們彼此還不太熟悉。其中有個喚作倪一的,年紀較長,武藝也較出眾。郭寧便讓他暫時擔任蒲里衍,也就是五十人長的助手。

而親衛們的蒲里衍,則是趙決。

趙決很年輕,但有點老氣,話不多。這幾日反倒是郭寧和少年們聊得多些,這會兒大家的情緒都很放松,時不時哈哈大笑。

正笑著,郭寧听見了沼澤深處傳來的沉悶聲音。他立即起身,站到了野店外頭,向南眺望。少年們連忙扈從在後,三十余人,個個身板筆直,神情嚴肅,單手按著腰間刀柄,彼此絕無交頭接耳,東張西望。

倪一看了看郭寧,見郭寧頷首,便取出兩面小旗,分左右立在地面,又抽刀在兩支小旗間劃了條長長的橫線。

隆隆的悶響愈來愈近,漸漸化作上百人腳步重重踏過污泥的轟鳴。

少年人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期盼神色,有人提前就高高昂首,以示勝券在握。

下個瞬間,兩個百人隊幾乎肩並著肩,眼瞪著眼地從蘆葦蕩里猛沖出來,只稍一張望,便往旗門方向狂奔。看得出,他們都經艱苦跋涉而來,一路上不知在泥涂中打了多少滾,許多人從頭到腳都成了泥黃色。

其中一個百人隊後力不繼,狂奔一陣之後隊伍越拖越長,最後只有十余人和前一個百人隊同步到達。與之相比,前一個百人隊全員俱在,而且精神明顯更昂揚,甚至還在沖向旗門的同時整頓了隊列。

郭寧注意到,這隊士卒在草鞋以外,還用蘆葦葉子裹在腳上綁緊,從腳踝到小腿做成靴子的模樣。如此一來,既能保護士卒的腳掌腳踝不被磕傷崴傷,也保護了小腿,不被斷折的枯草葦葉割傷。

這是個常見的竅門,對長途行軍是非常有利的。但在長達二十里的行軍競賽中這麼做,就得讓將士們每隔一段路程都止住腳步,冒著被競爭對手追上或甩開的風險,去做耐心這些蘆葦靴子。

不是深受將士信任的都將,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這個百人隊的都將是韓 。他是最早來到饋軍河營地,參與決議前往山東的潰兵首領之一,這些日子辦事十分得力,郭寧都看在眼里。

看到郭寧向他走來,韓 躬身行禮,又驕傲地挺起胸膛。

他張了張嘴想要說幾句,發現自己一路上呼喝激勵,嗓子完全啞了。

五州三十一營地的範圍內,有些首領只願服從郭寧,但想繼續保持自家的獨立姿態。也有一些人,則帶著部下趕來投奔,使得郭寧可以直接指揮的兵力再度增長。

于是郭寧決定將之編為七個都,任命七個都將分別指揮。第一、第二、第三都自然是駱和尚、李霆和汪世顯。另外四個都,郭寧任命了臨時的都將,但又宣布,各都的排序,乃至都將的位置,都要通過彼此爭競來最終確定。

這一場下來,韓 可謂實至名歸了。

郭寧用力捶了下他的胸口,從倪一手中接過一面軍旗,鄭重地交給他︰「韓都將,拜托你了。」

大體而言,金軍諸猛安謀克使用黃色圓心的五色旗,而各地鎮防軍以土黃色和紅色的旗幟為主。到了河北以後,潰兵們普遍困窘,也沒那心思制作新的軍旗,但早年用過的旗幟還是有不少留存下來。

郭寧便用留存的紅旗,改造成部下各都的軍旗。旗幟不大,三角形,上頭的字樣也很簡單︰「第四都」。

韓 持著軍旗,忍不住哈哈大笑,身後將士們雖然疲憊,也都歡呼。

見這情形,邊上另一名都將唉聲嘆氣,連連捶地。

這都將名叫仇會洛,與郭寧同是昌州潰兵出身。只不過郭寧是永屯軍,而他是分番屯戍軍的甲軍,兩年前從山東簽來的。此人身材高大,武藝非凡,郭寧曾向他請教過鐵骨朵的用法。

仇會洛的心氣甚高,二十里路程,能一路競爭到此,也屬不易。最後功虧一簣,實在可惜。郭寧好言撫慰,授予他「第五都」的軍旗,又提高嗓門勉勵了兩都將士,讓他們稍作修整,預備飽餐一頓。

後頭徐連忙吆喝伙計,把準備好的肥羊肉、烤餅、干炒面、糜子粥之類流水價端了出來。他這個鄉間野店看起來破敗,其實家底甚厚,藏著的好東西不少。

在這世道,絕大多數普通將士們,不定哪一天就會填了溝壑、墊了刀頭。他們的想法,比首領們簡單得多,所以和他們談什麼活路、前程都落不著實處。對他們來說,能吃飽飯就是最好的;而能比一頓飽飯更吸引人的,唯有一頓帶葷腥的飽飯。

兩都將士凌晨出發,早就餓得緊了,見到美食當前,人人喜笑顏開,個個狼吞虎咽。韓 的部下,每人額外得了一根羊骨,一碗羊湯,更是得意洋洋。

正吃得滿心歡喜,蘆葦蕩里又傳來隆隆腳步聲響。

將士們互相看看,竊竊私語不斷,隱約有些騷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