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從16年9月18日上傳第一章,到19年8月16日上傳最後一章,歷時將近2年11個月,更新493.7萬字。七帥坐在電腦前感慨萬千。

這是我第一次寫網絡,之前只有看的經驗,完全沒有寫的經驗,當時現實中也不認識任何一個網絡作家,也沒查過什麼寫手秘籍之類的東西,就莽撞地走進了網絡的大門,開始寫這本。當初也沒想太多,只是隨意寫一寫而已,後來才想要將他寫完,而且寫了這麼多篇幅。在此衷心感謝所有訂閱本書的書友,是你們的堅持讓七帥寫完了這本書,非常感謝。

因為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我也不是什麼寫作天才,所以本書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現在回看一開始的文字,都覺得寫的不太好。在此再次對所有閱讀本書的書友表示感謝,你們給了一個新手容身之地。

接下來說一說我在最後一章中提到的,不要毀掉勛貴的問題。歐洲和中國周代時的封建制度,與中國後來的封建官僚制度相比,對百姓而言,哪個更有好處並不容易判斷。封建制度的貴族與封建官僚制度的官員都會壓榨百姓,而且有些人會照死了壓榨。封建制度唯一明確不好的地方,是百姓在和平歲月的上升渠道比封建官僚制度要狹窄得多。歐洲平民想要改變命運唯一的可能就是成為教會人員,但也很難升到上層;而封建官僚制度,普通百姓還能通過考試的方式做官,做大官。

但封建制度,明確無誤對統治階級更好。中世紀歐洲國家的貴族能夠確保自己的爵位、領土、子民等全部傳承給後代,別人想要來分潤,即使是國王也很難做到。對于國王來說,即使失去王位,也不會人頭落地全族死光,能保住部分領地,仍然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當然,歐洲國家的國君權力遠比華夏的國君權力小,但七帥認為,保證家族的傳承,而不是二三百年後宗室就會大滅絕,比保證國君的權力要重要的多。

其實在華夏,也有類似于歐洲的例子。戰國初趙魏韓三家分晉後,晉國從理論上並未滅亡,只是封地僅剩很小的地盤,被趙魏兩家包圍,國君雖然不再是威風八面的大國領袖,但在自己小小的封地內還可以作威作福。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後,被加封山陽公,封地在現在的河南省,食邑一萬戶,倒也衣食無憂,日子過得並不比在曹操手里做傀儡要差。而且山陽公國維持了九十年之久,比曹魏存在的時間更長。若不是五胡亂華,應當能夠持續到晉代滅亡,甚至更長。

因為封建制度比封建官僚制度對統治階級更有利,所以七帥在書中讓主角實行了分封制度。這是代入主角的地位,實行分封制度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其他。這個觀念在書中也提到了,但說的不是很清晰,所以在後記中詳細說明一下。

查找資料寫一本書,與單純的看歷史資料是完全不同的。我看歷史資料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某個人的決定完全不對頭,但當自己真正開始寫,寫道類似的情節的時候,又會發現以書中人物得到的信息和處境,只能做出那樣的決定。這也讓我重新審視工作當中的上級,有時候下面罵聲一片的決定,除了拍上級的上級的馬屁外,是不是還有其他不得已的原因?當然,作為一個打工者,不能一坐在老板的立場上,他也不會給我多加工資,但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工作,起碼能想到上級更看重什麼,就能選擇優先完成什麼工作,不至于被上級罵。

最後說一說新書。七帥本來想在本書完本後就即可上傳新書,但是到現在開頭還沒有寫好,沒有辦法上傳。原因之一是不停的在修改,想要讓它更好些,之二是七帥非常疲憊。在親自動筆寫之前,我從未想過寫是一件如此耗費精力的事情,我的所有精力都被寫耗盡了,有的時候坐在電腦前,大腦一片空白,要很努力的才能在鍵盤上敲出字來,白天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我說這些並不是想求得同情或者什麼,只是想要說一說,僅此而已。

所以七帥要休息幾天,同時慢慢雕琢新書的開頭,可能會寫幾篇本書的番外,發在後面。正如之前說的,新書時代背景是唐代中期唐玄宗天寶年間,故事主要發生在西域。如果書友們有關于唐玄宗時期的資料,歡迎提供,七帥會非常感謝。

最後,再次感謝陪伴七帥走過這二年多的讀者朋友,感謝你們的支持,如果沒有你們,絕不會有《宗明天下》,你們才是這本書的父母,謝謝。

我們下本書見,再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