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懲惡揚善

傍晚時分,吳倫找了一家最好的酒樓,要了一個大包間,點了板鴨、魚頭、螃蟹、鹵雞、白魚、臭豆腐等當地菜,讓大家好好吃一頓。

容兒等飯菜上齊,關上了包間的門,鄭重地下跪向大家表示感謝。

眾人拉她起來,都向她表示祝賀,容兒卻哭了起來,但這是歡喜的淚水。

自從听說李悟德和李強已經被殺,她這兩天好像徹底變了,以前改變是因為遇到了劉繼祖,自己身上的重擔有人分擔,因此輕松了不少,變得不那麼心事重重。而這次變化,是大仇得報後的徹底放松與心靈的寧靜,所有人里,唯獨她趕了兩天兩夜的路也不見累。她甚至提出李悟德、李悟義和李強已死,她的仇實際上已經報了,沒必要再去金陵殺陸逐權和呂褚,他們只是從犯。

楊勝武卻不同意,他搖頭道︰「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言而無信,說到就要做到,更何況我們去殺陸逐權和呂褚也不完全是為了幫你報仇。傳宗武技雖高,但江湖經驗還很欠缺,需要磨煉一下才行,這是難得的機會。另外,像我和傳宗這樣的人,殺人太多,難免會殺錯人,所以積了很多孽。這雖是無心之過,但還是會有損福德。

要想化解,就要多行善事才行,但我們這樣的人又身不由己,像普通人那樣做好事行善很難,只能多殺些惡人來贖罪了,即所謂除惡即行善。我也是五十歲以後才慢慢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前是不懂的。那時總是快意恩仇,該出手時就出手,所以我才遭了那麼多罪,受了那麼多苦。

特別是我家里遭逢大難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才發現自己無意間做了很多壞事。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所收斂,有一次我無意間做了些善事,殺了幾個該死的惡人,心情居然變得輕松起來,運氣也變得格外好。

于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做善事。雖然有意為善,不免刻意,但只要目的單純也就無所謂了。我追查孫女的下落,殺了那些拐子和人販子,一方面是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別人,這些人死有余辜,我殺的越多,福蔭越多,否則怎麼還能活到現在,怎麼能遇見你們!

我現在已經是這個年紀了,即使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子孫後代考慮,多為他們積點蔭德,所以我們去殺這兩個貪官污吏也是為了自己。另外,你也不必擔心,殺這些人,沒有萬全的把握我們是不會出手的。」

桌上的人居然大多都對楊勝武的說法點頭稱是,看表情還深以為然。

劉繼卻祖表面上也裝作贊同,心里卻對這套說辭不以為然。什麼報應啊、福氣啊、積德行善啊,他並不當回事。但這一世他的運氣確實很好,遇難總是能逢凶化吉,所以有時候也會懷疑,但還是沒辦法像其他人那樣完全接受,只能听之任之。

但不管怎麼說,對于去金陵報仇的事,他是沒有意見的,其他人也沒有意見。

大家似乎對于貪官污吏的痛恨甚至還在山賊之上,因為山賊為惡靠的是自己的武力。但這些貪官污吏做壞事靠的卻是公權力,因為有這個官職,就可以以權謀私,貪贓枉法,這對社會的危害更嚴重,百姓對他們更痛恨。

而且按照楊勝武的說法,留著這些人還會有更多的人因此受害,社會的風氣也將敗壞,因此除掉他們不僅一點罪孽都沒有,還是在積德行善。

因此現在有機會去殺這類大惡之人,大家都很樂意,甚至比當事人還積極,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曾受過這類人的欺壓。

對于劉繼祖自己來說,他雖然沒有其他人的這類觀念,但容兒現在卻是自己的女人,雖然她說自己只是侍妾,但劉繼祖卻把她視為妻子。自己妻子的殺父仇人怎能放過?沒有這些貪官污吏,李悟德之流哪里來的膽子干那麼多壞事,所以劉繼祖也認為這陸逐權和呂褚死有余辜。

劉繼祖甚至猜想楊勝武沒準兒也是這麼想的,他嘴里說的是因果報應,但實際上他對這些貪官污吏的痛恨還在自己之上,他們全家幾乎都是被這類人害死的。劉繼祖從楊勝武平日的言行也能看出來,他對這類人是多麼痛恨,只是現在更能克制自己而已。

這時大家的飯吃的差不多了,天也已經黑了,于是一起回了客棧。

楊勝武排好班,除了分別負責守衛在客棧外、大堂、房間外的三個人以外,他把剩下的人都召集到了他的房間里,他們要商議一下後面的行動計劃。

等人都到齊了,楊勝武還是讓劉繼祖先來介紹從容兒那里了解到的有關陸逐權和呂褚的基本情況。

劉繼祖早就準備好了,「各位前輩,為了把情況說清楚,師祖讓我先簡單給各位介紹一下大周的官制,雖然這有點嗦,但這有助于咱們更清楚地了解這陸逐權和呂褚是什麼身份,以及現在金陵城的情況,這樣咱們才能更好地制定計劃。」

眾人都不太懂這些,于是催著他快講。

「先說朝廷,在中央,大周實行的依然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三省長官為正副宰相,具體誰為正,誰為副,以及具體幾人,歷朝不同,本朝以門下省侍中為相,中書令和尚書令為參知政事,官階正二品和從二品。

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個部門。正職為尚書,副職為侍郎,官階正三品和從三品。每部又有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分管國家各類具體事務,是整個國家政令的具體執行部門。

另外還有專職司法的御史大夫和獨立管理高級軍官的大將軍府,以及專門給皇帝提建議的諫議大夫,他們官階高低不等,從正一品到從三品都有。

另外還有名譽官職,比如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等,官階是正一品和從一品,但一品多為高官的加餃,並無實際職權。

地方上則分為道、州、縣三級管理,其中同階文官權力高于武將,各地的武官也都是听命于同級文官的。其中道的首官為道台,稱總督,正四品,手下有治所城守和道丞為輔助。治所城守為武官,官階與總督同。道丞為文官,官階比總督低一級,從四品。帝國為了平衡,這三個官職是有分工的,其中總督抓行政,城守抓軍政,道丞抓司法,道州縣都是如此,後面我就不在贅述。

州復雜一點,分為大州和小州。其中大州的首官為府台,稱太守,管理十個及十個以上的縣,正五品,手下有州城城守和州丞。州城城守為武官,官階與太守同。州丞為文官,官階比太守低一級,從五品。

小的州的首官為知州,稱州令,管理十個以下的縣,正六品,手下有府城城守和府丞。府城城守為武官,官階與州令同。府丞為文官,官階比州令低一級,從六品。這類州總體數量較少,多分布在國家周邊各道,以及各道的周邊地區。

縣的首官為知縣,稱縣令,正七品,手下有縣城城守和縣丞。縣城城守為武官,官階與縣令同。縣丞為文官,官階比縣令低一級,從七品。

縣丞一級以下的辦事人員就不能稱為官了,只能稱吏。官和吏差別極大,雙方的待遇明顯不同,官是由國家任命並發放俸祿的,而吏則是由各地自行聘任並解決待遇的。

另外,各級官員下面都有許多具體辦事官員,官階根據級別各不相同,這里沒時間細說了。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就是武官的官制除了前面說的這一套體系以外,還根據帶兵人數的多少將武官分為了九等,然後三等為一級,又分為了高中低三級。

先說低級武官,其中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手下五名士兵,兩伍為一什,設什長一名,手下十名士兵,五什為一隊,設隊正一名,手下五十名士兵。這三級是軍隊的基層組織,他們都沒有官階,和吏類似,直屬于所屬上級軍官來管理,因此很多時候朝廷或其他地方的官員也沒辦法直接命令他們。

下面是由兵部管理的中級軍官,其中五隊為一哨,設哨官一名,手下二百五十名士兵,鎮守縣城,為縣城城守,正七品,副官一名,由手下一名隊正擔任,享受從七品待遇。兩哨為一校,設校尉一名,手下五百名士兵,鎮守小的州城,為府城城守,正六品,副官一名,由手下一名哨官擔任,享受從六品待遇。兩校為一衛,設都尉一名,手下一千名士兵,鎮守大的州城,為州城城守,官階正五品,副官一人,由手下一名都尉擔任,享受從五品待遇。

最後是由大將軍府管理的高級軍官,其中兩衛為一營,設偏將軍一名,手下兩千名士兵,鎮守各道治所所在州城並在大將軍府和總督授權下管理調動全道兵馬,為各道治所城守,正四品,副將一名,由手下一名都尉擔任,享受從四品待遇,另外還有輔官四人,由總督派遣,享受正五品待遇。

五營為一軍,設將軍一名,手下一萬士兵,鎮守朝廷直管的邊關重鎮和通商城市並可在大將軍府和宰相授權下調動周邊各道兵馬,正三品,副將一名,由手下一名偏將擔任,享受從三品待遇,輔官五人,由大將軍府派遣,享受正四品待遇。

這個職位設置之初,原本是國家派駐地方的將領,直屬大將軍府管理,不受地方官員節制,官階也在各道總督之上,而且規定除了軍務以外,不得干預各道事務。

但到了嘉和皇帝在位時,情況發生了改變,由于邊患不斷,這些邊地將領管理的軍隊數量越來愈多,最多的甚至達到了五萬之眾。嘉和皇帝為此寢食難安,正好這時朝里黨爭不斷,為了威懾朝中兩黨,並節制掌握重兵的各個邊地將領,據說還為了幫助現任小皇帝順利繼位,他將自己的四個兒子派了出去鎮守四方,並給了他們節制邊地兵馬的權力。

但老皇帝在時還好,他們不敢造次,但他一死,四王就用這個權力分裂了國家。

還有最高級別的大將軍,兩軍以上設大將軍一名,名義上手下兩萬人,實際上他們統帥的兵馬都在五萬以上,他們負責鎮守京城並在皇帝授權下調動指揮全國軍馬,駐守大將軍府,正二品。副將一名,由手下一名將軍擔任,享受從二品待遇,副官十名以上,由皇帝指派,享受正三品待遇。

但這個職位一直是名不副實的,從大周建國設置這個官職以來,實際上從沒有按照規定履行。大將軍從來也不是一個人,都是兩個以上,大將軍府的印信兵符也都是由皇帝或太後親自管理,京城也從來沒有完全交給過一個大將軍來鎮守。

除此之外,還有正一品的大元帥餃和從一品的名號將軍餃,如歷史上出現過的驃騎大將軍就是名號將軍餃。但這類職位只有在大規模的戰爭時才會臨時授予,戰事結束就會收回,有功的會改受太保、少保之類的榮譽官職,這都是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的一些措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