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戰山西(十)

說完將那令牌遞給了裘二,裘二听了淚流滿面,跪下接了那個令牌,令三山又朝劉繼祖點頭意思了一下,就告辭離開了。劉繼祖看著她那挺拔的背影,心里五味雜陳,一個女人在江湖中能走到這一步著實不容易!

等令三山離開了大殿,劉繼祖說道︰「諸位,都說一個各自的情況吧!」

姜夢先說道︰「我的人已經對晉王府內部進行了細致的排查,沒有發現異常,王府里所有的人也都已經換成了咱們紅巾軍的人!」

韓望接著報告道︰「王府外圍的排查也已基本完成,也沒有發現異常,外圍的守衛也已換成了咱們侍衛隊的人。」

裘二這時已經擦干了眼淚,也報告道︰「咱們在晉陽城里一共只搜出了兩百萬兩銀子,糧食也不是很多,只夠城里人再吃一個月的。我猜那些錢一部分被那些江湖人卷走了,他們有了錢,因此才急著要跑的,否則整個晉陽城里肯定不止這點銀子!至于糧食,我們也打听了,晉王把存糧大部分都派給了外出的軍隊,因此城里的糧食並不多。可以說晉陽城雖然是天下聞名的大城,但對咱們紅巾軍的幫助其實並不大!」

劉繼祖點了點頭,但沒有說話,他看了崔安世一眼,崔安世正在想事情,見劉繼祖看著他,忙說道︰「主公,晉陽城算是拿下來了,劉將軍已經帶著晉王和孫敖的人頭去攻打雲州和朔州了,不出意外的話,十天以內,雲州朔州就能拿下來!

那兩個州至少還有兩萬人馬和不少的錢糧,只是我擔心,北部不穩,雲州朔州雖然有兵有糧,卻不能抽調,甚至還要適當加強才行!我剛才听了裘師兄說的,這晉陽城對咱們實際上的幫助也不大,雲州朔州也是如此。

這樣一來,咱們雖然花費了這麼多時間圍困晉陽城,實際上除了對咱們佔領整個山西道有幫助外,其實意義並不大!甚至還會成為咱們的負累,晉陽城這樣的巨城以及雲州城、朔州城這樣的邊關重鎮都需要重兵駐守。但咱們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守城,而是要盡快擴大地盤,增強實力,以期早日完成一統,因此我剛才一直在考慮怎麼權衡這個事比較好!」

裘二這時情緒已經漸漸穩定了,這時說道︰「對外擴張和建好根據地不矛盾。晉陽城非比尋常,它除了位置不是很好以外,完全符合一個都城的標準!咱們紅巾軍完全可以以它為中心,逐步向周邊擴展勢力,晉王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崔安世說道︰「晉王確實這麼做了,但結果怎麼樣,還不是幾個月時間就被咱們紅巾軍打敗了?」

裘二搖頭道︰「晉王的失敗有三個原因,一是他太貪心,三面派兵,使得內部空虛,咱們紅巾軍才能趁虛而入。二是因為太行山的問題他沒有解決就盲目出兵,戰略出現誤判。三是因為他為人暴虐,所作所為不得人心。

但咱們沒有他的這些問題,首先咱們要做的,就是吸取晉王失敗的教訓,行軍打仗始終量力而行,不在弱小時過于分散咱們的力量,並制定原則,始終留夠防守根據地的力量,這就可以規避他的第一個問題。

其次咱們沒有他的後顧之憂,雖然咱們也有各種問題,但至少太行山不會存在問題。我建議咱們不僅不要減弱太行山的軍力,還要逐步加強才行。太行山不僅可以幫咱們擋住東邊過來的敵人,咱們萬一遇到強敵,還可以退到山里,利用地勢保護咱們,就像咱們從河北道撤進去時一樣。

第三,咱們紅巾軍軍紀嚴明,走到哪里都大得人心,那是晉王可比的!綜合這三點來看,咱們完全可以在晉陽城這里站住腳,將山西道經營成咱們紅巾軍的根據地,然後不斷練兵,伺機派兵南下、東進、西征。

這里唯一的問題我也知道,那就是北邊草原上的威脅!我也得到了消息,知道烏合台正在北部邊境地區集結兵力,這確實是一大威脅,但這個威脅對所有中原地區都是一樣的,萬一他們進入長城以內,除了南方少數地區以外都難以幸免。

相反山西道因為地理和歷史原因,對這個問題的應對是比較充分的。山西道的城池建的也是最規整的,防御力也是相對較強的!因此我建議,咱們有必要好好經營一下山西道,不要像對待河北道那樣直接舍棄掉。」

崔安世听了想了想,說道︰「裘師兄說的這些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咱們分兵給北邊和太行山,就會進一步削弱咱們南下的力量。我的那些手下現在就防守在山西道和河南道的道界,郎家軍正在密集的調集兵力,我看他們是想趁咱們立足未穩,搶山西道的地盤,因此我才這麼擔心的!」

劉繼祖問道︰「他們調集了多少兵力?」

崔安世答道︰「保守估計也有五萬人,而且還在不斷增兵,而我那里只有三萬人馬,我正要跟您匯報,看能不能調些兵過去增援一下?」

劉繼祖听了眉頭微皺,又問道︰「那咱們現在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

崔安世和裘二互相看了看,最後還是崔安世有些猶豫地說道︰「有兩萬人,一萬人可以從攻佔晉陽城的這些軍隊里調劑,但另外那一萬人就是您那支騎兵了!」

劉繼祖這才明白過來他們為什麼看著有些為難,原來是要動他的這支萬人隊。劉繼祖笑道︰「你們有什麼好猶豫的,我這支萬人隊訓練的已經差不多了,正是需要實戰的時候了。我也沒怎麼參加過實戰,這次正好,我就和軍師一起率隊南下,裘師兄就坐鎮晉陽城吧。另外等咱們的行動方案出來,要通過連長老他們的信息渠道,通知襄州的紅巾軍,咱們南北配合攻打河南道!」

眾人听了都是一驚,韓望說道︰「師弟,你是統軍大帥,沒必要親自上戰場!」

裘二也同意道︰「不錯,弓箭不長眼楮,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咱們紅巾軍可怎麼辦?」

劉繼祖搖頭道︰「你們說的有點道理,但自古以來江山都是打出來的,即便我不上戰場,也要親自參加一些戰役才行!你們不用勸了,我已經決定了,等北邊安定了,咱們就南下,希望能一口氣攻佔了河南道。軍師說的那洛口倉對咱們紅巾軍有重要作用,咱們必須盡快將其拿下,那樣咱們才有更多的糧食來招兵!」

眾人見劉繼祖堅持,也就不再勸說,而是各自按照劉繼祖的安排開始準備起來。十天後,兩萬人馬準備妥當,雲州和朔州也被拿下,劉繼祖陸續接見了山西道各地前來見他的人。這些人多是向紅巾軍表示好感的,同時希望得到劉繼祖的保護,他們給紅巾軍提供了大量錢糧和兵源。

實際上這都是政治投機,劉繼祖在河北道時就遇到過,紅巾軍打擊那些民怨較大的豪強時,就有很多人來找過他,主動向紅巾軍提供錢糧和兵源。對這些,劉繼祖都是安排韓望進行嚴格的審查後才接收,紅巾軍里一部分人都是這類出身。

這十天里,紅巾軍又增加了近萬人加上晉陽城投降的晉軍以及雲州和朔州投降的晉軍,有差不多四萬人,紅巾軍這時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三十二萬人!兵多了當然好,但兵多糧少可不是好事,因此劉繼祖很想盡快拿下洛口倉。

他得到消息,河南道今年大豐收,而河南道又是重要的產糧區,因此洛口倉得到了補充,儲存了大量糧食。郎至純之所以敢向山西道用兵,主要也是因為他有糧,這段時間又招了大量新兵,他認為自己的實力已經很強了,因此也想主動出擊,擴大一下自己的勢力範圍。

但他沒有選擇風頭正勁的吳王,也沒有選擇焦頭爛額的楚王,而是選擇了剛剛佔領了山西道的紅巾軍。他這樣選擇也無可厚非,因為吃柿子都是專挑軟的捏,打仗肯定選擇他認為最弱的來下手。郎至純不知道從哪里得出結論,他認為山西道的紅巾軍是實力最弱的。

雖然楚王那邊的實力也比較弱,但他認為山西道的紅巾軍對他們也是威脅最大的,因此他選擇集中兵力先進攻山西道。劉繼祖利用這段時間還準備了大量船只,因為攻打洛口倉需要渡過黃河才行。對于郎至純的意圖,劉繼祖和崔安世早就看出來了,他們在十月二十五日就抵達了前線,而郎至純那邊已經調集了近十萬人。

面對著這種情況,劉繼祖也繼續調集了三萬人馬過來,剩下的那些人要麼有別的任務,包括鎮守山西道各地的城市,鞏固根據地,扼守太行山,以及據守北方邊境。另外,還有很多士兵加入時間太短,缺乏訓練,戰斗力還不行。

因此紅巾軍目前總共只有八萬人對抗郎至純的十萬人,紅巾軍的主要兵力集結在澤州城,而郎至純的兵力則集中在洛口倉周邊,特別是洛口倉北部黃河以北。郎至純不傻,他知道紅巾軍的意圖,但他的意圖也很明顯。那就是集中兵力打敗紅巾軍,然後進軍山西道,為此他集結了重兵,將能調動的兵力都調了過來。雙方摩拳擦掌,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