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恆山派

作者︰牧野之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商周時燕京戎世居帶代地,商湯賜其為子姓,統御北方,遂為商周諸侯國,國號代。其國界在雁門山(句注山、勾注山、陘嶺、西陘山陘)以北的馬邑川、?水川(桑乾河兩岸)、祁夷川(壺流河兩岸),大約是匜朝雁門郡、代郡之地。代王在祁夷川修築王城,周二十五里,板築夯土結葦為九門,時稱蔚城。代國其族族有林胡、樓煩、襜襤、鮮虞等。

代國南控雁門關(句注關)、飛狐徑、樓煩關,北御諸聞澤、野狐峪,乃並州之門戶。春秋時,趙襄子登夏屋山(今代縣東北50里草垛山,在朔州山陰縣境)北望代地,見其地肥沃而民樂美,牧場多蓄養戰馬,便思慮取而代之,遂善結代王,並將王姊嫁給他。趙襄子的姐姐,贏姓趙氏,名瑤光,為恆山(常山,今大茂山,亦稱曲陽恆山)祭司,艷絕並州,嫁給代王後,常為代祭司與玄武山天峰嶺,夫婦鶼鰈情深。

趙襄子宴請代王子卿,命舞者暗置兵刃于羽衣之中,又以大金斗為酒器。代君至宴,酒酣,趙襄子命人反斗而擊之。代王肝腦涂地。舞者盡殺代王侍從。瑤光遙聞磨笄自刺己面,誓不與趙王會面,登渾源玄武山,開創恆山派。

代國滅,林胡、樓煩、襜襤、鮮虞等部族,數度為趙國所擊,林胡、樓煩西遷西河郡,襜襤族北潰為匈奴小王,鮮虞人融入中土。

恆山,古稱玄武山。雁門關、常山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通向燕趙平原的咽喉要沖。恆山享北岳之祀,山上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建築群落龐大。恆山十八景聞名遐邇,金龍峽、舍身崖、桃花洞、懸空觀等景點秀麗險峻。

凌波子被十缺老人破元氣,功力一直難以恢復。

張郁青道︰「我那本《御盡萬法智源經》講了恢復真元的一些方法。陰陽調諧,天樞魁斗,斡旋星象,體用雙修,靜極而動,雖攖而寧,靜藏深淵,動游碧落,靈妙潛通……」

凌波子道︰「這分明是疏通經脈、修煉內功的法門。」

張郁青道︰「晚輩也不明所以。這書中講一段善惡之論的經文,便插一段此類文字。我讀來也頭疼不已。雲夢山天機老人和鹿邑太清宮太乙真人說是《天地陰陽大悲賦》。」

凌波子乃請教曉風真人。

嘯風真人道︰「我亦听聞《天地陰陽賦》的舊事。這是吐火羅文字,應是吐火羅人覓難天將中土武學經典記載在這本醫書之上空白之處。這書中所講武功深奧異常,你小子獨自參悟其中道理,實在危險至極。幸虧你心思淳樸,不至于走火入魔。」

張郁青道︰「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通。小子不明其中奧妙,還請真人為我講解書中奧妙。」

嘯風真人一邊翻看說道︰「此書博大精深,這乾坤交泰篇于修復內功也頗有益處。」

自此嘯風真人根據《御盡萬法智源經》指點張郁青的武功,不覺時光飛度,閑時則阿陪籮看雲閣虹橋,觀虎口懸松,听斷崖啼鳥,望危岩夕照,賞紫峪雲花,石洞流雲,可謂不亦樂乎。

恆山西餃雁門,東延燕雲,位處雁門郡和代郡之間。恆山以西偏關、管涔山、寧武關、雁門山、夏屋山、恆山形成了晉地屏障。恆山以東則是燕國上谷郡,有軍都陘、蒲陰陘、居庸關等關隘,在桑乾河、于延水廣設烽燧。

恆山其西嶺為夏屋山、勾注山。勾注山因神雁駐足,而又名雁門山,自古未戎狄與諸夏得分隔嶺。雁門關、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隘十八口,東部夏屋山與恆山一線是為水峪口、胡峪口、茹越口、大石口、北樓口,恆山南麓靈丘與鹵城之間有團城口、平型口。雁門關以西至寧武關,為水芹口、太和口、吊橋口、廟嶺口、石匣口、軒崗口、陽武口。

雁門關外時發源于馬邑得冶水河谷,冶水也稱浴水、漯水、溹涫水。在祁夷水交匯處以下的河段,因每年桑葚成熟季節而河水干涸,又稱桑乾河,向東與于延水(洋河)匯流于雞鳴驛,流向燕京。冶水左有洪濤山,北有蟠羊山(蘇木山),雁門關外有埒縣、馬邑、陰館縣,恆山北麓渾河岸有渾源、繁畤、劇陽,向北冶水岸有班氏、平邑、狋氏、陽原、東安、桑乾等城邑。白登山有平城塞,蟠羊山有高柳塞。嶂塞之間是夯土長城河烽燧,形成縱深防御。黃花梁旁金沙灘駐軍、白登山高柳塞各有五百駐軍為雁門關外的最重要屯田兼戍守軍隊。

匜朝設置陰山六郡︰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匜朝實施大將軍北宮錯的備塞策略,是移民戍邊,墾殖屯田,建烽台亭燧﹐設候望嶂塞。郡城為三重城,縣邑為兩重城。三重城由子城、內城、外城組成,子城為郡治官府,內城為千戶居民,外城為軍事守備。

邊塞侯望系統的最高長官,是邊郡的太守。佑助太守掌武事的有郡都尉和部都尉。都尉有侯、千長、司馬軍屬官,其所在稱城。例如雁門郡郡治所善無,西部都尉駐沃陽,東部都尉駐平城。代郡西部都尉駐高柳塞,東部都尉駐馬城,中部都尉駐且如。都尉屬官為侯官(軍侯、斥侯、關侯),侯秩比六百石,總領約百里邊塞的守望諸事,其下有丞、掾、令史、尉史、侯長、士吏等屬吏。侯官指揮官署所在稱障。近塞郡皆置尉,百里一人,稱「塞尉」,秩百石,是侯官屬吏,下置侯長。侯長官署稱部,負責若干烽燧。

邊塞戍卒有定額糧食配給,「十五斗粟當丁男半月之食」,尋常百姓男子,日食粟一斗,而戍卒則日食粟一斗一升,就連家屬也登記造冊,配給谷糧,每人每月一石一斗六升到三石粟不等。因此

尋常百姓子弟多為輔卒。田卒,負責屯墾務農;河渠卒,負責開渠引水;守谷卒、倉卒、庫卒等負責守衛倉儲物資;養卒,負責造飯。除道卒,負責灑掃,府卒負責內務,郵卒負責傳遞信息。

健碩者,則可以成為駐守烽燧、障城的戍卒,百姓子弟多以此為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