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影響局勢的人(三)

李振主僕離開南陽,一路風餐露宿,走近伏牛山一帶,抵達另一軍事重地魯陽關。

魯陽關是洛陽地域與南陽盆地的分界,駐扎一萬忠義軍。

如果說襄樊是荊州得失的咽喉,那麼魯陽關就是南陽盆地的得失咽喉,中原大軍若想進攻南陽盆地,必須拿下魯陽關。

兵出魯陽關,北上直擊東都洛陽,東北進軍則能兵鋒指向汴州,向東通向淮北地域,都是宣武軍朱溫的中原地盤(河南)。

李振走過魯陽關,繼續向東北行進,進入宣武軍地盤的蔡州,繼而許州,許州就是曹操的統治中心許昌。

三國時期,關羽在漢水出戰,水淹七軍,曹操得悉震驚,擔憂關羽兵鋒孤軍來襲許昌,嚇得有了遷都想法。

也就是說,一旦魯陽關擋不住敵軍,魯陽關之北至許昌,無險可阻。

何為中原,相對于山地而言,中原是四戰之地,但也是適合農業的寶地。

古代戰爭最根本的資源是人口和糧食,荒無人煙的地盤,再大也難成為強藩。

例如韋扶風佔據的隴右地盤,地廣人稀,論資源價值遠不如靈州和涼州。

但隴右的戰略價值巨大,能夠吸納黨項人的騎兵,進而呼應靈州和涼州的防御。

沒有佔據隴右,靈州和涼州只能孤懸,很容易失控或被奪走,佔據隴右,統治形成一個整體戰略縱深,不至于信息閉塞和孤立無援。

李振一路走的辛苦,三月初抵達宣武軍的治所汴州(開封)。

汴州所在的位置,因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成為四通八達的流通重鎮,其繁榮程度,已然超越東都洛陽和長安。

李振沒有急于請見宣武軍節度使,修養一日,開始在城中走游,接觸三教九流,行商店鋪,入茶肆酒樓,獲得很多信息。

在酒樓,恰巧遇上四名將官喝酒,一個將官酒興之下,當堂說出有利于宣武軍的喜事。

宣武軍進攻鄆州兗州(山東)的戰事,已然處于必勝,用不了多久,大王(朱溫)就可盡取東方。

將官言,盤踞鄆州的天平節度使朱瑾負隅頑抗,求援于河東李克用。

不久前,李克用正月里出動一萬騎兵,由義子李存信統帥支援鄆州。

但是,鄆州與河東地盤隔著魏博節度使地盤。

李存信領軍無方,縱容屬下在魏博節度使地盤打家劫舍,惹怒了魏博節度使,出兵三萬偷襲,大敗河東軍,李存信狼狽逃回河東。

將官言,大王已然遣使去見魏博節度使修好。

日後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軍,一定會與宣武軍結盟,待得盡取東方,大王就會發兵南下,收拾蹬鼻子上臉的楊行密。

得到這個信息,李振這才決定請見宣武軍節度使,之前心態持謹慎,主要是朱溫的出身,讓李振顧慮朱溫能否長久。

朱溫曾經跟隨黃巢造反,後來一看黃巢頹勢,轉而投降大唐朝廷。

類似朱溫的亂世草莽很多,草莽出身的藩鎮雄主,因為不善經營地盤,或者處理不妥內部矛盾,往往流星一般閃亮一時。

李振了解的汴梁城情況,與扶風侯的江陵府對比,朱溫對于地盤的盤剝,苛捐雜稅比扶風侯地盤多得多。

汴州城內雖然人口眾多,但氣氛甚少歡顏,人人活在壓抑之下,為了生計勞碌不休。

相比而言,李振本心喜歡扶風侯治下做官,據說朱溫喜怒無常,狠毒寡義。

但李振在金州踫壁,只能另擇高枝。

汴州城也分成外城和牙城。

李振懷著期望,忐忑,幾分憂懼的心情,走到牙城西城門,接受盤查時,直言入城投效宣武軍節度使。

讓李振意外,動輒斥罵,踢踹,匪氣十足的守軍,一听之下,神情當即變的尊敬,笑道︰「這位大人投效而來,請進,某這就讓人引路。」

一名兵丁,奉命引路,客氣的帶路,途中溝通。

兵丁說,大王求賢若渴,任何識文斷字,或者是官員,大王都會禮賢下士,很多來投效的官員,都有機會做了地方官。

李振暗自點頭,難怪朱溫立足中原,發展壯大的成就第一強藩。

朱溫重視佔據地的治理,實施軍政各司其職,朱溫攻佔很多地盤,確實需要很多治政文官。

扶風侯的統治,也是軍政各司其職,相比朱溫的統治更加中央集權。

朱溫雖然軍政各司其職,但沒有擺月兌藩鎮習慣,也是沿用軍功任職節度使,刺史。

不過,軍功任職的刺史,不能任職屬下官吏,所以朱溫的統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武將自立山頭,造成藩鎮之內藩鎮林立。

河東李克用的統治,基本就是論功行賞的山頭林立模式。

李振心里踏實很多,他來的正是時候,恰巧朱溫進取東方地盤,需要加強進取之地的統治,他被接納的可能性很大,能夠任職州輔官或縣官。

李振心態有所保留,不敢期望刺史官位。

兵丁引路抵達一座驛館,驛館官員接待了李振,安排住處,索要自介具文,告訴李振安心等候大王召見,期間吃住免費

宣武軍節度使府,掌書記敬翔瀏覽文書,看到了李振的投效自介具文,深為感慨共鳴。

敬翔知道李振的名聲,李振才華出眾,與敬翔一樣屢試不第。

敬翔是宣武軍朱溫的心月復軍師,朱溫能有如今的強勢,敬翔的輔佐功不可沒。

當初,敬翔趕考遭遇黃巢禍亂,被迫逃到汴州,投靠一位同鄉。

那位同鄉是朱溫麾下的觀察支使,權力不大,敬翔留在同鄉軍中,輔佐文書往來,還給將士書寫家信。

敬翔的文筆流暢,通俗易懂,獲得將士們的贊揚。

朱溫獲悉,召見敬翔,直接問道︰「‘春秋’都寫了什麼玩意?」

「諸侯打仗的事情。」敬翔直白回答。

朱溫听了贊賞,又問︰「我現在有些根基,若是學習春秋里的戰法,以圖更大基業,不知道先生以為然否?」

敬翔回答︰「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謀而制勝,古人的戰法,墨守成規的學用,結果只能徒有虛名而無實效,春秋可以借鑒,若是照搬,則無益于大王制勝。」

朱溫欣喜,自此重用敬翔。

敬翔謀略驚人,幫助朱溫內修政務,外輔計謀,使得朱溫不斷獲得勝利。

多年下來,敬翔成為朱溫不可或缺的心月復,軍政多數言听計從。

敬翔起身,拿著李振的自介文書去見朱溫。

朱溫就在隔壁的宣德堂,與十幾位將官喝酒,為將官們出戰踐行。

敬翔身為謀士,為人謹慎精明,擅長察言觀色,他雖然功勛卓著,但從不搶朱溫的風頭。

例如這種親近屬下的踐行,敬翔往往借口躲避,避免朱溫猜忌于他。

走入酒氣彌漫,氣氛粗魯的宣德堂,敬翔旁若無人的直接走到朱溫那里。

朱溫坐在食案後,笑問︰「先生有事?」

敬翔回答︰「大王,李抱真之孫,台州刺史前來投效大王,李抱真曾經任職齊魯之地的節度使,在齊魯之地深得人心,如今大王收取齊魯在即,屬下建議,大王召見一下。」

朱溫訝道︰「李抱真?他的孫兒竟然來投本軍。」

敬翔回答︰「正是,若想齊魯盡早歸治,李抱真的名頭大有可為。」

「好,先生安排。」朱溫愉悅笑語,如今的他,也不是什麼人都見。

敬翔辭禮,轉身離開宣德堂,使人知會李振明日來見

李振得到知會,大為意外,想不到朱溫這麼快接見他,內心涌生感激,當下仔細準備說辭,平和心態,養足精神。

次日,有旗官來接引,接引李振去入節度使府,抵達宣德堂,見到了宣武軍節度使朱溫。

想不到,朱溫竟然自案後走出,迎接而來。

李振忙恭敬止步見禮︰「李振拜見大王。」

一聲大王稱呼,朱溫心悅,伸手挽起,笑語︰「李抱真大人的名頭,本軍早就如雷貫耳,能得先生來見,本軍榮幸。」

「謝大王。」李振感動回應。

「來,坐。」朱溫不再文縐縐,簡單笑語,轉身走回案後落座。

李振走去一旁,客位跪坐,看向朱溫。

眼見朱溫一身紫袍,頭戴梁冠,身材魁梧,臉型瘦削,鷹鉤鼻,一雙眼楮有些犀利,也可以說是一種上位者的殺伐霸氣。

朱溫案旁左側,站立一名青袍官員,三十出頭,面如冠玉,文質彬彬。

但見朱溫抬手介紹︰「這是敬翔,本軍掌書記。」

「原來是敬翔大人,李振聞名已久。」李振忙尊敬起禮。

「李振大人的名頭,敬翔也是聞名已久。」敬翔微笑起禮回應。

李振微笑點頭,忽听朱溫問道︰「李振,你對天下大局怎麼看?」

李振轉頭,從容道︰「大王如今是第一強藩,日後君臨天下的機會很大,能夠與大王爭鋒之輩,大體是河東軍,淮南軍,川南軍,余者不足為慮。」

朱溫愣怔,道︰「川南軍?韋氏的西南地盤?」

「正是。」李振從容肯定。

文學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