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98章 巴東郡王

次日一早,七萬大軍沿著大江向下游奉節縣進發。

荊南軍采取了據城堅守,李順節命令大軍圍堵西城門和北城門,然後開始談判。

奉節縣城高大巍峨,內有兩萬軍力鎮守,強攻很難陷城。

李順節是奉旨收管治下,采取先理後兵,犯不上愣頭青的損兵折將。

夔州守將飛報江陵府,成汭得報後臉色陰沉不語,他知道皇帝分割夔州和歸州置立鎮江節度使,但亂世靠的是武力說話。

大軍壓境,雲安鹽井已失,若是傾力與來犯之敵對決,成汭沒有信心能夠獲勝,就是獲勝也是慘勝,後果江陵府或許保不住。

成汭決定了談判,自從他佔據了荊南之後,實施休養生息,荊州的農業已然恢復很多。

夔州主要是鹽業,就算失去了夔州鹽井,他也可以用糧食換取,待得兵甲強勢之時,再報今時之失。

做了決定,成汭遺憾輕嘆,前段日子均州刺史馮行襲逃來歸附,他有心乘著金州韋氏立足未穩,出兵奪取房州和均州。

成汭不知道川南軍與金州韋氏至親,只听說川南軍節度使出身長安韋氏,每次川南軍途經夔州,他只以為是正常的去往長安。

也不怪成汭錯判,長安韋氏的分支很多,就算是一個祖宗,後代各宗也會涇渭分明,論親可以,涉及利益得失,一樣的翻臉成仇。

另外,川南軍在金州的行事冒充金城軍。

成汭派去的斥候,不可能打入金州統治階層,只能了解城防,民生,軍力多少,武備如何,是什麼軍號。

還有川南軍的軍政與金州的軍政大不同,川南軍是分豪族田屯兵,金州依然認可豪族地主的利益。

成汭使人去與李順節談判,兩個條件,達成糧食交換鹽貨的平價,允許荊南軍將士帶走親人。

李順節答應了成汭的條件,能夠和平收管夔州和歸州,就是讓成汭遷走所有人口也值得,不然攻城戰最少也得折損萬人以上。

兩萬荊南軍撤離了夔州,帶走了城中數千所謂的親人。

李順節大軍入主,繼而又分三千兵去收管了歸州,經過十日完成了收管。

指揮使趙一斗請求回師,李順節答應了,但兩萬川南軍開拔之時,也有三萬李順節軍力開拔隨行。

趙一斗使人詢問,得到的回復讓他吃驚,忙飛馬稟報川南。

敢情李順節收管了治下還不知足,竟然要奪取武泰節度使的地盤。

韋扶風獲知不覺意外,只是錯估了李順節的貪婪急切,他使人通知武泰節度使。

武泰節度使王建肇獲知軍情,與屬下商議一番,最後決定歸附李順節,使人去與李順節談判,保留忠州刺史官職和五千軍兵權。

李順節答應了,但要求王建肇與他一起上書,讓朝廷認可他成為巴東節度使,治下夔州,歸州,施州,開州,萬州和忠州。

王建肇願意,保留了五千精銳軍力,其它一萬多軍力交接出去。

上書朝廷,言李順節勇武睿智,願辭去節度使官職歸附,以忠州刺史的身份,舉薦李順節為巴東節度使。

身在渝州的韋扶風有些失望,以為王建肇能夠抉擇歸附川南軍,說及根本,還是王建肇舍不得放棄直屬軍力,抵觸川南軍制

大明宮,延英殿內,昭宗接到孫揆的上書,虛驚之後的心情甚感欣慰。

原來,楊守亮率領三萬軍民出子午道,經過長安城。

嚇的長安城一片驚亂,以為楊守亮突襲進攻長安城,但楊守亮只是走過的北去。

楊守亮何嘗不想進攻長安城掠奪泄恨,但他率領的三萬人口,大多數不情願去往河東,進攻長安城掠奪,後果軍力失控的散奔不回。

還有潼關軍距離不遠,楊守亮害怕韓建發兵過來阻擊。

事實上,韓建做不到出兵阻擊楊守亮北上。

韓建的大軍分成三部分,兩萬兵去往興元府,一萬兵鎮守老巢。

韓建親率兩萬兵,駐扎商州商洛縣的武關,等候均州軍力參與漢中戰爭,伺機進奪均州。

潼關軍斥候打探,陸續回報均州兵力未見調動,城門盤查嚴格。

韓建猶豫不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潼關地盤屬于四戰之地,一旦兵力折損過多,自身陷入危機。

韓建藏兵武關,打算奇兵出擊速戰速決,如果進攻均州陷入圍城消耗戰,韓建耗不起,他的大軍不能久離老巢。

最終,韓建遺憾的退兵作罷

孫揆的上書,昭宗欣慰,雖然楊守亮和楊復恭沒能伏誅,但畢竟獲得了興元府,這是一個收管地方的良好開端。

更可喜的是孫揆的三萬軍,變成了五萬軍力。

孫揆稟告李順節的事情,昭宗的看法中庸,李順節能否奪取夔州,對于朝廷沒有影響。

不日,孫揆讓兩萬朝廷軍力返回長安,留一萬軍力鎮守興元府。

兩萬軍抵達長安,李順節和王建肇的上書,同日到了昭宗手中。

看了上書,昭宗仿佛吞下一只蒼蠅,多日的好心情被破壞。

李順節不僅收管夔州歸州,還吞並了武泰節度使治下,指使王建肇索求巴東節度使,分明目無君上的逆賊,活月兌月兌的第二個李茂貞。

壓抑了煩惱情緒,昭宗只宣來了杜讓能商議。

杜讓能道︰「李順節有大功,朝廷應該重賞,臣以為武泰節度使乃逆賊出身,就算不被李順節兼並,早晚還會反叛。」

昭宗點頭,道︰「朕明白,只是如何回復舉薦?」

「李順節鎮江節度使,應當拒絕改成巴東節度使,李順節討逆有功,陛下賜封郡王加恩不為過,不如封為巴東郡王。」杜讓能道。

昭宗點頭,又道︰「朕擔心,李順節歸來,成為第二個李茂貞。」

杜讓能說道︰「陛下可諭旨詢問李順節心意,是留鎮夔州,還是回來朝廷,告知若不願歸,朝廷另任天威軍使。」

昭宗想一下,顧慮李順節逆反仇視,說道︰「若不願歸來,毋須罷職天威軍使,金城軍使也未在長安城。」

「大不同,金城軍使屬于陛下賜予軍號,事實上算不得神策軍,天威軍屬于朝廷編制的神策軍之一,官爵給養皆由朝廷做主,臣認為李順節心態,天威軍才是朝廷天軍。」杜讓能說道。

昭宗默然,杜讓能又道︰「陛下,李順節歸來,他若是繼續效忠陛下,自然是好,假如類同楊復恭那般欺君擅權,陛下可以拿下。」

昭宗遲疑道︰「在朝廷拿下功臣,是否不妥?」

「如果李順節欺君坐實,不會讓天下人詬病,至于很多藩鎮節度使,他們本就不會入朝覲見陛下,也與陛下勢同水火。」杜讓能解釋道,昭宗點頭

冊封的聖旨和郡王印信,由朝廷使出的宦官,攜帶送到李順節手中。

李順節對于皇帝的回復很滿意,對于宦官帶來的口諭,李順節毫不猶豫的回答歸去長安,他認為長安才是富貴之極的所在,對于佔據的巴東沒有興趣統治。

事實上,李順節做好了回歸準備,他讓親信輪流任職節度副使和行軍司馬,說好一年一換,不任職的隨他回去長安統領天威軍。

李子奇主動請求隨去長安在天威軍任職,李順節答應了。

讓李子奇留在巴東,他還真是不能放心,李子奇的主動請求,自然是韋扶風暗中使人知會。

李子奇留在巴東,一是自身危機,二是時刻被監視,不如離開巴東,讓屬下代替行事。

李順節接旨之後,五日後率領五千軍力啟程北上。

夔州出發,去往長安有兩條路,一條經過金州,通過庫古道回去長安城,一條去往東北,繞遠走過武關道。

李順節抉擇庫古道近途,一是想要快些回到長安,二是歸去不帶大量輜重,能夠在山地行走。

勛封巴東郡王,又是節度使,李順節威風八面的擺開了排場,六面大旗,五十將士斧鉞林立,他一身明光甲,頭戴珠冠,肩披大氅。

李子奇在儀仗軍的後面,眼神有些嘲諷的看著前面,他認為李順節很難再回來夔州,只怕會死在了長安城。

假如李子奇是真心的投附李順節,他會用楊復恭的例子,勸阻李順節不宜回去長安城。

長安的人文宜居是強過巴東,但李順節妄想魚與熊掌兼得,後果一無所有,因為皇帝寡恩,沒有容人之心。

李順節回歸的五千軍力,大半是歸降軍力,只有五百將士是原本的天威軍。

李順節如此的喜歡炫耀,頗有衣錦還鄉的驕傲,但在李子奇看來,純屬缺乏深沉心機的愚蠢行為。

數日後,抵達漢江南岸,遠遠看見一座雄偉城池,長達十里的高聳夯土城牆,城牆有青磚壘成的巨大城門。

一位金州長史在城外迎接,恭敬的拜見李順節,說奉刺史大人之命,迎接巴東郡王去往城中休息。

李順節心頭大悅,跟隨金州長史進入城池,入城門後,問道︰「金州。竟然建築了如此巨城?」

「不瞞郡王大人,這里曾經被楊守亮軍圍困,那時候下著大雨,城中積水排不出去,又缺乏吃食,深受淒苦。

楊守亮軍退走後,家父借鑒古人長城防御,建築了很大的外城,外城主要用于種菜種糧。」金州長史韋康解釋道,他做過多年胥吏,接待上官倒是應付自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