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千年一見,十分稀有

作者︰瘋神狂想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陳文哲已經差不多認定,他手中的這一只三秋杯,應該是成化真品。

這種杯子的鑒定說難,是真難!

因為你認為是真的,很多人就是會睜著眼楮說瞎話,說是假的。

因為決定腦袋,人家憑什麼要幫你說話?

但是,要說容易鑒定,還真就很容易。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眾多斗彩杯造型中的一種。

特點也十分明顯,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蟬翼,杯上繪兩組斗彩山石花卉紋,間以飛舞的蝴蝶。

蝶翅上所施紫彩即著名的奼紫彩,其特點是色濃無光,為成化斗彩所獨有,也是後世彷品望塵莫及的。

為什麼有「三秋杯」之稱,這一點也都知道。

這樣的畫面,本身就不容易彷制。

還有,燒制工藝也比較苛刻。

三秋杯、雞缸杯、葡萄紋杯,每個杯子都是經過三次煆燒的結晶,杯體層次感很強。

如果能夠上手,手模上去,杯子上的畫面凹凸分明。

特別是斗彩與青花結合的妙趣橫生,模上去有一種獨特的手感。

最後是斗彩青花杯底部的款識,筆道粗、字體肥,柔中含有剛勁,格外顯得圓拙有力頗有含蓄。

翻開我們中國的歷史︰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清代的康熙大帝。

這些有作為的明君,推動著歷史蓬勃的向前發展。

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政治上昏慵無能,但是藝術造詣卻很高的帝王。

五代南唐的李煜、北宋時期的徽宗、明代成化朝的憲宗。

明憲宗朱見深,是個文弱、迷信的皇帝,他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的建樹。

但是,在他在位的成化年間景鎮御窯廠的瓷器,卻表現出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我國歷來是封建集權制的國度,作為熱愛藝術的憲宗,就能把政府作為藝術的贊助者和道引者。

他不惜經費、人力、物力大量的精燒瓷器。

因而在我國的陶瓷史上,樹立了新的典範。

特別是斗彩的運用,將釉下彩與釉上彩,共同呈現畫面的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可以說是,勾勒點染,相得益彰。

所燒成的斗彩瓷器,在當時及後世都享有最高的贊譽。

就是500年後的今天,成化斗彩瓷器仍被公認為最典雅、稀罕、昂貴的瓷器。

可惜這麼珍貴的瓷器,是十分看中傳承的。

比如神都故宮珍藏的一對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已故愛國收藏家孫瀛洲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用20根金條買來。

他于新華夏成立後的六十年代,捐獻給神都故宮博物院的。

在彎彎故宮博物院,也同樣的珍藏有一只成化斗彩三秋杯。

目前已知的,在全世界只發現了這三只,其珍稀度可想而知。

陳文哲手中的這一只,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

恐怕武二也弄不清楚,如果有來歷,他肯定不會送到陳文哲這里。

只不過,這肯定是一件好東西。

無價之寶,肯定是古代帝王御用之物的代名詞!

詩經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古代帝王富有天下,他們的御用之物一向是天底下最精美、最貴重、最奢華的。

這種成化斗彩三秋杯,全世界僅三只,甚至都可以說絕無二雙。

如果陳文哲這一只是真的,是不是可以跟彎彎的那一只配對?

這絕對當屬瓷中魁首,就算是在故宮,也稱得上無價之寶,也是國之重器。

這是真正來自皇家的東西,以皇家御用作為制作標準,不惜工本,只求效果。

制作一件,其工期之長、標準之高、難度之大,千年一見,十分稀有!

為了更好的藝術鑒賞效果,對胚料的選擇也是精益求精。

陳文哲能夠看出,這是已經景鎮的特殊高嶺土燒制而成。

景鎮高瓷土,自古以來名揚天下,其不可再生、不可回收利用,如今更是因長期開采而愈加稀缺,寸土寸金。

特級的高瓷土,白色細膩,燒制成瓷後,胎質潔白細膩,白釉柔和,表里如一。

用特級高瓷土燒出的三秋杯,沒有普通杯子那種耀眼的白,而是散發著溫潤如玉的光澤,且杯體輕薄透光。

這樣的一只杯子,不論你是不是懂不懂瓷器之人,都能一眼看出不凡之處。

明朝是我國彩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創燒了斗彩和五彩這兩個新品種。

斗彩清新澹雅,五彩濃重艷麗,都是瓷器界的顏值擔當。

明朝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征。

「帝王杯」之所以如此胎薄釉潤,都歸功于一種特殊的青花釉料,珠明料。

珠明料,可能絕大多數人听都沒有听過。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種已被收入非遺名錄的珠明料煆燒技藝,如今只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

使用這種珍貴的珠明料,並配合復雜的古法提取工藝,剔撿、煆燒、研磨,才能制作出一只。

往往一窯杯子,燒制完成之後,全是瑕疵品。

像是陳文哲手中這種最頂級的三秋杯,往往會歷經上百次的燒制後,才能得一只。

最終才會得到一對純淨湛藍、不滯不澀,釉色自然流淌著古韻之風的珍寶。

制作斗彩瓷器,為使其更具古韻,其中釉水的配比、繪彩的手法輕重等,每一個細小的步驟都是至關重要的。

制作這麼一件杯子,從開始的選料、煉泥、配比、拉坯、入畫、燒制……

歷經百余道繁復的細節工序,任意一個環節稍有差池,燒成作品即大相徑庭。

比如,僅修坯工藝,就包含了16個工藝細節。

每只素坯的厚度差異,需小于0.2毫米、重量差異小于3克。

只有以這種幾近嚴苛的藝術品標準與工藝難度,才能燒制出這種大明御瓷的絕妙神韻。

燒制工藝也比較苛刻,三秋杯、雞缸杯都最少要燒制3次才能完成。

就算是以現代的技術,加上國內最頂級的工藝大師,燒制這種等級的瓷器,每窯能有10%的成品,已經是十分難得。

最後這些成品出窯後,每件作品都要經過四五人之手,一一精心挑選後才算合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