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作者︰瘋神狂想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青花散暈的不同,只要懂行,還是很容易辨別的。

元代與明代早期,青花色料中會含有較多鈣。

這使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發育得特別好。

所以才會讓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粘度降低,流動性提高。

因而有利于色料,從著色區向非著色區擴散,從而造成暈散現象。

反之,明晚期與清代青花卻沒有。

在青花的鑒定過程中,從青花的暈散與否,不僅能看出,不同的青花制作工藝與不同的青花色料,還可初步識別青花的大致年代。

這東西陳文哲熟的不能再熟,所以稍微注意一下,就一掠而過。

他還記得,此時做的不是元青花,而是黃釉瓷器。

相比斗彩,成化的黃釉,肯定不如弘治。

但是,弘治黃釉卻也是繼承自成化時期。

所以,只要仿出了弘治經典黃釉瓷器,那麼再仿制成化黃釉,就絕對沒問題。

當然,不管是哪一個朝代,只要是官窯器,都不是那麼好仿制的。

像是弘治官窯,它之所以出名,肯定是有其特點的。

只不過,他們也算是一脈相傳,自然也有其共同點。

比如弘治朝瓷器在造型、紋飾風格與成化比較接近,素有「成弘」不分之說。

而稍有變化的是,弘治的琢器器型種類比成化較為豐富。

在弘治時期,出現獸耳瓶、葫蘆瓶等新器。

這些新器型造型敦厚,不及成化器精巧。

像成化那樣薄胎小件器物,已大為減少,工藝也不如成化講究。

但弘治官窯的杰出代表——黃釉和黃釉青花器,堪稱明代瓷器中最著名的顏色釉品種。

明弘治時的黃釉燒造,達到了低溫黃釉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而且弘治澆黃瓷器,是專為宮廷燒造的器種。

無論大小器物,無一不精。

所以弘治瓷器,才會成為明朝六大名貴器種之一。

這六大名貴器種分別是洪武釉里紅、永樂甜白、永宣青花、宣德五彩、成化斗彩、弘治澆黃。

從燒造工藝、燒造器型,還是燒造數量看,均為明代黃釉器的楷模。

此時黃釉是在白釉的瓷器或素燒澀胎上,用澆釉的方法施釉,被稱為「澆黃」。

又因其釉色嬌女敕、淡雅、光亮如雞油,又稱為「嬌黃」、「雞油黃」,成為弘治單色釉中最負盛名的陶瓷品種之一。

嬌黃釉,燒成溫度850-900℃之間,穩定性比其它低溫釉要高。

透明度出較高,使刻在胎上的圖案花紋能透過釉層顯現出來。

近些年來,黃釉瓷器的價格水漲船高,備受推崇。

尤其是代表黃釉瓷最高水平的弘治嬌黃釉,其價值也就更加珍貴。

一是弘冶嬌黃釉瓷造型規整,修坯細潔,底足白釉。

初期與成化白釉一樣,中期發灰,晚期泛青色,與正德的亮青色一致。

二是弘治青花瓷盤的底部,均有塌凹現象,後仿者多為平底。

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後仿者底足稍高。

三是款識中「治」字中的三點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後仿者三點水和「台」字相齊平。

四是弘治黃釉的雞油黃色,極難仿制。

弘冶黃釉兩次上釉,均十分精細,邊沿與白釉或白胎相接部位整齊而自然,後仿者多顯拘謹。

成化時偏黃白色,後仿者多發深黃色。

弘治以後,歷代都生產黃釉,正德朝繼承弘治傳統,但黃色偏重,給人以老成持重之感。

嘉靖朝黃釉叢淺淡到深黃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

可能是筆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勻潤的,估計是用吹釉法上的釉。

嘉靖時習慣在黃釉上繪紅彩,在低溫紅釉上繪黃彩。

個別黃釉器底足施黃釉,均為刻官款。

萬歷黃釉器傳世較少,多為碗類,黃色深沉,已無嬌黃之感。

明代弘治時期,嬌黃釉釉面光亮,淡雅悅目,公認為歷史最高水平,與宣德時期嬌黃釉相比,更精細油潤。

且燒造工藝要求極高,後仿根本達不到弘治當朝的水準。

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所以弘治嬌黃釉當之無愧代表著黃釉瓷的最高水平!

明代各朝黃釉瓷器,首推弘治時期最佳。

所以陶瓷史上,常把它作為明代黃釉的典型,稱為「弘治嬌黃」。

其藝術成就是明代御窯,不斷探索燒造工藝的基礎上,工藝技術高峰期的結晶。

由于黃釉是皇家控制最嚴格的一種釉色,尤其是明清時期多由御窯為皇室專供。

因而身份尊貴,為御窯瓷器之重要品種。

弘治黃釉多施于盤、碗上。

圈足較宣德、成化矮。

並且向底器收,胎釉交匯處往往有一絲較為淺淡的火石紅。

另外盤、碗底心多呈不規則的凹陷狀。

據馮先銘先生考證,弘治黃釉與後世仿品,還有一個明顯區別。

那就是弘治黃釉六字款「治」字的三點水旁,明顯低于「台」字。

其實這些在仿制之中,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弘治黃釉器之中,還有一些獨特的配料。

往往仿的想不想,就從這一點獨特配料上就會見分曉!

就說弘治澆黃,這種瓷器的釉色,在放大鏡下觀,可見汝器之斜片紋路。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是獨特釉料配方的原因。

也是從此可知,釉中肯定融入了一定比例的瑪瑙粉。

由于上釉為澆鑄法,于是積釉現象定然存在。

由于色釉的疊加效應,使得積釉處呈現紅黃色。

而弘治的款雖為青花,但也許是化學反應的緣故,澆黃器上的款色和孔雀綠的青花一樣,呈現的是黑色的深藍。

由于弘治的胎釉極為細密,因而其款色不僅不下沉,反而會上鼓。

弘治澆黃為低溫器,但弘治大器也有高溫器。

但高溫器的黃,皆泛紅頭,也名貴至極。

弘治的黃釉綠龍器,也十分名貴,更是別具風格。

由于弘治的胎質細密,並融入了多種寶石等名貴元素,因而雖然極其嬌薄,但擊之一定為金屬之聲。

弘治澆黃器,前朝後世其黃之色,為弘治嬌女敕可人。

真與假,本朝還是後仿之器,只要放在一起,不必言語,自有結論。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