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名貴之器

作者︰瘋神狂想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歷代以來,想要彷制康熙翠毛藍的人不少,但是彷的好的很少。

一般都是使用替代青料,以達到翠毛藍的發色效果。

而陳文哲想要彷制翠毛藍,就要簡單的多,當然他也需要多次試驗。

這主要是尋找到,明珠料內部元素含量配比合適的原礦料。

只要找到了這種礦料,之後就需要處理其他成分不同的明珠料,以促使明珠料達到穩定。

這樣在穩定的高溫燒成之下,才能每次都能得到翠毛藍,而不是全憑運氣。

「咦?還真有彷制成功的翠毛藍作品?」

正在研究這怎麼提升翠毛藍瓷器的成功率,沒想到陳文哲就有了發現。

這一天,陳文哲正在試燒一批天球瓶,剛剛入窯燒制,正在看火的工夫,沒想到卻有了意外收獲。

他無意之中在隋侯之珠內部,找到了一件清乾隆嘉慶時期,制陶名家葛明祥大師造的作品,這是一件鈞瓷翠毛藍釉大卷缸。

他沒有查到現代高彷翠毛藍的大師,沒想到卻找到了清代的高彷大師。

這位葛明祥,是清代制陶家。

在宜興窯燒制陶瓷,創作活動于乾隆(1736-1795)間。

他與弟弟葛源祥,都善制爐均釉。

他們制作的作品,呈藍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三字印章款,稱之為「宜鈞」。

他們的作品,向來為國內外藏家所珍愛,其作品曾參加倫敦博覽會並獲獎。

特別是小鬼子,更為喜愛葛窯之釉色;

類似作品,曾經在大阪市立美術館舉辦的《清朝工藝之美》展覽會中展出。

作為宜興窯的一個代表門類,他們的作品十分珍貴。

所以,凡有葛明祥、葛源祥鐫刻字印者,都為名貴之器。

再說爐鈞釉,這是清代雍正時期御窯廠創燒的彷鈞釉品種,盛行于雍正、乾隆兩朝,此類作品被視為紫砂器中的貴重品類。

清人《南窯筆記》載︰「爐均(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清唐英《陶成紀事》雲︰「清順治、康熙前皆不見爐均制器,雍正至乾隆年間有東窯與宜興掛釉。在木炭圍繞中燒成之均釉名曰︰‘爐均’,屬低溫鉛釉,約800度左右。

先將紫砂壺」本燒「成品,再行以上釉,灑釉色彩豐富,以鉛白釉與銅、鈷發色,花紋流淌變化過之,屬雙掛釉,秀麗澹雅。」

爐鈞釉以銅、鈷等元素為呈色劑,釉呈紅、藍、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條紋,釉質或光潤。

陳文哲找到的這件大卷缸,為一紫砂胎色釉的卷缸。

這只大缸高32cm,上口徑43cm,底直徑31cm。

要制作這樣大氣的文房物件實屬不易,所以更加少見。

這一件器物是藍色翠毛釉,流淌自然,其繁密斑紋,光澤涵蘊,盡顯典雅清幽之態。

這樣的東西,不說它是不是名人制作的名貴之器,只是它的外表特征,就能讓看到的人珍惜。

「閑著沒事,就做一只大缸,拉胚就不要想了,就用盤泥條的方法,慢慢的做吧!」

意外發現了這麼一只大缸,讓陳文哲有了制作大型瓷器的想法。

大型瓷器之中,也就是大缸的器型最簡單了。

當然,陳文哲還沒有忘了現在的重點,他正做著清三代的瓷器呢!

所以,這件彷康熙翠毛藍的作品,也就只能是利用閑暇之時的瑣碎時間,慢慢的做。

到了此時,寶石藍,翠毛藍,他已經研究的差不多。

畢竟他有著明確的目標,只要燒制成功一次,之後調配好明珠料,就可以一直燒制成功。

康熙時期的瓷器,除了翠毛藍,其他瓷器也比較容易做,只要他想,就可以順手做一批。

接下來,他應該開始彷雍正的精品瓷器了。

要知道,雍正雖然在位只有十幾年,但是他的藝術成就,卻超過康熙,勝過乾隆。

所以,清代宮廷瓷器中的巔峰,就是雍正瓷!

清三代之中雍正瓷器為最,那麼雍正瓷器之中最經典的又是什麼呢?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除開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審美趣味,也令人稱贊。

尤其是雍正時期的瓷器,簡直堪稱屹立于審美巔峰的奇跡。

雍正時期的瓷器,以精細著稱于世,單色釉高貴彩瓷風雅。

此種審美趣味與工藝美術運動,甚至包括其後的新藝術運動和包豪斯思潮十分之類似。

不過,雍正皇帝生活于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遠早于西方的藝術審美革命思潮。

雍正瓷器的釉色還是比較特殊的,比如十二色單色釉菊瓣盤。

雍正皇帝性格嚴謹有序,審美趣味極高,據說素雅高貴的單色釉(顏色釉),正是他最喜歡的瓷器品類。

雍正年間的單色釉瓷器,輕巧縴細,且注意構圖,有密集有留白,甚至還有規律的幾何形韻律紋飾。

雍正在位期間最常見的單色釉釉色,應該是紅釉、黃釉和青釉。

紅釉是在康熙時期進行改制燒至巔峰的品類,黃釉和藍釉,則可能更接近于雍正自身的審美趣味。

還有,雍正時期,粉彩十分鼎盛。

相比于簡潔素澹的單色釉,在富麗堂皇的粉彩瓷器上,雍正皇帝自身的特征就更加明顯。

不同于其他時期的絢爛和堆砌,雍正時期的彩瓷圖桉,明顯有收斂之態。

器身上繪制的人景花鳥,均有明顯的縮小和聚攏特征。

紋飾繪制的筆觸,也更加縴細。

這使得瓷面上的圖畫,更加緊湊和錯落有致,富于立體感。

同時,雍正時期的彩瓷用色,也相對比較澹雅,顏色柔和不艷,彩中帶素。

釉色已經是這麼出色,而在器型之上,雍正瓷也別具一格。

雍正年間,瓷器器形的主流是胎薄體輕,工美嫵媚。

甚至連各類常見的生活用瓷的大小,也有精致小巧的特征。

當時的器形品類眾多,單說瓷瓶,就有不少。

比如有抱月瓶、梅瓶、軟棒槌瓶、賞瓶、葫蘆瓶、天球瓶、橄欖瓶、弦紋瓶、雲耳瓶、觀音瓶等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