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趁火打劫

作者︰木子藍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不到長城非好漢。

大明天子朱以海第一次登上長城巡視,

腳下長城猶如巨龍一般蜿蜒盤旋于燕山的群山峻嶺之中,那巨大的條石和城磚,帶著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可以五六匹馬並行,城牆外沿是兩米多高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望口、望口,隔百來丈有敵台。

「這一塊條石便有三千斤重!」

朱以海听隨駕大臣介紹,暗暗驚嘆,在這種崇山峻嶺中,要把這些條石、城磚運上來,再壘砌起來,建起這雄偉長城,甚至東西串連一萬三千里,可知道有多麼的了得了。

就算從太空里一眼認不出這萬里長城巨龍,但也不妨礙他是漢文明的輝煌見證。

明長城先後大修十八次,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皇帝西巡第一站,便是居庸關八達嶺長城。

居庸關之險盡在關北的八達嶺關城,長城在此分為南北兩峰,關城依山憑險,關城也建在山脊,雖受地形限制,也就不到十畝地,也無水井,水源缺乏,平時能駐兵不多。

御營駐八達嶺關城的部隊,主要駐扎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已在關城中打掃好了‘察守公館’做為皇上駐蹕之所。」

「八達嶺關城既是居庸外鎮軍事要塞,也是交通要道,從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此八達嶺之得名也。」

紹天朝恢復北京後,自然對此北京西門戶十分重視,南衙禁軍八鎮,便有一鎮專駐居庸關、八達嶺,又以省營兵協防煙墩,巡防道路。

居庸關和八達嶺關城上,都還增加了許多大炮。

「關城炮台上的大炮,都是要塞城防炮,二十四磅炮和十八磅炮,射程遠威力強。」

朱以海站在長城上遙望關城內外,居庸關和八達嶺關的防御性能確實遠超之前,僅這里就駐有一鎮八千精銳御營禁軍,還沒算上省營等。

僅僅是這些巨炮,加上此天險,基本上什麼蒙古、女真都別想靠近。

甚至可以說,其實現在北京外圍長城的防御有些溢出了,因為現在明軍已經開始在燕山、陰山外設省,把關外的大片地方都納入控制,進行半屯駐半直隸半羈縻的一個特殊治理。

已經是以積極進攻取代消極防御了。

大明燕山北的防御要點已經北移,不再是長城一線,而是諸如大寧、承德,在集寧、張北,在涼城、歸化。

不過居庸關畢竟是北京西大門,所以和山海關一樣,仍然是要禁軍重點駐防的,連北面古北口、喜峰口、獨石口等燕山長城重要關隘,也一樣還是要重點防御的。

只不過這些都是屬于京城衛戍部隊的防區,而現在真正的邊防已經是在長城外。

居庸關和八達嶺關上駐防的都是南衙禁軍八鎮之一的兵,十分精銳,不僅全都是精選留下的二三十歲的青壯精銳,個個健壯驍勇,而且都是老兵。

他們全都完成了新式裝備換裝,步兵都是三式鳥銃,加上四式的九頭鳥,還有五式虎蹲,五式佛朗機,重火力支援方面則是三磅營屬炮。炮兵標則是十二磅野戰炮為主,因為是守關防御,他們又有不少重型的城防要塞炮。

威風凜凜。

不僅銃炮嶄新,而且士兵的軍服也都很整齊很新,都是紹天三式款戰袍,鮮艷的紅色,既有輕便又兼顧不錯防御性能的新型棉甲,迎接皇帝檢閱,他們還特意穿上了粗呢軍大衣。

不少士兵還特意在胸口戴上了勛章。

有紫金勛章,有白金勛章,還有黃金勛章,有的人還戴了好幾塊。

朱以海甚至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他們是天子門生,有最早浙東出來的元從近衛,也有講武堂接受過天子教導的軍官,還有是在親勛翊武四衛當過近衛的軍官。

他們特意把天子賜的軍官劍別在腰間,一個個挺胸抬頭,跟一只斗志昂揚的大公雞似的。

當皇帝拍著他們的肩膀,說出他們的名字時,一些少壯軍官們甚至激動的哽咽,想不到他們做為七八品的低級軍官,皇帝都還能記的他們名字。

朱以海詢問他們在新部隊的情況,也了解了一波最底層的真實情況,軍官們都挺滿意現狀,軍餉不錯,也不會有亂扣減,更不會拖欠,另外他們現在駐防在這邊,也還分老婆分地。

「分了多少地?」

「回陛下,臣僅是九品,所以分了五十畝地,就在延慶,臣的妻子也已經辦理隨軍。」

「嗯,有什麼困難嗎?」

「回陛下,沒有,臣現在家里挺好,新年陛下發了一筆年賞,年後太子大婚,殿下又給我們發了一次賞,臣便用這賞,還有積蓄,買了幾個建奴做農奴,幫著耕種陛下所賞賜的五十畝地。」

朱以海問了他買的奴隸價格,都是遼東等地抓獲的戰俘,他買的那幾個是蘇尼特人抓的科爾沁蒙古人和滿州八旗余丁。

蘇尼特本也是漠南蒙古人,甚至還曾是察哈爾的,但他們的首領騰機思雖做了大清的女婿,娶了宗室郡主,可因為跟多爾袞的恩怨,最終卻反了大清,帶著部落人馬跑去漠北投喀爾喀,還早早向大明上表歸附。

因為這,所以在朱以海重返北京後,這騰機思自然也就受到特別對待,朱以海便把宣化北面牧場,劃封給蘇尼特,分其為左右兩翼八部,置兩都護府八都督府。

其實這塊地大致就是歷史上察哈爾在遼西叛亂兵敗後,被清廷遷到張家口外所設的察哈爾八旗之地,東至克什克騰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界,南至太僕寺牧廠和山西邊界,北至四子部落界。

本來歷史上蘇尼特反清失敗後被再次征服,是安置在更北面的。

現在緊鄰張北壩上草原一帶,這可是個極好的位置,因為緊鄰大明直接控制區,方便貿易往來,極有利發展。

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蘇尼特騰機思兄弟倆得了這封賞,一人一個都護,他們的兒子各以四人為都督,一部變成兩都護八都督府,他們也就顧不得那些,痛快的接受了。反正就算一分二,二分八,但肉爛了不還在鍋里嗎,不還都是他們家的,反正本來也是早晚要分家。

蘇尼特騰機思兄弟率部南遷後,按皇帝旨意,劃界分牧場,同時也很賣力的主動去進攻那些還沒歸附大明的蒙古部落,這既是投名狀表忠心,同時也是趁火打劫,狐假虎威。

搶來的牛羊牲畜人口,都拉到張家口一帶來交易,換取大明的絲綢茶葉鹽酒煙絲,甚至是火銃火藥這些。

因為搶到了不少的人口,所以他們賣的還比較便宜。

許多如今調駐到宣化大同一帶的大明將士,都是趁機買下這些女真、蒙古奴隸。

也不怕這些人不听話,戴著鏈鎖耕地放牧,敢不賣力工是企圖逃走,那絕不客氣。想逃也難,各地關隘道路上,這些烙著奴印的奴隸,都屬于大明百姓的私產,律比牲畜,所有大明的將士、官吏、百姓,都有義務將他們擒拿或告發。擒拿後也不得私佔,得交還原主,原主須按奴隸價值付給擒回者一定報酬。

崇禎末,宣府大同一帶早就糜爛,建虜入關後更是大肆跑馬圈地,逼迫地主投充為奴,之後北逃,更是把能帶走的東西,能抓走的人都帶走了,導致京畿千里無人煙,宣府大同更是成荒地。

御營等將士是第一批回來的,皇帝和朝廷也把駐地附近的許多熟田好地,優先分賞給他們。

有地自然就缺勞力,現在許多地方缺人,朝廷給窮苦百姓分田授地,或是低價售地,甚至可以分期付,又或直接把一些地少人多的省的窮人百姓,遷移到台灣甚至是西南等邊地去。

這使的許多窮困百姓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卻也因此導致現在許多地方的地主們,缺少佃戶種地。

可地又不能荒蕪,否則要被重罰,只能提高工錢請短工,或是降低佃租,但仍有很大的勞力缺口,逼迫的他們大量購買牛馬等大牲口種地,彌補不足,仍不足的,只能買奴隸填上。

現在京畿、宣化大同等地的這些軍官、新貴們,就也面臨著獲得了許多土地,卻種不過來的問題,甚至也租不出去,于是只能買牛買馬,再買奴隸來種了。

朱以海在居庸關和八達嶺關城逛了一圈,又上長城轉了一圈,然後也沒理會既定的安排,直接去長城內外的煙墩、驛站、屯堡隨機的走訪了一圈。

在口北堡,朱以海甚至還在那里與墩軍們一起吃了頓燒鹿宴,墩長妻子燒的鹿肉,缺少作料,有蔥沒姜,也沒有胡椒辣椒那些,但味道還挺不錯。

七名墩兵對于皇帝跟他們一個鍋里吃鹿肉,更是激動的臉紅心跳的,飯後朱以海還賞了副墩長一匹御馬加一件狐裘,又給那只黑狗一大塊鹿排,其它墩軍也各賞賜了一件呢絨大毛。

皇帝還對他們努力開墾墩堡邊的荒地,自己挑水積糞種菜等行為,大加贊賞,對于願意留下來長期服務的墩長外六名墩兵,皇帝直接將他們轉為職業募兵,還給他們每人在邊上賞地三十畝。

「張庫驛路已經開始修建,將從張家口一直到漠北蒙古庫倫,建立一條驛路,這條驛路溝通與漠北喀爾喀三部,以及蘇尼特等歸附漠南蒙古諸部,同時這還將是一條貿易商道,我大明的絲綢茶磚瓷器鐵鍋布匹糧食鹽酒煙絲等北上深入草原,而草原的牲畜皮毛等將沿途南下,這條驛路建好,張家口到時一頭聯著庫倫,一頭連著北京,往西還能通大同、太原,接歸化、綏遠,這里將成為京西重要商埠碼頭。」

這個規劃本就是朱以海提起的,他很清楚這件事的意義,通過經濟來影響甚至控制蒙古部落,讓他們以後緊緊依附大明無法月兌離。張庫大道,是大明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

「缺人,還是人口太少,這八達嶺腳下都大片土地荒蕪著,更別說張家口和口北了,還是得加大遷移力度,另外用奴隸來填補勞力不足也很不錯,值得鼓勵。

但有一條,已歸附我大明的蒙古、女真諸部,不得劫掠其人口販賣為奴,各部落都要遵守。

更不得販賣漢民為奴,如今人口緊缺,就算有因早年戰亂、天災等而被掠為奴、或是自賣為奴者,朝廷要盡量出錢贖其自由,然後予以安置,或于京畿宣化授分田地落戶,或是遷移去台灣、海南或雲南廣西。」

張家口定位為未來宣化省的經濟中心,宣化城則是政治中心。

張家口至漠北庫倫的驛路、商道,張家口到大同的驛路、商道,張家口到北京的驛路商站,三條線在此相接,張家口經濟繁榮,也必然能帶動朝廷對壩上草原的控制增強,帶動朝廷對北邊蒙古部落經濟控制的加強。

經濟開路,一帶一路。

北京、宣化、張家口、大同、太原、歸化、包頭等串連起來。

在八達嶺關城休息一夜,第二天皇帝繼續向北行,在懷來盆地北邊,洋河東岸的雞鳴山下,朱以海在這座雞鳴三省的有名驛站落腳。

從元代就開始建立驛站,至明末時已經是非常有名且興榮的驛城了,東西各開一城門,有城樓,城外還有煙墩,城內五條道路縱橫交錯,將城池分成大小不等十二個區域。

驛署、驛倉、馬號,城內還有大量的商店和民居。

這里曾經是興盛許久的城池,集驛、郵、倉、商、居一體,韃子入關後這里一度更加興榮,只是最終在韃子逃離時毀棄。

當大明天子西巡抵達這里,這座驛城已經重新恢復生機。

朝廷在這里重新設立了驛館、遞鋪,甚至還有民信局,因為處于通往京畿要道上,這里也成了一個商貨碼頭,大量的貨棧,牙商,官來官往,軍隊也在此設立了兵站、軍倉等。

距北京三百里,依山臨河。

重修好的驛城不僅再次興榮起來,甚至短短時間已經成了京西北的重要商貨中轉站。

甚至在驛城外,還又已經建立了成片的新坊區,大量的貨棧、民居、客棧、飯店等,連新城牆都來不及擴建,現在這里已經不僅是一個驛站,已經成了懷來盆地第一熱鬧市鎮,甚至超過了懷來縣城,更把西邊盆地西邊的原保安州城更是甩了十幾條街遠。

甚至有官員建議朝廷把桑干河北的保安州,降為保安縣或是改名涿鹿縣,縣治遷移到雞鳴驛城,在驛城外再擴建新城。

不過有人認為雞鳴驛在洋河東面,懷來盆地應當以洋河東西為界,東面為懷來縣境,西面是保安州境,如今把保安州改為縣,遷到雞鳴驛去,實不合理。

有這樣的爭議,還是因為現在戰後重建,只有沿著重要的京張一線的一些地方恢復了生機,如原保安州,現在幾乎還是空城。

不過朱以海認為這倒不用擔心,只要這里地方安穩,就在北京周邊,還怕熱鬧不起來嗎?根本沒必要因為雞鳴驛熱鬧,保安州荒涼,就要把雞鳴驛變成涿鹿縣。

皇帝騎馬進入雞鳴驛,看著驛城的外圍,居然已經建立起了大片的新房,無數的貨棧、倉庫林立,甚至還有露天的牛馬市場、皮毛市場和奴隸市場時,也有些驚嘆這里的熱鬧。

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去看看那奴隸市場,如有我漢家子民,皆用內帑市價贖回,還他們自由身,可以直接送到西邊涿鹿縣去落戶安置,分田授地。」

隨駕的次輔王之仁問皇帝,「陛下何不直接一道旨意,不許買賣漢家百姓,經發現直接讓那販子交出漢民還良便是。」

朱以海卻搖頭。

這種命令下起來容易,但考慮並不夠周全。

文安之替皇帝解釋,說起以前春秋時,魯國國君曾下過旨意,魯國人若在國外發現了魯國人為奴,讓他們出錢贖買帶回魯國,到時國君必有重賞酬謝,孔子的一位弟子在外遇上魯國奴隸,出錢贖買帶回國中,最後卻拒絕了國君的賞賜。

卻不料孔子知曉這事後反而批評弟子,說他這是好心辦壞事。

果然,此後魯國人在外遇到為奴的國人,便很少再去解救了。

理由也簡單,並不是所有人都跟孔子弟子一樣高尚,或者也不是所有人跟他一樣條件好,出很多錢贖回國人,本來國王有賞賜,那麼救人這事,既得名又還有利,起碼不會虧錢。可孔子弟子開了那不要賞錢的頭後,大家就得自己承擔那救人的成本,許多人便干脆不救了。

本來一件好事,最後因孔子弟子好事辦壞事,給徹底破壞了。

現在如果皇帝發現奴隸販的奴隸里有漢人,直接下旨讓他們交出釋放,這里的人是救出來了,但以後在塞外草原蒙古人、女真人那里的那些曾經被擄走為奴的漢人,就沒有哪個願意再帶到中原來,那麼他們就沒有機會被解救。

如果皇帝用市價贖回,那販子沒有損失,下次可能就還會再把草原上的漢人買來販賣。

「文首輔說的對,我們不僅不能強行下旨讓他們釋放,還得市價贖買,甚至還得另外再加一筆賞錢給他們,並告訴他們以後也如此,這樣那些奴隸販子,他們在塞外草原上再遇到我漢家子民為奴,利益驅使下,就會想辦法把他們帶回中原交給我們。」

對皇帝朱以海來說,雖然這得出錢,甚至得出比普通交易還多的錢,但這仍是劃算且值得去做的。

王之仁點頭,大為贊賞,「臣建議最好還是再加上幾條,加上對擄掠、販賣我大明漢家百姓的行為,嚴懲不殆,已經在關外的可以不算在內,只針對從此以後中原境內的這些行為。」

「王卿說的有道理,中原以外已經被擄賣為奴的我大明要想辦法解救贖回,也更要防範再有擄***迫漢家為奴的事發生。」

「再加一條吧,所有蒙古、女真、色目人等,擁有漢家奴隸者,須立即上報,由朝廷出錢贖回,若有隱匿、傷害的,定斬不赦!」

「大明文武官員士紳等,亦不許擁有、買賣漢人為奴,須上報由朝廷贖回。」

「今後起,所有官民人等,再敢以漢人為奴隸,定斬不赦!」

皇帝並不禁止奴隸貿易,也不限制官員或是庶民蓄奴用奴,但不論漢民還是蒙古女真色目人等,皆禁上再擁有漢人奴隸。

這其實也是明初朱元璋曾經定下的制度,他曾規定,庶民禁止蓄養奴隸,功勛貴臣,一品也不得超過二十個奴隸,二品不得超過十二人,三品不超過八人,四品以後不準佔有奴隸。

所以直到明初中期,奴婢才再次在庶民家中出現,但他們也不敢公然稱呼這些人為奴婢,而是叫他們義男義女,奴婢稱他們義父義母等。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里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麼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于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于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干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