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完整的思想體系,一以貫之之“道”

作者︰玄源道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在發覺自己之前的經歷可能和混元之道有關後。

玄源越發的冷靜。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進入之前的狀態。

雖然沒有任何收獲,可是玄源每一次的嘗試之中,都會試著去調整自己的狀態,去思考自己之前的經歷。

以此,來不斷的靠近自己之前的經歷。

這樣的做法有沒有用,玄源並不清楚。

不過這已經是玄源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雖然有些盲目,可玄源目前確實已經快到進無可進的層次了。

也就是在調用心靈的力量上現在還無法做到圓滿。

不對!

想到這,  玄源突然發現了問題的關鍵。

是啊,自己目前無法完全把握住混元之道的特質。

可如果自己真的不是進無可進的話,那豈不是說把握之前的混元奧秘的核心所在,就是心靈的力量。

難道是自己在第一次放空之時,在放空之際,調用了自己的心靈力量,  並且調用的效率還很高?

在細想之後,  玄源越發覺得自己的判斷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  自己不光光需要放空,還要在放空之際調用自己心靈的力量。

這個說法看似有些天荒夜談,在放空之際還要做到控制自己。

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心靈的力量本身就超越外界的束縛。

就好像夢境的出現並不會由人們自由控制。

可是當夢境進行到一定程度之時,做夢的人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這個時候,處在半夢半醒之間的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短暫掌控自己的夢境的。

當然了,之所以是短暫,是因為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在做夢的時候,那離蘇醒已經不遠了,很容易就會被拉出夢境。

所以,哪怕處在放空之際,玄源也並非是完全對自己失去控制。

這個問題,難就難在玄源能夠盡可能的延長自己在放空之際還能夠調動自己心靈力量的時間。

因為時間過短的話,恐怕自己還真的無法支撐自己再次進入到之前的狀態之中。

在發現了問題的關鍵之後,玄源開始有意識的進行調整。

在放空之際嘗試控制自己,本身就是反常規的行為。

所以,  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反復的嘗試。

在不斷的嘗試之中,玄源總算是能夠確保自己在放空之際仍然可以調用自己的心靈力量。

當然了,這個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往往是等到玄源能夠控制自我之時,就從放空狀態之中月兌離出來。

這同樣在玄源的意料之中。

至少隨著玄源的不斷嘗試,他能夠堅持的時間也在一點一點的增加。

等到玄源完全適應這樣的狀態之時,或許就離成功不遠了。

……

時光匆匆。

修行的時光更是如此。

在經歷不斷的嘗試之後,玄源發現自己已經能夠在放空的狀態之下,調用自己的心靈之力,並且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玄源發現自己對于心靈的力量的掌握比起之前有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這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

自己之前的嘗試,就好像是一種特殊的錘煉心靈之力調用的方法。

在確保自己能夠在放空之際調用自己的心靈力量之後,玄源也就再次開始嘗試進入到之前的玄妙的狀態。

而擺在玄源面前的,則是在放空之時調用自己的心靈的力量,要用來做什麼事情。

畢竟單純的調用心靈的力量,也只是調用罷了。

把它用在什麼方向,才是玄源最為關注的點。

在玄源的猜測之中,之前青鸞感知到自己進入到一種似有還無的狀態。

那也就意味著玄源需要在有無虛實之間做出努力。

而對于有無和虛實,  玄源最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之前到過的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歸墟之地。

玄源記憶之中的歸墟之地,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處在虛空之中,比起混沌更加的純粹。

純粹到沒有任何物質的存在。

而自己在放空之時,當然不可能穿梭到歸墟之地。

所以,在放空之際,自己的心靈力量帶著自己來到了一個類似于歸墟之地的虛無的空間之中。

這才能夠解釋,自己為什麼會在那個時間表現出似有還無的狀態。

如果自己的猜測是對的話,那自己在放空之際,需要調用心靈力量到達所謂的虛無空間之中。

玄源最容易想到的,當然是利用心靈的力量直接破開空間的束縛,到達虛無之地。

可這卻也是最先被玄源排除的選項。

因為破開虛空這樣大的動作,顯然不會是自己第一次放空之時能夠無意識做到的。

更何況在這麼大的動作下,玄源有大概率會從放空之中驚醒,根本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而如果不是暴力的動作的話,那也就意味著,心靈的力量本身擁有某種特殊的功能,它本來就能夠帶自己進入到虛空之地。

所以,玄源接下來的動作,就是去探索心靈力量的某種妙用,並以此來進入到虛無之地。

而這,就很考驗玄源的想象力了。

因為沒有任何痕跡、或者任何手段表明,心靈的力量能夠做到這點。

玄源的依據,也不過是他的猜測罷了。

好在修行在某種意義上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玄源也擁有無數的試錯空間,在過去無盡的歲月之中,他一直是這樣做的。

所以,他很輕車熟路的就進入到這種試驗的狀態之中。

在知道強行以力打破虛空不現實之後,玄源自然就聯想到向更深層次發掘心靈力量的道路上。

心靈力量的本身就是虛無縹緲的存在,它本身就不是一種可以觸踫的力量。

在這一點上,心靈的力量與虛空本身就極為接近。

所以說,想要到達虛無之地,並不需要玄源進入到另外一個空間。

或許,只需要玄源進入到心靈力量的所在地,進入到心靈力量的發源地。

越想,玄源越發覺得自己的猜測沒有錯。

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要回歸到心靈力量的本質上。

回歸到心靈力量的最深處。

谷蘮

這樣的嘗試,對于玄源來說還是第一次。

玄源早就知道心靈力量和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道心、和自己的思想密不可分。

可從未追尋過心靈力量的真正來源。

或許,這才是自己一直都無法完美調用心靈力量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它的本質,又哪里能夠完美的調用它呢?

心靈的力量,又怎麼能夠離開自己的心呢?

玄源左思右想,發現了自己的一個視覺盲點。

那就是自己一直知道心靈的力量來源于自己的意志、道心、思想。

在意志、道心上,玄源一直很重視,並且都將他們修行到了圓滿的狀態。

可是對于思想的研究,玄源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因為在玄源的思考之中,思想就是自己的想法,也是自己的大道理念。

而這些,都能夠從自己的大道法則、道心之中尋找到。

正因為如此,玄源恰恰忽視了它的存在。

是啊,心靈的力量來源于自己的思想。

可如果自己的思想並沒有完美閉環,並沒有一個成熟的理論支持。

那心靈的力量又怎麼能夠有完美的支持呢?

而所謂的證道,證的不僅僅是大道法則,更是大道理念。

所以,自己現在所缺失的,恰恰是一個完整的大道理念,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只有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完整的大道理念支撐的大道法則,才是真正的圓滿,真正的完美。

因為力量永遠受控于心靈,如果對于力量的使用沒有完美的理論支持,那力量真的就完全受控嗎?

所以說,一個完美的理念,一個完美的思想體系,就是用來束縛力量的。

而受到束縛的力量,不僅僅不會因此減弱它的戰力,反而能夠讓它發揮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因為理論的束縛,並非是單純的束縛,而是為它釋放力量做出了完美的理論支持。

不該動用之時,絕不動用。

一旦動用則雷霆萬鈞。

這樣的力量,更受操控者的控制,也就是更受到力量擁有者的控制。

所以,擺在玄源面前的,就是他的大道理念、他的思想體系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他有很多答案,在不同的時候擁有不同的解釋。

可要說他的那個答案能夠從頭到尾的支撐他的行動?

顯然是沒有的。

就好像玄源在求道之時,穩固自己道心的力量,來自于自己真誠的對于大道的向往,對于大道的熱愛。

在這股熱愛面前,任何的誘惑都無法讓玄源動搖。

而在主動投身天地大劫之時,玄源除了對于大道的熱愛之外,他的依靠來自于他對于自己力量的自信,來自于他對于天地局勢的判斷,來自于他敢于放手一搏的勇氣……

至于玄源對于洪荒世界的熱愛,對于洪荒世界的維護,有一部分是出于先天神魔的本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利益的考慮。

而更多,則是因為玄源想要這樣做,認為應該這樣做而已。

至于因為自己的戰斗而讓洪荒世界的環境遭到破壞,玄源自己雖然不想要看見,可還是這樣做了。

這又是出于什麼樣的考慮呢?

所以說,玄源在遇到問題之時,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權衡,各種各樣的糾結。

而他的權衡、他的糾結無一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可這樣看的話,他的本心未免就顯得過于松散。

孔子曾經說過︰「吾道一以貫之。」

這說明孔子的道,孔子對于事情的判斷都會從一個角度出發,一個理論出發。

而玄源是否也是如此?

是的,不然他也走不到現在。

不過他的問題在于,他是這樣做的,可卻不知道自己一以貫之的核心的所在。

更多的是憑借自己的本能行事。

雖然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一以貫之。

所以,玄源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一直以來的行動依據提煉出來,形成一個理論體系。

就好像孔子的道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

孔子的「仁」,是發自乎內而著于外的心理自覺。

而表現在外,則是以「禮」的行事出現。

也就是說他的行動的核心出發點是仁,至于如何達到「仁」的境界,孔子的做法就是克己復禮。

也就是努力克服自身內心的缺陷,讓自己的行為都符合「禮」的標準,那距離「仁」也就不遠了。

這兩者看似沒有關聯,可是在孔子的理論之中,這二者異常的和諧。

除了孔子之外,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一個他們自己思想體系的核心所在。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義」。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相愛,交相利」。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

……

在玄源的眼中,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的成就或許各不相同。

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並沒有到達比擬他們思想體系能夠到達的高度。

也就是說,他們的思想比起他們本身更加偉大,是一種另類的永恆。

當然了,玄源所說的這些思想家,他們的思想體系並非是由他們一人而成,而是經過幾代人的推演才達到體系的高度。

並且這些思想體系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不斷的吸收其他思想的精華,促進自身的發展。

可以說,他們的思想除了本身的高度之外,還在于他們能夠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各個時代都能夠推出符合時代的理論延伸。

……

如果可以的話,玄源當然也想自己的理論能夠像他記憶之中的偉大先賢一樣永恆。

可現在,擺在他面前的,並非是考慮未來他的理論的變化,而是如何歸納總結出他一直以來的行動原則。

能夠讓他一以貫之的理論核心。

這是涉及到另外一個層面的事情。

有些人,會做不會說,有些人會說不會做。

玄源現在的情況就是會做不會說。

想要歸納出一個符合自身大道理論,能夠支撐自己行動的核心,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比玄源看清自己要難得太多太多了。

認清自己不過是自己在磨煉道心的路上的一個小關卡罷了。

(ps:在這一章,作者確實自不量力了,思想體系不是我能夠輕易玩轉的。不說寫得多好,後面能否自圓其說我都不敢保證。這一章的寫法確實有些冒險,有點寫嗨了,不過確實是我看早就定下的一個思路,前文也有一些征兆,可惜一直不好切入。如果下一章無法讓大家滿意,還望抱歉。)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