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你只是如果,他以為是結果 第503~504節 集齊【印章】召喚出啥

天地法象是在凝聚意志篇章後獲得,但它的形成因素,卻是與職業相關,與意志篇章並無關系。

但這是指天地法象的形成,它與意志篇章則可以組成臨時的權威,即是在天地法象內,施展字意權威。

趙君宗的意志篇章是天地春夏秋冬罡煞,天地法象‧五行十方鎮獄,但最早是五行鎮獄。

而他是先獲得天地法象,後凝聚意志篇章的。

知道自己修煉大多因為任務獎勵後,趙君宗也就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先後,他必然是先完成了五行鎮獄任務,然後才完成意志篇章的任務。

他可以在天地法象覆蓋的範圍內,施展九字意志形成的權威,而權威是依托權杖,權杖即是五方四面。

也就意味著,天地法象是可以規避權杖,從而施展權威的,這對于很多上祇而言是極其友好的。

如此也就知道,烏京廣闊的疆域,主要危險就是來自天地法象內的權威,但目前尚未知道,大真武天羅的字意究竟是異化,還是被篡奪。

烏族數億聚集的東部疆域,恰恰是沒有字意存在的,原因暫時不明,而西、南、北、中、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則都是字意疆域。

獲得印章的那個烏族青年,死在遷徒的路上,印章被另一位青年取走,趙君宗此時就站在,原先那位烏族青年死亡的地點。

尸體已經被火化,火化後會得到數量不等的塵玉、晶石,親屬一般不會將這些塵玉、晶石交易出去,而是放入罐中,然後埋進土里或放在塔中。

趙君宗觀想中的所有痕跡進行「回溯」,這是所有上祇都能做到的,無非回溯的時間線區別,而這跟偉力值消耗量相關。

印章最後被放進了一個罐子內,隨著數萬烏族遷徙腳步而前行。

一個「瞬跑」,趙君宗就抵達罐子被埋下的地方,而罐子所埋的地方,就是數萬烏族,新的棲息地,此次遷徙花費約7個月時間。

大部分烏族雖然無法修煉,但由于身體結構原因,只要營養跟得上,就可能不眠不休的移動。

混沌五方,就是明確卻又模糊的東西南北中。

舉例的話,就是地球儀。

不管地球模型如何轉動,托住地球模型的架子是不會動的,而托住模型的架子,就是清晰的東西南北中。

依然是地球儀的例子,地球模型被轉動,從而各個國家的位置也就變動,方位也因此產生變動。

簡單的說就是,位置改變,方位隨之改變,但星球方位不變,此為混沌。

而太上諸界,則是位置改變,方位不變,世界方位改變,此為界定,這也是世界為何能「割裂、兼並」等等的主要原因。

烏京在明京進行方位明確,則是位于北,烏族原先聚集的疆域,在明京就是北部,而在烏京卻是東部。

如果烏京沒有徹底融入地藍星,它被界定為北部,那麼,在烏京任何位置「定位」,它永遠都是北。

也因此,數萬烏族看似走出極遠,由于烏京融入地藍星的原因,他們其實繞了一大圈,雖未回到原處,卻依然是在「東部」疆域。

這就使得數萬烏族沒有逃月兌被俘獲的命運,大量的地藍星修者從四面八方涌入,真正殺掉的是那些無法生產塵晶的貴族。

貴族的數量很少的,而死後不僅會化為塵晶,也有一定幾率會爆出異方。

異方就是需要五色紅塵激活,才能與塵緣融合的超凡兵器,是昊種隕落後形成的。境界統一是真源,蘊藏的信息量卻各不相同。

趙君宗對于發生在附近的,大規模捕奴行動沒有去關注,將那罐子從地底挖出,隨手拍碎,將跌落的印章接住。

漢武天命匹配度頓時增漲,獎勵詳解則有了更新,印章確實是等同于傳國玉璽的物品,但它居然還有十七枚。

通過大數據則能知道,此枚印章是距離約2700年的文物,屬于一個名為昔的諸侯國國君。

此位國君名昔必,裴姓,國家原址在聯邦西北的渠京境內,昔國鼎盛時期,佔據如今渠京三分之二的領土。

渠京自然也融入域外疆域,但與江京、明京、烏京等等,這些都是整塊疆域降落不同,渠京是零散的山川降落,也因此保持較為完整的原貌。

諸夏與地球產生區別的時間是二零零零年,紅塵劫就是在二零零年開始頻繁降臨,但在之前其實也有過降臨,只不過沒有詳細的記載。

二零零零年前的歷史跟地球沒有差別,只不過朝代名稱、歷史人物有所不同,但歷史記載卻並沒有太大偏差。

趙君宗當年跟十譜天羅對上暗號,憑的是一首首歌,這些歌在地球也是很流行的,歌歌、曲調是完全一樣的,但歌名卻是不同的。

若是當時要對上歌名的話,估計是對不上的。

具體的因史比對,趙君宗是懶得去整理,反正人都已經在地藍星了,再糾結與地球的不同,有必要嗎?

回到那位昔國國君昔必身上,他也是有雄心壯志的國君,在他那個時代,天子已經勢弱,無力約束諸侯,諸侯間的戰爭一直綿延著。

昔國也是滅掉數個諸侯國才達到鼎盛,但所謂的鼎盛,其實就是一百多萬人口,僅容納萬人的城池幾座。

就算是在如今的聯邦,渠京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偏,並且從來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就意味著,昔國在地理位置上即有利,卻也不便。

有利自然是外面的諸侯國是打不進來的,但昔國自己也打不出去,山路險要,再加上可耕面積少,再有雄心壯志,也只能望著寥寥無幾的糧倉,徒呼奈何。

昔國最終滅亡不是因為戰爭,就是因為饑荒,而國君昔必也因為死于饑餓,沒來得及躺進自己早就建好的陵墓。

如果沒有跟十譜天羅達成協議,獲得大數據完整權限,這些真正的歷史記載也是無法獲知的。

十譜天羅已經篡改了所有的歷史文獻,並屏蔽掉外界的窺探,沒有他們共同授予的權限,是無法知道這些被封存的資料信息。

而祂們也並非只封存,對于所有值得挖掘、研究的歷史,都是下過一番功夫的,這也就讓趙君宗不需要再費心思去調查。

昔國亡于饑荒,國君「姜昔必」由于存糧較多,是全國最後一個餓死的人。

但凡他死得早一些,也是有人幫他收殮,抬進陵墓的,可他偏偏是最後一個死的,尸體也就慢慢腐化,最終成為百萬骸骨中的一具。

大約四百年後,有一支流亡隊伍進入昔國境內,但最早並沒有找到城池,而是在邊境築起村寨。

據記載,這支流亡隊伍是如今義渠族的祖先,義渠國創建于距離2200年前,也就是這支流隊伍休生養息近百年,才有了足夠多的人口建立國家。

義渠族喜歡戴鬼面具,面具涂著白灰,披頭散發穿著動植物的皮葉,也不知是不是受百萬具骸骨影響,圖騰就是「骷髏」。

祭司的手杖端部則是真正的骨髓頭,裝飾也是偏向亡靈系的,打仗時喜好嚎叫,但生活喜性方面依然偏向于農耕,並非茹毛飲血。

義渠族建立國家後,就遷移到昔國卓越,將昔國原來的城池拆掉,建造能容納三十余萬人的城池,隨後往外擴張。

與義渠國有接壤的分別是楚國、越國、山國,而越國與山國是同盟,共同攻打或抵御楚國,義渠國剛登場時,確實把三國都嚇得不輕。

看到這里,趙君宗有些不耐煩,印章呢?

由昔國國君雕刻出來的那枚印章,也就是趙君宗得到的這枚,被義渠國當成了國君的權力象征。

也就是要傳位給下一位國君的話,必須有這枚印章,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為何會多出17枚?就跟義渠國初登場,把三國嚇得不輕有關。

義渠國不僅是裝扮上很嚇人,其戰力也是相當強悍,而由于早期並沒有確切目標,義渠國打楚國,也打越國,順手把山國也打了。

被義渠國這麼一攪和,楚、越、山三國就不怎麼敢,發動大規模戰爭。

隨著時間推移,三國也就發現義渠國,其實對領土沒有太大需求,基本上都是搶糧搶人。

在對義渠國有了一定了解後,楚國就打造了一枚華麗的印章,送給當時的義渠國國君,國君當場就表示以後跟楚國和平共處。

越、山兩國國君一看原來如此,趕緊各自打造了一枚送過去,義渠國國君很歡喜,也表示以後要和平共處。

然後,楚跟越、山就繼續撕逼。

由于某次決策上的錯誤,楚國被山越聯軍打到了都城,楚國君臣瘋急亂投醫,打造了五枚印章送到義渠國,請義渠國君出兵相救。

此時在位的是義渠國第四任國君,原來許下和平共處的是第二任國君,所以,義渠四世就不管前前任的承諾,出兵攻打山越聯軍。

此時印章數量,已是達到10枚,昔國一枚、楚國六枚,山、越各一枚。

被義渠國打了一頓蒙棍,山越聯軍戰敗,山越聯軍不得不撤退,然後,兩國國君一商量,各自打造4枚印章送過去,讓義渠國國君退兵。

退兵的命令很快到了戰場,義渠主將率軍撤回,然後就懵逼了,我辣麼大的國君,咋不見了?

事實上,不僅是國君不見了,除了在外征戰的將士,余下的兩百余萬義渠族,全都不見了。

「如果當時18枚印章隨之一起消失,那我手上的這枚印章是哪里來的?」

原以為印章就是傳國玉璽,趙君宗當時也就沒有去探究,余瓜是從誰的手上買到印章,如今卻是得從頭查一查。

他如今的偉力是可以代替信號的,也就是沒有信號塔,也可以與大數據連接,從而獲得各種信息數據。

如此也就不需要急著返回材官基地,或移動到其它有信號的地方,直接就在喧囂的哭喊、慘叫聲中,查著「余瓜」買印章的影像。

他距離那處被劫掠的烏族營地並不遠,數萬的營地綿延起伏,烏人生產力極其落後,自然不是數百上千修煉者的對手。

而低層的烏族是極其順從的,雖然語言不通,但把繩索遞過去,這些烏族就會自己將手伸進去,而貴族們卻會極力反抗。

將所有貴族干掉,接下來就可以大肆劫掠,也不需要擔心數萬低層烏族會逃,他們都自縛雙手了,是絕不會反抗更不會逃跑的。

然後就有人發現了趙君宗,感知的話是無法感知到的,只能通過「肉」眼才能看到,趙君宗終究是無法隱形的嘛!

欺負這些兵源境,真心沒有成就感,趙君宗也就不等麻煩找過來,直接一個「瞬跑」離開,反正他也是要回去一趟的。

聯邦西北,渠京東南的民俗村。

在十譜天羅尚未封存無數古代文獻前,此處民俗村還是保持著一些真正的義渠族傳統,但一百多年的封存下來,所謂的義渠風俗早就不復存在。

只不過前來游玩的人不覺得受騙,因為現今能查閱到的文獻,確實都在此處風俗村中體出來的,只是他們不知道這現今的文獻都被「篡改」了。

雖然古義渠國的國君們,表現出來的頗為逗逼,但趙君宗卻不認為他們真的是逗逼,義渠國並非未開化的族群。

最早流亡到昔國邊境的那支隊伍,其實是天子的一支遠親,或者說是前天子。雖然天子勢弱,但天子之位的斗爭卻是絲毫不弱的。

被廢掉的天子不如雞,依附這位被廢黜天子的親族們,也被剝奪了家業財產,為避免後續的迫害,就分開進行遷徙。

遷徙時也是攜帶著一些竹簡的,義渠國也因此一開始就擁有文字,後來與楚、越、山三個諸侯國交流也沒有任何障礙。

所以,昔國國君那枚印章,本身必然是有蹊蹺的。

而之握楚國、山國、越國打造出來的十七枚印章,在打造者看來是無用的,但到了義渠國國君手里,這些印章就極其有用。

為何到了義渠國國君手中有用,暫時是沒有答案的,但兩百余萬義渠族集體消失,答案就有一些。

答案一,就是十八枚印章聚合,開啟了一條通往太上諸界的衢,而此條衢覆蓋範圍極廣,直接就將兩百余萬人吸入、傳送。

答案二,十八枚印章開啟了通往某個幕府的通道,血肉之身或者說活物,在幕府內是難以存活的,但這不是絕對。

趙君宗當時庇護六萬余人,就是開闢了一個特殊的空間,但這需要消耗極大的偉力值。

答案三,十八枚印章開啟了一處秘地。

黃弓蛇率領他的天羅眾在地藍星征戰山門,這些百姓山門所在處就是一處處秘地。

隱地,也就是依然存在于地藍星,但通過特殊手段將區域隱藏起來。

所以,那位第四位義渠國君有可能發現了一處隱地,然後知曉開啟的方式,才會假借他人之口,或他國奸細,將自己喜歡印章的喜好透露出去。

接著尋找合適的機會出擊,等楚國送來印章,就立即握手言和,以加強自己喜好的真實性,從而最終搜集到十七枚印章,湊足十八枚。

究竟是不是如此,缺乏足夠的信息支持,趙君宗也只能先推測一番,他需要到昔國,同時也是義渠國的舊址,走一走。

回溯兩千多年前,「痕跡」必然極其淡薄,質量不足就要靠數量來湊,而他所得到的那枚印章,則在觀想回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主要也是沒有哪位抹滅印章上的痕跡,否則,趙君宗也是無法回溯的,或者說回溯並不順暢,會斷斷續續,更是模糊不清。

回溯是以印章為主要視角,由于是在觀想中回溯,就能將回溯的影像進行儲存,再傳給大數據進行分析。

也可以以正敘觀看,畢竟,回溯就是倒敘,觀看得話有些迷糊。

此枚印章固然是昔國國君所有,但並非他鍛造的,而是滅掉其它諸侯國時獲得的戰利品,由于工藝在當時極其精湛,國君也就將它戴在手上,從不離手。

而被昔國被滅掉那個諸侯國,國家也是建立在如今渠京境內,國力在當時相當的弱,全國人口只有三十余萬。

渠京從古至今都是耕田少的環境,這個叫谷國的小諸侯國,主要是靠狩獵、捕漁,基本上是不種植的。

奇怪的是,生產力如此落後的谷國,卻擁有極其出色的鍛造、冶煉技術。

更奇怪的是,居然不打造兵器,反而打造印章,而且是不斷打造,不斷銷毀,昔國攻破都城時,這枚印章也是繼將被銷毀的。

也就是說谷國耗費不知多少代的人力、物力,一直沒有打造出滿意的印章,也意味著趙君宗手中的這枚印章,是殘次品。

雖然不知道谷國究竟要打造出什麼樣的印章,但從義渠國兩百余萬人消失,也能知道,成品的印章,只需一枚即可有這樣的效果。

推測的話,大概就是谷國歷代國君,苦惱生存環境惡劣,又無力對外擴張,然後某代國君獲得了什麼「啟示」,就此開始打造印章。

印章的效果,必然是能讓谷國月兌離當前困境,而且族群能延續下去。

昔國國君不知道這一點,或許知道,但被饑荒打斷了後續計劃,而義渠國第四任國君,不知從何處知道了這個秘密。

但一枚殘缺印章是不夠的,義渠第四任國君顯然知道,集齊十八枚印章,就能開啟「理想之地」的通道。

回溯到獲得十八枚印章的第四任國君時,遭到一股強大的阻力,虛無間仿佛有道意志,要沖入地藍星,鎖定趙君宗。

趙君宗淡然面對,百分百預判危險都沒有啟動,說明看似強大的敵人,其實對他而言是弱小的。

但那股意志終究沒有沖入地藍星,不知是觀想到趙君宗的實力,還是被地藍星隱藏的天羅從所驚嚇。

雖然沒有沖入地藍星,回溯卻也依然在此處被打斷,但過了一會兒又接續上。

接續上的回溯,兩百余萬義渠人已然消失,城池中還升著裊裊炊煙。

而十八枚失去依托的印章,在墜落地面後,又猛然沖天而起,最後散落于地藍星各處。

那股意志的出現,也將答案透露出來,集齊十八枚印章,開啟的是一條龐大的衢,直接籠罩兩百萬余人,將其「傳送」走。

至于去向,則是被那股意志屏蔽了關鍵,趙君宗對此也不在意,他要找的是十八枚印章,而不是要追查當年兩百余萬義渠人的下落。

接下來就是要去拜訪將印章賣給余瓜的人,趙君宗嘆了口氣,漢武天命在游戲里就很難做,如今難度是有增無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