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會試

科舉乃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體起源于何時有待考證,不過,一般都認為科舉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朝,則發展到了巔峰。

朱元璋就曾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這也使得科舉推廣到了大明屬國朝鮮、越南等地。

同時,朱元璋還定下了《科舉成式》,對科舉的層次、等級、條規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科舉演變成了一種標準的考試體系。

按《科舉成式》規定,科舉總共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五個層次。

童試說白了就是資格考試,只有通過了童試的童生才有考取功名的資格。

院試是最初等級的功名考試,通過了院試之後,便能成為身負功名的秀才了。

鄉試則是讀書人當官的一個門檻,一般只有通過了鄉試,成為舉人,才能出任正式官員。

會試可以說是科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通過會試成為貢士之後,只要不出意外都能金榜題名。

殿試說白了就是一場排名戰,貢士一般都會成為進士,而進士的三甲排名卻需要通過殿試來最終確定。

會試又成為春闈,按《科舉成式》規定,會試是在鄉試第二年的二月初九開始,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一直考到二月十八結束。

而參加會試的人大多是舉人,國子監的監生通過考核之後也可以參加。

至于考試的人數,那就看當皇帝的給多少名額了,畢竟會試是要準備很多東西的,最基本的,每個考生都得有個考棚,而且每場都得發一盆炭火,三支蠟燭,還有一疊試卷。

這東西看起來不多,參加會試的人一多,那就不是一點點了。

所以,每屆科舉的人數一般都在一千五到兩千左右,而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名額都在一百名左右。

不過,這一次,泰昌又打破了慣例,將名額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說,他招來了將近四千考生!

這一下可把顧秉謙等人給折騰慘了。

將近四千考生,那光是炭火都得準備一萬多盆啊!

還有蠟燭,足足需要三萬多支。

還有試卷,大大小小足足要準備幾十萬份!

至于考棚,倒是最簡單的,因為京城貢院的考棚多的是。

為了應付鄉試,京城貢院的考棚足有一萬三千多間,而且,萬歷名相張居正還特意將所有考棚都改成了磚瓦結構,比以前的木制考棚可是牢固的多了,也容易清理的多了。

基本上只需要進去掃一掃地,然後擦一擦板子就行了。

泰昌對這次鄉試那是相當的重視,過完年之後幾乎每天早朝,他都要親自過問鄉試準備的進度,而且,一旦每項進度完成,他便會帶著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去仔細檢查。

這第一項完成的就是清理科舉考試的考棚了,也就是京城貢院里的號棚。

泰昌聞訊,那是立馬就召集了所有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來到了京城貢院。

京城貢院他還是第一次來,不過這地方他倒是不陌生,因為貢院就在盔甲廠對面,好大一片,大得嚇人。

他在顧秉謙、黃立極、崔呈秀、徐光啟和畢懋康等人的陪同下,走進一個號房一看,不由吃了一驚。

這號房說白了就是三面圍牆,入口的地方一扇門,門上標明了某字號,而這個某字是按《千字文》排序的,比如天字號,地字號,玄字號,黃字號。

號房,那都是沒有屋頂的,走進去就是一排一排的號棚。

而這號棚就是考生考試的地方,每個號棚都掛有天干地支排出的編號。

這個時候,泰昌都忍不住在內心感嘆,考科舉是真心不易啊!

這號房前後左右都只有一米左右,而且只有三面牆,對著走道的這面,那是空的,沒有牆。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防止考生作弊,但是,這麼冰天雪地的天氣,坐沒有門的小號房里面答題,那真不是一般的冷。

而且,每場考試開始之後,那考生就必須在狹窄的號房里待上三天兩夜,吃喝拉撒,都在這不到一米的空間里面!

他真不能想象,這些考生都是怎麼熬過這三場九天的。

傳聞,這科舉考試經常考死人,如果身體不好,進去可能就出不來了。

看樣子,這傳聞是真的,這麼冷的天,還真有可能把人給凍死在號棚里面。

泰昌站在號棚跟前感嘆了一番,這才對顧秉謙道︰「多備些木炭,盡量讓所有考生火盆里的炭火一直燃著。」

顧秉謙聞言,不由暗自叫苦。

皇上,你知道一個火盆燒一天要多少木炭嗎?

九天不停火,那不得搬幾座山那麼大的木炭進來啊!

當然,他只敢在心里發發牢騷,頂撞皇上,他是萬萬不敢的。

泰昌也沒管這麼多,他也就是帶著這幫人在貢院里逛了逛,然後便回宮去了。

他這麼搞,多少有點讓一眾閹黨大佬莫名其妙。

皇上這什麼意思?

你說你重視這次會試,也不用把我們全拉過來陪著你在這瞎轉悠吧?

這考場有什麼好檢查的,不就是一排排的號房嗎?

泰昌其實是在麻痹這些人,他之所以天天強調會試,就是讓這些人以為他的注意力都在會試上。

這些人哪里能想得到,會試的事他都丟給徐光啟和畢懋康去準備了,而他則在準備動手收拾這幫家伙呢。

殿試過後就動手!

這日子著實是過得飛快,正月二十各衙門開始正式辦事,到二月初九也就不到二十天時間,泰昌把這幫閹黨大佬折騰了半個月,會試也就快開始了。

而這時候,神武營三萬步卒也回京了。

泰昌專門還在早朝的時候解釋了一下,這些神武營步卒是招回來當號軍的,也就是輪流在考場值守,為所有考生送茶水,熱飯菜的。

這的確需要很多人手,碩大的貢院,將近四千考生,哪怕一天兩班輪值最少都需要上萬號軍。

閹黨也沒往動手這方面想,他們只以為皇上是真的特別重視這場會試。

泰昌帶著大家風風火火準備了將近二十天,這會試終于是開始了。

接下來,就是作弊了。

至于怎麼作弊,其實很簡單,他只需派副主考徐光啟和畢懋康去號房里巡視一番便可以了。

劉宗祥、孫元化、宋應星、宋應昇、程苑丹這些,需要「特別關照」的,徐光啟都會走過去看看,假意巡視,其實就是記住他們試卷上寫的些什麼。

這樣一來,就算封住名字然後再由譽錄手抄錄一遍,他也能輕易把這些人的試卷給認出來。

畢懋康關照的則是那些需要收拾的,比如吳孔嘉、張斗耀等,又比如一些閹黨的親朋好友。

這些家伙竟然在會試之前就跑去找魏忠賢了,當朕不知道啊?

還沒進入朝堂呢,就想當閹黨了,但凡這種人,一個都別想金榜題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