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教徒弟這件事

作者︰不是老狗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貧道謝過崔掌櫃照付,只是這城中繁忙,還請崔掌櫃趕快回去吧。」

听到了他的話,崔婉容也知道,送別送到這會兒……已經是可以了。

如果在這麼下去,這城池內外來往人多,反倒有些不好。

只是……

看著眼前的道人,她再次抿起了嘴唇。

她似乎很喜歡這個動作,在情緒流露時,便會出現這樣的表情。

而看了他幾眼後,終究,心里的話沒能說出口。

只是化作了應聲︰

「好,那……道長多多保重。」

「崔掌櫃也是。」

「……嗯。」

崔婉容點頭,策馬而行。

「貧道恭送。」

听到這話,她下意識的扭過了頭,看著那稽首行禮的道人……腦海里剛才對方那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的話語開始翻滾。

文采斐然?

胸有丘壑?

都不重要。

她不在乎,一些錦上添花之物而已。

可是……

眼波流轉,最終,女子收回了目光,騎在馬上一步一步,走入城門的陰影之中。

她從未感覺過這只不過一牆之隔的陰影有多漫長,只是雙眼再次沐浴陽光時,卻覺得視線有些模糊。

眨了眨眼,雙目重新清明。

她向前走去。

一旁。

嘴里叼著一根狗尾巴草的道人靠在牆根處,嘖嘖兩聲後,肩膀一晃,身影消失不見。

再次出現時,恰好與一輛馬車擦肩而過。

趕車的俊美和尚在無數人的注視下,偏偏看到了他的側影。

看一眼。

疑惑上心頭。

有些不解的看著那與馬車擦身的側影,他疑惑的眨了眨眼。

「……怎麼了?」

坐在另一邊的杜如晦見玄奘往自己這邊觀瞧,疑惑的問道。

而玄奘則愣了下神後,笑著搖搖頭。

那一笑,不知傾倒了多少女兒心。

「無事,剛看到了一位好像道長之人。」

「呃……」

杜如晦想了想,笑道︰

「大抵是道長的面貌太普通了吧。」

一听這話,玄奘忍不住來了一句︰

「可他一直認為自己風流倜儻一表人才來著。」

「這……」

也不知道是帶著嫉妒還是什麼心思。

杜如晦搖搖頭,感嘆了一句︰

「普通且自信。」

馬車滾滾而走。

可與他們擦身而過的道人臉卻已經成了砂鍋的底兒。

惡狠狠的扭頭看向了那走遠的馬車。

行,老杜,孫賊!

以後有你好果子吃!

腳步再次恨恨一跺,道人再次出現時,已是西城門外。

城門外,那些流民依舊無所事事的在城池邊上等活。

不過這幾天隨著渡口里面的物資越來越多,所有人也都意識到了一些事情。在加上崔家刻意通過渡口里的人放出來的消息,這些人已經明白了……在于栝老老實實的干活,可能是自己唯一能活下去……和妻兒老小團聚,死了之後可以埋入祖墳之中的機會。

所以這群人愈發踏實了。

而人踏實下來,時光就慢。

時光慢,就需要一些調劑品。

這不……

當眼楮最賊的一群人看到了那穿著藍道袍的道士出現時,眼楮瞬間亮了起來。

二話不說,七八個人迅速圍了上來。

「道長來了!……快快快,我們幾個護送著道長過去!」

幾個人打的什麼心思,道人很清楚。

美名曰護送,實際上是去搶個前排的位置。

也就由著他們了。

而走這一路,原本擴散的很開的人群迅速開始收攏,三五十步的距離,就已經把道人給圍在了中間。

滿眼期待。

只見道人依舊撫擺袍袖,土台拱起。

扇子,醒木,手絹挨個擺出來。

有條不紊的準備好了一切後,他這才抬頭,看著這些雙眼發光之人︰

「各位,那咱們這就開說?」

「嗯嗯嗯嗯……」

一群人的點頭與應聲表達著他們對于這個九頭十三命的故事的欣喜。

而道人則微微一笑,手中的醒木抄了起來,不輕不重的朝下拍了過去

……

「玄英,你可知佛法與道法有何相近之處?」

車馬上,不知為何被攆出了司機的位置,趕回車廂里的玄奘笑呵呵的對自己這個弟子問道。

「唔……」

手里一直捧著玄奘隨身攜帶的那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神咒》的成玄英抬起了頭。

看著比起大師那逍遙自在的清明雙眸不同,顯得一片平和的雙眼,他琢磨了一下,說道︰

「在龍門山上的時候,弟子問過師叔,師叔告訴弟子︰道不同,義不同,生死亦不同。這就是佛道的區別。」

「嗯。」

玄奘點點頭︰

「話是如此,可你知曉這句話怎麼解麼?」

「這……請二師解惑。」

小道童說著就要行禮。

可玄奘卻扶住了他,接著忽然扭頭對李臻說道︰

「道長可知何解?」

「哼!」

「……」

玄奘無語了,而杜如晦也無奈的說道︰

「你這為人師表當的……」

「切!」

看著這個口蜜月復劍,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書生,老李就氣不打一處來。

虧我還給你炖了大鵝!

你個吃里扒外的黑心書生!

我哪里比不上這和尚!

「……真是有辱斯文!」

杜如晦干脆翻了個白眼。

可琢磨了一下後,扭頭沖著車內的倆人說道︰

「以我看來,佛道的區別,其實是在對生死的態度上吧?佛門講究涅槃,月兌離生死輪回。認為人生便是苦,而眾生活著,便是在苦難中修行。生是苦,死是苦,循環往復。只有覺悟了,實現涅槃,才能超月兌這種苦。而道門則認為生靈自然,人活一世,修性修命,追求長生,是為了形神並養,與天地共存。說簡單點……道門修今生,佛門修來世?對吧?」

這馬車上,一個是五百年來最有望成佛的佛子,一個是立志法遍天下,約束萬民,月復有詩書萬卷的書生。

在加上這會兒陷入到「我難道不帥嗎」的魔障之中,懶得听著一個算儒一個禿驢廢話的道人。

究其學問而言,應該也算得上是高配了。

旅途枯燥,玄奘既然開口打算和道童聊聊,自問飽讀詩書的杜如晦也想效仿先賢三人行必有我師娘之佳話,借訓誡子佷之口,和這一道一佛交流下學問。

誰規定咱老杜只會打打殺殺的?

而果不其然,成玄英听到了這位杜叔叔的話後,下意識的看向了玄奘︰

「二師,是這樣嗎?」

玄奘微微一笑︰

「說生死,今生來世,其實無錯。可你的杜叔叔卻是以儒家釋義來解釋佛與道的不同。但實則是有些不準確的。佛與道真正的區別,是在「有」與「無」的區別里。佛門不言空而悟空,道門不悟有而言有。懂嗎?「

「……」

「……」

別說成玄英了,連杜如晦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思索著玄奘話語里的真意。

直到……

翻了個白眼,實在听不下去的李臻嗤笑了一聲︰

「嗤。」

道人搖搖頭︰

「你要這麼教他,那就真是誤人子弟了。」

「哦?為何?」

「因為,教徒弟不是這麼教的啊……你要做的不是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然後讓弟子自己去猜。而是應該把那些難懂晦澀的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掰開了揉碎了喂給他,讓他一點點的消化,最後形成自己的認知。上來就什麼有什麼無的……他沒讀過佛經,哪里知道你的話是什麼意思?」

終究還是心疼徒弟,李臻選擇了放下「偏見」,一邊趕車便對自己的小徒弟說道︰

「你二師講的話是對的,只是你听不懂,對吧?」

「……嗯。」

「那我來告訴你,來,《道德經》四十二章,背出來。」

听到這話,成玄英下意識的念誦出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好。」

打斷了弟子的背書,李臻又說道︰

「你手里那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神咒》可知出處?」

「這……弟子不知。二師……」

見弟子看自己,玄奘笑著解釋道︰

「此經文由鳩摩羅什尊者傳佛法入東國時所譯,你手里的,便是初本,尊者種下禪院之中那顆菩提樹後所寫。」

「你念一下。」

听到這話,成玄英開始念誦︰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停。」

趕車的道人打斷了弟子後,說道︰

「這本經文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就可以和剛才讓你背誦的《道德經》四十二章一樣,作為佛門的最佳闡釋。佛門,教人悟空。凡物之過程,成住環空,終歸于空,有亦是空,無亦是空。佛門為何叫空門?這空,便是生死之後的涅槃,便佛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你二師說的不言空而悟空。

而道門呢,道祖告訴我們︰天地有道,由無生有。三生萬物,萬物有生,自然因動而生變化,長生長化,而無止境。有則恆有,不會再返于無。天地有靈,靈亦永有。道為有根,則有道,最後,萬古常存。謂之為「仙」。也就是他嘴里的道門不悟有而言有。萬物由無到有,我們不會去否認一件事物的存在,因為它存在,一定是有道理在其中的。

佛門卻要從這份存在的事物中,找尋到那它不管存不存在,都可以接受的「空」。所以,歸根結底,道門與佛門其實都是在追尋事物發展的源頭與終結罷了。從這點來看,佛道不分高下。因為「人」存在的本身,對這個世界本身也是一種不被確定的認知。

或者,你可以這麼認為,不管是修佛還是修道,修到最後,無論是成仙還是成佛,它所存在與不存在的道理都是相同的。我們追求的都是一種生命層次上的超月兌。成佛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萬家生佛。而成仙也同樣教人修性修命,達到不朽。二者無高下之分,一切只是看身為「人」的你如何選,如何想,如何去思考,明白了嗎?「

把玄奘那高深的話語掰開、揉碎、攤到了弟子面前。

給出了最詳細的解釋。

道理淺顯、直白,乍一看就懂,可懂了只有,卻又引發出了道童那深深的思考。

他覺得他懂了。

可懂了之後,又有種想不出問題該怎麼問的疑惑。

就像是個連環扣,解開一個,又看到了一個。可新的扣子他卻還沒發現線索一般……

一下子就把道童給難住了。

同時又解開了之前的疑惑。

讓這孩子陷入了思考。

而一旁的杜如晦也同樣如此……

只不過,終究,他活的歲數長,看的書也多,仔細品味了片刻,便明白了道長的道理。

忍不住贊嘆道︰

「原來如此,道長無愧為人師表,這一番話……受教了。」

李臻听他說話,氣就不打一處來。

直接干脆翻了個白眼。

我把你當哥們,你卻說我普通又自信。

你個老光棍不打听打听,誰不說咱老李是十里八鄉的英俊後生?

于是冷笑一聲︰

「哼,不學無術的酸書生!」

「……」

杜如晦嘴角一抽。

好好的學問探討,效仿聖人之舉,怎麼到你這就變成了譏諷!

「你這廝, 簡直有辱斯文!」

「哼哼。」

李臻也不搭理他,繼續趕車。

他是正常的趕路速度,並沒有跑的那麼急。

一來車里有個孩子,長途跋涉的顛簸其實對于小孩來講挺遭罪的。

誰家徒弟誰心疼。

二來,也不用急在這兩天。

所以在路上走了一個晝夜,在出發的第二天下午,終于抵達了河津城。

可到了河津後,李臻和玄奘心頭卻是一沉。

這還沒進城呢。

左右看去,依稀能瞧見那原本的阡陌之田一片荒蕪,根本瞧不見什麼作物……

只有一群人在割草、忙碌,而遠處……一個又一個的窩棚連成了排,大片大片的煙霧從窩棚里散發而出。

這場景在看習慣了于栝的「繁華」後,讓李臻有種畫風突變的難以接受。

「……他們……在燻魚?」

「嗯。」

杜如晦點點頭︰

「在燻魚。如今亦如夏,種什麼都晚了……便只能這樣了。」

「……」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