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龍火‧祖庭

作者︰不是老狗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騎在馬上,跑到礦坑旁的功夫,李臻啃完了四個餅,喝完了這一罐子肉湯。

肉,都是大塊肉。

這點讓李臻對這些崔家人的認知更深了一層。

不管本性如何,最起碼不是什麼吝嗇之人。

其實想想也對,想撐起一個世家,光靠吝嗇斂財魚肉鄉里,那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德行比什麼都重要的年代,這些世家無論背後是否齷齪,可人前,卻必須要有讓所有人挑不出毛病的涵養。

一座龐然大物,首先若不佔到民心所向之地,那麼等待他們的便只有自取滅亡之路。

更何況……人家是姜子牙的後裔,能寫出《六韜》這種文韜武略之書的封神榜執掌者,怎麼會是草包呢?

把瓦罐放到了一邊,下了馬,他看著那不停指揮著一些武人,把一根根木樁夯到土里,自己則手持羅盤,不停走走停停的孫思邈,直接喊了一聲︰

「孫道長。」

孫思邈一扭頭,看到是李臻後,並不意外,而是收起了羅盤,朝著他走了過來。

旁邊還跟著一個……怎麼看怎麼和小崔女俠有些神似的公子哥。

「……」

李臻下意識的扭頭往小崔女俠那看。

而察覺到了這一目光……小崔女俠趕緊扭過了頭,裝作四處觀望的模樣。

臉也有些紅。

不是害羞,而是心虛的臊得慌。

等孫思邈和那公子哥走上前來,不需要藥王爺介紹,暫時無視掉自己妹妹的崔干自己便上前一步,雙手虛抱,作了好大一個揖,表達了最禮遇的態度︰

「于栝縣丞博陵崔氏二房三子崔干,見過守初道長。謝道長大義,救于栝之民于水火,此大恩,定當刻錄本地縣志當中,供時後人鳴懷感恩之心,沒齒難忘!」

入縣志,後人供養。

這已經是好大好大的恩情了。

人活一輩子為了什麼?

不就是為了一個名麼?

這就好比或許在過一兩千年,等到了後世,如果于栝這里被當成了旅游景點,有導游帶著旅游的人來到這片……姑且暫定為「火山口」的景觀時,導游會告訴所有游客︰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片火山呢,在過去被叫做地脈龍火。于栝最早是鹽礦,盛產天下聞名,專供貴族以及煉丹而用的火玉鹽礦巴拉巴拉……當時是一位道號名為「守初」的道長和那位佛門歷史上著名的玄奘大師一起來到此地,先把人救了出來,幾百礦工,無一人身死,而救出來後……

根據于栝此地縣志的記載,守初道長和玄奘法師是真真正正的請來了北方真武蕩魔大帝與我佛如來,以佛道雙法,真武帝君手執佛門至寶紫金缽盂扣在了這里,才讓火山沒有噴發而出,保全了于栝縣城里的所有百姓、礦工的生命。而他們的神仙事跡則被當時的縣丞,也是山東望族崔家二房的第三子所記錄下來,一代一代傳于後世。

而且,大家要知道,雖然我們現在崇尚的是自然科學,對一切怪力亂神傳說要抱有存疑態度。但是,也請大家知道,一地的縣志,只記錄真實發生的重大事實,所以,或許傳說有些夸大的成分,但當初這片火海的誕生時,一定是這位守初道長與玄奘法師,包括我們名醫孫思邈這幾位出了大力氣的。

並且,這件事也在佛門與道教的記錄中,均存有記載來佐證。由此可見,我們先人的智慧與能耐究竟是何等超乎我們的想象。「

仔細這麼一琢磨……

還真別說,李臻有點小激動。

思緒開始有些跑偏了。

然後……他就想到了一個主意。

要不,我干脆在這邊立一塊碑吧。

不是那種歌功頌德的碑文,而是留一塊扯淡碑,碑文就寫兩句話︰

上聯︰坑深注意腳下

下聯︰嚴禁非法火葬

橫批︰別想不開,括弧︰下面很也啊~

哎呀!絕了!

一股無與倫比的沖動讓他立刻想去刨個石頭開始敲字……

腦子里甚至都開始琢磨一群後世的專家學者,研究自己這塊碑文時的場景了。

這些人不得因為這個「也」字到底是錯別字,還是說這立碑之人乃是大連人口中的「熱」字的爭論而打破頭啊?

想想都刺激!

「……」

「……」

于是,就在李老道思想開始如同牛馬一般翻滾跑偏時,孫思邈和沒得到回應的崔干有些無語了。

這怎麼……不說話了?

孫思邈想了想,咳嗽了一聲︰

「咳咳。」

「!」

听到了動靜,李臻瞬間回神,壓下了心里那股躍躍欲試,趕緊還禮︰

「福生無量天尊,崔縣丞太客氣了,舉手之勞,舉手之勞而已。」

「呃……」

看著眼前的道人,只覺得怎麼都有些敷衍的崔干一時間詞窮了。

這位……怎麼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樣呢?

不過還沒想出答案,就听孫思邈說道︰

「手伸來。」

「嗯。」

李臻把手腕遞了過去,道人捏住大概十幾息,點點頭︰

「嗯,不錯,脈象安穩,只是有些虛弱……你這兩日也有些傷及元氣了。但……想不到金光咒還有這般用法,神魂不失,肉身不傷,雖然動了元氣但只需靜養些時日,耐心調息便可無礙了。」

到底是天下一品的丹師,見識超出常人許多。

在一連兩次看到了李臻那有些不講理的金光咒後,得到了論證,逐漸就明白了……自己以前還真的是小瞧了這門道門最粗淺可卻被譽為「八大神咒」的術法。

果然……能被納入神咒範圍內的咒語,怎麼可能有簡單的?

終究是被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所曲解了啊。

正思考著,就听李臻問道︰

「先不說這些了,孫道長,這邊情況如何?」

「……姑且算是好吧。「

「啊?」

听到老孫頭的這說法,李臻一愣︰

「好?」

「嗯,或者說……對于丹師而言,是大好。」

目光落在了腳下那片燃燒的火海,孫思邈眼里是一種世事無常的唏噓,自顧自的說道︰

「剛才你未來之前,我還和崔縣丞在說……于栝這次,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這話怎麼講?」

李臻有些納悶了。

「因為這條地脈龍火的品質,乃是上上之選。」

「什麼上上之選?」

「規模,色澤,溫度,以及里面蘊藏的火……」

「火?……不是,孫道長。」

有些受不了他這一個屁一 的李臻無語了︰

「咱有啥話能不能解釋清楚?你和我說這些……我也听不懂啊!」

「?」

這下輪到孫思邈奇怪了︰

「不清楚?拜入玄均觀之前,那位老法師沒教過你如何分辨地脈龍火?」

「……」

回憶著自己師父裹著破夾襖凍的哆哆嗦嗦,早上起來鼻子上掛著兩筒清水鼻涕,催促自己趕緊砍柴生火的德行……

行吧。

如果這也算的話。

果不其然,孫思邈看出來他的疑惑後,解釋道︰

「地脈龍火,顧名思義,以地脈而生,乃是龍脈顯像而出。當然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龍脈的血液也無不可。」

「嗯嗯,然後呢?」

似乎是虛心受教的模樣讓老道生出了話癮,他看著那些打木樁的武人繼續說道︰

「此火之溫,天下無物不融。加之火力恆定,乃是煉丹師最夢寐以求的火焰。」

「明白了,異火對吧?佛怒火蓮那種……」

「……?」

有些沒听懂這道士在那滿嘴胡咧咧孫思邈有些疑惑,可看到他那擺手說笑的模樣後,便再次解釋道︰

「所謂的丹道,火焰首當其沖。若丹師煉丹,最需要的便是先尋到一個穩定的火源。火焰源源不斷,持續穩定,否則若想咱們尋常庖廚那般,靠草木燃火,火勢不穩的話,那麼丹藥便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龍火,便是天下最穩定,亦是最好的火焰。但此火也分等級,龍火依據龍脈而生,乃地脈顯像,天下龍脈出昆侖,而昆侖之脈又分主次陰陽,以長江、黃河為延伸,滋養萬物,此乃神州血液之通。

可又如人頸腔腳底,血脈分粗細,龍脈亦是如此。所以,龍火亦有上佳、優良之分,分上、中、下三級,以溫度、規模而定。守初道長不是出身且末麼?若我沒記錯,且末應該也有一條地脈,對吧?」

「呃……」

李臻張張嘴,搖頭︰

「不知道,沒听說過,不清楚。」

素質三聯。

丘存風的鍋,你找李秀寧去,我不沾。

「唔……」

孫思邈也沒多說什麼,繼續解釋道︰

「像且末那條地脈,便屬于下等,規模太小,溫度也低一些,所以只能煉制些普通丹藥。而要說這天下間最好的龍火,道長可知在哪?」

「……龍門山?」

李臻想了想,估模也就只剩下這個可能了。

可一直在旁邊沒開口的崔干卻搖頭,對著李臻解釋道︰

「道長此言差矣。龍門山之火……剛才在下听孫道長的意思,規模……比于栝,要差了些。」

「……嗯?」

李臻一愣,本能的覺得……這件事開始有些不對勁了。

可又壓不住心中的好奇,試探性的問道︰

「于栝比龍門山的地脈還好?」

「龍門山之火……確確實實比此地要遜色一些,但並不多。」

孫思邈點點頭,給出了確切答案,接著又回答了李臻上一個問題︰

「而這天下間,最好的地脈,並不在中原。而是高句麗的祖庭……」

「長白山!?」

隨著他的話,李臻把一個地名月兌口而出!

孫思邈並不意外。

高句麗說自己的祖宗是長白山上山神下凡的故事,幾乎是天下人皆知了。

點頭應聲︰

「不錯,便是長白山。而這……也是陛下征高句麗的主因之一。」

「……」!!!!????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