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亂世白蓮

作者︰不是老狗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孟津的騷亂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僧人念了經文後,尸體就被抬走了。

而在那位管事的官威下,剛剛吃完飯,甚至都來不及喝口茶歇歇汗的船工們就被拉了過來,開始飛快裝船。

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在一群人好奇的偷瞄下,一車一僧一道上了船。

這種寬船專門用來拉貨送車的, 一船配二十個舵手,松開了纜繩後,二十人喊著號子,開始朝著河岸對面擺渡。

穿上的商隊對于李臻和玄奘,都跟避瘟神一樣,包括那幾個明顯是護衛的出塵修煉者也都是如此, 躲的遠遠的,壓根不敢靠近半分。

李臻也不在意,只是站在船邊, 盯著那奔流的渾黃河水發呆。

這時,玄奘走到了他旁邊,同樣盯著黃河之水問道︰

「道長在想什麼?」

「沒想什麼啊。」

李臻納悶的看了他一眼,搖頭︰

「咋?」

他確實沒多想,一沒琢磨車里那個女孩,二沒琢磨河東的事情。

黃河是母親河。

和長江一樣,相信每個路過的現代人,對這兩條河都有種很特殊的情愫與溫柔。

當著母親的面,不需要想太多。

只需要感受它那千百年如一日的溫柔便好。

不過顯然玄奘沒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听到李臻的話後,以為李臻在敷衍他,索性直接問道︰

「道長可是在惱貧僧?」

「惱你做什麼?」

李臻愈發納悶……但馬上反應過來了對方的意思,問道︰

「你是不是以為……我不贊成那三個人的死?或者說……覺得他們罪不至死?「

無需玄奘回答,他便看著河水自顧自的答道︰

「其實並不是。出來混江湖嘛, 過的就是刀口舌忝血的勾當。要是沒點覺悟, 那倒不如離的遠遠的。而我剛才阻攔你的原因也很簡單……你太單純了。」

「……?」

听到李臻的話, 僧人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絲疑惑。

我?

單純?

這話或許任天下誰人來听,都是一個笑話。

一個不知打哪出來的道士, 竟然敢去妄言菩提禪院的高僧「單純」?

你在說什麼蠢話,胡話?

而感受到了僧人的情緒,李臻看著河水,听著耳邊的號子聲,如同自說自話一般,說道︰

「人家都說佛門慈悲,說你們的包容性更強。我倒不是貶低你們,只是覺得……如果一味的什麼牛鬼蛇神都往自己家里帶,那家里總有一天要出亂子。其實……和尚你心里是有一股不滿足的的,對吧?」

目光緩緩挪開,看著玄奘,道士問道︰

「現在的佛法,制約了你看天地的角度。」

「!」

僧人臉上迅速閃過了一絲驚訝。

可李臻卻再次扭過了頭。

「說白了,這條路,你已經走到頭了。都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在的佛法,你讀的越多,心里就越疑惑……當然了,我是作為一個道士給出我自己的看法,真要你叛出佛門成為什麼大魔頭之類的, 我先說好,我不背鍋啊。」

「呃……」

原本,玄奘還認認真真的在听。

可冷不丁的被李臻話頭這麼一轉……他還真有些反應不過來。

干嘛啊?

我……叛出佛門干什麼?

而看著他那半是無語半是荒唐的模樣,李臻笑著要搖了搖頭,問道︰

「和尚,求而不得,苦不苦?」

「……」

玄奘沉默。

流水波濤之中,點頭言是︰

「苦。」

「不得解月兌吧?」

「……嗯。」

「其實我覺得可能這就是你師父的意思。讓你出來,親自看看這天下。」

「……」

「把自己從佛經教義中摘出來,用盡可能冷靜而客觀的眼楮,清清楚楚的看看這世間。度己?度人?度眾生?……其實這不是佛經或者說佛祖給你們定下的目標,而應該是一種……怎麼說呢,一種要讓你們自己思考的路線。

就比如你今天念的那個經……我記得迦葉尊者好像是什麼苦行僧第一人,對吧?別的佛陀弟子都在普度眾生,唯獨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又擔心自己的能力無法勸說那些人,所以,既然沒法像其他人那樣普度眾生,那麼,他最後選擇的是一條名為「管好自己」的路……想想,是這麼個道理不?「

這下,玄奘眼中是真真正正的出現了一抹疑惑。

眼前這個道人……簡直顛覆了他所學的一切。

佛經教導我們,要引導眾生向善,修得正果。

這本就是僧人理所應當的責任。

可是……听到了他的話,玄奘心底也順著這個問題,冒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真的有僧人如迦葉尊者那般……「能力」不夠,該怎麼辦呢?」

是繼續帶著有些誤人子弟味道的執念,履行一個根本不能勝任的職責?

還是說……度人先度己?

一瞬間,他雖然談不上茫然,可卻有些迷惑了。

「……」

船老大的號子聲在船尾響起,對船工們發號施令,沿著L型的路線一點點的往對岸的碼頭處行駛。

僧人站在船舷邊,看著渾黃的河水一言不發。

這問題,他想不透。

或者說……

「那要如何明悟自己到底是度己,還是度人?」

他問道。

听到這話,李臻聳聳肩︰

「你問我,我問誰去?」

「……道長不知?」

「肯定啊,我要知道,那個號稱什麼五百年最有希望成佛的人就是我了。還有你什麼事?」

李臻嬉笑了一聲。

可玄奘卻沒笑,而是皺緊了眉頭。

想了想,他繼續問道︰

「那道長剛才為何阻我……」

「阻止你殺他?」

「嗯。」

「你不是出家人麼?不是不殺生麼?……雖然我一直覺得你們挺虛偽的,不殺生也好,殺業為罪之類的也罷,好話賴話都被你們說了。你明知道一個人渣不可能回頭,卻偏偏搞出來那副慈悲為懷的模樣。不過嘛……」

道人手中金光化作了一個葫蘆瓢的模樣,舀起了一瓢含著泥沙的黃河水。

飄到了玄奘面前。

那意思是讓他洗洗手,畢竟手上還沾著血呢。

「……」

玄奘沒拒絕,指縫間還有血泥的手在水里漂洗了一會,白皙的手掌重新出現。

把水潑了出去,李臻才說道︰

「這才對嘛。再渾濁的黃河水,依舊可以用來洗手、飲用。就像這個世道一般,和尚,世道再爛,也不是我們擺爛的借口。你是個多干淨的人兒啊,難得瞧見個這麼干淨的人,那就干干淨淨的,手上沾染鮮血的活……不適合你。

你要做一朵白蓮花,讓所有靠近你的人,都能從你身上看到自己心底的丑惡。有的人呢,面對這丑惡會自慚形穢,有的人則會妒忌你妒忌的面目全非,還有人會疏遠或者遠離你……但我相信這世道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在看到了你這朵干干淨淨的白蓮花後,會想起內心之中最深處的那份善良。

而只要做到這一點,這種人每多一個,對世道,不都是更好了一分麼?而這樣的你,是在度人,也是在度己。又或者……度人又度己。等真到那個程度,度什麼反倒不重要了,不是麼?」

「……」

面對道士真心實意之言。

玄奘一語不發。

不是說他不解,而是不知為何,他想到了自己下山之前。

師父曾言︰「令你心湖起波者,是道非道,亦是你的緣法。你到了,便會看到他。看到他,便懂了。」

懂什麼?

他曾經並不懂。

可現在,隱隱約約的,他好像懂了。

之所以不懂師父讓自己懂什麼,不就是因為迷惘麼?而自己為何會迷惘?因為自己還不懂。

不懂為何佛經里處處都是大智慧,卻讓他有種疏離感。

這份疏離感,就像是一個滿月復才學之人,在對一個大字不識一個,道理不懂半分的人在討論的真知灼見。

或許,滿月復才學之人懂很多。

可他卻忽略掉了,那才疏學淺之人心中的不懂。

前者不懂後者不懂什麼。

所以注定他說的是沒用的。

而現在……恍惚之中,他忽然懂了。

面對不懂之人,就算你把你懂的講出來天花亂墜,陋室生香,也沒有任何作用。

你需要的,不是讓他懂。

而是教他懂,教他懂自己懂的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

怎麼懂?

怎麼教?

想到這,忽然頓覺醍醐灌頂一般的僧人想到了一位先人的言論。

上行下效。

這句話,與道長之意……

不謀而合!

渡人渡己?

無所謂。

做自己。

做的好了,自然會有心懷同理之人加入其中。

猶如人師,為人師表,言、行一致,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這便是道長的觀點麼?

「見到他,就懂了。」

師父……

原來……這就是您的苦心麼?

見弟子心存迷惘,卻坐井觀天。便讓弟子下山而來……跟在其身邊麼?

觀其言,論其行。

上行而下效,一脈而相乘。

不看僧門道法,不論門戶之別。

三人行必有吾師?

他一陣恍惚,可恍惚中,卻發現……

儒家孔聖之言,與師父之語,甚至以及道長口中那「別管修佛修道,不都是為了這世間變得更好」的言語不謀而合!

果然……這世間道法萬千,可最終……

是殊途同歸的麼?

而如此看來……

這佛經,所缺的,不正是這一份包容麼?

那麼問題來了。

這份包容……

在哪能找到呢?

在哪能找到……讓越來越多之人明白這份包容的……

經呢?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