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新與古

作者︰萬物皆可種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靈器的煉制無需準備其它,有空閑便可開始,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拿些東西熱熱手,許久未煉制器具,多少有些手生。

時間來到六月下旬,日頭逐漸變得炙熱酷烈,路邊鮮綠長草也萎靡,花卉耷拉在旁,無精打采。

走走停停,一路上見過許多地方,也去到好幾處名望不淺的觀宇宗派,或多或少有些收獲。

青朧山天壁上掛著的內景秘寶已經不下四十,除去少部分來自各地小門小派以及名勝古跡,其余多是從齊國皇宮以及靈玄宮與玉瓊觀處搜羅得來。

與南地時候不同,北齊的兩家道門魁首底蘊淺了許多,大頭都在皇宮內,听聞齊太祖立國時曾騎跨高頭大馬、帶著部將親自登山。

自那時便有許多典籍道藏、古老傳承被搜刮一空,挪到了皇庭大內中去。

那些原本上沾染濃郁人念,又浸潤靈性日久,乃是內景造就的關鍵。驟然被帶走,使得綿延數百年的兩家勢力竟只有寥寥三五座內景地,其余盡皆胎死月復中。

陳嶼看過這兩地,對比正陽、真武兩家,不止在道法修持上有不同,連傳承方式也迥異。

北地的勢力很喜歡分內宗外宗,外宗待人處事、留駐紅塵,甚至耕田種植、經營商販,大部分供給自身,余出的則奉于內宗諸人。

內宗多清修,其間門人鑽研一道不斷熬煉,數年十數年如一日,或是武學護道技擊,或是丹鼎風水符法。

自有幾門獨特手段。

兩者相比內宗要清靜許多,人氣遠不如外宗旺盛。

這種流派的源頭為玉瓊觀,他們正是第一個采用如此法子的。

後來大齊立國,那位世族出身的太祖率軍叩山,靈玄宮在一通折騰後被大車小車一連拿去萬冊經卷,宮內道藏典籍空缺過半,不得已學了此法,從此內外分流。

以隱山內宗這種半封山的方式維持著傳承不熄。

不過大齊並未做絕,在以悍然手段幾乎打斷了兩家脊骨的同時,也丟下幾顆甜棗吃,讓得許多前賢道人都得到封敕,落以道君真人之名傳揚天下。

其中故事曲折難說,陳嶼也只從旁人口中,以及兩家勢力現有的藏書記載中了解了些許。

內外二宗的傳承之法讓他好奇,入內查看過幾次,且不論遍及齊地各州府的模仿者,靈玄、玉瓊兩家本身對于外宗的打理還算有條理,內外之間聯系緊密,許多消息會在第一時間傳入,很是靈通,而非坊間傳聞的那樣隱世不出,全然不顧外界滄海桑田。

看過這倆家,他同樣找到了一些值得留意的靈性充裕之人,多是內宗道士,這些人既然能進入內宗,天賦自然不差,且常年修持武藝與養心,與常人相比有些優勢很正常。

陳嶼灑下法種,期待他們能從中參悟出屬于自己的道,踏上修途。

往後無論勃發于天外、演化星辰,甚至開闢前路,都可讓他觸類旁通、從而有所收獲。

不過靈性這東西很玄妙,並非與俗世所言的天資完全掛鉤,陳嶼在一些落魄世家、小門小戶,乃至于農家子弟身上也都找到過一二人,先天靈性活躍。

未曾厚此薄彼,他一視同仁,將法種傳下,深埋在這些人的意識中,等待感悟之時,破殼生發的那一日。

踏遍大半北地,陳嶼循著計劃猶未回返,而是向更北方的草原、大漠走去。

不過這些地方壯闊有余,風景別致于其它,然而論及人念靈性卻稀薄,故而內景想來數目極為稀少,泉眼亦如是。

好在他于齊國中已得十余處泉眼,除去留下在原地的八處,另外幾枚被收攏在懷,不僅如此,處于末期即將崩潰的內景地也標記不少,往後大可再去尋上一番。

手中寂滅靈核數量有限,現成泉眼正好拿來為布陣練手。

定下注意,他邁步遠去,漸漸離了煙火人跡,出入嶙峋戈壁,荒蕪川澤。

沒了同行游子,沒了人念磅礡。

餐風飲露、浮游天地。

途中,放下刻意,觀覽大地風光的同時亦不忘手頭諸事,可謂充實無比。

研究泉眼、消化法象、升華靈性,以及琢磨那五枚黑珠和七朵紅花的用途,一切按部就班。

時而等到積蓄圓滿,自感體內靈性雀躍帶動法力快要蓬勃難耐時,便登天招雷狠狠劈一番, 里啪啦兀自舒暢淋灕,仿若掙月兌枷鎖,又破開一層桎梏。

……

春耕之後,戰事再次爆發。

西、北兩端牽扯大梁許多精力,縱然左右二相坐鎮,然而還要同寶座上那位你來我往不亦樂乎,故而只能勉強維系。

不得已之下召了各地節度出力,許以從急之權。

此例一開,宛若大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

各地紛紛出兵勤王,實則佔地擴兵買馬,風風火火不加掩飾,節度使們大有操練十萬旌、定鼎江山王的架勢。

梁廷如今已顧不得其它,河間爆發多次沖突,戰線後撤數百里,幾近整個府州都淪陷。

嚴崇岳到底年紀大了,從年初支撐這艱難戰局至今,世人皆知傾覆就在一剎。

只等一場潰敗到來。

但這在朝臣眼中還只是小疾,數十年來北國何曾伐南?至多擄掠些人口和銀錢寶物便會歸去。

真正的大患在西北!

為了應對北地局勢,朝廷派遣多位將領派,並以節度使們手中交換來的兵力悉數托付,只求在秋收前穩住陣地,不使起偽齊荼毒京畿。

今歲南方少有天災,必是豐收之年。

屆時糧資充裕,自可進退有余。

至于西邊宋義雲,朝廷可是花了大力氣,兵甲齊全、人馬如山海,良將景從。

攘外先安內,十萬人齊齊向瑤山以西進發。

然而當頭一棒,右路軍便在宋義雲手上吃了大虧,覆沒了數千人!

平叛眾將冷靜下來,轉變策略,以瑤山為陣地借由西南與北漠與之交鋒,派出大量細作尋求破綻,甚至策反將領以及當地土人,欲要侵擾之間伺機一擊破之。

然後就被三山五岳里那些混不吝的貨色教訓,反倒這邊幾個都頭先是被以家眷要挾,再由酒色引誘陷落,出賣軍機,讓得幾處新建的糧倉被襲擊,付之一炬。

又有刺客在關塞出沒,掠去了守關一人都頭的項上頭顱。引嘩然一片。

兩日不到,大軍營後的水源被人偷模投毒,那人輕功超絕,踏行草簇宛若凌空飛騰,十余士卒都未能攔住,最後弓箭齊射才拿下。

雖查明之後就封堵了水源,重新開了一處,沒有真個影響到行軍,但經過此間種種,直到此時,將領們才真正意識到宋義雲手下這群武人是何等無所不用其極!

「西北民風彪悍,人皆尚武,哪怕面對軍陣都是枉然,但行刺投毒、襲擊親眷等事卻再適合不過。」

梁軍加強了大營值守與方位,又打殺了上百人仍未止住,日夜都有人不厭其煩襲擾。令眾將神色陰郁。

「軍中習武者不在少數,放武林中所謂二流三流之人比比皆是,然不可能如對方一樣肆意。」

軍中將士有限,武藝高超者多是對正沖鋒將之類,特意抽調出來去行襲擾之事實在劃不來。

「從之前捉拿的幾人口中得知,他們都是宋賊人手下的三山五岳眾,本為西北當地的武人,被收復後派來送死……只要能侵擾半分,對方就欣然滿意,不指望這些人能干成大事。」

「江湖武人?既如此,我等為何不仿照著招攬一批武人與之對壘!」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聞言多數將領點頭,不過也有將領面上流露猶疑,「宋義雲屠殺西北,有赫赫威名煞氣,這才威逼武人為其爪牙,以身後各州武人那無法無天的性情,恐怕……」

眾將沉吟,最後上首那人開口,同意了招攬一批江湖散人為朝廷效力,分潤一些壓力,至少能同樣做法去惡心對面。

「那些人本將也略知一二。」

「所求無非名利二字。」

「便封賞幾個領頭的,拉攏一批。小門小派還是算了,就以名頭大的為主,讓他們自己去組織人手。」

「我等只需略施威儀,再讓各地官衙配合,自可讓其服服帖帖,溫順听譴。」

眾將了然,開始商量哪家合適。

「末將的小子素來紈褲,曾與一些武人結識,听聞論出名,合有兩家為最。」

「真武,正陽,名望不小,不過後者不好動,左右二相也不會允許此刻再挑起「國師」一事。」

上首的大將沉思少許,了然點頭。

「那便真武負責吧,傳本將軍令!」

「再許其自行安排西南本地的武人,數量一定要夠,不要求他們去前線拼殺,但國朝艱難,這些人往日不事生產,如今總該回報一二……」

……

封山的真武終究沒能逃開這漩渦,迎來了第一樁禍事。

「朝廷派來欽差,如今就在山下的重樓城中暫住。」

此代真武掌教玉鴻端坐,神色肅然。

鶴發童顏,得封真人的他一對瞳眸望看向左右蒲團上同樣仙風道骨的二人。

正是同位真武山真人的玉瓊、玉華。

此間為無妄山,金頂。

殿中只他們三人,面對朝堂下達的將軍令,事情不算小,且在明知封山遣散門徒的當下,還要真武去為平定西北出人出力,實在讓人難以心平氣和。

不過三人面色還算平靜,既不如前線眾將想象中那樣惶恐不安,也無借此機會大展手段定鼎魁首之名的念頭。

仨老道眼觀鼻鼻觀心,全然不以外物悲喜,殿中流淌著無為之意。

顯然,這封所謂的將軍令,並未讓三人在意。

「朝廷新封五軍元帥的令,言稱要天下各派出人出力,體恤國之艱難。」

「真武為大梁道門魁首,當給各家做個表率,號召武人踴躍。」

玉鴻真人剛說完,右側傳來動靜。

「呵!」

玉華真人撫掌,這是個瘦削老道,青袍遮體顯得身形頎長,縱然年逾六旬卻道修有成,看著仍舊精神矍鑠,紅光滿面。

只見他翻開那道手令,一目十行粗略掃過,嗤然一聲,不予置評。

自顧自念起了清靜經。

玉瓊真人站起身來,「師兄,這些雜事既然已經有打算,那便照著做罷,師弟近日或有所感,就先走一步。」

道了一聲後,轉過去離開了金頂,風中還傳來其若有若無的呼吸與呢喃,蘊含某種律數,很是奇特。

「哦?玉瓊師弟要突破了?」

「好事,好事!」

玉華聞言一愣,也接著離去,听聞師弟突破在即的老道士邁開了步子,就要回到山頭繼續閉關琢磨。

剛走兩步,老道士又看向身後,似乎想到了什麼,旋即調轉身形去了另一處。

正是離雀山方向。

玉瓊師弟之前的進度比老道不如,現在竟然進步如此大,難說小玄誠沒有在其中出力,不行,得去問問,最好自己也能學學。

求道無分先後,達者為師。

向自己的師佷請教這種事,老道士不覺得有何不可。

與此同時,金頂上。

玉鴻真人笑著看兩人陸續離開,目光悠悠,仿佛穿過殿門越過了山巒竹林,見到玉華向離雀山去。

再看身前的令紙。

鶴發老道搖頭輕笑,長袖下手掌緩緩伸出,彈出指印。

一抹赤光從丹田飛出,縈繞指尖。伴著食指勾勒,口鼻吐息。

禍火敕淨咒!

呼!

一縷細微火星從掌心飛出,飄揚在紙張上,轉瞬舌忝舐蔓延,化作一捧火焰。

揮動袖袍,火氣驅散。

金頂大殿的地上只余下些許灰燼。

見得這一幕,玉鴻真人反而沒多少驚奇喜悅。比起另外兩位,當時正在閉關參悟的他是玉字輩的三人里最晚得到這份功訣的。然而許是天賦不差,同時也是三人中第一個明悟氣感。不過很快就察覺到玄誠道人帶回的新法修習過于艱難。

首先便是天地之氣太難找。

按照對方所言,在真武山上尋覓天地之氣,幾乎要比在西南邊陲那座元陽峰困難百倍!

「一者如大樹參天清晰可見,一者如發絲縴細難以洞悉。」

差距如此,饒是老道耗費心力,仿佛回到數十年前剛入真武時那般,日夜都在研求,最後才堪堪入門。

然而,等他想借助古時傳承的諸多道法時,卻發現縱然明悟氣感,這些道法也施展不出。

新法、古法……

「古時的法真的存在?」

「為何走不通……」

回想方才的咒術,不過是照貓畫虎弄出的,並非真個咒術。

但玉鴻真人也有想法,將真武傳承的古法以新法的方式一一重現,想來又會是一番獨特效果。

……

為您提供大神萬物皆可種的《山上種田那些年》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百一十章 新與古免費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