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上山(單章)

作者︰萬物皆可種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元神飛行于晴空中,速度不快。

溢散的精神力無法像身處天外天時那樣臨摹幻化出術法,助力不多,能依靠的僅有元神體本身。

好在相比常人,元神穿風而過,怎麼也要比緩慢步行快上一些。

且這座袖珍山巒離平城不遠,一兩里地,幾乎貼靠在城邊。

隨著元神月兌離城池,四周紛亂念頭漸漸平息安穩不再狂涌躁動,人念遠去,山野寧靜之意迎面撲來。

嗖!

山峰抵近,陳嶼想了想未曾停下,而是繼續向上。山腳下似有不少人往來,雜念依舊不少。而此地離青台遙遠,元神入虛所需的環境需要足夠安謐。

抬眼打量,左右兩百來丈高低,很快就到了齊山腰處。

又飛了一陣,感受到身側無數念頭總算平和下來,宛如從寸步難行的泥潭中掙月兌逃離。他松了口氣,這才止步。

舉目望去,卻非想象中自然之景,人際依然彰顯,有建築若隱若現。

泉水叮咚聲清脆,流溪潺潺,一灣石潭旁,杖形圍欄頂著不知名獸類木雕,浮花刻草,圍合一圈。

不遠外,一座三層瘦樓掩映于山林。

陳嶼仔細想想便不作意外,此山立在平城近處,有建築著落再正常不過,就如青台山這等偏遠山巒都有雲鶴觀和落霞石亭兩處景觀,此地若是光禿禿一副原始面貌,那才讓人驚訝。

不過既然人念淡薄,想來出入此地的人不會太多。

體內,原本氤氳圓滿的精神力已經耗去近半,他略做嘗試,元神將隱未隱,銀芒流轉片刻後收攏。

「四十七倍于正常入虛消耗……比預期的好不少。」

確實要好上很多,在原本預計中,平城與青台遙隔數百近千里,哪怕不依著倍增的規律,也決然要比落霞岩與道觀之間耗損更多。

而實際上也正是如此,不過比預計的數百倍消耗精神力要低上許多。于是陳嶼頓時按耐住返回的想法。

四十幾倍而已,對如今還剩一半存量的他而言足以支撐一會兒,用以探查這片從未涉足的山峰。

直到此刻,他才放下心來大膽駐留在此,關注四周,上下飛動張望。

依著此刻活動時的精神消耗,半個時辰內返回便無礙。

「聞道閣……」

三層小樓前,陳嶼元神靜立,薄薄銀毫化作衣衫,有精神雲氣托舉自身,飄搖浮動在樓閣之外。

還未進入,就听得樓中有窸窸窣窣細微響動,間或似有人聲傳來,被元神輻射一域的精神力收集反饋。

此間並非內景,現世的人聲動靜都可被精神感知,不過和眼目耳鼻等五感比較起來又有些許差別。

倒是一份獨特體會,元神體細細感受此中兩者的區別。平日未曾關注,正好最近他在琢磨如何將五感與精神感知融合匹配,或可有所得。

停留樓外片刻,陳嶼飛身進入。

元神幻化,自然可以穿透眼前以榫卯建築的木樓,其間木料質地再好也阻攔不了他半分,不過習慣走大門的他倒也沒有偷模模穿牆的興趣。

元神的視野和精神力反饋的視野還是有些不同的,譬如此刻,進入樓閣中若是後者,便會無關巨細全數羅列眼前,一寸寸一分分,分毫畢現。

卻也灰撲撲,看得不真切。

而元神雖然仍舊比不了眼目,但總歸多了幾分顏色。

一樓進口,一尊檀香銅鼎叉開三足立在最中央,有裊裊煙雲騰轉。繞開走到左右兩旁,則豎立著一排檀木,珍獸文字浮刻其上。

陳嶼見著貼上前去,很多器皿擺放在檀木架上,依次數遍不下百種,大小器制各有不同,材料也千奇百怪。

有石、有銅、有鐵、有金銀,還有不少辯識不得的。

大都做了鐘鼎,亦有部分鼓、尺以及劍器。

他對此饒有興致,因為大部分造型都很別致,即便一眼看出同為道門法器,卻帶有較為濃郁的本土風格,且看成品似乎年份不長,像是煉制不久。

逛了一圈,又向著二樓飄去。

未曾進入便听得兩道聲音起伏,很是稚女敕。

陳嶼跨過門檻,一口天窗開在樓中不遠處,從窗外映落大片陽光。

內里亮堂堂,不似一樓那般昏暗。

道僮?

他認出了一男一女兩小只的穿著,主要頂上那方‘落巾帽’實在太顯眼,這正是此方水土中道門童子的裝束。

兩人並未察覺到有外人到來,普通人看不到也感知不了精神層面的事物。

陳嶼來到跟前,浮在半空,這一層裝飾不如一樓那般堂皇,不過木架更多,上層封束著不少書冊,既有紙卷,也有竹簡木片,在某個隱蔽角落里還看到了幾面古樸的石板。

「這個得好幾百年了吧。」

以石板記字,這種習俗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不存,但這是指中原,在西南這一片數百年前還有很多部落野人存在,莫說石板記字,有一些古老而封閉的甚至保留著草繩記事的習慣。

文字都尚未形成。

看來這里的主人喜好研究古物,或者說對中原文化以外的其它流傳下來的文化顯得有些在意。估計一樓里保存的奇形怪狀的器皿中說不定就有一些來源自山野中的遺民。

這頭,倆道僮還在交頭接耳,年歲都不大,陳嶼看去,兩人至多不過十歲。手上各自捧著一本書卷,捏著筆,唰唰書寫抄錄,不過表情多少有些不情願,大概不是主動前來。

他又看向其余地方,不禁感嘆。

好多書,感覺不比方台閣少。

一些久遠的卷宗文字這里也有,包括幾本他久有耳聞的道經,擺放在最外側的書架上,離地不高,似乎專門為兩童子才如此設計。

可惜,元神體不比肉身,無法翻動書頁,不過陳嶼轉念一想,假若借助銀毫所化法衣,能化虛為實,未必不能做到。

但他回望一眼,此地還有兩童子在抄書,動靜或許會有所驚嚇。再者此刻也無法確定催動法衣翻閱書籍所需要的精神力到底多少,萬一過多,耽誤了返回可就得不償失了。

故而思量一番,最後還是選擇放棄。

「回去了可以試試。」

陳嶼打算離開,不過不走平城了,那地方太難行,他準備在這片山頭找找,按理將如此規模的建築必然歸于一方勢力。

而平城周圍有能力收集到眼前成千上萬本書冊,堪稱一處道藏的,大抵只有一個了……正元觀。

神情微動,若是如此,那麼此地大概就是元陽峰,傳聞中有道門真修隱居修行的地方。

曾經蔣道長還介紹過,城中的二層小樓便是這位真修所有。

于啟猛于真人,正元觀乃至整個西州有數的道門大修。

如此,卻是不意外會存有一棟專用于藏書藏器的樓閣。

那位于修行去哪了?有了猜測,陳嶼升起幾分好奇,只是時候不早,他倒是沒有刻意浪費精神力尋找。

先找到此地的內景再說。

事實上內景不難找,在每個稍加顯眼的地方或者建築處嘗試下入虛即可,不必完全進入,有精神反應的便是,沒有則換下一個。

而就在距離樓閣不遠的一地,一顆倚靠石潭的松柏下,陳嶼找到了此間所倒映的內景。

或許並非唯一,他對此很清楚,不過有一個就夠了。

臨走前,元神體來到二樓兩個童子近前,肉眼難見的金光涌動一陣後由一化作二,兩只小了一圈的元神小人立在空中。

其中一只漸漸收縮,在精神力作用下壓成黃豆大小,旋即有法衣封隔,遲緩了力量的溢散。

剩下的元神體則將純金般的黃豆扔在一位道僮身上,滲透青衣與血肉,進入到脖頸一角,靜靜懸停。

于對方而言並無危害,精神不同于內,只要不粗暴地塞入腦袋里就對現世沒有浸染。

選了脖頸而非內腑則是因為在這個位置可以安全無害地汲取道僮溢散開來的思維念頭,將之轉化並遮蔽自身,減小與對外界雜念間的對抗。

且隨著法衣的逐漸消融,精神力量溢散,小道童好運之下還能得到些許針對腦域的強化。

覺醒自我不可能,一步登天凝聚精神力更是別想,但耳聰目明、才思敏捷、過目不忘這些變化卻能夠一一體現。

算是陳嶼借用對方以作標記的報酬。

此地沒有靈機投落的關聯事物,想必下次若要前來應該需要先借道平城,不過這樣太麻煩,憑白消耗過多精神,故而思來想去,陳嶼決定留下部分元神,化作體外種樣的標記,一如在天外天中所干的那般。

「希望能派上用場。」

有用沒用他不知,總之試試無妨。

想罷,陳嶼轉身離去。

卻不知在其背後,正抄著道經的小道童百無聊奈,正要伸個懶腰,只覺腦袋好似涌入了清泉,涼涼的,令他不自禁心境平靜。

道僮疑惑,這感覺來得雖然古怪,不過小孩心性的他並未多想,只是當他正要跟身畔的妹妹分享時,眼角余光似乎瞟見了一抹金燦光輝!

誒!?

道僮猛地回頭,再看去時果真見到一絲真在消散的余韻。

金燦燦,又夾雜幾許純銀色澤,落在陽光中仿佛浮塵,帶著異樣美感。

十歲的孩童自是不懂這些,但不妨礙他一邊為從未見過的景致驚呼,一邊拉拽起正鼓著粉女敕臉頰氣呼呼抄書的妹妹。

然而,女童順著哥哥的指尖看去時卻什麼也沒見到。

任憑小道僮如何比劃都無法。

眼見著女童直勾勾看向自己,大眼楮里閃爍疑惑。

直將小道童急得好一陣抓耳撓腮。

與此同時,樓外石潭邊,一道金光瞬息間便沉寂不見,消失得無影無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