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高仿大才子,一考定江山!(第四更)

楊起龍同耿精忠比較熟悉,而且他也知道那個什麼「天子分身耳火」的讖緯之言,于是笑著搖頭道︰「世子爺耿精忠那邊您不必擔心,他一定是用了什麼手段才謀得了福建總管一職。目的倒也不一定是與我為敵,也許他也在趁著天下大亂的機會搏一把大的!」

朱和點點頭,「那我們能聯絡他一起反清嗎?」

「世子爺,這事兒不好辦」說話的是諸葛三和,他現在正一心二用,一邊插話,一邊在看一份情報匯總上面有一堆雜七雜八的消息,看著好像不要緊,所以楊起龍發展的那兩個下線就把這些消息寫在一張紙上送出來了。

「有什麼不好辦的?」朱和對策反耿精忠還是很有信心的。

「福建是延平王府志在必得之地!」諸葛三和緩緩道,「同時又是耿精忠的根本之地咱們如果去聯絡耿精忠,那就會被架在延平王府和耿精忠之間,里外不討好。所以還是讓延平王和陳軍師去和耿精忠聯絡,咱們只要能把吳三桂拉下水,那就足夠了。」

「吳三桂?」朱和皺眉道,「他真的肯?」

「事在人為」諸葛三和這個時候將手里的情報匯總遞給了朱和,「世子爺,您還是先看看這個吧。」

「哦。」朱和接過情報匯總,然後往諸葛三和手指的方向看了眼,「上諭,凡廣東生員,無論是否剃法結辮,皆可參加今科鄉試,朕當一視同仁」

朱和的眉頭也緊了緊,「康熙什麼意思?沒有辮子也能去考?他這是要」

「要挖咱們的牆角!」諸葛三和接過朱和的話題,道,「世子爺圖海的大軍沒三個月是到不了廣東的!在他們抵達之前,孫延齡也不會冒冒失失的來打廣州。所以兩邊接下去要爭的就是科舉了!」

朱和也早就準備要在廣東辦科舉了考試做官嘛!這是讀書人的最愛,而且朱和家的朝廷就一草台班子,各個衙門的缺太多,急需要官員來填補。

另外以朱和對廣東三大族群的了解,這廣府人喜歡吃吃喝喝,吃在廣州啊!

潮州人則喜歡打拼創業愛拼才會贏嘛!

至于客家人嘛,一直比較喜歡讀書當學霸。

所以歷史上客家士大夫經常會為了科舉考試的問題和廣府人、潮州人打架!唔,他們對這事兒有執念,歷史上客家人鬧起來的太平天國打進永安州後,除了封王和搞王娘之外,就搞了一場自娛自樂式的科舉考試,之前圓不上科舉夢的天國領袖們都自己出題考自己十足過了一把學霸癮。

現在朱和已經掌握了廣府人的大本營,大佬輝又控制了半個潮州,朱天王也還在潮州的揭陽縣。

看現在的情況,廣府人、潮州人大半是會跟著朱和走的,但是客家人是什麼態度就不好說了。

廣東在清朝歷史上經常出現「土客惡斗」的情況,客家人往往會和廣府人、潮州人嚴重對立。一方如果要反清,另一方就會支持清朝。

如果朱和也遇上這樣的土客對立,那他的廣東朝廷想要做大可就難了。

而朱和現在可以拿出來吸引客家人的,除了一部分廣東沿海的土地,也就只有科舉考試了。

而且土地不能給太多,要不然潮州人、廣府人就該不滿了。畢竟廣東沿海的土地,本來都是潮州人和廣府人的。

所以即將舉行的科舉考試就很重要了,如果搞好了,取出一大批客家進士,甚至取出一大批其它省份的才子那麼接下去的事兒就容易辦了!

想到這里,朱和突然眼前一亮,笑著道︰「有了咱們這一回一定要把廣州科舉給辦好了!不僅要吸引廣東各地的才子來考咱們的科舉,還要設法吸引全國其它省份的才子來考!

一定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又回來了,而且還深得天下士人之心,依舊是天下才智之士所向往的正統!」

朱和說到這里,已經是滿臉得色了,還笑著看了看諸葛三和和楊起龍,「二位軍師,你們覺得孤家的計策如何?若玄燁知道天下的漢人才子依舊不忘故國,一定會膽戰心驚吧?吳三桂、耿精忠之流,說不定會幡然悔悟,重回我大明陣營吧?」

「世子爺,」諸葛三和听了朱和的話,有些哭笑不得,「這天下才智之士如果都向著大明,那您還搞什麼原儒呢?」

楊起龍也嘆了口氣,道︰「是啊,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世子爺,臣為了反清復明,浪蕩天下多年,實在也沒見過多少士人還懷著咱大明的。熱衷韃子的科舉,想給韃子當官的倒比比皆是啊!即便有幾個大明遺民,也都垂垂老矣,難堪大用了。」

「二位軍師誤會了,」朱和笑著擺擺手,「孤家的意思並不是說要通過這次科舉找到多少才子智士。而是要讓天下人,要讓玄燁、吳三桂、耿精忠之流都認為我大明通過這場科舉,得到了許多能人智士所以我們可以造假,不,是高仿出一批能人才子!」

「高仿?」

「世子爺,這怎麼仿啊?」

諸葛三和和楊起龍一個是「高仿諸葛亮」,一個還高仿過朱三太子,也算是高仿界的能人了。

但是他倆卻怎麼也想不明白朱和要怎麼高仿出一批能大才子來?這事兒可不僅是個「仿」,還得人家相信啊!

而朱和卻已經是成竹在胸,他當然已經知道怎麼才能「仿」出一批大才子去欺騙康熙、吳三桂和耿精忠之流了。

這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

連高仿這一行,現在也出了朱和這麼一號狀元!他算是把高仿這一行給吃透了。

不僅能高仿出東廠香水、潮州朗姆酒,還能仿出大明三太子、大明三太孫,現在要更進一步,仿出一批飽讀詩書的大才子了。

這年頭人口少,這個飽讀詩書的士大夫當然也少了,其中能稱得上大才子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那種文采高得可以稱得上大才子的士大夫不僅是鳳毛麟角,而且十有八九都是大族子弟和地方上的士林領袖。

如果朱和可以高仿出一批文采風流的士大夫,自然可以給人一種錯覺,覺得整個廣東,甚至東南這邊有點能耐的士林領袖,大多都歸了大明朝廷。

然後,大家伙就會認為大明朝廷,還是大部分東南士大夫心目中的正統!

在這種錯覺的作用之下,即便心向大清的廣東客家士大夫,在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大軍開過來的時候,也得好好掂量一下——如果自家周圍的宗族都忠大明,那麼為了不被人滅門,他也得領著宗族去捧一下大明的場。至少也得維持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立場。

只要廣東各地的士大夫們都能中立,或者站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的軍隊這邊,那麼朱和的掃平廣東之戰就容易打了這就叫隨大流的羊群效應!

如果還能更進一步,也讓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產生同樣的錯覺,那錯覺也就會變成真的,大清也許真的會因為一場科舉考試滑下崩潰的深淵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