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素齋

木門吱呀一聲打開了,鵝黃衣裙的少女小心翼翼的鑽了出來,再輕輕的將門關上,四下掃了掃,發現沒有任何人的蹤跡,才安下心來……

回到寮房,再度推開李瑜的房門,卻發現人已經不在了,令月心下奇怪。

這時,一個看起來等候多時的沙彌走了過來,在房門外頌了句佛號,將令月的注意力引了過去……

「女施主安好,小僧等候多時了,這間屋子的女施主等急了便先走一步了,特讓小僧在此告訴女施主一聲,吃齋會要開始了,還望施主快些過去,莫要誤了時辰……」

又是一場大事不妙……

大概是連續不斷的意外讓她忘記了月復中的饑餓,將吃齋會都忘的一干二淨,也不知五姐屆時會怎樣數落她呢!

事不宜遲,令月對沙彌道了聲謝便匆匆趕去了,但最尷尬的是她壓根就不知道齋會在哪,還是半途中急切的拉了一個小郎君問才知道的……

吃齋會的場地設在天王殿前的小院中,為了款待皇室貴冑的到來,慈恩寺上下大點了半晌,在前院處擺滿了案幾蒲墊,從上到下依次安置好,以便于貴人們可以舒適的享用午食,剛進前院,令月便感受到了高朋滿座的熱鬧之意,抬頭望去,果然……

自己的阿耶早已入座首位,下面盡是烏泱泱的人,左右兩席皆坐滿了人,除了令月外,皇家人皆到齊了,當然,更多的是今日來禮佛的世家貴族們,皆陪著聖人酣暢著……

令月越發後悔耽誤了時辰,倒叫她這時候有些不好處理了……

但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她只能裝作若無其事的走過去,慢吞吞的模樣透著一股不自然。

「阿耶安好,兒來遲了……」

少女小心的挪到慶徽帝身旁,想最大化的減少他人的注目禮,但顯然有些不太可能,長寧公主容色過人,雖年紀尚輕,但絲毫不影響她的綽約風姿,反而平添了一份少女的嬌怯與靈動……

因此當令月一露面時,各家郎君娘子皆第一時間轉過頭來,將目光盯在令月身上,其中羨嫉和欽慕猶如過江之卿!

年輕郎君的小聲談論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在人群中閉目養神的絕艷少年,他鴉羽似的長睫輕顫,倏的睜開了眼眸,亮的驚人……

本來在這耗了這樣久就是為了等待某個人,但令他不耐的是,不知出了什麼差錯,該來的人一直不來,不該來的的比比皆是,這就讓裴延秀有些煩躁,恨不得立即出去尋人!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看著聖人身側的小嬌嬌,他先前的郁煩之氣一掃而空……

「既然來了就快些入座吧,正好菜食都備好了,坐下吃就是……」

慶徽帝對長寧公主永遠是頭一份的好,這是眾人都知道的,這次也不例外,長寧公主姍姍來遲,聖人也只是笑呵呵的說了句話,甚至也沒問緣由,就讓她入座了。

聖人不追究,但還是阻擋不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攀上來……

「長寧可真是任性,你可知這頓齋飯為了等你延了多久,而你倒好,也不知是在哪處干了些什麼!」

太子弘身側,衡陽公主李襄頗有些尖刻的開了口,因著這份若有若無的尖刻,往日婉轉的聲音都仿佛變了調。

其實李襄知道,此時此刻,她若是放聰明一些根本不會開口嘲諷,這麼多年來阿耶對長寧的寵愛整個長安是有目共睹的,連聖人都沒有計較,她又有什麼理由計較呢?況且,若是按禮數的話,齋會的吉時確實還沒有到,就算她沒來,也不會開齋……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只是她克制不住嫉恨而發難的借口罷了……

自己心心念念望穿秋水的人,連一個眼神都吝惜予自己,而她只是放一踏入這里,那人便將流轉的眸光放在那兒,不偏不倚……

胸腔一股怒意涌上來,頭腦一熱,話語便不受控制的月兌口而出了……

「閉嘴!」李弘反應很快,一聲冷呵,將李襄震得臉一白,不敢再言語。

接著沉著臉向慶徽帝告了一聲錯。

令月一看大事有些不妙,趕緊在慶徽帝臉色有些薄怒時開了口……

「阿耶息怒,三姐只不過好奇罷了,剛剛確實是兒貪玩了,在後院看到了一只俊俏的兔子,追了半晌罷了,卻不曾想誤了時辰,倒是兒的失策了。」

少女含笑的聲音輕柔的傳入眾人耳中,瞬間打破了現場的凝重氣氛,只見聖人哈哈大笑,身子前傾了一些,仿佛來了什麼興趣道︰「那結果如何,我兒追到那只俊俏的兔子了嗎?」

不知怎的,令月總感覺阿耶的話語中帶著說不清的隱晦之意,好似只是簡單的調侃,又好似再問別的什麼……

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少女仿佛泄氣一般低下了頭,粉唇微啟,說了一句未曾。

「哈哈哈……我兒莫憂心,等回宮阿耶給你個更俊俏的兔子!」

這次別說是聖人笑了,就連席位上的眾賓客也開始笑了起來,覺得這位長寧公主憨態十足!

終于入座

令月像是發現什麼新大陸,指著案上的齋飯道︰「五姐你看,佛門不是吃素的嗎?怎麼這些齋飯長的活月兌月兌像是葷腥呢?」

身旁的李瑜頓時嗤笑了一聲,將案上的那盤酷似燒肉的菜肴往令月那邊推了推 。

「你嘗一口不就知道了……」

看著李瑜的不以為意的神色,令月半信半疑的拿起木著嘗了一口,頓時露出了了然的神色,驚疑道︰「原是豆腐,怎麼做的同燒肉一個模樣,害我差點誤會了,還別說,這素齋的滋味還不錯誒!」

少女頓時對這些個素齋起了諸多興趣,挨個嘗了起來……

佛門食素這件事就只是漢地的禮節傳統而已,其實佛祖並沒有要求僧侶和信眾們一定食素。最早釋迦牟尼與他的弟子們都是每天早晨沿門托缽,接受百姓們的供奉。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遇葷吃葷,遇素吃素,寺院內是不開伙的。漢代後佛教初入中土,來自西域的沙門極守戒律,寺院內不準積蓄錢財,不許做飯,三餐都是靠托缽化緣維持生活的。西晉之後,佛教日盛,寺院日多。許多寺院建于名山大川之中,遠離人市煙火,乞食之制難行,才開始自辦伙食。寺院自辦食堂,取「香積佛及香飯之義」,故伙房稱為「香積廚」。寺院設有「香積廚」後,也並非只吃素不茹葷。佛典《十誦律》中說,凡是沒有看見、沒有听見、沒有懷疑是殺生的肉,就是淨肉,淨肉就可以吃。

而僧人吃素,其實是由梁武帝蕭衍所倡導,當時梁武帝以佛教大護法、大教主的身份自居,下詔書命令天下僧人不得食葷,強制寺院禁斷了酒肉。從此之後,大部分佛教徒能堅持素食,不過為了滿足佛門子弟的口月復之欲,這些屈指可數的蔬菜被人翻來覆去的烹做,研究出了無數新花樣,雖模樣酷似葷腥,但內里仍然是素齋。

也就造成了今日令月對其的新鮮勁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