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辜負

作者︰有點混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耐著性子看完韓倫的自辯信,郭榮眼神有些復雜,將信放到一旁,看向御座下的韓令坤。

郭榮年輕時游歷天下,成年後又在軍中待過十余年,對于勛貴們的橫行霸道深有體會。

所以當韓倫的諸多丑聞傳入宮中時,郭榮就斷定,這些爛事十有八九都是韓倫干的。

而且郭榮還猜到,這些丑聞極有可能是範質或者竇儀有意傳播,為的就是給朝廷施加壓力,迫使朝廷懲處韓倫。

雖說傳播丑聞的手段在郭榮看來有些下作,也有些新奇,但這無疑是有效的,也能給朝廷動手的理由。

郭榮確實是想懲治十阿父、整頓洛陽風氣,所以才力排眾議派竇儀去洛陽。

但郭榮本以為,竇儀會挑一個「軟柿子」下手,譬如王晏的父親王爽,或者王彥超的父親王重霸之類的。

這兩人雖然也是節度使的父親,但他倆的兒子不在禁軍之中,動起手來後果較輕。

結果呢,竇儀竟然「悍不畏死」地對韓倫出手。

這實在大大出乎郭榮的意料。

韓倫在洛陽作惡多端,郭榮確實欲除之而後快。

如果韓倫並非韓令坤的生父,那郭榮會毫不猶豫地認可竇儀的行動,將韓倫拿下以殺雞儆猴。

但事情壞就壞在,韓倫有韓令坤這麼個兒子。

韓令坤是郭榮一手提拔的年輕武將,在禁軍中身居高位,與趙匡胤、張永德、李繼勛等高級武將關系密切,在軍中有巨大的影響力。

若是朝廷將韓倫拿下,那勢必會激發禁軍諸將與範質等文官的矛盾,而且還有可能惡化郭榮與禁軍諸將的關系,這是郭榮不願見到的。

而且韓令坤還是郭榮用來牽制李重進的重要棋子,若是韓令坤受到牽連,郭榮一時半會也找不到人來代替韓令坤。

這些天,郭榮一直在為此事頭疼,還找範質深入交談過。

但範質表示,洛陽那邊的事情由竇儀全權負責,且竇儀執意要拿韓倫開到,如今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郭榮若是要制止,那只能直接召竇儀回京。

郭榮對此很是糾結。

將竇儀召回京,固然可以排除上述風險。

但整頓洛陽風氣的計劃就會隨之流產。

而且往後一段時間里,郭榮估計也再難找到願意去洛陽擔任留守的文官。

畢竟連竇儀都鎩羽而歸了,其他文官當然會望而卻步。

難道就沒有什麼兩全之策嗎?

迎著韓令坤期待的目光,郭榮開口道︰「德順,爾父的信我看過了,京中這些日子有關爾父的謠言,我亦有所耳聞,我會讓西京留守竇儀多加查驗,定會還爾父一個清白,但若確有其事,德順也不比太過憂心,我自有分寸。」

經過幾日的權衡,郭榮下定決心,以整頓洛陽風氣為要務。

哪怕要拿韓令坤的父親韓倫「開刀」,郭榮也會貫徹下去。

當然了,郭榮也不會真的處斬韓倫,頂多是抄沒其違法所得,並流放邊疆。

事後郭榮會私下里安撫一番韓令坤,過個幾年等風平浪靜,就將韓倫赦免。

軍中若是因此震蕩,郭榮自信能憑借威望強壓下去,並借此去除軍中的不穩定要素。

打擊武官勢力,扶持文官勢力,正是周朝建立以來的國策,郭榮繼承其父郭威的衣缽,當然要貫徹這一國策。

所以郭榮嘴上說要還韓倫清白,卻讓竇儀來查驗,明擺著就是不想偏袒韓倫。

但在措辭上郭榮留有余地,明示韓令坤不必太過擔憂。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郭榮希望韓令坤能坦然接受,莫要辜負他的期待。

韓令坤一听,急了,甚至沒能覺察到郭榮的明示,他徑直起身︰「陛下,竇儀信不得!」

「信不得?」

郭榮的一雙鷹眸霎時銳利起來。

讓竇儀出任西京留守,正是郭榮的獨斷專行,如今卻有人跑過來和他說竇儀信不得?

這豈不是赤果果地抽郭榮的臉?

但韓令坤早已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他雙目毫不畏懼地直視郭榮,擲地有聲道︰「陛下,不光竇儀信不得,就連範質陛下也不可輕信!」

韓倫一爛賬,這是絕對洗不干淨的。

竇儀通過韓倫的爛賬來攻擊韓倫,韓令坤即便動用渾身解數也難以招架。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是從古至今亙古不變的真理。

既然無法洗月兌韓倫的罪狀,那韓令坤就直接攻擊竇儀,以及竇儀身後的範質。

只要能將範質與竇儀搞倒,那韓倫便可轉危為安。

這也正是李延慶當初給韓倫提的計策。

韓令坤得知後如獲至寶,雖知道其中蘊含風險,但他更清楚自己父親犯下的罪行太多,若經審訊,難逃一死。

為救父親,韓令坤已顧不上那麼多了。

郭榮聞言,眼神瞬間由銳利化為了深邃。

「德順,你這話是何意?」

面對郭榮的質問,韓令坤怡然不懼,直言道︰

「臣以為,陛下最近太過信任以範質為首的那幫文人,他們侍奉數朝,甚至還為契丹人效過力,毫無操守可言,陛下如此信任他們,並委以重任,臣頗感憂慮,以至徹夜難眠。」

韓令坤選擇的攻擊角度很是特別。

他知道範質與竇儀為官清廉且政績出眾,那就不妨拿這些人的「操守」來說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範質與竇儀有個最大的黑點。

後晉朝時,契丹南下,攻破了開封城,範質當時正在開封為官,他在馮道的帶領下投降了契丹,並為契丹效命。

竇儀當時則在地方為推官,也隨上司投降了契丹。

不止他們兩人,周朝有名有姓的文官,幾乎都侍奉過三朝以上,朝中沒在契丹當過官的屈指可數。

雖然這種行為在儒家視角下頗為不齒,但這是亂世的基本操作,此時的文官們都是這麼干的。

而且文官培養不易,所以王朝更替時,新興王朝很少大規模替換文官。

畢竟這時候一年能考中進士的才十來號人,少的年份甚至只有兩三個人,合格的文官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靠兵變上位的武人皇帝們還能怎麼辦呢?

還不是只能捏著鼻子,湊合著用這幫「不守節操」的文官?

武官則不同。

亂世最不缺的就是武人,死了一批武將,後面多的是嗷嗷叫的小年輕頂上。

軍隊在此時是皇帝安身立命之根本,所以每當新皇上位時,都會對軍隊來一次大清洗,換上自己信任的武官。

韓令坤初入軍隊,便在郭威帳下效力,所以才能得到郭家父子兩人的信賴,年僅三十四歲便榮登使相,執掌侍衛親軍馬軍司。

但就是在這偏殿之中,在郭榮的明示之下,韓令坤辜負了郭榮的期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