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郭榮的野望

作者︰有點混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郭榮帶著這麼多文臣武官來皇莊,自然不是讓他們也來避暑度假的。

文臣們在京中做什麼工作,來了皇莊依舊工作。

武官們除了參加各種比試,考核武藝外,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講武會了。

所謂「講武」,是由皇帝郭榮,親自檢閱軍隊訓練成果的一項軍事活動。

和後世的閱兵儀式差不多。

首先參與檢閱的,自然就是目前駐扎在皇莊的兩千殿前軍。

從明天開始,從開封東北左一廂大營,就會陸陸續續過來兩萬殿前軍參加檢閱。

再之後則是開封周邊各州的州軍,會從中挑選一些精銳來參加講武會。

當然城南皇莊是駐扎不下這麼多軍隊的,這些軍隊會分時間、分批次過來,整個講武會將會持續一周左右。

郭榮是很看重這次講武會的,前來接受檢閱的部隊,都是他親自挑選的。

論在軍隊中的威望,郭榮遠比不上他已逝的父親郭威。

郭威十八歲從軍,在軍中從小兵做起,在軍中廣受擁戴,所以後來振臂一揮舉起叛旗,就能推翻後漢朝。

而郭榮雖是郭威的養子,卻是因為郭威的妻子柴夫人沒有親生兒子,要求郭威收養自己的佷子,郭威不得已才收養的。

郭威本來是有兩個小妾所生的親生兒子,所以一開始並不重視對于郭榮的培養,郭榮直到二十六歲時,才被郭威安排到軍中歷練。

後來,郭威的兩個親兒子死了,失去了直系繼承人,不得不從養子郭榮和外甥李重進做選擇,最後挑選了郭榮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郭榮繼位之後不久,就以高平之戰對北漢契丹聯軍的大獲全勝,強勢宣告了他的登基。

雖說靠著此戰,暫時壓住了朝廷內外的非議之聲,畢竟郭榮只是先帝的養子,既沒有資歷,更沒有威望。

但郭榮並不會天真地以為,僅憑借這一場勝利,就能完全震懾住那些,轉入暗中的反對力量。

此次講武會,正是一個展示自己力量的機會,高平之戰後,侍衛親軍在李重進的帶領下,包圍太原,而殿前軍則撤回了開封進行整補。

殿前軍已經在開封休整快半年了,補充了新兵,加強了訓練,正是向那些不服自己的文官、圖謀不軌的節鎮、蠢蠢欲動的國外勢力展示軍威的時候了。

郭榮放下手中的奏章,這一本奏章正是御史台遞上來,彈劾陶文舉在宋城草菅人命、濫用私刑、放縱軍隊的。

自陶文舉出了開封城,郭榮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彈劾陶文舉的奏章。

各種理由的都有,甚至還有翻出陶文舉十幾年前行賄上司這種往事的,還聲稱有人證。

弄得郭榮哭笑不得,這幫御史為了整垮陶文舉已經是不擇手段了。

郭榮將這本彈劾奏章放到了一邊,指著它說道︰「這一本就留中吧。」

「喏。」張守恩恭敬地答道。

郭榮自然不會理會御史台的彈劾,陶文舉目前還是很好用的,很懂自己的心思,下手也知輕重,暫時難有替代他的人。

讀儒家經典的士大夫們,最是看重名聲,想找個敢于背負罵名,替自己做事的官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著郭榮又翻開了一本奏章,雖然張守恩提醒自己,已經到了就寢的時間,但他並不想將今天的工作留到第二天。

這一本依然是御史台的彈劾,彈劾對象換成了李重進,說是李重進在宋州散布錢財,有收買人心的嫌疑,懷有不臣之心。

郭榮看了簡直啼笑皆非,就在一個時辰前,郭榮還和李重進、張永德那幫禁軍高官們共進晚餐。

期間郭榮和他們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然而互相之間的心思,又如何能知曉呢?

郭榮從來就不相信李重進這個表哥,但其他人難道就能相信嗎?

無論是表哥李重進,還是妹夫張永德,又或者是從澶州就開始跟隨自己的趙匡胤,郭榮從不相信他們有所謂的忠心。

皇帝本來就是孤獨的,甚至在將來,自己的兒子也是不能全相信的,雖然現在他才一歲而已。

郭榮親身經歷過後漢朝的覆滅,知道要想長久地坐穩帝位,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平衡。

父親郭威為何造反能夠如此輕松,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劉承祐殺死了能夠制衡郭威的朝中重臣。

所以李重進這種良將一定要用,但要提拔和他有矛盾的張永德到殿前司來牽制他。

侍衛親軍的人數遠多于殿前軍,就要擴建殿前軍。

父親留給自己的三位宰相要用,就要讓魏仁浦成為樞密使,要讓景範當三司使來制衡他們。

陶文舉這樣的酷吏也要用,但要讓御史台常常提醒自己,陶文舉是個擇人而噬的猛獸,要經常敲打。

這樣下邊的那些官員們、武將們,會互相爭斗,互相撕咬,無人有能力、有空閑來覬覦自己的帝位。

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野心,自己的抱負,能一統天下,建造一個太平盛世。

郭榮合上奏章,將彈劾李重進的奏章,和之前彈劾陶文舉的奏章放到了一起。

「把範質和王溥叫來吧。」郭榮吩咐道。

雖然現在時間不早了,郭榮仍然要叫兩位宰相過來議事。

是因為看到這封彈劾李重進的奏章,郭榮覺得現在的御史台水平有些太低了。

朝中這些高官們的任免,代表著郭榮的意志,不是御史台能夠置喙的。

按照郭榮的看法,御史台應該把監督的主要方向,放在地方上。

郭榮坐鎮開封,所知道的地方上的信息,都來自地方官員的奏章。

若是他們弄虛作假,欺君罔上,郭榮就會喪失對于地方實際情況的掌控。

現在這個時代又沒有電話、網絡,而正確的信息,對于郭榮這個帝國的最高決策者從來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對于地方上的縣令、刺史等親民官的監督,才是御史台最應該做的事情。

而不是像今天兩封奏章一樣,一有風吹草動,就彈劾朝中大員,想整個大新聞出來。

御史台需要好好清理一番了,郭榮打定了主意,叫範質和王溥過來,就是要商討下整治御史台的方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