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朝堂劇變

作者︰有點混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李延慶依稀記得,自己去年五月與司徒毓上街閑逛時,還聊起過御史台的劇烈變動。

御史台去年五月慘遭清洗,主要官員全部更換。

新任御史台領導班子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地方州縣實行限佛禁銅的新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司徒毓的父親司徒詡還因此沾光,官升一階,給司徒家掙了個蔭補的名額。

結果到了今年年中,御史台再度遭到郭榮的清洗,兩名主官加上御史中地位最高的侍御史都被免職。

郭榮這般大動作,八成是因為御史台征糧不利所致李延慶打開抽屜,取出一疊信紙,翻了一陣,從中找出一張父親四月下旬寄來的信件。

信中提到,郭榮三月時曾委任眾御史去內地州縣征調糧草,以維持南征大軍的供給。

結果御史台並未交出一份好答卷,籌集到的糧草微乎其微,惹得郭榮震怒不已。

此番御史台三名高官被一道免職,估計就是當初征糧失敗釀成的苦果。

不過免職只是免除差遣,本官還是保留的,這三位御史仍然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李延慶不免有些唏噓︰這御史台可真稱得上是高危衙門,上一任領導班子上任僅八個月就被免職,這一任又只干了一年出頭,下一任估計也難以長久,不知道是哪批小幸運兒能接任

再接著往下看,李延慶竟然看到了竇儀與薛居正升官的消息︰

因西京留守王晏上任鳳翔節度使,竇儀暫任知西京留守事︰

薛居正本官升為正五品的左諫議大夫,差遣為判弘文館。

嗯?同樣是征糧失敗,御史台的人都被清洗出局,這兩人怎麼還能升官?

特別是這薛居正,不但升任正五品、入了弘文館,竟然還能擔任弘文館級別最高的判館事,通俗點講,就是成了弘文館的館長。

弘文館乃是三館之首,更是首相範質直屬機構,範質一長串的頭餃里就有個弘文館大學士。

薛居正能擔任其館長,未來可謂是前途無量。

真邪門李延慶思來想去,突然想起父親在某一封信中好像提到過竇儀與薛居正。

再度拉開抽屜,仔細搜找一番,李延慶終于找到了五月中旬的一封信件。

這封信雖然是父親李重進的口吻,但看字跡,是出自老師吳觀之手。

李重進這三個月一共給李延慶寄來了四十余封信,有一半是李重進口述,吳觀代筆。

這二十余封由吳觀代筆的信中,在末尾一般都會附帶幾條朝中的最新消息或者趣聞。

四月下旬那封有關御史台的信件,也是由吳觀代筆。

老師有心了,曉得我在滁州信息閉塞,又或許是父親的授意也說不定李延慶攤開折成三折的信紙,逐字逐句往下看。

找到了五月十二,竇儀與薛居正回返壽州大營,統共只征集到兩千余石糧米,聖上大怒,欲斬竇儀以平兵憤,並免薛居正之職,經範質跪地死勸,免除二人之罪

李延慶當時看到這封信時,以為竇儀與薛居正兩人已經遭到了郭榮的厭惡,就算是勉強逃月兌罪行,未來的仕途基本上是完蛋了。

可如今,這兩人一個搖身成了西京洛陽的市長,一個當上了經史最高殿堂弘文館的館長,有生之年都有登上相位的希望,簡直擁有光明的前途,跟李延慶先前的猜測完全背道而馳。

奇了怪了,這兩人惹得郭榮震怒,招致郭榮的厭惡,結果事情才過去一個月,兩人就接連升官,擔任的還都是一等一的要職。

李延慶心中冒出一個想法︰莫非是範質從中發力,不但保住了兩人,甚至還給兩人都安排了好差事?

確實極有可能,範質沒幫三名御史說話,這三就倒了霉,同樣是征糧失敗的竇儀與薛居正,因為有範質從中斡旋,不但沒有被免職,反而還升了官。

可若真是如此,那範質的能量未免有些太大了,大到令人害怕。

是的,李延慶有些怕了,難不成範質在悄無聲息間,就攫取了巨大的權力,大到能迫使郭榮提拔不喜歡的官員?

這未免也太嚇人了,範質此人不顯山不露水的,到底是通過什麼手段攫取的權力?

李延慶忽然有一種被人在暗中注視的錯覺。

文官與朝廷的公文往來,都必須過政事堂之手。

負責文官考核的考功司、負責文官任免的銓選司,負責督查各州的判官,都直接對政事堂負責。

也就是說,若範質有心,完全可以掌控周朝所有文官、監察周朝所有州縣。

明明是大夏天,李延慶背後卻冒出絲絲冷汗,他連忙給黯淡的油燈添了一勺油。

屋內頓時亮堂了不少。

盯著明亮的火光,李延慶否決掉範質已經能左右國家的危險想法︰這絕無可能,郭榮向來獨斷專行,不可能甘于範質的擺布,也不可能讓範質擁有如此巨大的權柄。

朝廷分立三相,就是為了削弱首相的權柄,範質絕不可能獨掌政事堂所有權力,也不可能在朝中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竇儀與薛居正兩人的升官想必另有隱情。

李延慶決定致信父親,好生問問他對朝中變故的見解。

為此,李延慶先是收拾了一番桌面,將密信與烏衣台的匯報全部鎖入櫃中,靜下心,磨墨提筆。

夜深人寂,信已經寫好,並交給了李石。

明日城門一開,這封信就會送往壽州。

李延慶月兌去多余衣物,平躺在竹席上,望著黑漆漆的房頂,難以入眠。

也許,並非範質手眼通天,而是文官勢力在膨脹,郭榮不得已做了一些妥協與讓步李延慶心里冒出一個想法。

越想,李延慶越覺得有這個可能。

如果按照歷史走向,後周之後的下一個朝代是北宋,而北宋正好就是文官的盛世。

可後周畢竟還是武將的天下,幾乎所有地方州郡的長官都是武人,地方文官大多屈居于武將的幕府之內。

只有在開封,文官才能勉強壓住武將一頭。

等等,竇儀不就是以文官之身擔任的地方長官麼?知西京留守事知州這種差遣是何時出現的來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