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賺錢的機會

作者︰有點混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然而事情並不如李延慶想的那般容易解決。

此時的秋稅,是不稅錢,只稅糧的。

「兩稅法,夏稅錢,秋稅糧,這可是唐德宗時就定下的定制,距今都一百七十余年了。」

吳觀說話的同時,左手輕輕敲著木桌,右手卻仍不停歇,依舊奮筆疾書。

李延慶聞言,臉色稍沮︰「那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另想它法嗎?」

吳觀點了點頭道︰「分期貸款收取的本息也是糧米,這是當初文契上寫得清清楚楚的,這兩批糧食,都得留到明後年,等淮南開戰之後才能拿出來販賣。」

「這不是當初你的主意嗎?」吳觀從公文堆中抬起頭,瞪了眼李延慶︰「現在三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離開府衙,為師現在,很忙!」

吳觀的意思簡單明了,讓李延慶不要打秋稅和貸款的主意,立刻滾蛋。

因為秋稅之事,宋州府衙之中此時也是一片忙碌。

李延慶一路左躲右閃,避開了幾名抱著厚厚文書的小吏,文書的高度都快超過小吏們的頭頂了,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差點就撞上了李延慶。

出了宋州府衙,雷聲陣陣,一片不知從哪飄來的烏雲,遮蔽了原本晴朗的天空,眼瞅著就要下暴雨了。

「真晦氣。」

李延慶急忙趕回一心院中,抽出本孫子兵法,準備打發下時間。

忽有僕役來報,說是張謙和來訪。

自從兩人確定主從關系後,張謙和這些天每日都會到節度使府來報道。

李延慶讓他先當一陣子自己的秘書,跟在自己身邊了解一些烏衣台的具體運作,順便陪李延慶讀讀書,一個人讀書的日子確實挺枯燥的。

我不是讓他今天在家休息嗎?李延慶疑惑之下,還是讓僕役領張謙和來了書房。

「郎君,我今日是給你送禮來了。」張謙和抱著一個大布包,興沖沖地走進書房。

兩人這些天已經混得熟稔,繁文縟節的東西李延慶並不喜歡,干脆就全免了。

李延慶調笑道︰「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你還會給我送禮?」

「這不是上次得到郎君贈送的字畫,有些不好意思嘛。」張謙和將布包放到書桌上,得意地望著李延慶。

「讓我瞧瞧是啥。」

李延慶站起身打開布包,一股松墨的清香撲鼻而來,是一沓嶄新的書籍。

拿起最上方一本薄薄的書籍,李延慶端詳著藍色封面上的兩個小楷︰「論語?你送這給我干啥,我會沒有論語嗎?」

「郎君請翻幾頁看看。」

李延慶隨便翻了幾頁,每一頁都是李延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內容。

「這有什麼特別的嗎?」李延慶皺著眉道。

呆鳥,張謙和撇了撇嘴,急言道︰「看字!」

聞言李延慶仔細看了看,又用手細細模了模,大吃一驚︰「這是印上去的?!」

李延慶如此吃驚,是有原因的。

之前李延慶的書房中,所有的儒家經典,全部都是手抄本,只有幾本佛經是印刷術的產物。

稍稍了解下,李延慶才知道,這時候雖然雕版印刷術已經十分成熟。

開封、洛陽、成都以及揚州都分布有不少印書鋪,李延慶屋中僅有的幾本刊印的佛經,便是洛陽的潘家印書鋪刊印的。

但這些印書鋪一般只會刊印佛經和日歷,沒有一家印書鋪會刊印儒家經典。

無他,實在是此時民間的識字率太低,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讀書人十分稀少,刊印儒家經典賣不出去幾本,連制作雕版的錢都賺不回來,沒有商家會做虧本的買賣。

而此時佛教盛行,就算是不識字的人,偶爾也會買幾本佛經回家供著,因為佛經不光有文字,還有佛像。

日歷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家家必備之物。

李延慶因此打消了抄襲些小說販賣的念頭。

因為即便是像宋城這般繁華的州城,識字的人都不會超過五百人,賣個錘子的小說啊!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流行的文化產品總是越來越傾向于一般民眾。

這是隨著社會的識字率不斷提升而改變的。

小說要到明清時才繁盛,是因為那時候社會底層百姓的識字率上升了,消費者變多了,才會出現專門的小說家,和刊印小說的商家。

只有一般民眾的識字率上去了,這些產業才能存活和發展。

作為上司,當然不能在下屬面前表現得過于激動,李延慶收住了心神,語氣平緩地問道︰「你從哪弄來的印刷本?」

張謙和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是我的親屬從開封城帶來的。」

「開封現在有書鋪在刊印九經嗎?」李延慶已經數了一遍布包中書籍的數量,不多不少,正是十二本儒家經典。

九經正是此時科舉考試的考試範圍。

明明是十二部儒家經典,為何被稱為九經呢?

因為論語、孝經和爾雅三部經典,是在唐朝末期才加入考試範圍的,但官方對于這些儒家經典的稱呼,延續了唐初的叫法,依舊稱為九經。

唐朝初期遵道貶孔,本已經將論語踢出了考試範圍。

可隨著唐末佛教盛行,朝廷不得不又將孔子搬出來對抗佛教,之後孔子聖人的地位才逐漸穩固,直到南宋被徹底神化。

張謙和拿起一本公羊傳,直接將書倒了個面︰「郎君看書的封底便知道了。」

李延慶連忙合上論語,看向書的封底,最下邊有一行小字︰開封國子監刊印。

國子監?國子監什麼時候也開始搞賣書業務了?

等等,不會是那件事情吧?

李延慶問道︰「可是長樂老主持的刊印之事?終于有成果了嗎?」

「正是馮太師主持的刊印九經之事,歷經二十二載,上月已徹底完工,正式刊行天下!」張謙和拿著手中的公羊傳洋洋得意道︰

「我送給郎君的這套九經,可是全天下第一批刊印而成的九經!我舅父足足在國子監外等了三天三夜才搶到!」

李延慶說的長樂老,張謙和說的馮太師都是同一個人,正是今年四月剛剛逝世,歷仕四朝為相的馮道。

馮道自稱長樂老,所以有人稱他長樂老,馮道又長期高坐太師之位,也有人稱他馮太師。

當然也有稱馮道為馮瀛王或者馮文懿的,因為馮道死後被追封為瀛王,謚號是文懿。

對于馮道,李延慶是熟悉的,當然從史書上看來的。

這位長樂老歷仕五代的後四朝而不倒,每朝的皇帝都會恭敬地拜他為相,是一位真正的傳奇人物。

也正因為此,馮道可以連續二十二年主持九經的刊印工作,將十二本經書悉數制作成雕版。

李延慶凝視著手中這本嶄新的論語,心潮澎湃。

這可是賺錢的大好機會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