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語驚四座

倭國人,一直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欺軟怕硬,崇拜強者!

這個時候,大明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不用親自出動,只是用朝鮮人組成的軍隊為前驅,就連續攻下了兩個倭兵重點防守的兵家兵爭之地,更不用說,此時的倭國,已經丟失了九州島。

而明軍大規模出現在本州島,那也意味著,派去朝鮮的六七十萬軍隊已經全軍覆沒。

這種情況下,至少在京都附近的大名,便再也扛不住被朝鮮人殺絕的壓力,要麼往江戶那邊逃了,要麼就投降了。

明軍這邊並沒有急著進攻江戶,二十調轉兵力,合圍下關這一帶的倭兵。

其實,倭國作為島國,在他們都水師全軍覆沒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倭國必然只會淪落為刀板上魚肉的下場!

各路倭軍,陸續都出現向明軍投降的情況。最終還沒有投降的倭兵,被明軍壓縮在下關地區之後,只是用紅夷大炮外加沒良心大炮一頓轟擊之後,便都選擇了投降。

等到崇禎二十一年十一月左右時,本州島上的倭人,除了江戶以及再之北的地區之外,就全都被明軍佔領了。

大明遠征軍這邊,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把投降的倭兵運到了朝鮮去挖礦修鐵路。並且,大明的登萊海軍完成了運送勞力的任務之後,便返回登萊海軍基地,接受戰船的換裝,準備來年前往呂宋,和那邊鄭芝豹所部南洋海軍一起攻打荷蘭人的馬六甲海峽的獅城據點以及巴達維亞據點,徹底清除西夷在南洋的勢力。

眨眼間,崇禎二十一年就快要過去了。

在這一年中,大明打敗了西部部族聯軍的進攻,特別是草原之戰,更是打得將近十萬部族軍隊損失殆盡。歸化城和包頭這里,成了真正的塞上江南,再沒有兵災之威脅。

在戰後,鐵路已經從歸化城延伸到了包頭,並且還在往西修建中。

河套平原上作為機械化農耕的試驗場所,已經開墾出了無數的糧田,有效地驗證了機械化農耕的強大!

以後朝廷大軍西征的話,糧草物資完全可以從河套平原這邊征集,而無需再讓關內百姓勞師動眾。

隨著草原這一戰,大明西部的葉爾羌汗國和準噶爾部已經滅亡,整個天山南北就成了沒有勢力的真空地帶,就等著朝廷大軍什麼時候去佔領了。

青海西藏這邊,已經有一部分地區在朝廷大軍反攻的時候佔領,只是因為天氣和後勤補給的原因,暫停了進軍腳步。

不過固始汗顯然是個聰明人,搶先向大明表示了臣服投降之意。由孫傳庭主持,對固始汗的投降進行談判。至少在改土歸流的基調上,主要是對青藏這些頭人的安置。

因為大雪封山,交通來往不便,暫時還沒有最終結果,但是根據孫傳庭的估計,只要不把固始汗往死路上逼的話,最終和平解決青藏,問題是不大的!

換句話說,青藏地區也即將納入大明的直轄版圖!

還有,在崇禎二十一年的下半年,楊展所部海軍輕松攻佔了安南叛軍的偽都,光復了安南最為繁華,人口最為聚集到紅河流域。從這一戰中,可以得到結論,大明要是光復安南沿海地區的話,不存在任何困難。只是深入內地的話,可能會存在道路險阻,那種山高林密的不便。急切之間,並不容易剿滅那些叛軍。

崇禎皇帝在收到楊展和張同敞的奏章之後,在劉偉超的建議之下,和群臣商量之後,便決定先在安南建立港口城市以實現大明經過安南向南洋進發的策略。

基本上,在預計的崇禎二十二年,大明要徹底滅了倭國的殘余勢力,然後分封藩王過去;另外,就是在南洋用兵,達到南洋就是大明內海的戰略意圖,並且也往南洋分封藩王過去。

在大明西邊,則把青藏高原和天山南北納入版圖,也就是光復漢唐時候的西域。

還有,雲南那邊,由雲貴兩地的新兵所組建的軍隊,已經訓練地差不多,糧草物資也囤積了很多。大明邊軍威懾洞吾的東吁王朝也已經有兩年,迫使其屯兵于北部,也應該耗得差不多,該是進攻的時候了。

大明朝的局勢,不是一般地好,而是大好,從未有過的好!

這讓大明上上下下,都是非常地開心,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崇禎皇帝了。

不過,他的開心,和別人還有點不一樣。

對于大明軍隊在軍事上的勝利,他倒沒有那麼開心。因為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在他預期之內的,因此開心的效果有限。

他這一輩子,就軍事上的勝利而言,他就只記住了一次,還是刻骨銘心的那種,那就是崇禎十五年底的那次薊州之戰的勝利!

那是他聯系上了劉偉超知道,知道自己將在兩年之後國破家亡的結局,因而極其渴望有勝利,還是對陣之前無敵的建虜的勝利。

此時,在這崇禎二十一年的這個年末,崇禎皇帝最為高興的,是他找到了不需要花費多少錢卻能辦很多事情的辦法,那就是通過發行股票來成立國有控股公司,充分利用民間的財富。

這個事情,是他以前沒有想到的,算是意外之喜,效果還非常不錯!

這不,他手中拿著的一份奏報,就是來自瓊州的宋應星,說因為有電話公司采購電線的訂單,使得他手中的資金充足,不但招到了橡膠廠所需要的人手,還有余力,讓更多的人去種植橡膠樹。

根據宋應星的說法,橡膠墊硫化什麼的生產,一切都很順利,並且產量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橡膠樹成熟而提高。

不過雖然橡膠的用處很多,但是眼前最為急迫的,肯定是電線的需求,全國的通訊,需要借助有線電話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電線的材料,主要是兩種,除了橡膠之外,就是銅線了。在預期將來橡膠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對于銅線的儲備,也需要提前預備。

宋應星的這份奏報,除了報喜之外,其實就是提醒崇禎皇帝,不要忘記銅線這個事情。

對于這份奏報,崇禎皇帝很開心,因為電線的生產,一切順利,很快他就能看到,有線電話在大明的普及。

而交通的便捷,通訊的幾時與否,又是決定大明疆域到底會有多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剛好,崇禎皇帝可是要當球長的人,正準備開疆拓土之際,因此這些因素集合起來,就是順中加順了。

高興之余,他拿著宋應星的奏報,也開始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宋應星提醒的有關銅線的問題。

誠然,因為大明新幣的發行,減少了很多銅錢印刷的需求,節約了不少銅,但是,大明就沒有多少銅礦可以開采,這一點,崇禎皇帝從劉偉超那邊也得到了印證。

而根據劉偉超的科普,崇禎皇帝還知道,以後的電氣時代,更是會對銅有極大地需求。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不過崇禎皇帝倒也沒有多發愁,如今國力強大,軍力鼎盛,有這個基礎在,大明自己沒有的,完全可以把視線放到海外去!

按照劉偉超提供的消息,地球上最大的銅礦,至少在劉偉超的那個位面上已經探明的銅礦,主要是集中在南美洲。

但是,就如今大明的情況而言,要想去佔領南美洲,還有點早,或者說不切實際。

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崇禎皇帝的計劃,是先把倭國整個拿下,然後沿著太平洋暖流的路線建立船隊的補給路線,這樣才能大規模地往美洲大陸出兵。

在此之前,只是少量人派去美洲,又要佔領美洲,消滅西夷,還要開礦,再運回來,難度實在有點過高了。

另外還有一點,至少從目前位置,不管是南美洲還是北美洲,都是西夷的地盤,如果大明不是以雷霆之勢壓過去,就會讓西夷有了防備,派遣更多的軍隊到美洲和大明先鋒去對抗,這對大明這邊來說,並不明智。

因此,崇禎皇帝就沒想著這麼快就圖謀美洲大陸。他的目標,是盯在南洋這邊,這里才是瓜落蒂熟的時候,正好可以摘果實。

幸運的是,根據劉偉超提供的消息,他那個位面上一個叫印度尼西亞的國家中,有世界銅礦儲量達到世界第三的銅礦所在,並且銅的含量還是前十大銅礦中最高的!

收到宋應星的這份奏報,崇禎皇帝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起了這個富銅礦!

「是時候該對南洋出手了!」崇禎皇帝如此想著,便召集群臣于文華殿議事。

在群臣見禮完畢之後,他一開口,就語驚四座道︰「未來大明對于銅的需求會非常大,因此,朕決定開采一個儲量達到四千一百萬噸的銅礦地區,雖然以當下的水平未必能開采完,但是也夠大明用個上百年了!」

噸的概念,在格物學上已經經常有,並且在這個時候,也算是有普及了。

文華殿內眾人一听,四千一百萬噸的銅礦儲量,頓時就驚呆了!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