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親征

隨著李世民一聲令下,大唐朝廷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隨之啟動,禁軍、兵部、戶部、河北各州在短短幾日之內上下忙成了一片,而就在朝中上下都在備戰的時候,關于太子監國的聖旨也自門下省傳了下來。

著李恪為監國太子,坐鎮東都,兼東征大軍糧草轉運之事,至于監國輔政人選,則定了中書令岑文本和尚書右僕射杜如晦在東都輔政,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和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則留守長安,鎮于京師,已備萬全。

其實對于岑文本的安排,原本是有所爭議的,岑文本多有謀略,曾為李孝恭長史從平山南,對于行軍中各色事務的處置調度極是擅長,原本朝議是有意用岑文本隨行遼東的,但李世民考慮到岑文本是李恪的師父,李恪監國身邊離不得岑文本,故而留下了岑文本,改用了長孫無忌。

監國之事已定,糧草兵甲齊備,便是大軍開拔之日。

此次東征,兵分兩路,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馬四萬,自萊州行海陸取平壤,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道宗副之,領軍六萬及蘭、河蕃兵先取遼東,至于李世民自己則率一萬精銳禁軍後行,亦往遼東。

比起隋煬帝動輒百萬的動靜,李世民前後調用人馬不過十一萬,勞民之禍自然也就輕了許多,只不過這一十萬人卻也不是隨便來的,若是仔細算算,正是當年李恪北伐薛延陀的兵力。

李世民乃李恪生父,用兵更早于李恪,而且高句麗之兵未勝于當年之薛延陀,李恪用十一萬人馬平了薛延陀,李世民好強,他東征用兵自然也不願超了這個數。

春末夏初,洛陽城外?孟津渡口。

孟津渡口乃洛陽南北往返河北的要道?平日里商船、客船整日不斷,熱鬧非常?今日的孟津渡口比起以往則少了幾分熱鬧?更多了幾分整肅。

今日的孟津渡口遠遠望去便是數百面正黃色的龍旗,還有萬余軍容整齊、身經百戰的大唐禁軍?這批大唐最精銳的士卒正齊齊列隊,井然有序地登船渡河。

而在渡口邊最大的一艘船邊?則是長寬半丈余華蓋?華蓋之下站著的便是皇帝李世民還有太子李恪,今日正是李世民率禁軍渡河赴遼東的日子。

李恪奉詔往洛陽監國,也正與李世民同行一段,直至東都洛陽?而到了這里?李世民便當過河北上,而李恪也要往洛陽監國了。

「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麗?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郁邑,豈比隋之行怨民!」李世民和李恪一前一後地站在孟津渡口?李世民看隨洛陽自發為大軍送行的百姓?對李恪道。

李世民東征?用兵不過十一萬,只朝廷之力便可支撐,從不曾勞傷百姓,故得民心,而且因為李世民威名在外,李世民御駕親征時便有許多國中兒郎自請為兵,隨征遼東,選得上興高采烈,選不上的扼腕嘆息,李世民所言也有些夸耀的意思了。

李恪應和道︰「父皇乃聖君,所起更是仁義之師,是為順應天命,自當如此。」

李世民看著身後的洛陽城,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笑道︰「此番為父北上,路途還遙,你便不必再送了,先回洛陽,待為父東征凱旋後再與你在洛陽痛飲,咱們父子同返長安。」

李恪也笑道︰「既如此,那兒臣便在洛陽靜候父皇佳音,等著父皇凱旋還京之日,咱們在洛陽大宴三日,滿城同慶。」

「好!」李世民聞言,高聲笑著應道。

這一邊,李恪和李世民正在華蓋之下說著話,而就在他們不遠處,魏王李泰卻只能站在人群和隨李恪留洛陽監國的大臣們站在一處,無聲地看著他們。

曾幾何時,李泰和李恪也是平起平坐,但現在的李泰已經沒了和李恪並肩的資格,甚至當著百官的面,李世民為了避嫌,甚至不會在此時單獨去和李泰交代什麼話,李泰站在下面,看著李世民和李恪談笑,心中也不免感嘆和艷羨。

此次東征,不管是皇帝李世民,還是已經奔赴遼東的主帥李績,對于此戰都有著十足的信心,但戰場之所以風雲變幻,就是因為他的勝負難料,更何況高句麗並非孱弱小國,國中至少還有二十萬大軍和六十萬戶百姓。

臨行前,李世民還是對李恪交代道︰「恪兒,雖說此戰我大唐必勝,但有些事情為父還是要交代你的。」

李世民雖善用兵,但臨行前行事同樣縝密,更何況李世民身上關系著的還是大唐江山,李恪知道李世民的意思,當即道︰「父皇但請吩咐。」

李世民道︰「在出征前為父已經同玄齡交代清楚了,年內朕若不能回洛陽,你便當自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起,持雙龍符速回長安,玄齡和知節會迎你進城,主持大局。」

遼東不比關中,遼東嚴寒難耐,一旦入了深秋便難以行軍,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務必需在五個月內盡得全功,在臨冬前回京,否則遼東苦寒,恐生大禍。換言之,大軍若在入冬前班師,在年內自然也就回京了,若是不能依時回京便是遇到了大麻煩。

至于李世民所說的雙龍符,便是大唐太子監國時專用的印璽,高于太子印璽,卻又低于傳國玉璽,在監國期間凡是加蓋了雙龍符的令書便與聖旨無異,李世民讓李恪持雙龍符回長安,其意為何也就不必多說了。

李恪並未直接回李世民的話,而是轉而對李世民身後站著的薛仁貴問道︰「仁貴,你可還記得我日前傳你往東宮,兒同你說的話?」

薛仁貴此番從政為李世民親衛統領之一,位置緊要,在幾日前李恪曾專門傳了薛仁貴入東宮囑托要事,想必也是那時李同薛仁貴說的。

薛仁貴出列道︰「郡王的話末將絕不敢忘。」

李世民听著李恪和薛仁貴的話,頓時來了興致,對薛仁貴問道︰「兒小小年紀,能同你交代些什麼?」

薛仁貴回道︰「郡王要末將時刻跟隨陛下左右,切要護著陛下,看著陛下,不可叫陛下親臨陣前。」

「哈哈哈」

李世民听著薛仁貴轉述孫兒的話,心中一暖,頓時笑了出來,道︰「兒有心了,稍後朕便手書一封,送去長安,要兒放心,他的話朕必定照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