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奏對

有些人,似乎對朝堂紛擾,門閥之爭天生就有著極高的敏銳力,對時局的風向也有著極高的嗅覺,這些人便是天生的政客,而武媚娘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若是讓武媚娘決斷邊州戰事,武媚娘興許有些畏首畏尾,躊躇不定,甚至端不清輕重,但對地方門閥,朝中重臣間的勾心斗角卻能說地頭頭是道,李恪都遠不及他。

正如武媚娘所言,李世民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坐鎮西北、節制吐蕃只是其一,另外的一點就是李世民有意借此良機打壓關隴門閥在軍中的勢力。

自百余年間,凡都于長安的朝廷立國,多賴關隴門閥的扶持,西魏如此,北周如此,前隋如此,大唐亦如此,但同樣的,西魏、北周和前隋的亡國同樣離不開關隴門閥勢力的摧殘。

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梟雄爾朱榮振臂一呼,北魏大廈將傾,爾朱榮以河陰之變奪大權,但卻不慎死于小兒元子攸之首,爾朱榮死後,北魏一分為二,作東、西魏,東魏都于鄴城,而西魏則都于長安。

西魏建國後,功臣宇文泰權傾朝野,為對抗高歡主導的東魏,宇文泰立八柱國,下分權勢,得到了關隴軍事門閥的支持,于是取西魏而代之,建國北周。

而北周傳國數代後,宣帝宇文病故,留幼子宇文衍為帝,楊堅輔國,而楊堅狼子野心,趁機專權攝政,除北周掌權宗室,得到了關隴門閥的支持,一舉取代北周,建隋稱帝。

而前隋建國後,楊堅、楊廣父子吸取北周亡國教訓,欲行科舉,親庶族,削關隴門閥勢力,但卻因隋煬帝三伐遼東徹底激化了朝廷和關隴門閥的矛盾,其後隋煬帝為避關隴門閥鋒芒,出走揚州,叫李淵尋得空子,取了關中,建唐代隋。

可以說,這百余年間,關隴門閥便是主導天下走勢的重要推手之一,推動著風雲變幻,改朝換代,而有這樣的一股勢力在,李世民又怎會安生。

以武起家的關隴門閥強盛百年,如今因李世民強勢,在軍中威望極高,而稍顯消頹,但卻未動其根基,如今的關隴軍府仍舊是關隴門閥的天下。

關隴門閥之強,絕非幾載間便可削弱,為避免重走前隋老路,更不可下猛藥,只能徐徐圖之,這是需要二十載,三十載,甚至數代帝王的心力,才可成事,而現在,連遭變故的李世民顯然心力不及往年,有意將此事再交由年富力強的太子李恪去做了。

太極宮,甘露殿,內殿。

拜蘇定方為涼州都督,防備吐蕃,本就是李世民和諸位宰相商議後的決定,聖旨都已草擬,剩下的不過都是流程而已,朝堂之上簡單的幾句奏對,便定下了蘇定方為涼州都督之事。而此事之後,眾人散去,卻唯獨李恪被李世民留了下來。

正如武媚娘所言,李世民此舉是有意由東宮出面打壓關隴門閥,而且此事干系重大,出不得差錯,故而李世民並沒有瞞著李恪的意思。

「恪兒,你可知為何為父突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李世民開口便對李恪問道。

對于李世民的心思,李恪雖然已有揣度,但有了武媚娘的提醒,李恪不至于失了分寸,從來帝王最不喜旁人揣度到自己的心思,李恪和李世民雖是父子,但李恪也需謹慎幾分。

李恪點到為止地回道︰「近年來吐蕃漸盛,已威脅到我大唐西南,而李襲譽才略不佳,又坐事被貶,父皇調蘇定方為涼州都督當是為了防備吐蕃。」

李世民接著問道︰「那為何朕不調他去松洲,而偏卻是涼州呢?」

李恪回道︰「松洲往西進軍不易,太過被動,吐蕃與我大唐之戰,必在青海而不在川蜀,松洲只是屏障,而涼州才刀鋒。」

李世民笑道︰「不錯,確是不錯,你能看到這一步,也算是眼界和武略都是極佳了。其實若不論身份,你才是平定吐蕃的最佳人選,但你身為太子,自當坐鎮長安,也不可外鎮。」

李恪道︰「兒臣不過紙上談兵罷了,運籌帷幄,臨陣指揮之道兒臣要學的還多。」

李世民笑了笑道︰「你是儲君,將來是要做我大唐君王的,你要學的可不止是這些,更要習得帝王心術。」

李恪看著李世民,道︰「兒臣不知父皇之意。」

李世民道︰「為父調蘇定方赴涼州,防備吐蕃只是其一,更有借此試探、打壓關隴門閥的意思,關隴門閥掌權太久,太重,若不早作節制,早晚必生亂子。」

李恪聞言,「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關隴、河西一帶軍府少有河北人任折沖校尉、都督等要職的,父皇此番命蘇定方前往,原是有意敲打關隴門閥,只是」

李恪說著,似乎有些擔憂,又對李世民道︰「只是關隴門閥勢大根深,輕易動不得,父皇突然這麼做會不會驚到他們,逼得他們反彈?」

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意,張手對李恪道︰「朕雖非大唐高祖,但亦是開國天子,大唐江山半出我手,大唐軍中上下,無論將帥,皆以朕之皇命馬首是瞻。你英果類我,也是少年從軍,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難道咱們父子還會怕了關隴門閥不成?」

李恪听著李世民的話,似乎瞬間明白了李世民在此時就動關隴門閥的緣故和底氣。

唐史之上的李世民,在位期間並不曾大動過關隴門閥的勢力,既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大唐內外征戰還需仰其力,更重要的還是因為李世民的太子人選。

若無李恪,繼位為大唐太子的本該是晉王李治,但李治性情文弱,不精武事,多半壓不住關隴門閥,李世民怕身後生亂,自然不敢輕動。

但現在不同了,現在有李恪為太子,李恪少年從軍,行伍出身,不弱李世民,就算將來李世民不在了,李恪一樣鎮得住朝局,李世民沒了後顧之憂,自然就敢動手了。

一人為雄主,便可改天換地,父子俱為英主,還有何不可為?不敢為?

李恪道︰「那待蘇定方西行之官之時,可要兒臣出面相送?」

李世民點了點頭︰「蘇定方是你提拔上來的,你去送送他也好,正可敲山震虎。」

關隴門閥之衰落原是五十年後,武則天稱帝,大舉屠刀,大興科舉,提拔庶族之後的事情,但現在因為李恪在,這把屠刀要舉地更早些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