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

在回渤海郡王府的路上,李長沙一路回味著李恪的話,眉頭緊鎖,不知不覺間,便回到了府上。李長沙回到府上後,片刻不做停留,便直奔李奉慈所在的里院而去。

「我兒回來了,大都督府的美酒如何?可曾替為父帶些回來。」李奉慈剛一見李長沙進門,便惦記起了他的前朝佳釀,忙著對李長沙問道。

李長沙回道︰「酒倒是好酒,楚王也讓我帶回了一壇,只是我怕這酒阿爹是沒這個興致喝了。」

李奉慈雖然紈褲,但卻不是蠢人,听著李長沙的話,也隱約知道了李長沙的意思,想必李長沙大都督府一行,並不順利。

李奉慈問道︰「可是李恪為難你了?」

李奉慈只當李長沙是因自己輕慢李恪一事,在大都督府被李恪為難,故而有此一問。

不過李長沙搖了搖頭道︰「我此去是往大都督府,楚王若是要為難我,我還能回得來嗎?楚王待我倒還客氣,只是楚王的話,听著我是遍體生寒。」

李奉慈問道︰「李恪說了何事?」

李長沙如實回道︰「郇國公李孝協于魏州刺史任上貪墨,數額甚巨,引朝野震動,再加之如今外戰頻頻,國庫吃緊,恐再添宗室降封之事。」

「降封」,當這兩個傳入李奉慈耳中時,李奉慈的臉色頓時難看了起來,他還記得貞觀元年朝中的降封之事,那一次降封是因長樂王李幼良而起,那一次宗室子弟大多降封,原本他也在降封之列,是他追著李世民求訴了許久,這才網開一面,留了他的郡王爵。

李奉慈想著,臉上的怒意越發地重了,李奉慈猛地一拍桌案,怒道︰「這些混賬,只看著自己一人的眼前之利,置國家大義、宗室兄弟于不顧,罪該萬死!」

李孝協貪墨甚巨,再加之眼下戶部財政吃緊,以致朝中再起宗室降封之議,也是損害了李奉慈的利益,李奉慈自然大怒,只是他不曾想過他自己,他在太原橫行慣了,仗著郡王之權搜刮來的民脂民膏豈會比堂兄弟李孝協少了,李孝協是混賬,他又算是什麼。

李長沙道︰「阿爹,眼下不是遷怒李孝協的時候,危機當前,還是自保為重。」

李奉慈別無所長,所有的就是一個郡王爵,李奉慈為渤海郡王,李長沙才能是陽信郡公,才能是渤海郡王世子,李奉慈若降為國公或是郡公,那李長沙就只能是縣公,甚至是侯伯了。

「長沙所言極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住這渤海郡王的爵位。」李奉慈連忙應道。

李長沙道︰「降封之事若是成了,阿爹要保住爵位,只能是陛下開恩,此事還需向陛下說情。」

李奉慈道︰「我這就寫信往長安,向陛下問安,待此事定了,我再親往宮中一趟,向陛下求情。」

李長沙對李奉慈道︰「以阿爹如今的處境,陛下已經護了阿爹一次,阿爹覺得陛下還會再護阿爹一次嗎?」

李奉慈听了李長沙的話,一下子頓住了,八年前李世民已經保了他一次,那時的李世民登基未久,還需宗室穩定,可如今李世民大權已定,朝中又起降封之議,李世民還會保他嗎?李奉慈自己都沒有底。

李奉慈道︰「此事我也拿不準,只能勉強一試了,不行我再去求求太上皇,我自幼在太上皇身邊長大,太上皇念著往日情分,應不會袖手旁觀吧。」

李長沙搖了搖頭道︰「上皇已然退居慶安宮,不問朝政,未必會再為阿爹的事情出面同陛下為難,阿爹將希望寄于太上皇的身上,恐怕難了。」

李長沙之言也確是眼下現狀,李淵不問朝務已久,又怎會為了李奉慈破了規矩?

李奉慈問道︰「那該如何,咱們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李長沙道︰「阿爹難不成忘了,在晉陽城中,還有一個臉面最大的人,他若願意為阿爹說話,陛下必定回護阿爹。」

偌大的晉陽城,誰的臉面最大李奉慈豈能不知,李奉慈道︰「長沙說的是李恪?」

李長沙道︰「楚王乃陛下愛子,又有大功于朝,此番楚王北上督邊,鎮守太原,也正是陛下信重,只要楚王為阿爹說情,陛下必定听得進去。」

李奉慈聞言,頓時一陣懊惱,當初李恪抵晉,他自己拿大,不去城外迎候李恪,開罪了李恪,如今再想李恪為他說情,談何容易。

李奉慈道︰「我與楚王並無舊交,長沙以為楚王會助我嗎?」

李長沙道︰「我在大都督府時已向楚王求了此事,楚王口頭應了下來,但未必會當真。」

李奉慈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李恪恐怕也不是大度之人,之前的事情只怕他還記著呢。」

李恪年少位尊,李奉慈曾輕慢于他,以李恪的脾氣,李奉慈擔心李恪記仇也是情理之中。

李長沙道︰「楚王年少氣盛,阿爹曾輕慢于他,他的心里多少有些不悅,阿爹若想楚王出面相助,當面賠罪是免不了的。只是不知阿爹是把顏面看得更重,還是把爵位看得更重,能否放得下這個面子。」

李奉慈本就是紈褲子弟,還要甚顏面,他但凡要點顏面,也不會是現在這幅模樣。

李奉慈道︰「只要能叫李恪出手相助,我落個面子去一趟大都督府又何妨,我明日便」

李奉慈正說著,一下子又想了什麼,先是一頓,而後精神一振,對李長沙道︰「降封之事會不會是李恪杜撰的,當初我輕慢于他,故而他以此事恐嚇于我。」

李奉慈雖然紈褲,不務正業,但腦子倒是轉的不慢,只是想了想便回過了味來,此事未嘗不是李恪故意為之,要逼李奉慈就範的。

不過李長沙嘆了口氣,卻道︰「阿爹以為此事真假還重要嗎?李孝協貪墨是真,楚王只需趁著這個當口,一封手書進京,以阿爹往日在太原的行徑,要拿掉阿爹的王爵應該不難吧。」

李長沙的話入耳,李奉慈又蔫了下去,往日李奉慈在太原橫行慣了,手上著實不太干淨,在李孝協貪墨的這個當口,李恪要除了他的王爵確實不難。

李奉慈道︰「那我明日便去一趟大都督府,向李恪謝罪。」

李長沙想了想,道︰「若光是謝罪只怕還不夠。」

李奉慈問道︰「那還要如何?」

李長沙道︰「阿爹近年來在太原強買強賣良田怕不是有五六千畝之多,這些田畝後面關系著數百家人,最壞阿爹聲譽,阿爹若當真想請楚王為阿爹求情,阿爹何不捐出這些田畝,奉于楚王,由楚王出面還了這些田畝,楚王落了名,阿爹落了好,如此楚王必肯相助阿爹。」

李奉慈聞言,頓時急了,這五六千畝良田也是他費了不少心思得來的,李長沙要他奉于李恪,還于百姓,一時間他哪能舍得。

李奉慈心疼道︰「賠罪便賠罪,好端端地捐田作甚,再說了,這些田到了楚王手里,楚王還見不見得自己便收下呢,我又能落了什麼好。」

李長沙道︰「楚王豪富,光是數次建功,陛下賞下的良田又何止萬畝,怎會看上這些蠅頭小利。」

李奉慈仍舊堅持到︰「那也不可,這些良田是咱們府上日後吃喝用度的本錢,沒了這些良田,咱們還如何在太原立足?」

李長沙看著李奉慈的模樣,也越發地急了,帶著幾分怒意,對李奉慈道︰「阿爹何其短視,只要阿爹結好了楚王,保住了王爵,區區幾千畝田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阿爹在河北尚有五千畝永業田,每年陛下賞下財貨也有許多,難不成阿爹還能短了用度不成。若是阿爹執意不捐,到時沒了王爵,陛下降罪,咱們父子二人便守著這些良田去長安獄中快活去吧。」

李奉慈雖是皇室宗親,但卻是個十足的混不吝,就連李淵的話都未必听得進去,可他偏生最怕他的這個長子,李奉慈見得李長沙隱有怒意,頓時也慌了,連忙應道︰「長沙說這話作甚,我听你的便是,明日一早,我便備上田契,去大都督府請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