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

宋州,居中原與淮南之中,宋州往北,則為中原,往南,則為淮南。

中原與淮南俱為天下膏腴之地,而宋州介于兩者之間,亦是富庶,為大唐十「望州」之一。

「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宋州為陸路要道,又有運河過境,詩中所言便是宋州。

李恪自長安出發,過洛陽,一路乘官船南下,不過三日便到了宋州,宋州本就是水路樞紐,到了宋州後李恪便登岸修整,也給官船備上些干糧。

「殿下,此處便是睢陽城,過了睢陽便是淮南地界了。」王玄策和李恪兩人並肩立于官船甲板之上,王玄策指著不遠處在望的睢陽城渡口,對身旁的李恪笑道。

李恪側身看著身旁面帶笑意的王玄策,問道︰「看先生的樣子,似乎也曾來過睢陽?」

王玄策回道︰「睢陽乃上古皇都,自燧人氏始,夏、商先後定都于此,處要沖,扼江淮之咽喉,臣少年曾游學至此,故而熟識。」

李恪道︰「本王曾聞《漢書》有雲︰‘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其民猶有先王遺風,厚重多君子,好稼穡,惡衣食,以致畜藏。’卻不知到了今日,此處又還留有幾分上古王風。」

王玄策指著不遠處渡口上來來往往的人流,對李恪道︰「殿下有所不知,今時已不同往日,睢陽本就勾連南北要塞,劃分江淮,如今又有運河流經,宋州百姓已多有從船行、商賈、腳夫之役者,反倒少有稼穡之業了。」

李恪聞言,問道︰「船行?宋州也有船行?」

王玄策回道︰「那是自然只不過宋州的船行自是比不得揚州、洛陽這些重鎮,所運的貨殖也大多只能抵汴、泗兩州。」

李恪不解地問道︰「這是為何?」

王玄策回道︰「宋州北有洛陽,南有揚州,北上之貨殖,北抵涿州,南下之貨殖,南抵余杭,均需借由洛陽和揚州的船行代運,否則恐難通行。」

李恪聞言,微微點了點頭,笑道︰「這倒有意思,原來這船行貨運竟也有這般規矩。」

王玄策道︰「三教九流,十行百業,也有其規,各行其道,船行水運自也如此。」

李恪問道︰「如此說來,這宋州地界便是洛陽的地盤了?」

王玄策想了想,搖頭道︰「殿下說的是,但也不盡是,一來宋州處河南與淮南之交,常有貨殖南下北上,此處洛陽船行雖多,但也不乏揚州船行來此裝卸貨殖的,二來洛陽不比揚州,殿下為整合揚州水運,設揚州漕行,整個淮南的買賣自然都是揚州在做,但洛陽船行卻無漕行之說,不過一盤散沙罷了,還管不及宋州。」

王玄策正同李恪說著話,說來也巧了,似乎正是為了印證王玄策所言一般,就在王玄策話音剛落的時候,李恪所乘的官船正要靠岸時,船旁便駛過了一艘掛著揚州水幡的貨船,正要靠著渡口停靠。

李恪雖生在長安,但封號、食邑、之官都在揚州,日後他的子孫也將封于揚州,故而揚州于他而言也算是半個故里了,更別提揚州漕行本就是他管下的,在宋州看著揚州來船,倒是多了幾分親切。

可正當李恪瞧見了這艘揚州貨船,並肩靠著停在渡口,將欲上岸之時,卻听到了一旁的爭執聲。

「此處乃睢陽渡口,凡一應揚州來船不得停靠。」渡口之上,一個身著灰色裋褐,專司接駁的役夫,對揚州貨船上的船工道。

船工听得役夫的話,顯然也是被驚住了,連忙問道︰「此話怎講,我等每日往來渡口無數,何曾听過這般規矩,你莫不是弄錯了?」

役夫擺了擺手,回道︰「斷無弄錯的道理,這是前幾日睢陽渡口剛立的規矩,凡揚州來宋州的貨船,途徑渡口,若需上下貨殖的,均不得上岸。」

船工聞言,解釋道︰「此乃自余杭運抵宋州的絲綢,接貨之人正是閆記布行的閆主事,想必兄弟也是識得的,還望行個方便。」

閆記布行在宋州也算是數一數二的買賣,在宋州頗有幾分勢力,船工搬了閆記布行出來,也是希望這渡口上能給上幾分面子。

可這渡口上的役夫卻一口咬死,堅持道︰「這規矩乃是州府里的官爺定下的,莫說是你了,就算是閆主事親自來了,也要乖乖地認下,按照我睢陽渡口的規矩來辦。」

那船工聞言,顯然是急了,忙道︰「這批貨今日便要送到睢陽城,萬萬耽擱不得,這位兄弟可還有什麼其他的法子?」

役夫故作思索了片刻,頓了頓,回道︰「你們揚州的船想進城,倒也並非不可,只不過卻要費些銀錢,一艘商船,十貫錢。」

船工聞言,頓時驚住了,十貫錢,這可是他在河上漂泊數月才能掙來的賺頭,豈是他一個船夫能一口定下的。

船工忙道︰「兄弟稍待,此事在下做不了主,待在下去請船主來此。」

說著,這船工便連忙帶著小跑,進了船艙。

李恪看著眼前的一幕,與身旁的王玄策對視了一眼,也覺得頗為有趣,笑了笑,也下得了船去。

「這位兄弟,在下的船也是自揚州而來,要往睢陽而去,不知要收錢幾何?」李恪上前,對方才說話的役夫問道。

李恪所乘的雖是官船,但卻未懸楚王府的幡旗,這役夫自也不知,役夫見得又有一揚州的商船上前,于是反問道︰「你等來睢陽又是為何事?」

李恪回道︰「我等是做漆器買賣的,听聞睢陽的漆器質地最好,特來上些貨,半日便走。」

役夫上下打量了李恪片刻,見得李恪穿著不俗,顯然是富庶人家,而年紀又不大,多半少經世事,也是哪家初次外出上貨的少主事,想來也是頭肥羊,于是道︰「他們停一個時辰,作價十貫,你們一停便是半日,怎麼的也得二十貫錢了。」

李恪聞言,給了王玄策一個眼色,王玄策見狀,知李恪之意,連忙遞上了一塊二十兩的銀錠子。

李恪拿著銀子,對役夫問道︰「二十貫錢,倒是不多,只是不知可能開了收據,免得我們裝船時你們又不認了,可該如何?」

役夫道︰「閣下盡管寬心,我睢陽碼頭的銀錢都是奉州府的官爺之命所收,怎會不認。」

「如此便好。」李恪說著,把手中的銀錠子丟到了役夫的手中。

以李恪的身份,斷沒有跟一個渡口接駁的役夫廝磨時間的道理,王玄策看著李恪笑嘻嘻地將銀錠子給了役夫,于是靠在李恪的身旁,對李恪問道︰「殿下可有吩咐?」

李恪道︰「命人將他的話錄下口供,你隨本王去一趟宋州刺史方季長的府衙,本王正愁著如何將船行的買賣北擴,這可是方刺史將睢陽河渡拱手相贈的機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