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好大的房子(求收藏求票)

作者︰滄海一花蛤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雖然很遺憾沒有進行,但眾人對于同袍們相處的歡樂氣氛,卻都是很滿意。

宋通隨即再請段晏,安排發放其它元旦賞賜;每人柑橘五個、柿子五個、膠牙糖十塊……。

眾人又是說笑聲一片,卻猛然間听到門口處,傳來一人的大聲說道︰「這樣能夠盡興麼?!」

隨著這聲大呼,眾人看去後,立即一起起身施禮。

崔希逸滿面春風地走了進來,身後有幾名兵士,將兩個大酒甕分別抬了進來。

眾人口中歡呼不已,段晏等人再忙著啟封酒甕,為眾人分酒。

崔希逸在宋通和阿史那博恆中間坐了下來,再笑著說道︰「崔某雖然薪俸尚可,但也時常捐資寺廟道觀,又有家室拖累,因此剩余財帛也是不多。但諸位一貫辛勞,今日又逢元旦佳節,崔某怎能不略作心意表示?」

隨後,他就對司戶、司倉、司禮等參曹說道︰「崔某緡錢不多,就拿出十絹。請幾位將其兌換成緡錢,分與在場的人。為眾人佳節添個歡樂!」

眾人听罷,一時無語︰這並非是嫌崔希逸吝嗇,而恰恰相反。眾人都知道他一向廉潔,一家人,包括僕婢的吃用,全部來自朝廷發放的俸料。

而且,篤信佛教的他,更還時常將家財捐出給寺廟,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事。

此時他說拿出十絹,大致就是五千多文緡錢。在場的二十幾名侍衛,人均可分得二百多文。

以涼州此時的米面價格,大約是每斗十二文。這些緡錢,能夠換來一石多糧米——按照朝廷發放的限額,這是一個士兵一個多月的口糧了。

況且,大唐因為緡錢需用量很大。平日里,眾人是很難見到,更別說直接使用緡錢了。

崔希逸見場面冷清,不由得暗嘆一聲,再說道︰「諸位莫嫌崔某財力小。對于財緡,某只認為可用之,卻不可成為其奴從。」

段晏听罷,眼眶發紅著拱手施禮說道︰「大使,段某一時被貪心蒙蔽心智,日後定當改悔!」

曹世宇見狀,也連忙拱手謝罪。

看看二人,崔希逸慨嘆一聲後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日後只要記得真心省悟,徹底改悔就好。」

說著,他轉頭對宋通說道︰「某听說,他們二人欠下同袍許多債務。宋傔史改日將那份借據給我,」

說著,他再看向段晏、曹世宇,繼續說道︰「他們的債務,崔某今日就替他們償還。」

崔希逸的話一出口,段晏、曹世宇連番推拒。但見崔希逸已通告司戶參曹,將那筆債務轉接過去,這二人立刻俯身拜禮。

崔希逸伸手示意他們起身,再打量著這兩個暗自抹淚的年輕人,只是略微嘆了口氣。

宋通笑著勸說道︰「大使也說今日應該歡樂,就不必多加傷慨。」

崔希逸點頭稱是,隨即笑道︰「崔某甚是喜愛王摩詰的詩作,今日就略唱《青雀歌》一首,為諸位飲酒助興!」

眾人听了,頓時歡呼聲四起。

待場面安靜,崔希逸以筷著敲擊著桌案,緩緩唱道︰「青雀翅羽短,未能遠食玉山禾。猶勝黃雀爭上下,唧唧空倉復若何。」

這首短詩,大意是說個人要有遠大抱負,而不要被自以為的眼前利益阻滯。

隨著崔希逸歌唱數遍而止,在場的胡漢諸族兵士動容之余,紛紛鼓掌喝彩。

這首歌,通過陳暉的解讀,在場的人也就知道,這是崔希逸對眾人殷切的寄語。

段晏再三拜禮後,動情地說道︰「大使,某還做廄丞,已是格外開恩與器重。段某也知道,這是要某戴罪立功的,日後必會小心謹慎從事!」

曹世宇緊跟著說道︰「大使,曹某前去牧馬監,定會安心軍務,不敢再有他念。」

崔希逸看著二人,再鼓勵一番後,就笑著對眾人說道︰「今天酒飯尚可麼?」

「可!」眾人連忙作答。

崔希逸卻搖頭說道︰「崔某知道諸位是給足了面皮。某卻以為,菜蔬過少,是也不是?」

眾人呵呵笑著,不好意思答話。

崔希逸笑了笑,也是難為情地說道︰「菜蔬能夠儲存到冬日里,本就不多。又逢佳節,價格也高得嚇人。因此,諸位再是抱怨,崔某也是無能為力。」

眾人見他說得詼諧,不禁都是大笑。

崔希逸卻轉頭看向宋通,再對眾人說道︰「宋傔史倒說有妙法,可以使春夏之菜蔬,端來寒冬之盆盤。是也不是?」

宋通也就拱手笑道︰「大使,元旦這幾天過去,我立刻帶人去城郊實驗!」

「好!」崔希逸端起面前酒碗,繼續說道,「宋傔史不僅軍務精熟,更還要為百姓造福。崔某當敬酒與你!」

宋通不敢接受,就端起酒碗致意後,邀請眾人共飲。

元旦的七天假期已過,曹世宇拿著牒符,自行前往焉支山的牧馬監報道,去做牧丁。宋通帶著眾人將他送出城外,不住地說著關切、囑托的話。

曹世宇連連施禮道謝,表示一定安心做事,不敢再稍有疏忽。

送他走後,宋通再安排陳暉先回去天雷場,照看日常事務;再令阿史那博恆等人,也照常在軍府內番值。

隨後,宋通就立刻找來相關人員,去到郊外開始搭建暖棚。

模仿著新時代新農村的模樣,在他的安排下,由竹竿搭成的拱形暖棚支架,留好兩邊的進出口。再于內里立上木樁支撐。

一座碩大的暖棚,已然穩穩地安放在了菜地里。

隨後,他再命人先把白色的絹布,鋪在竹架上。那些連接在一起的氈墊,依次覆蓋其上,用繩索捆扎好。

土地已然在寒冷天氣里凍硬,宋通指導著眾人,在各個暖棚架里,點起幾盆炭火,將內部的溫度升高。

唐代,當然沒有溫度計使用。又因為生產琉璃的工藝,還未傳到內境,宋通想要制作出溫度計也是不能。

對于暖棚內溫度的控制,宋通就采取手部測溫的方式,進行大致估量。

屈起手指,以外側肌膚觸模土地。首先肯定會得到寒涼的感覺,但如果稍後能夠感知到微溫,這就是大約二十度左右的溫度。

這是其一,另外還可以用體感測溫。比如穿著軍袍而不是綿袍,在暖棚架里覺得很舒適,這就大致在18°至20°左右。這個溫度,就可以開展反季蔬菜的種植了。

將這些測溫方式,逐一教會參與勞作的人。眾人再走去另外的十來個暖棚架,一一進行溫度的感知、測量。

宋通走出暖棚架,看向四周的景象,心中很是自豪。

「好大的房子!」一人的贊嘆聲,遠遠地傳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