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會見一窩官員

作者︰隱宗宗主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紅旗軍三路大軍移動到距離南籠大軍兩百米的距離後,便各自以戰斗方式停了下來,這個距離正好在燧發槍的有效殺傷距離內,同時也給火槍手換裝彈藥預留了足夠的時間距離。

「擅動者,殺!」隨著陶也的這一聲大吼,賀朝用一下便處于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他知道,對方恐怕不是說說而已。

一時間,氣氛仿佛凝固了起來,紅旗軍這邊黎漢明暫時還不想豎立一個敵人,所以一直處于克制狀態;南籠義軍那邊賀朝用也不敢輕動,他們同樣也不想找死。

賀朝用這時已經腸子都悔青了,悔不該輕浮,早知如此,剛開始老老實實的打招呼就好了。

見對方也沒有開戰的意願,黎漢明也算是松了一口氣,如今他的主要敵人是滿清,他暫時可不想分散精力來對付其他人。

黎漢明剛放松下來坐下去,就見到幾騎從草原北邊打馬飛馳而來,等他們走到近前後黎漢明才發現是黎安理。

見狀,黎漢明又趕緊起身相迎道︰「伯父您怎麼來了?」

黎安理下馬先是拱手見了一禮後才回道︰「我在路上收到南籠傳去遵義的消息,說王阿從即將前來與您面談,我害怕出現什麼意外,在確定貴陽那邊沒什麼問題後,便分出一支部隊前來接應。」

听黎安理這麼一說,黎漢明才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道︰「哦,原來如此,來就來吧,咱們正好也把一些問題談一談,等談清楚了,大軍才可放心北上。」

正在這時,草原西邊的寧培忠也派人壓著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走了過來︰「啟稟大帥,我部在中曹司俘獲貴州巡撫以下大小官員三十七人及其家眷共計二百二十余人。

「豁,你們這是掏了貴州官員的老窩了呀。」黎漢明聞言頓時一喜,半開玩笑的調侃了一句後說道︰「先看守起來吧。」

現在黎漢明還沒有閑心來處理那幫官員,不過,趁著這個時間,他向黎安理請教道︰「這滿清省一級的官員是如何劃分的?」

黎漢明除了知道總督和巡撫的具體職能外,其他的也只有個模糊的概念。

黎安理也算是官紳世家,對這方面還算了解,聞言想了想後回道︰「回明王,一般情況下各省主官有三個,分別是總督、巡撫以及提督學政。」

「封疆大吏中權力最大的是總督,統管一省或多省的經濟、民政、軍事和人事。總督一般為正二品,如果加「兵部尚書」和「督察院右都御史」餃,升為從一品;如果加「大學士」餃,則為正一品。」

「在總督之下是巡撫,巡撫只統管一省的經濟、民政、軍事和人事。巡撫與總督都可以稱為封疆大吏,從表面上看,巡撫受到總督的節制。但實際上,因為督撫都是直接向皇帝負責,都有專折之權,總督對巡撫只是節制,類似于指導。」

「但並不是每個省都有總督和巡撫,像直隸和四川一般是只有總督而沒有巡撫,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只有巡撫沒有總督。」

「有幾個省是總督、巡撫同城,比如武漢既有湖北巡撫,又有湖廣總督;昆明既有雲南巡撫,又有雲貴總督;廣州既有廣東巡撫,又有兩廣總督;福建既有閩浙總督,又有福建巡撫。」

「巡撫為從二品,多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餃,升為正二品。特殊的是山東巡撫,不加餃就是正二品,所以有些時候巡撫也被稱為「準督」。」

「總督一般是由朝廷各部的尚書、資深侍郎,或者是地方上資深巡撫來升任;巡撫一般由他省的布政使或者是朝廷各部的侍郎,或者是朝廷各寺資深的卿、內閣學士升任。總督上升空間不大,再往上升就只能入閣了。巡撫上升的空間是擔任尚書,或者晉升總督。」

「在一省之內,還有一個職位與督撫平起平坐,就是提督學政。提督學政由朝廷委派,派出者多為進士出身的京官。主要工作是主持各省的院試,並督察當地學官。」

「在任職期間,保持以前的品級,地位類似于欽差。不過,提督學政盡管地位不低,不受督撫節制,直接听命于朝廷,但是權力遠不如督、撫。」

介紹一下各省主官,見黎漢明沒有疑問後,黎安理才接著說道︰「督撫屬官主要包括布政使、按察使與各道道員。布政使為從二品,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實際地位很高,僅次于督撫。」

「按察使與布政使類似,專管一省的司法和刑名,但級別略低于布政使,為正三品。」

「道員比較特殊,是一個介于省與府之間的官職。品級不固定,根據職責的不同,多為正四品或從三品。」

「道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協助他們工作。其中,布政使的副使被稱為分守道,按察使的副使被稱為分巡道。」

「另一種則是管理專項事務,比如專管糧務的督糧道、專管海關的海關道、管理鹽場的鹽法道等等。各道道員經常由級別更高的官員兼任,而且各省之間也有較大區別。」

「鹽法道是掌督察鹽場生產、估平鹽價、管理水陸挽運事務,或兼任分守分巡道。有的省份不設,四川則稱鹽茶道。」

「一府的最高長官是知府,統管一府的民政經濟。知府一般為從四品。比較特殊的是順天府尹,正三品。順天府尹地處京師核心要地,還帶有牽制直隸總督的職責。」

「軍事體系主要包括提督和總兵。想來您也知道,如今鎮守地方的主要是八旗軍與綠營軍,八旗軍的最高長官是駐防將軍或都統,地方無權節制,督撫都不行。綠營的最高長官是提督,受督撫的節制,也同時接受駐防將軍和都統的監督。」

「提督為從一品,盡管官階不低,但實際地位不高。總兵則是受提督直接統轄,正二品,一般統領一鎮綠營。」

「比如貴州提督花連布之前是南籠鎮總兵,貴州發生戰事後,因在平隴平亂有功,被雲貴總督額勒登保提為貴州提督,如果再往上升的話,就是駐防將軍或者都統。」

介紹完大方向的官職後,黎安理又著重給黎漢明細化了各級官職的下屬部門。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經黎安理的細致講解,算是基本理清了他們之間的關系,簡言之就是督撫是差使,布政使是官職,總督和巡撫沒有直屬官,布政使有直屬官,他才是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方行政首長。

但是又因為總督、巡撫的存在,布政使在實踐中淪為了督撫的下級,職權受到嚴重侵蝕。

督撫衙門沒有下設部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督撫是派出人員,並沒有在地方設官理政。

而布政使開始就是地方實職行政長官,根據政務不同,設置了不同的處理機構。布政使司下設三個部門:「經歷司「、「照磨所「、「理問所「。

經歷司負責公文往來、處理行政事務,相當于現在的辦公室;照磨所負責監督公文的處理,負責行政效率和監察地方官員,相當于監察局、人事局;理問所負責審核司法刑獄案件,相當于司法廳、監獄管理局等。三個衙門分別有經歷、照磨和理問等官。

布政使的直屬官,經歷、理問、照磨都是六品官,比知縣級別要高。

此外,布政使的下屬還有倉大使、稅大使。

布政使管理省里的官庫、儲運錢糧稅收,就需要一個管理倉庫和財務出納的官員,這就是倉大使。

稅大使更多的是催科征稅的。按察使、知府等人,也有類似的這麼一套班子。

只不過按察使衙門、知府衙門沒有理問所,而是叫作「司獄所「,官員叫司獄。

省級官員中的最後一個文官是學政。古代的學校和科舉事務,由專人負責,叫「學官「,也稱「教職「。

學官自成一個系統,一省最高的學官就是學政。

學政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官職,而是一份差使。朝廷委派具有科舉功名的京官到省里擔任學政,學政的級別根據他在京城原有官職的級別而定。

學政沒有屬官,他的主要工作有這麼幾項:第一項是管理讀書人的功名。在當下這個傳統社會里,功名是很重要的。

有了功名就有各種政治、經濟、司法等方面的特權;有了功名就可以是「老爺「,不然再有錢也只是個土財主。

地方官看一個秀才或舉人再不順眼,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因為讀書人有功名在身,可以不受刑訊,只有學政才能夠剝奪讀書人的學籍。

學政的第二項工作是負責當地的科舉考試。比如說,一個讀書人要考秀才,由學政最終確定;秀才到省會參加舉人考試,之間的程序問題和組織工作,學政也得負責,學政負責地方上低級別的科舉考試。

學政的第三項工作是管理地方官學。官學就是官辦的學校,官學由官府建造並出資維持,學生享受國家發放的津貼。

學官在清水衙門,負責事務沒有實實在在的物質收入。

一般情況下,新科進士不太願擔任學官。客觀上,學官升遷也比較難,很多人當了一輩子官還是教授。

所以,朝廷一般會把科舉考試當中名次末尾的或者是年紀大的進士,分配去當學官。

其實這樣一理清下來,古代的官職也沒那麼復雜,不過先前的黎漢明連現代的各種職位都沒分清,更別說這古代的了。

今天向黎安理請教,主要是看到了貴州的一班官員後忽然想了起來,以後這樣的情況應該不會少。

不說其他,至少提到某人曾經擔任過某某官職的時候,黎漢明得知道對方擅長處理哪方面的事務吧,不然對方投靠過來,你在給他安排一個南轅北轍的官職,對方會以為不信任他不說,到時政務上出了亂子才是大事。

見左右無事,趁著有黎安理這個懂官職體系的人在身邊,黎漢明決定先去見一見俘虜的各官員。

能做到省級官職的,黎漢明相信沒人會是庸才,如果能勸來幾個加入,便能稍微彌補一下他當前缺人的窘境。

另一邊,當馮光熊等人被押來俘虜營看到一萬余俘虜後,他們便知道大軍是真的完了。

不過那些清軍看到這些平時需要仰望的官員也進了俘虜營後,頓時感覺心里平衡了,有的甚至直接開始了起哄。

馮光熊感覺老臉有些掛不住,便找了一個沒人的角落也不講究的坐了下來,其他官員見狀,也紛紛跟過去圍成了一團。

負責看守俘虜營的除了一些傷兵和近衛師一個團的兵力外,還有負責運送物資的民夫。

此刻他們看到平時高高在上的官員也做了俘虜後,感嘆紅旗軍強大之余,同時也在心里生出了一股莫明的自豪感來。

听到周圍民夫們的嘲笑,馮光熊除了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外,對這支叛軍的看法又變得更加重視了。

馮光熊通過觀察不難看出,這些匪軍士兵應該都是自願當兵的,而是亂匪強制招募的青壯,從民夫們與叛軍士兵其樂融融的狀態中,馮光熊感覺看到了這股亂匪的另一面。

看到這兒,馮光熊嘆了一口氣後問道︰「諸位同僚,不知你們看出了什麼沒有?」

眾人聞言相互看了看,最後鐘學國拱了拱手說道︰「撫台大人,下官看來,這支匪軍與其他亂匪相比有些不一般吶,如果下官沒有看錯的話,他們才是朝廷大患。」

說著,鐘學國突然嘆了一口氣後接著說道︰「可是看出來了又如何,如今我等自身都難保了。」

正在這時,劉阿蠻笑眯眯的走了進來,隨意的拱了拱手笑著道︰「諸位大人別來無恙啊,我家明王有請。」

听到抓到一窩大官後,劉阿蠻便上趕著要看稀奇,黎漢明沒好氣的告訴他︰「有什麼好看的,還不是兩個耳朵兩只眼楮一個鼻子一張嘴,等將來咱們打進京師去,什麼大官看不到。」

說是這麼說,不過黎漢明並沒有阻止,還把請人的活計一並丟給了他。

不說當下了,就是後世,普通百姓對大官也是充滿了好奇,所以黎漢明也很理解。

馮光熊等人聞言,也沒拒絕,紛紛起身便準備跟著去見一見那位明王。

按察使尼堪巴圖魯也跟著起身準備跟上,不過被劉阿蠻一把按住了,笑了笑說道︰「這位大人就不必去了,我擔心你去了可能沒命回來。」

說罷,劉阿蠻便不再理會沒有好臉色的尼堪巴圖魯,徑直的帶著馮光熊等一眾官員離開了。

清朝時期漢臣,雖然有可能得到皇帝的重用,甚至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但依舊很難得到信任,但有些漢臣能力強,清皇帝治理國家確實離不開他們,也只是對其工作能力的信任罷了,其他方面未必放心。

例如有名的張延玉,擔任過軍機大臣,也做過兵部尚書,甚至出現過身兼數職的情況,但依舊沒有改變,他是純粹的文臣,一直都在皇帝圈定的框架里打轉,走不出文臣的範疇。

滿清朝廷,終究是滿人的皇朝,雖然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但有些制度並不一樣,或者說同樣的制度,內里會有所改變,並且有些職位,不管你是否有能力擔任,皇帝也不會授予。

而為了監督地方漢人官員,各級官職體系中,一定會有至少一人為旗人擔任某官職,美其名曰平衡,實則還是對漢人官員不放心。

尼堪巴圖魯是暫代丁母憂的前任按察使常明之職,二人同為旗人,結果不明而喻。

馮光熊等人見狀也沒多說什麼,一來尼堪巴圖魯才上任不到一個月,他們和他都不熟,再有便是相互間的隔閡問題,所以馮光熊只是搖了搖頭後便跟著走了出去。

黎漢明沒有選擇在營帳里見他們,而是就在草地上找了一個空地用彈藥箱等木箱子搭建了一張臨時大桌子,結實的大木箱子墊上一塊干淨的布匹就當是凳子了。

「這位便是我家明王!」劉阿蠻帶著馮光熊等人來到桌前介紹了一聲後便站到了黎漢明後面。

馮光熊等人聞言只是淡然的拱了拱手,他們才被俘虜,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不過作為文人的禮節還是沒有丟。

黎漢明見狀也不在意,抬手左右示意了一下後說道︰「諸位請坐,戰場之上,條件簡陋,還望海涵。」

見狀,馮光熊也不客氣,當先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主要是一大把年紀奔波一天多了,確實有些累了。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依次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

黎漢明掃了一眼後發現,他們的座次大概還是按照官職大小來主動安排的,左右兩邊為首的是馮光熊和鐘學國,然後依次是洪亮吉、劉清等,在後面的不說黎漢明了,估計就是馮光熊自己也不一定認得。

等眾人坐下,李大虎帶著人一人上了一杯熱茶後,黎漢明才笑了笑開口道︰「諸位都是漢人,這也是我願意見一見你們的原因,你們作為滿清官員,應當也知道他們旗人是怎樣對待咱們漢人的。」

「說句不好听的話,哪怕你們做了官,只要沒入旗,想必你們的地位也不見得有多高。」

說著,黎漢明朝劉阿蠻示意了一下後接著說道︰「今日你們丟了貴陽,就算我放你們離開,我相信你們也不會得到好的結果。」

等劉阿蠻帶人將幾個木盒子放在桌上打開後黎漢明才接著說道︰「桌上盒子里的幾位想必你們都不陌生。」

馮光熊聞言一愣,連忙起身看去,發現正是雲貴總督額勒登保等旗人將領的人頭後,頓時驚得一坐了下去。

看到這兒,馮光熊也知道就是逃出去,朝廷也不可能放過他們了。總督戰死,他們還活著,是怎麼也說不服朝廷的,等待他們的無非就是一刀或者全家發配的結局。

黎漢明也相信,能棄城而逃的人,要說對滿清朝廷有多忠心,他是萬萬不相信的。真正忠心的人,會選擇與貴陽共存亡,而不是逃離。

諸如馮光熊等幾人見過世面的還好,其他官員則是在見到幾顆人頭的時候雙腿發軟,然後紛紛吐了起來。

見狀,黎漢明揮了揮手讓人把那些盒子撤下去後才笑了笑對馮光熊問道︰「馮大人,如今貴州民亂四起,作為一省巡撫,不知你有何看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