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技術保護

作者︰隱宗宗主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回大都督,糧草只夠大軍一月之用了,一個月之內,要還是不能突圍,咱們就算不被清軍殺死,也會被餓死在這里。」提及這個問題,王登廷不由得面色有些沉重。

「媽了個巴子,這幫子清狗是吃錯藥了嗎,非追著我們不放不可?」徐天德想想就來氣,當初本想趁遵義那邊吸引了清軍注意力時,起事迅速佔領川東地區。

哪成想,好巧不巧的正好踫上了準備前往遵義平亂的成都將軍觀成,可謂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王登廷見狀砸吧砸吧嘴後,嘆了一口氣說道︰「大都督,其實就如最近傳言的那樣,相對我們來說,遵義那里屬于是安分的叛軍,而我們對清狗的危害更大。」

「加之清狗大將勒保戰死在了遵義那里,屬下想來,觀成應該也不想去遵義觸那個霉頭。」

「清狗這是當我們好欺啊!」仔細想想,徐天德也知道會是這樣,不過他就是氣不過而已。

與此同時,夔州府,雲陽,巴陽驛。

以地兩山夾江,四時多雲,而邑當山水之陽,故名雲陽。

西南地區戰亂不休,但是長江水道卻是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反而變得更加繁忙了起來。

王貞儀站在船頭北望,似乎是想通過重重阻礙,看清江北的戰亂。

自從進入湖北境內後,王貞儀听得最多的便是,哪里哪里又發生叛亂了,哪里哪里被叛軍佔領了等等之類的消息。

出身與風雅富足的江浙一帶士大夫家庭王貞儀,所見所聞皆是康乾盛世,她也沒想到,這盛世的表面下,竟然還有如此多的百姓因為活不下去了而舉兵反叛。

「先生,外面風大,您還是回船艙去吧,再過幾日便能到了。」正當王貞儀暗自感慨時,吳叔上前拱手勸道。

王貞儀聞言回過神來,對著吳叔笑了笑後說道︰「多謝吳大哥關心,妾身無礙的。」

吳叔聞言張了張嘴正準備說些什麼時,他身後傳來了一個有些蒼老的聲音︰「讓她在外面透透氣也好,她的病一半是積勞成疾,累的,一半是自己把自己關起來悶出病來的。」

听到聲音,吳叔連忙轉身行禮道︰「見過趙先生、詹先生!」

王貞儀也福了一禮稱謝道︰「妾身謝過趙先生!」

趙學敏沒有說話,只是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詹枚則是連忙上前扶著王貞儀。

「這是到哪兒了?」趙學敏抬頭朝長江兩邊四下看了看後問道。

吳叔聞言連忙拱手回道︰「回先生,已經到了夔州府了,最多再有三五日,便能到達遵義府地界。」

「老朽倒是有些好奇你們那位明王了。」听到吳叔的回話,趙學敏笑了笑說道︰「能為百姓著想之人,想來心地也壞不到哪兒去。」

經過一個多月的船上生活,趙學敏心里的氣已經消了大半,加上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他對黎漢明不由得有些好奇了起來。

王貞儀聞言也是一笑,說道︰「妾身對你們那位明王也挺好奇的。」

這些日子,黎漢明被吳叔等人吹噓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的神仙之人,問題是,王貞儀居然也相信了。

實在是因為原本以為她自己的病情只有她自己知道,誰成想降下一個明王,大老遠的就知曉了自己的病情,這就不得不讓王貞儀有些好奇了。

听到二人都對明王好奇,吳叔笑了笑,不卑不亢的拱手回道︰「等幾位先生見了我家明王,相信不會讓您們失望的。」

黎漢明再次來到工坊區時,這里已經變得連他都快認不出了。

佔地面積擴大到比一個鄉鎮城區大了不少不說,各個關口還修建起了哨塔,甚至有的地方還修築了木柵欄。

坊區內房屋成片,外面更是戒備森嚴。

自從上次余介說了這里的安全問題後,黎漢明回去便調了近衛師一個旅來駐守這里。

按照他的要求,這里除了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只準進不準出,平常的生活物資都有專門的人員送到外圍,然後由駐軍接手送去坊區里。

黎漢明雖然不怕技術流出,但是該有的防備還是不能少,不然唐朝就是例子。

在唐朝那個時代,特別是中唐以前,周圍四面八方的異族國家都臣服在唐王朝的膝下,他們都以到唐朝的國都長安定居為榮,不遠萬里上趕著到長安做生意,也很樂意成為唐朝的公務員,為大唐王朝服務及征戰四方。

外族人到唐朝,除了到唐朝做生意和定居外,也把大量的外族文化帶進中原,同樣,也把唐朝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傳播到遙遠的四方,對唐朝來說,顯示了大唐包容的心態,以及四方來朝的優越感,並且,大量外族人為唐王朝效力,也為唐王朝征服四方提供了經驗和便利。

唐朝的強盛和大量的對外交流離不開關系,唐朝貴族、平民豐富的物資生活、精神生活也離不開自身的包容和外族人的貢獻,可是,唐朝的衰落也和引進和重用外族人有關,也和將先進的技術知識傳播出去有關,不設防的引進和輸出導致了唐朝的沒落。

就以吐蕃來說,吐蕃在唐朝開國之初還是一個弱小的部落聯盟集合,吐蕃人以狩獵和放牧為生,吐蕃人生存的地方在當時還屬于蠻荒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原王朝很難對吐蕃人居住的核心地區造成威脅,但也不用太重視,這源于吐蕃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他們或許連刀劍都不會制造,一般來說,在邊境有個簡單的防御就行。

可吐蕃人也有一顆試圖強大的心,唐貞觀七年,吐蕃英雄松贊干布正式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吐蕃王朝,為了吐蕃的強盛,松贊干布把學習的目光看向了唐朝,除派遣大量吐蕃人到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制造、農業、經濟等各項知識外,松贊干布還多次要求和唐朝和親。

唐太宗李世民應松贊干布所請,將唐朝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下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出嫁時的嫁妝中,攜帶有海量的先進生產技術書籍、醫學書籍、文化書籍等能提高吐蕃政治、經濟、生產力的學術書籍,還攜帶有各種適合高原種植的農作物種子及各類工匠、農匠。

此後,唐朝又陸續給吐蕃送去了大量擅長冶鐵、養蠶、造紙、釀酒、建造水利設施的工匠,擅長刺繡、紡織技術的繡女,唐朝為了拉攏吐蕃,可是不遺余力的幫助吐蕃成長。

要知道,很多先進技術從古至今都是中原王朝嚴禁對外傳播的,漢朝時就有過養蠶和制作絲綢的技術嚴禁對外輸出的法令,也是因為和親政策,被和親的公主偷偷帶出到西域,從獨有變成大家都有。

吐蕃在這些先進文化知識的滋潤下,慢慢地成長起來,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蠻荒國家逐漸變成了唐朝的強鄰,雖然,自信且強大的唐朝不會害怕吐蕃。

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唐朝強盛時,吐蕃只能看著,當唐朝衰落時,有了能力的吐蕃也不介意落井下石,「安史之亂」後期,吐蕃就趁著唐朝的內亂,出兵攻唐。

至今為止,包括吐蕃在內的眾多唐朝時重用和幫助過的外族都已經融合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全變成了自己人,所以「安史之亂」和「吐蕃內犯」都成為了咱們國家內部歷史上的小插曲。

但在古代,卻是實實在在的異族入侵,而且,這些入侵都是唐朝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沒有對安祿山等外族武將的絕對信任和重用,沒有毫無顧忌且不設防的對吐蕃傳播先進知識,或許就沒有這兩次對唐朝造成不可挽回損失的戰亂。

放大到現代,在大家爭論《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是否應該限制條款的時候,唐朝歷史上發生過的這些事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教訓和經驗。

同樣的,唐朝的教訓以及後世的技術保護政策,也給了黎漢明一些啟發。

經過了重重關卡後,黎漢明終于來到了工坊區的內部。

「參見明王!」听到黎漢明到來,余介、吳阿六、黎兆勛等人一起出現了。

黎漢明揮了揮手後笑著說道︰「才兩個月不見,這里變化可真大啊,你們做的不錯!」

「全賴明王的支持,屬下不敢貪功!」余介聞言立馬笑著應道。

說實話,余介自己也沒想到,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原本一個小小的煉鐵廠,竟然會變成了如今規模的工坊區。

黎漢明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工坊區擴大了,你的產量也得給我跟上了,馬上就要打仗了,武器彈藥你可別給我掉鏈子。」

「請明王放心,屬下保證萬無一失。」听到黎漢明的話,余介連忙面色嚴肅的保證道。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後看向黎兆勛問道︰「你不是在建房子嗎?怎麼?房子建好了?」

「回明王,按照您教的方法,房屋架構已經建好了,現在正在裝飾,屬下來此就是看看您說的平板玻璃。」黎兆勛聞言連忙拱手回道。

听到黎兆勛提起玻璃,黎漢明忽然想了起來︰「對了,黎愷招募的匠人的事做得如何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