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大壩開建

大壩的籌劃早就在進行,所有的準備工作也都做的差不多了。

這個季節,渚水中水量減少,已經進入枯水期。

如今人手到位,時機合適,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了。

曠野中,浩浩蕩蕩的龐大隊伍在前進。

初生的紅日映照在隊伍中每個人的臉上,讓每個人看起來紅光滿面。

隊伍中,族人精神高昂,一路高談闊論,暢想著未來。

談論的話題就是即將修建的大壩。

這是開往渚水上游出山口處修建大壩的隊伍,總人數600來人。

現在總的人口已經有1400來人,抽調出來的這600來人,都是青壯勞力。

隊伍中不光有人,還有60頭牛。

防風氏自有50頭,凰風氏征用10頭。

這些牛拉著板車,車上裝載著大量修建大壩的各種工具和物資。

葉青也在隊伍中。

看著行進的隊伍,葉青也是滿懷激動,終于邁出了部落騰飛的堅實一步。

為了這次修建大壩,前期葉青做了大量的準備。

板車葉青讓族人打造了上百輛。

板車的框架加工比較容易,一個族人一天打造一輛還是很輕松的。

這些板車要求並不需要多麼精細,成品看起來粗糙的很,

車架的木材,表面沒有拋光,砍去凸起的樹結,就打上榫卯組裝了起來。

這些木料僅僅是去掉樹皮,有些樹皮都剝的不干淨。

唯一的一點,就是結實,車架用料那時相當的舍得,全是采用筆直杉木打造。

車廂就更簡單,將粗大的竹子破開便是竹板,然後用竹釘在框架上固定住,就是車廂了。

難的地方在輪和轂。

車輪,葉青是采用拼裝的。

他設計制作了一根四分之一圓弧形狀的木條樣品,然後讓族人大量制作。

之後,將四根木條拼裝成一個圓,將這樣的圓涂上魚鰾膠,五層錯位膠合在一起,然後用銅鉚釘鉚合,裝上輻條,就成了一個一個車輪。

輪轂是最難制作的地方,葉青干脆也不制作了,直接用青銅澆鑄。

雖然笨重了一些,但相比族人的手藝制作出來的木頭輪轂來說,結實耐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令人頭痛的是車軸的旋轉摩擦問題。

現在沒有精力大量搞軸承,只能直接插一根結實的木棍做車軸了。

磨損就磨損吧,只能時常更換車軸了。

反正制作一根原木車軸,現在對部落來說容易的很。

準備修建大壩的出山口,距離部落的有些遠,有七八里路。

因此,修建大壩的600來人是準備吃住都在工地上了。

畢竟每天來回,耗費的時間太多了。

這時代的人也沒有那麼嬌氣,在工地修建一批茅屋,這些茅屋也不會比他們以往住的茅屋差,甚至還要好。

而有了青銅工具,修建茅屋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隊伍沿著河邊一路行走,一路修建出一條簡易的路來,以便板車通行。

河邊多是灘涂草地,樹木灌木少,600人齊動手,將坑窪的地方填一填,路也就成了。

走走修修,當晚在路上露宿了一夜,第二天中午也就到了目的地。

第一步,蓋屋。

隊伍中全是青壯勞力,做起事來也很快,伐木,埋柱子,架梁,一個下午時間,一片房屋的木頭框架便搭了起來。

沒完工的屋頂也不準備蓋茅草。

第二天,葉青讓族人砍伐了大量的小腿粗細的竹子來,然後對半破開,去掉竹節,將這些破開的竹子一正一反地相互咬合著平鋪,然後用繩子固定在屋頂上。

這就是瓦了。

一根破開的竹子,從屋頂直到屋檐,就是一整塊長長的瓦。

這比蓋茅草簡單快速的多,防漏效果也要好的多。

至于牆壁,用細竹子或是竹板編。

雖然竹子和固定用的繩子不要多少時間就會枯朽,但對修建大壩的幾個月時間來說,足夠用了。

只是,這新建的屋子不能再叫茅屋,要叫竹屋了。

又引來山泉水,解決了飲水和洗漱用水問題。

至此,住宿問題算是解決。

大壩開建。

渚水出山口,是兩座山體中間的一個峽谷。

渚水便從這條峽谷中奔流而出。

峽谷兩側的山體,並不是很陡峭。

這一處,渚水本身的河寬並不是很寬,只有二三十米的寬度。

然而,從河邊開始往兩側延伸的山體,到了10多米的高度時,兩個山體之間的寬度,已經接近500米。

而葉青所設計修建的大壩,總體的高度便是10米。

這條大壩總體設計是,壩頂的寬度是10米,大壩的底部寬度則是30米,壩頂的長度500米。

這樣算下來的話,整個大壩的土方量,10萬方。

當然,河兩側有部分現成的山體可以借用,也是能節省不少土方量的。

平攤下來,每個族人需要成完成的土方量在200方左右。

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挖掘十方土計算,200方土就需要20天。

再加上需要搬運土的時間和夯築壩體時間,以及鋪設內側防水的石頭坡面,預計所需要的時間,可能要三四個月。

內側的防水坡面,葉青準備鋪設一層比較厚的石頭,以防止水浪侵蝕和沖刷壩體。

這就需要用到不少的石頭。

石頭哪里來?

如果讓族人開鑿山體的話,花費的精力和體力就會非常大了。

但是這個時代不是還沒有經過開發嗎?

石頭?

石頭只要撿就是了!

葉青讓族人乘著竹筏,沿著諸水河,向上下游搜尋,沿著河將散落在河邊河底的石頭撿回來就是了。

這些石頭雖然不多,但對修建大壩來說還是夠用的。

大壩修建的第一步,便是修建水閘。

葉青將水閘修建在大壩的一頭,靠近一側山體,而不是大壩的中間,這樣對工程技術要求便低了很多。

水閘的修建,葉青全部采用石頭。

考慮到閘門的關系,修建的水閘口只有三米寬,五米深。

然後又考慮到水流量的關系,這樣的閘口,葉青讓族人並排著修建了10個。

閘門不夠大,泄水不夠充分?

質量不夠數量湊。

水閘的閘門,葉青將來準備直接用原木制作。

本來葉青想著用青銅來制作,但是經過仔細的計算之後,發現,這需要的青銅量多到嚇人……要不起!

用原木修建閘門的話,無非就是腐爛的太快了,用不長久,需要經常更換閘門,有些浪費木材。

但是這個時代別的不多,木頭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所以,浪費也就浪費吧。

族人經過一段時間修建新糧倉、圍牆,已經對砌石頭有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礫這些比較熟練的族人,便被集中起來修建水閘。

但是,手藝還不是很過關。

技術不過關,怎麼辦?

葉青一向的處理方法就是︰質量不夠數量湊。

巧妙省料的水閘不會建,那就用費料的方式,用大量的石頭堆築。

現代科學合理的大壩壩體不會建?

建成的大壩不夠牢?

那就加寬!

後續年年加!

若干年後,把壩頂寬度加到一百米!

這總不會垮塌了吧!

大壩的修建,各個部分同時開動,分為了若干個組。

有挖土的,有采石的,有砌築的,有夯土的。

葉青在一定距離之外的山體上,選了一一處作為取土的地方。

有著青銅鎬頭和鏟子,取土的工作也是非常快速的開動起來。

葉青大致計算過,每個族人挖土的速度算起來一天有10方左右。

搬運,有著牛車和人力板車,效率也不錯,需要的人手也只是挖土的人數1/3左右。

最為勞累的工作就是夯築了。

現在能夠使用的夯築方法,也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

四個族人合作,每人牽著一條繩子,將中間的一個大木樁,不停的甩起來砸下去,將浮土夯築結實。

為了讓壩體更加的牢固,夯築之時還會加入大量的干稻草。

一層土,一層草。

在一些關鍵的地方還會使用裝滿土的草袋。

整個大壩的修建,分開兩段,從兩側的山體向峽谷中間延伸。

峽谷底部的河道遮斷工作留到最後。

族人們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

葉青在各個地方來回巡視,仔細地指導族人的工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