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借力打力

作者︰青燈說書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胡惟庸連聲勸阻,對于朱標這番驚人之語,有些並不看好。

「丞相,為何不可?」朱標也是疑惑地看著胡惟庸,他知道胡惟庸不是迂腐之人吶!

怎麼現在也反對起來?

胡惟庸嘆息一聲,道︰「殿下,臣之所以說不可,是臣以為殿下操之過急了!」

胡惟庸話語委婉,但其中反對之意,亦是昭然若揭。

「如今朝廷之國策乃重農抑商,商人子嗣,若是登堂入室,必定會招致朝中,民間那些清流迂腐之人非議……」

「且這些人若是通過科舉正途入仕也就罷了,偏偏是朝廷大開方便之門,一些人,只怕心懷不滿吶!」

朱標有些明白過來了,實際上胡惟庸對此事並不是持反對態度,他只是覺得,這件事若是這樣做出去,只怕這結果比較難看,故而勸阻。

可是,朱標在乎這些麼?

不,準確來講,老朱在乎這些嗎?只要能說服老朱,那麼,這件事有了老朱的鼎力支持,就一定可以做成。

朱標笑了兩聲,就道︰「丞相,漢之時,國策亦是有所謂的重農抑商,然桑弘羊本就是商人之子,且其麾下經商之輩數不勝數。」

「那個時候,商人子嗣可以做官,如今就做不得了?些許清流聒噪之聲,也值得一提?」

「只要于國有利,管他是什麼身份,處于什麼地位,就算是田間一老翁,我大明也照用不誤。」

「更何況,科舉取士,才只一次,之前,不也一直是察舉和舉薦制度並行的麼?」

朱標說的沒錯,這也就是他敢這麼做的基礎。

在科舉未開的時候,老朱選拔人才的手段就是采用察舉和舉薦制度。

這也是被逼的沒辦法,經過元近一百年的侵略,中華的文脈幾乎斷絕,這地方上,識字的人實在是太過稀少。

識字的人都不多,這人才自然也是相應的減少。

這有才的人,壓根都不需要通過什麼方式來競爭,恰恰是像老朱當時這樣的草頭王,急需這些人才的扶持。

而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訪問,探听有賢名之士,然後去拜訪,以各種手段令其為自己效力。

而這樣的制度,一直未曾被老朱拋棄。

包括立國之後,老朱就曾經幾次三番下旨吏部,征召全國各地賢明之士,入朝為官。

當然,這其中一些人就蹬鼻子上臉,借著老朱這個皇帝刷聲望,反正篤定老朱不會殺自己。

相反,這聲望起來了,這來拜師的人是越來越多,這銀子,也是滾滾而來,有時候,都有人直接送上門。

結果,這是裝逼不成反被了!

原先有多高傲,這會兒就有多慘。

伴隨著恩科大試落地,其中對于報名考試人員的限制,算是致命一擊。

無數名望之士,門下弟子一夜之間跑個干淨。

拜師的人又不傻,本來想著借老師的名聲,為自己博一個美名,方便將來好做官。

現在倒好,沒好處不說,還有可能影響自己的前程,有幾位還傻不愣登的,留下來孝敬老師?

現在,這察舉和舉薦制度,就方便了朱標。

至少有了這樣的基礎,那些清流也就是非議兩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此刻,朱標看著老朱道︰「父皇,所謂術業有專攻,這民信部諸多事項都和做生意買賣有關聯,若是不用商人子嗣,用何人?」

「須知,這最了解商人的,不是我,也不是朝中任何一位官員,恰恰是作為商人的他們自己人。」

「在這方面,朝中任何一人去,都是以己之短,克敵所長,讓他們自己對付自己,這才是妙招。」

「這既是懲治部分奸商,同時也將部分商人拉到了朝廷這一邊來……」

老朱听著這些話語,眼神亦是有些發亮,看著朱標,眼中欣慰之意漸漸濃厚。

他感覺的出來,自己的標兒正在成長,正在朝著一位合格的帝國繼承人進步。

不說別的,就這一手借力打力,就非常漂亮。

用其他的任何手段和方式,都遠沒有朱標的這種方式來的事半功倍。

不就是清流的聒噪之聲麼?縱橫天下十幾載,老朱還怕這個?

誰要是敢多嗶嗶,特麼的,嘴都直接給你縫上。敢跳,就拍死你……

對付這些人,老朱根本不帶手軟的。

「此事就先這麼定了!」老朱最後直接拍板,道︰「惟庸啊,你回去整理一個章程給咱,這說話的工夫,這架子就必須搭起來了!」

「遵旨。」胡惟庸對于老朱這般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也十分熟悉,自是一口應允下來。

胡惟庸走出了宮門,也是長出一口氣,不過眼神之中,滿是振奮。

原先三省六部,現在變成了三省八部,多了兩部,人員增加了,那他這個丞相的權柄也就相應的增加了!

他相信,自己這個丞相,一定會做的比老師李善長更好。

而宮中,老朱半躺在椅子上,想了想道︰「標兒啊,這有空的話,別悶在宮里,多去找找阿寶。」

「阿寶那姑娘不錯,我和你娘都挺喜歡的,過兩年,等她過了喪期,咱就親自操辦你們的婚禮。」

「遇春不在了,常茂那孩子不過是中人之姿,常家他一個人事撐不起來的,咱得多照應照應。」

「不能讓遇春他人走了,他的一家妻兒,也跟著受累……」

「爹,我知道了!」朱標也是連聲答應著。

老朱點了點頭,想著常遇春,心中也是一陣感傷,這要是常遇春在,這大明又多了一位定國柱石啊!

從至正十五年相識,常遇春陪著自己一路走來,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有幾次,更是有救駕之功。

鄱陽湖之戰,若非常遇春力挽狂瀾,沉著鎮定,這率先陣亡的就是他朱元璋了,這到最後,說不定坐天下的就是陳友諒。

只能說時也命也。

可現在,剛到了太平的日子,這常遇春還沒過幾天好日子呢,就先走了!

這讓老朱心中不禁生出了幾分愧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