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承乾宮中議科舉(3)

作者︰青燈說書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朱標不理會李善長怎麼想,他繼續開口道︰「本宮這兩日來翻閱歷朝歷代典籍,自隋唐開始,科舉首創,前宋之時,極盛。」

「且科舉所考之科目亦是大不相同。」

「唐之時,科舉設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等科目,宋之時,又多有變革,王安石變法之後,只有進士一科,改試經義、論、策;殿試僅試策一道。」

「由此觀之,科舉前期重詩賦論策,後期著重經義。」

朱標侃侃而談,數語之間,將隋唐以來的科舉內容大致概括了一下,最後,朱標望著三人,道︰「科舉,首要便在于設立科目,以及確定考試內容。」

「不知三位有何想法?」

此刻,朱標盡管心中已有答案,不過,他還是充分尊重李善長、胡惟庸和楊憲他們的意見。

畢竟,對于實際情況他們才最為了解。

李善長略微思索,沉吟道︰「殿下,這經義一科必不可少,只因此乃天下讀書人所通讀,若是少了此項科目,來參加科舉者必寥寥無幾。」

「那還有呢?」朱標微微點頭,對李善長所說,很是贊同。不過,只考經學,這絕不是朱標所願意看到的。

自理學獨大之後,又被確定為科舉考試內容,這根基已然極其深厚,朱標一上來就要連根拔除,那自然是使出吃女乃的力氣都不能夠的。

就算是老朱,要做成此事,只怕也是不易。

到時候,天下的士子都不來考,就輪到朝廷傻眼了!

沒看老朱提個廢止祭祀孔聖,這朝中不少的大臣們就出來要死要活的,這要是直接取消了經義,這些人還不得鬧翻天了?

還有,江南這塊地方,算是老朱的基本盤。

天下人通讀經義不錯,但在這上面,還是江南地區最為濃厚,只因為北方連年戰亂,這北方的讀書士子對于經義不大熟悉,但是對于時事方略卻是頗為精熟。

若是直接舍棄經義,這等于就是要與全江南的讀書士子作對,而這個,是老朱絕不願意看到的。

雖說對江南士子的態度,老朱沒那麼喜歡,但是,總歸來說,這是歸屬于自家陣營,可以利用,但不可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去。

所以,從一開始,朱標就完全沒想過將經學剔除科舉考試。

不過,這經學獨佔鰲頭,可也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會擠壓其他學科的位置,這就令朱標很不爽了!

多多增設其他科舉考試科目,也是為了削弱經學的影響力。

胡惟庸聞言,起身道︰「殿下,臣以為,目下科舉,可以將學府科目之中抽取一些出來,作為考試內容。」

「如算學,天文,地理,律法,等等都可作為科舉內容……」

「妙哉!」朱標看著胡惟庸,這胡惟庸可真是懂事,把自己想說的話都替自己說了出來。

這非常好!

朱標輕咳一聲,道︰「此事,還是要三位多做商議,看看具體挑選哪些科目作為科舉考試內容,本宮這里,只是務求一點,必要選出能做實事之能臣干吏,為我大明臂助。」

「臣等明白。」李善長齊齊答應,這沒什麼好說的,科舉,就是為朝廷吸納天下的優秀人才,添加新鮮血液,這挑選出來的人自然是越有能力越好。

朱標想了一下,又補充道︰「此外,歷朝歷代都是讓士子們只選一門考試,今我大明科考,本宮以為,當考校所有科目,唯有如此,才能檢驗出士子是否掌握多方學問,也唯有如此,在地方任職,才更加游刃有余。」

「全都考?」三人都楞了一下。

朱標不理會三人吃驚之色,繼續開口道︰「此外,以往科舉皆是優中選優,之截取前面優異者,今我大明不同,本宮以為,凡考試成績優異者,皆該錄用。」

「若以百分制的話,本宮以為,單科七十五分以上者,便算合格。」

「當然,其中不免有人偏科,對于一些科目重視不夠,乃至于從未接觸,對于此類士子,朝廷也自該網開一面,若有人單科成績優異,可另外申請附加題進行應試,這附加題的難度嘛,自然是要提升一些,解出難題,縱然有些科目,成績慘不忍睹,本宮以為也可錄取。」

這就是朱標前世的經驗了,明明有些學生,單科成績優異非常,可是,當計算總分的時候,總歸是要被一些課目拖後腿,如此一來,反倒是美中不足。

而現在,這個時代,士子偏科更為嚴重,畢竟,這拜師,基本上都是一個老師教的,這老師會什麼自然就教什麼,連帶著學生,也只會老師教的。

就比如,方才說的,江南士子長于經義,可北方士子長于時事方略,兩者誰更優異,根本無法比較。

盲目放在一起,只會激化雙方的矛盾。

前世之時,還為此鬧出了南北榜案,那是洪武三十一年的事情,距今甚遠,可是,這南北雙方的裂痕是清晰可見的。

若不做改變,這將來南北分裂,如此情景,大明還算做大明嗎?

老朱豐功偉績在于何處?有一半就在于這里,原先月兌離了控制的北方,在老朱這里,重合整合為了一個整體,畢竟,這北方諸多地方,月兌離漢人的控制太久了!

幽燕之地,已經有五百年之久,未曾納入中原王朝的控制。到了徐達收復大都,才算是恢復了故土。

可是故土恢復了,才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後面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等方面,都要一一縫合彌補,才能消除掉長久割裂出去的傷痛。

朱標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這些,都只是他的想法,他現在只是負責去說,具體最後這科舉是個什麼樣貌,還得看李善長、胡惟庸、楊憲他們如何制定科舉考試的規則。

說到最後,朱標微微笑道︰「這些皆是本宮些許不足道之想法,三位卿家可酌情參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