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京察和考計

作者︰青燈說書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他從老朱的神色就看出,老朱非常看好胡惟庸這道方針策略,這臉上的意動之色已經溢于言表了。

這老朱這會兒要是答應下來,屬實來說,朱標再站出來反對就不合時宜了。

不僅打了老朱的臉,對胡惟庸這個新上任的丞相來說,也不太好。

一念至此,朱標不再猶豫,當即就出列道︰「父皇,兒臣以為,丞相此策,當從長計議,此事事關國計民生,貨幣與天下百姓息息相關,又事關百姓之家產,不可不慎,當再三察之,確保無誤之後,方可施行。」

「嗯?」老朱一听這話,頓時有些驚咦。

他沒想到,朱標此刻會突然站出來反對,按照道理來說,絕對不應該啊!

而胡惟庸亦是楞了一下,他亦是有些不明白為何朱標此刻站出來反對,當然,從明面上來看,胡惟庸清楚,朱標並未表達反對的意思。

可實際上,朱標說的這些話,就是在阻撓這件事推行。

胡惟庸微微思索,從朱標的話語之中,胡惟庸判斷,朱標在立場上應當和他是一致的。

不然的話,話語不會如此婉轉,就比如先前那位御史,朱標可是沒給他留什麼臉面。

上來就是羅列一通數據,啪啪打臉,逼得人都無話可說。

相比較之下,朱標現在這通話語,可算是溫和許多。既表明了反對的意思,但同時,也保留了胡惟庸作為丞相的顏面。

朱標突然之間,反對,眾多的大臣也是有些不明所以。

在眾多大臣看來,當今的太子,在很多事情上,和丞相胡惟庸是保持一致的,很少提出反對的意見。

就比如方才,太子和胡惟庸之間還進行了互動,逼得一位御史啞口無言。

當然,眾多大臣也都知道,平日里,太子對于朝政,只是處于觀摩的角度,對于朝政上的事情,幾乎不怎麼發言。

也就是今日,稍微說的多了一些。

在胡惟庸的一些政策之中,偶爾插了一些話。

可那都是表示支持,怎麼到這里,反倒是要暫緩?

劉伯溫此刻如同一根木頭立在朝堂之上,神色木然,沒有什麼變化。

心中則是暗自有了幾分揣測,莫非是太子察覺出了胡惟庸這道策略之中的不妥之處?

可是,依照太子的性格,應該是當面指出啊!

難道是顧忌胡惟庸丞相的顏面?

應該是有這麼一層意思,但絕不止如此。

若是胡惟庸這道策略只是一些小問題,太子可能就直接放過去了,頂多私下找胡惟庸詳談一番,進行一番改進。

而現在朱標在朝堂之上讓此事拖延,這說明,這道策略有一些致命的破綻,讓朱標發現了。

這說出來,可能導致這道策略直接流產。

畢竟,現如今朝中並不是鐵板一塊,反對胡惟庸的大有人在,此刻,借朱標之口,對付胡惟庸,這事兒,不是沒人干的出來。

而太子,應該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選擇拖延,而並非反對,他並不想讓這樣一道國策尚未出生,便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所以,最終才選擇了委婉的態度,這說明,太子的態度是要補救這樣一個巨大的漏洞,而並非另起爐灶……

電光火石之間,劉伯溫思索許多,對于朝中的局勢,他仿若一個局外人一般,洞若觀火。

對于各方的心思,皆有所揣摩。

咱這位太子爺,除了精于算術之外,這操弄政治的手段也並非是一個雛兒啊!

目前雖然未到爐火純青,操弄人心的地步,可是,審時度勢,已然是練到一定火候了!

想到這里,劉伯溫不由得笑了笑。

劉伯溫能想到的,老朱自然也能想到,作為皇帝,他有獨屬于自己的靈敏嗅覺,腦海中稍一分析,便猜測出了事情的真相。

即便毫無邏輯,但是他的直覺,依舊能夠直指真相。

再加上對自己兒子的信任,老朱當即就道︰「太子此言,亦是不無道理,發行貨幣之事,需從長計議,再三考察方可施行,此事,再做討論。」

胡惟庸見朱標給了自己幾個眼神,心中亦是會意,再加上朱標方才表露出來柔和的態度,胡惟庸也並未有過激的反應,而是收拾了一番思緒。

隨後他拱手拜道︰「臣這第十策,乃施行京察和考計制度。」

胡惟庸話音剛落,還未開始仔細講解,頓時,朝堂之中就一片嘩然,無數大臣已經開始議論紛紛。

就連朱標此刻也被驚的眼珠子直瞪。

我的個老天爺,這究竟發生了個甚?

胡惟庸這一手,屬實來說,把朱標給驚的不輕,他是怎麼想都沒想到,胡惟庸會來這麼一手。

原先歷史上妥妥的沒有這事兒。

這一點,朱標是有印象的。

京察和考計,其實在宋代的時候,因為歷經時代較長,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

可是伴隨而來的元朝,卻將這一制度完全廢弛。

而這段時間,已經將近一百年。

這也導致了元代所有的官員都是撒了丫子的狂歡,朝廷壓根就不管這些官員在地方上做了什麼勾當,就一句話,你能收上來稅就行。

稅收上了,你自己在民間搜刮再多,那都是不管的。

而現在的大明,接手的就是元朝留下的這麼一樁爛攤子,這地方上的官員,許多也是元朝的舊官員。

對于京察和考計,他們壓根就沒這個概念的。

但是現在胡惟庸重新將這個提出來了!

很明顯,倘若按照胡惟庸這一方案執行,那最終,毫無疑問,在所有官員脖子上,都上了一道枷鎖。

不管是在京城的官員,還是地方官員,都逃不掉。

即便是此刻胡惟庸還沒細說具體的方案,但是,眾多的官員,仿佛已經看到昏暗的未來。

就胡惟庸那行事風格,斷然是不會太過松懈的,考核也定當非常嚴謹。

丞相如此做法,豈不是官不聊生?

這樣的想法在不少的官員心頭縈繞,胡惟庸提出這樣的方法,實在是太可怕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