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作者︰青燈說書人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楊憲這話問的就有些誅心了!

很容易讓人想到官官相護,朝中官員與地方豪強富戶互相勾連上面,這孟本宣要是承認了,那最輕的也得丟官去職,要是重的,可以準備棺材了。

然後就可以預備著開席。

所以,這事兒,甭管落在誰的身上,鍋太大,都不好接。

孟本宣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御史,面對楊憲這等敢和李善長相斗的老手,實在是不夠看。

三言兩語,落入下風實屬正常。

李善長在一旁鼻觀口,口觀心。

雖說楊憲一直惡心他,在中書省里面給他添了不少堵,可是,這可不意味著此刻李善長就站到楊憲的對立面去了。

楊憲提到這個,對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不管是立學校還是移民,這兩件都是老朱極力推行的大事,誰敢在這事兒上面扎刺,就等于挑釁老朱,這樣的人,說句不好听的,已有取死之道。

而這兩件事,現在一個由他李善長負責,還有一個楊憲在和老朱唱雙簧,這等于說此刻李善長和楊憲走在了一條道上,在這個節骨眼兒,誰扯後腿誰倒霉。

李善長是何等的老手,縱然認為楊憲有千般的不是,此刻他也要表現出應有的宰相肚量。

「既然孟御史說不是,那就不是吧。」楊憲淡淡一笑,也沒有窮追猛打。

沒必要。

今天的重點不是整治這個姓孟的,他要是不跳出來,楊憲都懶得多看他一眼。

听著楊憲這般說,孟本宣也是閉口不言。

這時候再開口,就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老朱此時也是咳嗽一聲,輕聲開口道︰「楊憲所言甚妙,學校,乃教書育人之聖地,為國培育英才也,自當審核嚴苛,不可輕視。」

楊憲一听這話也是微笑不語,前些時日老朱給了他一封文書,當時他看到那份文書里面寫的內容之後,心中震動不已。

直呼臥槽!

每一句,都好似寫到了他的心坎里。

當然,這其中也有些許瑕疵,他也明白老朱的意思,于是,稍微修修改改,他就將那文書之中的意思照搬過來,放在今日朝會上說。

由老朱起頭談設立學校一事,而具體的規章制度,錄取標準則是他來說,這配合的,也算是天衣無縫。

此刻,楊憲再度開口道︰「皇上,學校一事,事關大明江山千秋萬代,臣以為,每位學子其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學習優劣與否皆該記錄在案,臣請皇上令有司仿效戶部編纂戶籍一事,設立學籍制度。」

「學籍之中,要清楚載錄其籍貫,家中親屬,是否有烈士遺屬或是大明有功之臣,除此以外,對于學子每歲考核情況,在學校的表現也該計入其中,日後這些學子一旦出仕,也該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楊憲話語如同連珠炮一般,根本不听。

而眾多朝臣的嘴巴都紛紛互相看了一眼,這嘴巴都快驚的掉下來。

好家伙!

這學籍一旦弄出來,這只要看一看檔案,這學子什麼情況還模不清楚?就算有些地方語焉不詳,可是,只要花功夫去查,那總能查出一個一二三四五出來。

這制度,實際上就和編戶齊民一樣一樣的。

編戶齊民制度下,導致官府對于民間的狀況縱然不說了解的絲毫不差,但總歸來說,大致上都保持著一致。

看著各州府縣匯報上來的皇冊和田畝,就能大概的了解當地的情形如何,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

出現了什麼問題之後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在編戶齊民的制度下,都能得到反應。

包括收稅等等,所依賴的就是所謂的戶籍制度,沒戶籍,誰知道問誰收稅?

此刻,將這一套搬到學校上來,其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的。

「楊參政,這設立學籍古無先例……」

一些人明面上不好表示反對,可是暗搓搓的還是行的。

楊憲還未听完,就道︰「古無先例,那我大明就應該開此先例,為後世典範,設立學籍,也是為了這些學子著想,畢竟,日後這些學子乃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不可不謹慎。」

李善長此刻也是笑呵呵附和道︰「沒錯,臣也以為楊憲所說有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些學子每一個都是朝廷花費心血培養,日後要為大明江山社稷建功立業,制度定的嚴苛一些,也是理所應當,唯有如此,方能保證,我大明江山不管何時,皆有英才涌現……」

听著這楊憲和李善長一唱一和的,眾多朝臣也是奇了!

這誰不知道楊憲和李善長不對付,怎麼今天這兩人就保持如此默契呢?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新聞。

我的天吶!

這是什麼情況?

此時胡惟庸又出列道︰「皇上,學籍制度固然好,可還有一樁難題擺在面前,此道難題若不解決,只怕這學籍制度未曾顯露真正的優勢。」

老朱見狀,也是輕笑兩聲,道︰「惟庸請講。」

胡惟庸恭敬道︰「啟奏皇上,自孔子以來,民間私學之風盛行,蒙元入主中原,廢棄文脈,倒是少了許多人開啟私學,教授學問,今我大明驅逐胡虜,恢復漢室江山,復興文脈理所應當。」

「因此,這民間定有名士願意開啟私塾,廣授學問,他們又當如何呢?」

一說起這個,楊憲當即就道︰「皇上,這些名士雖說聲名遠播,可是,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心中仍舊惦念故元,若是他們教授學問之時,傳播一些謀反言論,也是可能的,此等情形,不能不防。」

「皇上,取締私學萬萬不可啊!」老朱還沒開口,就已經有朝臣趴在地上哭喊了。

顯然,听著楊憲的話,已經有人開始腦補老朱會因此禁絕私學,但實際上,這純屬于就是想多了!

這他麼的老朱要是想禁止私學,還開辦學校作甚?

這大明的士子本來就沒多少,這要是一禁,豈不是沒人了?單單依靠官府培養,能養出多少?

這朝廷的花銷又該有多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